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自媒體,有一種說法,烏克蘭人民同仇敵愾,抗戰意志堅定,有一篇自媒體文章說:調查表明,超過80%的烏克蘭民眾認為,即便美國停止援助,他們也絕不投降,誓要奮戰到底!
坦白說,這個數字我是不信的,首先由於烏克蘭目前的新聞管制和政黨管制,在烏克蘭根本就不可能有真實的民調,第二,即使真實的民調,也不可能是老百姓真實的心聲,因為畢竟誰都害怕來自當局的報復,真實的想法一定掩蓋起來。
我認為判斷烏克蘭人民的抵抗意志比較靠譜的有三條,第一,是不是存在著抓壯丁的現象。第二,戰俘人數,第三,陣亡人數。
第一條比較好理解,如果大家踴躍參軍,那就無需抓壯丁。當然不排除普遍兵役制的情況下有人貪生怕死不願意當兵,這樣的情況下採取點強制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種情況被抓的壯丁不是隨機性的,必須要是符合條件的,是有目標的。前幾天有個送快遞的在徵兵站門口被抓了壯丁,這說明抓壯丁存在著隨機性,既然存在著隨機性,那就說明大家參軍的意願並不高,依法應該服兵役的人不知道跑哪裡去了,兵役站只好到大街上隨便抓人。別看口頭上高喊抗戰到底,真去當兵大家都不想去。
第二條也不難理解。雖然說當代戰爭當俘虜並不丟人,但是士兵真的作戰意志強烈的話,當俘虜的機會是不多的,俘虜如果多,說明士兵戰鬥意志不強烈,隨隨便便就投降了。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4月初統計,俄方現控制約1.2萬名烏軍戰俘,烏方則拘押不足4000名俄軍人員,看起來烏軍士兵並不想打仗,抗戰意志不是外界吹的那麼強。
第三條就看陣亡人數。戰爭中有一種現象,一個國家的戰鬥意志是隨著陣亡人數而變化,如果陣亡士兵佔全民族人口比例越高,則該民族戰鬥意志越弱,畢竟人性都是肉長的,面對每天雪片一般的噩耗,石頭也會被融化。烏克蘭總人口4000萬,逃跑難民1000萬(真想抗戰就不應該跑),東部鵝族人口1000萬,還有兩千萬人口。那麼這兩千萬人口陣亡多少人?美國wartears給的數據:截至2025年1月31日,烏克蘭陣亡的人數已經高達667,815人,這個是戰場上死掉的人,不算失蹤的、下落不明的,還有在後方因治療無效去世的士兵,按照2000萬人口計算陣亡率多少?俄軍陣亡多少人呢?我們假設按照烏克蘭軍方參謀部公布的數字101萬(可以肯定這個數字存在不止一倍的誇張),俄羅斯1.4億人口,這個陣亡率又是多少?陣亡人口佔總人口比重,烏克蘭陣亡比重是俄羅斯的三倍之多,如果再考慮烏軍數字的水分,這個比重更高,估計不會低於6倍。
其實以上數據都不靠譜,畢竟戰爭狀態,雙方發布的信息都有水分,別人也沒辦法調查,但是移交陣亡士兵遺體很能說明問題。2025年6月12日新華社報道,根據雙方達成的協議,鵝方消息,俄羅斯已經向烏軍移交1217具遺體,烏軍向俄軍移交了27具遺體。烏軍稱已經收到1217具遺體,有多少遺體移交給鵝方,沒有透露。俄軍稱總共有6000具遺體等待移交。我估計這個數字很能說明問題,恐怕烏軍對自己的戰果誇大不止一倍。
烏克蘭陣亡率這麼高,年輕一代男人基本上打光了,現在戰場上的要麼老頭,要麼小孩,要麼女兵,你說烏克蘭人民堅決抵抗意志達高漲,即使沒有美國援助,還有80%的人要抵抗到底,這不是哄鬼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