一個國家能蠢到什麼程度?看看法國就明白了。目前法國是歐洲黑人佔比最多的國家,黑人接近800萬,佔總人口的15%左右,巴黎黑人嬰兒出生率佔了70%。
信源:虎嗅APP——黑人「佔領」法國?法國為什麼那麼多黑人? 2022年卡達世界盃決賽,法國「藍衣軍團」倒是爭氣地闖進了決賽,可陣容一亮相就成了全球笑料:
26人名單裡非洲裔球員佔了三分之二還多,黑人球員足足15個,網友直接開涮「這哪是法國隊,分明是非洲聯隊借了法國的球衣」。
這玩笑聽著刺耳,卻戳中了法國最尷尬的現實:這個總以「浪漫宗主國」自居的歐洲老牌帝國,早被黑人人口的爆炸式增長攪得焦頭爛額。
而這鍋,還得甩給它自己百年殖民的「遺產」和歷任總統一波比一波短視的騷操作。
法國黑人到底有多少?說出來能讓馬克龍都坐不住——不過法國法律偏偏禁止統計族裔,美其名曰「種族平等」,實則是怕資料太難看沒法收場。
好在第三方機構的推算沒那麼多顧慮:法國國家統計與經濟研究院2021年就說了,700萬移民裡快一半來自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黑人移民及其後代佔了非洲裔的三分之一。
算上在法國土生土長的二代、三代,現在非洲裔佔總人口少說10%,多則15%,每7到10個人裡就有一個帶非洲血統,而黑人因為生育率甩了白人幾條街,還在一個勁地漲。
大城市更離譜,巴黎北郊的塞納-聖但尼省,黑人加阿拉伯裔佔了六成以上,當地中小學裡黑人學生能佔到七成。
人口變了味,社會治理也跟著崩盤。塞納-聖但尼省被法國人私下叫「犯罪天堂」,失業率高達25%,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黑人青年失業更是突破40%。
這裡的盜竊搶劫案是巴黎市區的三倍,2024年警方資料更扎心:巴黎盆地60%的暴力犯罪嫌疑人都是非洲裔。
教育系統更成了笑話,黑人集中的學校輟學率35%,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倍多,大批失學青年混街頭幫派,搞出「貧困→失學→犯罪」的死循環。
這爛攤子的源頭,得從法國當年在非洲的「光輝歷史」說起。
19到20世紀,法國在非洲搶了20多個殖民地,那時候恨不得把非洲的資源搬空,壓根沒想過幾十年後,殖民地的人會「反向殖民」。
二戰後法國本土被炸得稀爛,工廠沒人幹活,政府急得跳腳,想出個「勞工移民計劃」——跟非洲多國籤協議,把大批黑人青壯年拉來當「臨時工」,幹礦山、流水線這些最累的活。當時的決策者腦子怕不是進了水,真以為這些人是用完就扔的工具,經濟好了就會乖乖回家,連住房、學校這些基本配套都懶得建。
1970年代的政策轉向,直接把「臨時工」變成了「常住戶」。經濟增速一慢,法國開始限制勞工移民,可時任總統蓬皮杜為了拉移民選票,腦子一熱推出「家庭團聚政策」——只要在法國有工作,配偶孩子都能來。
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1975到1985十年間,黑人人口從不足50萬飆到180萬,翻了快四倍。
更絕的是密特朗政府1983年搞的《馬提尼翁協議》,規定在法國出生的移民孩子,18歲就能自動入籍,不管父母是不是合法居留。
這「出生地原則」簡直是人口增長加速器,黑人自然增長率衝到1.8%,是白人0.4%的4.5倍。
政策制定者以為靠「送國籍」能換和諧,結果配套的教育、就業政策啥都沒有,黑人扎堆在貧民窟,隔閡沒消反而越來越深。
現在的法國,黑人和白人的矛盾早不是暗地裡較勁,而是明著幹架了。
2023年7月,巴黎郊區一個黑人青年違章被警察開槍打死,直接點燃了全國騷亂——幾千個黑人青年燒警車、砸商鋪,馬賽、里昂等12個城市緊急戒嚴,鬧了11天才壓下去。
日常歧視更是明目張膽,就業市場上白人簡歷錄用率是黑人的3.2倍,租房時黑人被拒率68%,連求職網站演演算法都搞種族歧視。
2025年搞的新移民政策,無非是把家庭團聚的居住要求從18個月延到24個月,提高點工作移民的工資門檻,這對已經成規模的黑人族群來說,跟撓癢癢沒啥區別。
右翼政客更離譜,喊著「把非法移民流放到海外領土」,結果不僅左翼罵他們種族主義,還把黑人惹得更憤怒,純屬火上澆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