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推特是怎麼「識別」你用了 VPN 的?

作者:8288  於 2025-11-25 14:2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數碼科技|通用分類:職場內外

推特是怎麼「識別」你用了 VPN 的? 這兩天,推特搞了個猜地址遊戲,把每個推特賬戶的上網地址給列出來啦。 大家最關注的是,那個上網地址後面有三種類型。 一種是乾乾淨淨啥都沒有,表明真實地址。 一種是字母i外面一個小圓圈,你可以按一下進入另一個頁面,表示它對前面的地址沒有太大把握。 最後一種是一個盾牌,中間有一個驚嘆號❗️,表明他懷疑你使用了VPN隱藏的自己的來源,前面顯示的那個地址其實是VPN出口所在的國家。 推特是怎麼「識別」你用了 VPN 的? 先說結論,其實它是「猜」的,它只是查表、對比、推斷,然後給你打上「疑似代理」的分數。 VPN的本質是,在你真正的IP地址前面又加了一站,讓你的最後的IP地址處於不同的國家或者大洲。 互聯網的協議規定了推特只能看到你訪問推特最後那一站,也就是出口 IP。 具體說來,它能看到的的是:源 IP(最後一跳所在地)和目的 IP(推特自己的地址),TCP 建立和關閉的行為,TLS 握手的指紋特徵,以及你的賬號操作、設備類型、客戶端版本。 它不能看到的:你家裡的路由器,你的真實源 IP,你經過的全部路徑,你在 VPN 隧道裡面的任何結構。 所有中間節點在你連上推特之前已經被網路拋掉,推特收到的就是一條幹凈的「出口到推特」的連接。 真正暴露你是VPN的是這個IP出口的「氣質」 你以為 VPN 隱身,其實你的出口「氣質」像熒光衣一樣亮。只要看到出口 IP,推特就能立刻感受出它屬於哪一類。 住宅寬頻的IP氣質:地址稀疏穩定,十年如一日,一家一戶的穩定行為節奏。 手機運營商出口的IP氣質:全都來自巨大的 NAT 池,ASN 和網段非常明顯,語言、時區、設備行為高度一致。 公司或學校出口的IP氣質:每天特定時間高峰,協議分佈單調,語言集中度極高。 數據中心出口的氣質:IP 段密度均勻得像刀削,上百萬個 IP 排得整整齊齊,濫用記錄極多。 VPN 出口節點IP的氣質:幾萬人擠一個出口,語言混亂,行為節奏奇怪,特定的機房IP段,反覆出現在垃圾註冊、刷介面、異常登錄中。 你站在什麼門口,推特一眼就知道你屬於哪個族群。 它並不知道你是不是開了 VPN,它只知道你「現在來自一個很像代理出口的地方」。 推特所謂的「識別 VPN」其實就是三招 第一招就是查一個IP 庫,這是最暴力的一層。 所有機房段都有公開 BGP 信息,所有 VPN 提供商的 IP 段也被各種安全公司長期維護在「代理出口列表」里,推特可以查這個資料庫。 直接查表就能知道:這段 IP 是住宅,這段是手機,這段是 AWS,這段是某個 VPN 供應商。 這一步就能猜出八成。 如果不確定,第二招就是看行為特徵,同一出口是否出現大量賬號,語言、地區混雜度,地理位置跳變的速度和頻率,設備指紋重複度,連接建立/關閉模式是否像腳本。 一旦你的出口像「代理池」,推特就自動標記上,放到前面的VPN供應商列表中,下次就可以直接查表啦。 如果還不行,那就做第三件事,分析 TLS 指紋和訪問模式,把你標定成VPN,不過推特也不一定願意干,這完全不是它的主業。 確實有一些網站願意做這個分析,具體原理是:商業 VPN 為方便管理會統一參數,導致大量用戶的 TLS 握手參數完全一樣,一旦看到這種統一度極高的流量,很難不懷疑你背後是個代理集群。 這三層一疊加,推特就會給出口打出「高風險代理分」。你的賬戶就有了一個帶感嘆號的盾牌,這時候盾牌前面顯示的是最後IP出口的所在國家。 如果推特看到:你曾經從洛杉磯住宅上來,今天從新加坡機房上來,明天又跳到德國。 同一個賬號的IP地址總是變化,推特可以懷疑,但它依然不知道你到底是開了 VPN、還是做了出國旅行。 賬號信息只會提升「可疑指數」,不會打開「鏈路透視」。 為什麼推特的猜法特別准 因為大多數 VPN 節點都太顯眼啦,IP屬於機房段,曾被濫用,共享出口擁擠,TLS 指紋統一,行為模式不自然,請求量特徵怪異。 推特不是聰明,而是你的 VPN 門口掛著一大排霓虹燈。 你以為 VPN 隱藏了你,實際上 VPN 把你放進了一個「世界上最容易被風控演算法識別的群體」里。 推特識別 VPN 的原理,就是看到你站在哪扇門口,然後對照一堆已知的門口類型進行分類。 這是猜,不是看穿。 但由於絕大多數 VPN 都集中走機房段、共享出口、濫用歷史豐富,這種猜法準確得讓人以為它「看穿」了。 順便說一句,中國的長城防火牆也用同樣的方式判斷你是否用了VPN,只不過它是爬在國家互聯網出口那裡看你的目標IP的「氣質」。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職場內外]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5 14: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