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畢福劍事件」 ,發生在我朋友身上

作者:8288  於 2025-9-6 04: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雜談|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0評論

「畢福劍事件」 ,發生在我朋友身上
每日選熱文
2025年09月05日 09:06

作者:阿達  來源:泉河小路




一朋友回國過年省親,原計劃三個月,沒幾天就急匆匆地回來了。為啥?

原來,朋友有個侄子,侄子出生的時候朋友已經出國定居,所以沒見過幾面。侄子去年考上了985,朋友很開心,覺得侄子長大成人了,就聊了些歷史和時政的話題。侄子很認真地記了筆記,然後……報警了……

還好朋友已經換了國籍,但也被警告了一番。

朋友從派出所出來,就給他親哥(也就是孩子的父親)打電話,問怎麼回事。

他親哥說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了,管不住了。連句道歉都沒有。

他就明白了。他哥是事先知情的,甚至還可能是鼓勵和慫恿的。

他回到家,父母也已經知道了此事。父母說,孩子還小,不懂事,讓他原諒侄子,並且怨他這麼大個人了,還不成熟,亂說話。

朋友說,他在這個應該闔家歡樂的節日,深刻地體會到了一種來自至親的隔閡、疏遠、戒備、敵視,第一次感覺自己和國內的親人,已經成為了兩個世界的人。

以前很多隱隱約約的冷淡,現在都毫無遮掩了。

他硬撐著參加完了自己家族和其他親戚的聚會,到初七,春節一結束,就飛也似的回到這邊。

「再也不回去了!」他說。

這個故事也許是較為極端的案例,但這種情感中隱隱約約的疏離,和認知間不斷加深的鴻溝,卻實實在在地存在於每一個遊子和故鄉之間。既然已經在路口分別,漸行漸遠是必然的結果,直至再也看不見對方。大部分海外遊子,對家鄉和親人有一種迷戀——迷惑了自己的眷戀。實際上,早已是兩個世界的人了。

我對這個故事最感興趣的部分是:作為至親,他們是怎麼能夠做到毫無心理障礙地去舉報自己親人的?且不說談歷史聊觀點本身就允許各抒己見,再加上是一對一的私人場合,又是至愛親朋,就算你不同意他的看法,可以針鋒相對地駁斥批評爭論啊,人家又沒有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更沒有謀反顛覆之類的實際行為。你現在用「公權力」處置「私生活」,這不但是道德層面的污垢,還是違法行為呀!

我想,他們之所以做得理直氣壯,必定是覺得自己大義凜然,覺悟很高,滿滿的正能量。

人性怎麼會倒退到這種地步?還不如古人。「親親相隱」是一種本能,孔子在《論語·子路》里就提出,「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唐律疏議》里就認為,血緣關係是「親屬相為隱」的基礎,除謀反、謀大逆與謀叛等重大犯罪外,親屬和同居者可以相隱不告。歷代立法者多肯定親親相隱的原則,一直到民國《刑法》仍規定,藏匿犯罪的親屬可減輕處罰。

國外也是如此。例如英美法中,不能強迫夫妻對其配偶作不利的陳述。大陸法系的德國和日本刑法典規定,一定範圍內的親屬和關係密切的人,享有拒絕作不利親人陳述的權利,窩藏可減刑或免受刑罰。西方法律對此類規定的立法基礎,在於尊重個人權利和維護社會關係的穩定,防止司法專橫而傷害人們的感情。

法律規範人的行為活動,應當基於對人性的理解和對人的關懷,否則制定出的法律,很可能違反人的本性而成為惡法。親屬、家庭是人類感情的皈依和社會關係的基礎。如果法律為了實現個別正義而不惜傷害親屬之間至真的感情,甚至不惜制裁這種感情,則有違法律保護社會風紀的本意。

孟德斯鳩說過:「為保存風紀,反而破壞人性;須知人性卻是風紀之源泉。」這最後一句是含金量很高的金句,「人性是風紀之源泉」——如果連人性都不顧了,那麼所謂的風紀(法律),就是建在沙灘上的建築。現實中,不少人甘願冒險窩藏親屬,幫助其逃亡,如果法律予以制裁,則可能導致全家受刑罰制裁的慘痛後果。從犯罪學上講,親屬間的背叛極可能導致犯罪分子內心絕望,而一個充滿信任和溫情的家庭,更有利於犯罪分子的最終改造。

與親親相隱對立的,就是所謂的大義滅親。最著名的案例是:1970年,安徽的張紅兵寫了封檢舉信,與紅衛兵胸章一起,塞進了軍代表的門縫。他檢舉的是自己的母親方忠謀。檢舉什麼呢?檢舉方忠謀在家中發表了支持劉少奇、批評毛澤東的言論。兩個月後,方忠謀被認定為「現行反革命」,並被槍決。

十年後,該案平反了,而張紅兵,從此生活在「永遠不會饒恕自己」的陰影里。他可能是以自己的方式「贖罪」,不過是罪有應得。

當然,親人間的告密是最不可原諒的,但其他人的告密呢,比如熟人之間?

同樣傷害巨大,令人不齒。

這就說到了畢福劍。很多人很關心:當年舉報畢福劍的告密者怎樣了?

年輕讀者可能一時懵逼,不知這個「著名事件」的來龍去脈。簡單說吧,告密者叫張清,是東博書院的秘書長,此人找「畢姥爺」幫忙,把自家親戚推薦到欄目組,奈何實力不夠,這麼著,就結仇了,於是他暗中策劃了這個報復。

很多觀眾都看過那段舉報視頻,來源於一個私人聚會。「畢姥爺」喝高興了,就唱了一段《智取威虎山》,湊個熱鬧,順便改了幾句唱詞,調侃了一下毛爺爺,烘託了一下氣氛。

於是,張清偷偷錄下,並向有關部門舉報。「畢姥爺」隨後公開道歉,被央視停職處理。姥爺一下子從神壇大道,跌入了泥潭。

那個告密者張清,後來過得怎樣呢?結局是,隨著畢福劍的下課,張清也被徹查,發現他吃空餉多年。這一行為被曝光后,他不得不吐出多年吃到的空餉,同時也失去了東博書院秘書長的職位。不僅如此,張清還因涉及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等6宗罪,被判有期徒刑23年,剝奪政治權利3年,並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及罰金。

除了法律上的制裁,張清在社交層面也遭受了嚴重打擊。他的告密行為,讓他失去了朋友和家人的信任與支持。他的妻子與他離婚,孩子在學校也遭受嘲笑和唾罵。他身邊的人紛紛離他而去,他只能生活在謾罵與冷嘲熱諷中。

畢福劍的這個例子很有啟發意義。如果能讓更多人看到,告密者不得善終,就會產生預警作用。

杜絕告密,要從清算個人開始。只有讓告密者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才能殺一儆百,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絕不能籠統地以「事出有因,動機是好的」等理由,輕易放過告密者。

人們可能還記得,有一位在鳳凰衛視竇文濤主持的《鏘鏘三人行》中說到過「中國醫療太廉價、太便利」的北京積水潭醫院的寧醫生(民間稱其寧胖子),後來生活得有點慘,他在北京坐地鐵,被一位北京大媽認了出來,一記九陰白虎爪,讓他破了相。我雖然並不贊成北京大媽的小小暴力,但是從中還是看到了「民意的力量」。假如告密者也是這樣被視為過街老鼠,他們在告密時,至少會有所忌憚吧?

告密制度是對人性、對民族性的極大摧殘和蹂躪,想當年,因為這項告密制度,一些著名的文學藝術家不惜淪為「當面是人背後是鬼」的雙面人,如著名作家和翻譯家馮亦代就曾在臨終前寫出懺悔錄,主動反思當年「不堪的另一面」,讓我們看到了「制度性告密」的可怕。

制度性告密,就是拿著公款從事告密。為了「對得起信任」,他們爭相表現,頻頻發明陰招,釋放出人性中最陰毒的部分,毒化民族,把原本就不堪的「民族性」弄得更加不堪,幾近崩塌。

制止崩塌的最好辦法,是從清算個人開始,就像二戰後猶太民族清算所有納粹一樣——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動,只要加入了告密者行列,一律清算。當條件不成熟時,用口碑、眼神、氛圍、職場等清算他們,讓眼神殺死你,用唾沫淹死你;一旦條件成熟,就讓告密者付出貨真價實的代價。

最近網上有人在熱炒一篇人民日報的文章,題目是「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這其實說的是人民日報的舊文,那是2015年1月23日發表的一篇署名評論。文章寫到,「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告密使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相互侵害,衝擊人們的價值判斷,毀掉社會的道德基礎。」

雖然該文是「重炒」,但人民日報多年前是發表過的,也可視作該報的立場吧?可見,在十年前的中國,至少在黨報上,能夠公開批判告密者。

看過美國電影《聞香識女人》的觀眾,一定不會忘記這樣的情節:主人公查理,無意間目睹了幾個學生對校長的惡作劇。校長逼查理交代誰是主謀,否則將開除他的學籍。查理的忘年交、盲人史法蘭,在聽證會上,譴責校方正在毀滅這個孩子純真的靈魂。演講博得如潮掌聲,使校方最終作出讓步。其中有這樣的台詞:

「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緘默是對還是錯,但我可以告訴你,他決不會出賣別人以求前程。而這,朋友們,就叫正直,也叫勇氣,那才是領袖的要件!」

「不出賣別人以求前程」,是正直,也是勇氣。這不僅是為個人辯護,更是為一種優秀品質辯護。不做告密者,應該成為大學生的底線,這條底線在大學里應該明確、清晰起來。大學,應該培育學生自由而健全的人格、敢於擔當的精神,讓學生成為一個陽光磊落的大寫的「人」,而不應該是心理幽暗、出賣他人的「病人」。這是大學精神的應有之義,丟掉了這一點,大學也就不成其為大學了。

好在告密者存在的土壤,並不像有些人想象得那麼肥沃,他們低估了覺醒的大眾。那個舉報央視主持人畢福劍的張清,最後的結局告訴我們,告密行為不僅損害了他人的利益,也會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無論是在職場還是生活中,人們都應該保持誠實和正直的品質,遠離任何形式的告密和背叛行為。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

而一個社會,如果到處都是告密者,它的崩潰,是遲早的事。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0 個評論)

回復 Wuming123 2025-9-6 13:47
拿著國外道聽途說的,顯擺自己廣聞博記,來忽悠國內的年輕人,活該被舉報!現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即使有牆,會翻牆的也是車載斗量.
回復 scripting 2025-9-6 18:49
文革時期,夫妻相互揭發,孩子告老子的例子比比皆是。這是一個被扭曲的社會狀態,精神狀態。國內外的著名文學作品,電影等禁止老百姓接觸,政治局委員卻埋頭讀黃書,看內部電影。老百姓發肉票,蛋票,糧票,政治局委員卻享受免費的特供食品和煙酒。共產黨以人民的名義打天下,奪權后卻刻意將人民分為三六九等。
回復 浮平 2025-9-6 22:52
這是一篇典型新套路文章,為專制集權下,以政治為標準,權大於法,紀律取代法律,挑動群眾斗群眾的政治手段,整人抓人的統治方式推卸責任。 把責任轉嫁給家人,朋友和基層。並與西方民眾參與選舉立法者,立法過程及透明司法審判的制度和倫理作對比,混淆「爆料」與「告密」在道德底線和社會意義上的本質區別。

這類新外宣套路最具迷惑性和煽動性。
回復 浮平 2025-9-6 23:05
Wuming123: 拿著國外道聽途說的,顯擺自己廣聞博記,來忽悠國內的年輕人,活該被舉報!現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即使有牆,會翻牆的也是車載斗量.
這就是典型的堵塞真相,挑撥關係,轉移矛盾,聚集攻擊爆光者的大外宣補板操作。

在海外享受言論自由,信息多元;反過來為控制信息,操控言論,忽悠民眾的管理方法洗地,暴露出個人玩弄小聰明的自私本質。
回復 Frank1818 2025-9-6 23:05
說一句你不愛聽的。很多像你一樣在海外喜歡發表政治言論的人,有被認同的感覺,一些大v甚至有被眾星捧月的感覺。殊不知海外的論壇環境包含各路反賊,有政庇的,有港台的,有各種「運」的,外加各種西媒造勢,那也不過幾百萬。而幾億粉紅其實沒有翻牆出來。這也是油管的反賊頻道往往更火熱的原因。久而久之,反賊們有種錯覺,好像人們都是反共的,只不過在大陸的百姓被強權壓制而不敢表現,如果大陸也能擁槍自由的話,人們一定會把槍口對準中共造反。而事實完全是相反的,比如老百姓對於閱兵的自豪,對於反共言論的自發抵制和揭發,對於反華企業的全面抵制等事例都說明了老百姓對國對黨對解放軍的熱愛。說句不誇張的,四通橋或重慶投影的人怕的不只是警察,如果他們還在大街上,能被老百姓打死。還記得一個現實發生的視頻,一個人在列車上說了幾句對中國的不當言論,整個車廂的乘客都不放過他。可見在中國大陸,人民的民族熱情,愛國主義已經不是河流,不是湖水,是海洋。海外的反賊一定要清楚自己的定位和分量,那種回到大陸真以為人人都恨共產黨的,完全都是被反媒洗腦洗成酒蒙子了,失去的正常的認知和自我定位能力,脫離了現實。所以,實際意義上,反賊一直是自己娛樂自己。
回復 浮平 2025-9-6 23:17
Frank1818: 說一句你不愛聽的。很多像你一樣在海外喜歡發表政治言論的人,有被認同的感覺,一些大v甚至有被眾星捧月的感覺。殊不知海外的論壇環境包含各路反賊,有政庇的,
想延用編框歸類的專制思維來對待海外華人的認知和方法,反應出自身二元對立的等級價值觀,操控欲爆棚,實權不匹配。人們用平等言論權表達各自的多元觀點,不需要這類專制集權洗腦出來的官腔籠統定性,也不會隨便被權勢或他人代表。

相反的,海外自媒體或者爆料言論恰好不是自娛自樂,而是更讓價值分裂,依附型人格的業餘大外宣坐立不安,洗地艱難。即使頻繁更換馬甲也無法擺脫自身邏輯混亂造成的尷尬。

大陸民眾如何對待四通橋事件,與你身處民主社會,海外自媒體人士如何認知評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議題。把二者攪在一起,再去發泄對別人的牢騷,只能說明你缺乏對具體事件本身的事實,成因與效果的獨立分析能力;你停留在表面感性的發泄,延續崇權仗勢的固化習慣,更暴露出用虛空的權勢幻象來壓制他人言論的動機。
回復 淡淡的米蘭 2025-9-7 07:12
告密,出賣,互害,對普世價值的盲目仇恨,國內很多普通人的惡遠超海外人的想象,這也是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出來的原因,圖的是一個安寧友善平等自由的生活環境。
回復 8288 2025-9-7 10:20
淡淡的米蘭: 告密,出賣,互害,對普世價值的盲目仇恨,國內很多普通人的惡遠超海外人的想象,這也是相當一部分人選擇出來的原因,圖的是一個安寧友善平等自由的生活環境。
同感.低層互害實在令人討厭
回復 Wuming123 2025-9-8 07:12
聊了些歷史和時政的話題? 還做筆記?這是聊天?還是講課?你和誰聊天,別人會做筆記?一句話,這就是自說自話編的故事!如果是真的,這二貨肯定是以教訓的口氣說,抗戰十四年,共產黨總共打死100多鬼子,習近平謀殺了李克強,習近平他兒子在國外有幾千億財產!

至於告密,子為父隱,這是八杆子才夠到的表親! 一個沒見過親戚,你就大放厥詞,不是用心險惡,就是缺心眼!被告也不也不冤!況且中國一直崇尚「大義滅親」!你們就是變著法的黑中國(人)而已!
回復 屠龍刀之原界 2025-9-8 23:30
看來你們都很痛恨告密者。其實畢福劍不冤,俗話說家醜不外揚,他在外國人面前瞎BB,被收拾也是咎由自取!告密者的下場凄慘,並不能證明畢福劍不該被告!

先看照片吧,如果不是AI生成,就是篡改的!小夥子左手的兩個人,一看就不是華夏人,尤其是右數第二那個大塊頭,一看就是黃毛外國人。儘管人為弄模糊了,還是能看出。既然照片是假的,故事當然也是反賊編造的。

正常人,回國見了從未謀面的晚輩,一般會先給個紅包,然後問問學業,工作情況。如果孩子健談,也許會問問你在國外如何「過五關斬六將,沒有餓死」。你或許會吹噓自己如何被高薪聘請。。。」聊歷史和時政「,一般是和同學,密友之間的扯淡,你和一個初次見面的孩子聊歷史和時政?不是腦子被驢踢了?就是在民主自由的美國,交情不深的談話也就是天氣和橄欖球!如果是真的,這二貨十有八九是XXX線民,回去發展下線去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3 00:4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