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越來越多人都不愛發文了】

作者:8288  於 2025-10-17 16:3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4評論

【越來越多人都不愛發文了】
✦打開社群軟體,你可能會發現,以前那個天天打卡的朋友不見了,愛發廢文的人也沉默了,大家似乎都變安靜了,動態牆最常出現的貼文,大多來自品牌或網紅名人帳號。
✦對於此現象,BBC曾在新聞專題〈Why Did Our Friends Stop Posting on Social Media?〉中指出,越來越多人選擇「潛水」而不發文,他們還是每天滑手機,但僅有「看」而已,不再想讓別人看見自己。
✦美國《The New Yorker》雜誌也把這股現象稱作「貼文倦怠」(posting ennui),專欄作家Kyle Chayka 寫道:過去人們會隨手上傳早餐、貓咪、風景照,那是一種對生活的紀錄,也是某種社交習慣,但現在這些普通貼文越來越少被看見,因為平台的演演演算法更愛「大聲」的內容,能引起爭論、帶有強烈情緒、來自名人或熱門帳號,人們自然會覺得「那我幹嘛還要發?」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3 年的調查,青少年雖然每天使用社群媒體的時間比以往更多,但公開貼文的比例卻明顯下降,研究指出,年輕一代更傾向用限時動態或私訊取代貼文,他們「更常看,而不是發文」,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項研究也提到,當人們把社群變成「經營」的舞台,發文反而會帶來壓力與焦慮,這種心理狀態被稱為「表演性疲勞」(performative fatigue),久而久之,人們就會乾脆選擇沉默。
✦也有人覺得社群太功利,貼文像是一場比誰過得更好的競賽,更多人開始擔心隱私,怕照片被擴散、怕被誤解、怕留下數位痕跡,而當生活變得忙碌、心境不同,許多人也不再需要「發文證明自己還活著」,分享生活這件事,從一種日常習慣,變成一種要慎重考慮的行為。
✦《BBC》的報導提到,多數人並沒有真正退出社群,只是換了方式,他們把分享欲收進小圈子,用私訊、群組、或限時動態取代公開貼文,不再追求被很多人看見,而是想被對的人理解,我們似乎漸漸走向,比起分享生活,大家更想潛水觀察的「零發文時代」。

                                             可能是包含下列內容的圖片:電話和上面的文字是「你有沒有發現 許多人都不愛發文了 比起分享, 分享,大家更傾向潛水觀察 SWIPE」

                                               可能是包含下列內容的圖片:纜車、有軌電車和上面的文字是「VanNess VanNesSAve.Qillornia Van Ness Ave.. Cilifornia 51 & Market Streets」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浮平 2025-10-17 21:09
精神層面的供不應求現象,如同市場經濟。 當情緒化的表達過多,自由選擇下的共鳴聲就不容易持久,特別是讚揚聲。

既缺乏理性深度的文字,又缺乏藝術引力的情感表達形式,在社會層面的共識度和共鳴度都容易降低。現狀會起到一定的客觀反饋和推動作用 --- 沉澱,反思,提升。
回復 BANGZI 2025-10-18 02:08
像俺這樣持之以恆的不多
回復 8288 2025-10-18 10:54
BANGZI: 像俺這樣持之以恆的不多
所以必須謝謝你的堅持與分享才讓我有機會竄訪
回復 BANGZI 2025-10-19 00:00
8288: 所以必須謝謝你的堅持與分享才讓我有機會竄訪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其它[熱點雜談]博文更多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24 02:1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