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我們家那個共產黨」

作者:8288  於 2025-9-28 07:5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2評論

從加州搬去德州的保守派基督徒的華裔母親ChiChi的推文( https://x.com/Lion_Queen2020/status/1971248855422468505 )提出一個重要問題:如何在與社會和學校的拉力戰中,贏回自己的孩子。因為美國全國教師協會(主要是中學老師)是最左團體之一,美國大學教授80%註冊左派民主黨,主流媒體多是左媒謊言。孩子在家裡的時間有限,在外面被左派狂潮包圍和灌輸。如果家長沒有像ChiChi這樣的警惕性,孩子可能就在自家和外部的拔河賽中,被外部左翼勢力俘虜了。
我認識一對美籍台灣人醫生夫婦,他們的兒子考上耶魯大學後,被左派教授洗腦成小左瘋。畢業後不做事,帶著女朋友去辦農場種地、開拖拉機,說把蔬菜水果給附近的窮人,還瘋狂地反川普。結果要跟家裡要錢。他媽媽跟我通電話時,不稱「兒子」,而是說「我們家那個共產黨」!
但好在他只是跟家裡「要錢」,那個殺害查理科克的22歲青年是要別人的命!他22歲了都不出去找不工作,搞同性戀,住月租1800美元的房子,因為他的同居伴侶(正「男變女」)家裡有錢,供養這兩個變態。
很多華裔、中國人來追求「美國夢」,但如果自己的孩子被左派洗腦毒化成「小左瘋」(像那個在美國做視頻歌頌毛澤東暴力革命、鼓吹政治暗殺的中國女學生Julia Xu),那這個美國夢會變成永久的噩夢!


可能是包含下列內容的圖片:7 位用戶、人群和文字


Boris Yung
《虐殺器官》與左派暴力修辭的恐怖共鳴
伊藤計劃的《虐殺器官》(2007)講了一個讓人脊背發涼的故事:語言學家約翰·保羅發現一種「虐殺文法」,這玩意兒就像隱形病毒,藏在新聞報導或日常語言裡,能勾起人類大腦深處的暴力衝動,把正常人變成屠殺機器。這簡直是對語言操控的終極警告。
現在看看「woke mind virus」,這詞是Elon Musk在2021年說出來的,形容左派那套「覺醒」文化如何像病毒一樣傳播,從種族正義的初衷變成身份政治、取消文化和道德恐慌的怪獸。左派用「納粹」「法西斯」「白人至上」這些標籤,把右派非人化,煽動仇恨,甚至為暴力開脫。Charlie Kirk刺殺案(2025年9月10日)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兇手Tyler Robinson和「Salt Lake City Armed Queers」組織的潛在聯繫,暴露了左派如何用語言病毒把人變成兇手。這不只是小說的預言,而是左膠暴力修辭導致謀殺的証據。
為什麼說左派的暴力修辭就是「虐殺文法」?
《虐殺器官》的核心是語言如何被精英操弄,引發毀滅性後果。左派的woke mind virus和它的暴力修辭,幾乎是小說的現實翻版:他們用標籤把對手妖魔化,抹去人性,然後為自己的暴力行為找道德藉口。以下從三個角度,結合Kirk案,講講這驚人的相似:
1. 語言病毒:把對手變成「非人」的標籤戰
在小說裡,虐殺文法通過新聞和媒體傳播,像病毒一樣潛入大腦,讓人失去理性,開始互相屠殺。左派的woke修辭也是這樣:他們把右派貼上「法西斯」「種族主義者」的標籤,彷彿這些人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必須消滅的怪物。比如Charlie Kirk,一個保守派演說家,因為反對DEI(多元、平等、包容)政策,就被左派媒體(如MSNBC)扣上「白人至上」的帽子。Kirk遇刺後,兇手Robinson留下的彈殼上刻著「Hey fascist!」和Antifa符號,還有Discord群裡20多人的「反法西斯」討論,清楚顯示這套語言如何煽動暴力。
現實證據:Pew Research(2023)數據說,60%的左派認為右派是「民主威脅」,24%的左派同意謀殺政治對手,這背後全是媒體推波助瀾。
左派用「納粹」標籤,讓暴力看起來像是「正義之戰」。這不就是小說裡美國用媒體散播文法,讓第三世界自相屠殺的翻版嗎?左派這套語言病毒,專挑年輕人(像Robinson,22歲,從共和黨家庭轉左翼)下手,洗腦他們拿起槍。
2. 後果:從妖魔化到合理化謀殺
小說裡,虐殺文法讓整個社會崩潰,普通人變成屠殺工具,還以為自己在執行「正義」。左派的woke病毒也一樣:他們先把右派妖魔化成「法西斯」,然後讓暴力看起來理所當然。Kirk刺殺案就是鐵證。兇手Robinson原本來自共和黨家庭,卻在左派語言的影響下「政治化」,最終開槍。FBI發現他的Discord群裡滿是「消滅法西斯」的討論,而「Salt Lake City Armed Queers」組織更離譜:他們2025年5月跑去古巴,跟馬克思主義激進分子學武裝革命,還計劃回美國搞亂子。刺殺後,他們立刻刪了社交媒體,這不擺明心虛?
現實證據:左派媒體把Robinson的動機淡化成「精神問題」。這是「左派謀殺網路」,woke文化把異議者當「仇恨分子」,間接鼓勵像Antifa這樣的團體搞暴力。這跟小說裡的內戰場景有什麼兩樣?左派用語言把對手變成「非人」,再讓暴力披上道德外衣。
3. 操控源頭:左派精英的陰謀
小說揭露第一世界(美國)假借「反恐」,用文法操控全球,犧牲第三世界來保自己。左派的woke病毒同樣有精英推手:媒體、學術界、甚至國務院相關的NGO。Kirk案裡,「Armed Queers」的領導人Ermiya Fanaeian拿了Utah Global Diplomacy的「7 for 17」獎,推聯合國的全球主義目標,還跑去古巴學革命。這組織的訓練視頻顯示他們準備武裝對抗「法西斯」——也就是右派。左派媒體(像NPR)卻裝沒看見,繼續把暴力推給「個人問題」。
現實證據:Heritage Foundation(2024)報告說,80%的大學課程塞滿了woke理念,教學生仇視「白人特權」和資本主義,這不就是語言病毒的溫床? woke是蘇聯冷戰宣傳的進化版,專為搞亂西方設計。Kirk案裡,FBI正在查「Armed Queers」的Discord和古巴聯繫,懷疑他們「預知或教唆」刺殺。左派精英這套操作,跟小說裡美國-refreshing 第一世界的陰謀如出一轍。
結論:左派暴力修辭導致謀殺
《虐殺器官》的虐殺文法與woke mind virus如出一轍:左派用「納粹」「法西斯」等標籤,把右派非人化,為暴力開路。Kirk案是活證:一個共和黨家庭的青年被woke病毒洗腦,開槍殺人,背後還有「Armed Queers」這樣的組織推波助瀾。他們的古巴馬克思訓練、UN資助背景,簡直是小說裡第一世界操控的現實版。左膠的語言病毒感染年輕人,合理化謀殺右派(FBI數據:左翼暴力2024年增20%),威脅文明。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劉龍珠律師 2025-9-29 11:45
真心痛,美國華人父母對自己小孩說不出的話
                劉龍珠律師
當你們的父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時,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李和護照。他們帶來的是希望,是幾代人的重量,是延續家族榮譽的責任,更是一個夢想,希望他們的孩子,能過上比他們更加光明和自由的生活。
我們父母的犧牲
對許多父母來說,「美國夢」並不是奢華的象徵,而是生存的意義。我認識一些父母,他們從清晨忙到深夜,在餐館里洗碗到雙手因熱水而裂開。我認識一些母親,她們在工廠的縫紉機前一站就是十二個小時,腰背彎曲,雙眼酸痛,只為了讓孩子有錢買午飯。我認識一些父親,他們夜裡開計程車,穿行在危險的街區,默默祈禱能平安回家,只為了家人能交得起房租。這些並不是遙遠的故事,而是無數在美華人父母每日真實的犧牲。
他們為何忍受艱辛
他們為什麼要忍受這些苦難?並不是為了自己。他們並不是為了在這裡繼續受苦才離開祖國、文化和熟悉的生活。他們是因為你們而來。他們希望你們能坐在教室里,而不是工廠里;希望你們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希望你們能自由成長,擁有追夢的權利。
他們付出的代價
他們付出了代價,只為你們不必再付出。每一滴汗水、每一個不眠之夜、每一次默默忍受的屈辱,都是他們為你們未來所付出的定金。他們放棄了安逸,只為了給你們更多選擇;他們吞下了委屈,只為了你們能昂首挺胸;他們背負了生存的重擔,只為了你們能夠專註成長。他們所打的仗,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讓你們繼承勝利。正因他們的犧牲,你們如今才能站在這裡,去追求知識、抱負與成功,而不用背負他們曾經的重擔。
拒絕平庸與美國夢的真諦
然而,太多時候,我看到這一代的孩子們在浪費這份禮物。太多人滿足於平庸,告訴自己「差不多就好」。可平庸並不是你們父母來美國的目的,他們來是為了讓你們追求卓越。
「美國夢」不是睡前的童話,也不是虛構的神話。它是真實存在的,只要你們願意付出努力。不要被那句空洞的話迷惑——「我只做讓我快樂的事」。如果你們每月都要為房租發愁,每天都在擔心下個月是否能付得起賬單,你們真的會快樂嗎?如果冰箱是空的,如果父母年老多病你們卻無力幫助,你們真的能安心嗎?如果你們甚至不敢談起成就,因為心底明白根本沒有什麼可說,你們真的會自豪嗎?真正的快樂不在於短暫的享樂,而在於建立起一種穩定的生活——不必為生存擔憂,能夠自豪地抬起頭,因為你們實現了自己的潛能。

通往成功沒有單一路徑
但我要告訴你們一件重要的事:追逐夢想沒有固定的路徑。沒有唯一的地圖,也沒有統一的公式。你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天賦,不同的禮物。有的人會成為醫生、工程師、企業家或社區領袖;有的人會創造藝術、開創事業,或在法庭上捍衛正義。我成為律師,是因為我有熱情和能力,而後過去二十年裡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才走到今天。這並不容易,其中有過無數的疲憊、拒絕與懷疑。但我始終相信自己。這份信念和自信,就是我的第一場勝利。若沒有它,我永遠不會邁出第一步。
請思考查理·柯克(Charlie Kirk)的生命歷程。他並非出身優渥,也沒有繼承財富或人脈。他從一無所有開始,憑藉信念和比別人更努力的意志,一步步走出來。年輕時,他也曾面對拒絕、懷疑,還有那些告訴他「你永遠不會成功」的聲音。但他沒有退縮,而是把這些阻力當成動力。他從零開始,建立了自己的聲音、舞台和影響力。他奔走演講,他組織活動,他為自己堅信的事業投入了無數的時間和心血。他用一生證明:在美國,你的起點,並不決定你的終點。
查理·柯克的一生就是紀律與遠見能帶來成就的證明。他沒有把青春浪費在平庸和短暫的享樂之上,而是把自己全然投入到建設比他個人更宏大的事業中。他啟發年輕人獨立思考,承擔責任,珍惜讓這個國家強大的原則。如今,在他離世之後,共和黨承認他是社會的基石之一——一個其影響與遺產將傳承數代的人物。
他的旅程提醒我們,偉大從來不是被給予的,而是靠鬥爭、堅持和勇氣贏得的。查理·柯克最初只是一個普通的年輕人,但因為他拒絕放棄,拒絕袖手旁觀,他成為了一個領袖。他的人生向你們傳達一個信息:你們同樣可以從無到有,你們同樣可以成為基石,不僅僅在你們的社區里,更能在整個國家裡。
發現你自己的力量
你們必須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不要追逐別人的夢想,而要追逐你們自己的。如果你熱愛數學,就去追求;如果你擅長溝通,就不斷磨練;如果你天生是領袖,就勇敢站出來。但無論選擇什麼,都要以紀律、勇氣和決心,去超越別人對你的期待。因為如果你們自己都不去努力,就不會有人替你們努力。如果你們拒絕嘗試,你們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走多遠。
尊重父母
最後,我想和你們談談「尊重」。在我們的文化中,尊敬父母是根基,不是過時的觀念。父母有時看似苛刻,要求你們超出自己的極限,顯得不近人情。但請停下來想一想:這是因為他們不愛你們,還是因為他們想保護你們?有些年輕人因憤怒而加入幫派,最後虛度一生在牢獄里;有些年輕女孩過早追求所謂的獨立,離家出走,結果未成年便懷孕,背負起沉重的人生。這些悲劇並不少見,往往是因為孩子們將父母的管教誤解為壓迫。
有一句話說,尊重必須靠贏得。這在許多人際關係中確實正確。但請你們想一想:在這世界上,如果有誰已經當之無愧值得你們尊敬,那不正是你們的父母嗎?還有誰會為了你們而離開故鄉,放棄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跨越半個地球忍受孤獨與歧視?還有誰會為了你們拚命工作,直到身體酸痛,卻依舊咬牙堅持第二天再出發?如果這些都不值得尊重,那麼還有什麼值得?
讓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
讓你們的父母為你們感到驕傲。太多時候,我聽到年輕人抱怨說:「我的父母只是想控制我。」但是請停下來想一想:他們真的是要控制你們嗎?還是他們在引導你們,讓你們不要迷失、不要軟弱?他們並不是付出一切,只是為了養育一個虛度光陰、無所作為、整天抱怨、只會成為別人負擔的孩子。他們希望你們能夠自己站起來,成為一個有生產力、受人尊敬、能幹有用的人。他們希望看到你們成長為一個能為社會增添價值的人,而不是拖累社會的人。父母每天早晨醒來,並不是想著如何限制你們的自由,而是憂心如何保護你們不至於失敗,如何讓你們做好承擔責任的準備。當他們督促你們時,是因為他們知道生活會比他們更嚴厲地逼迫你們。當他們要求你們守紀律時,是因為他們知道如果沒有紀律,你們只會陷入懶惰。他們希望看到你們的成功,不僅僅是因為你們可以過上好生活,更因為等他們年老疲憊時,他們能帶著驕傲說:「那是我的兒子,那是我的女兒。」
華人子女們,我懷著深情與急切告訴你們:「美國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必須靠你們去爭取。父母已經給了你們根基、機會和起點。現在該由你們去繼續搭建未來。尊重他們,比你想象中更努力地去工作,發現自己的天賦,相信自己。不要滿足於平庸,要追求偉大。
劉龍珠律師的的致辭
今天我站在這裡,並不只是作為人群中的一個聲音。我是被培養出來的,是從小就在這些價值觀中成長起來的。這些不是書本上的道理,也不是偶然間學來的理論,而是家族代代相傳的原則。尤其是我的叔父,世界敬仰的佛教大師星雲法師,親自教導並傳承給我的。他是一位精神領袖,教導人們慈悲、紀律與奉獻。
從他那裡,我學到真正的力量並不是財富或地位,而是為他人付出的犧牲。從他那裡,我學到尊敬父母、生活自律、服務社會,不是陳舊的傳統,而是永恆的價值。 從他那裡,我學到領導不是為了追求榮耀,而是為了肩負責任。
這些價值觀塑造了我、養成了我,並讓我註定要將它們繼續傳承下去。正因如此,今天我呼籲大家:與我團結在一起,不只是跟隨一個人,而是跟隨一位與你們有著相同故事、相同奮鬥和相同夢想的領路人。讓我們共同守護尊敬、家族榮譽和堅持不懈的文化價值觀。
如果我們共同堅守這些價值觀,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障礙。只要我們不忘本源,就沒有任何挑戰能夠抹去我們所建立的一切。讓我們帶著自豪向前邁進,把過去的犧牲化為未來的力量,向世人展示:移民的子女不是軟弱的、不是迷失的,而是團結一致、勇敢無畏、註定要以勇氣來領導前行。
「美國夢」依然存在,它正等待著你們。加入我吧。
回復 8288 2025-9-30 04:10
劉龍珠律師: 真心痛,美國華人父母對自己小孩說不出的話
                劉龍珠律師
當你們的父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土地時,他們帶來的不僅僅是行李和護照。他們帶來的是希望
支持劉大哥.謝謝點評.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 07: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