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死了,我本來不想說什麼,蔡瀾對社會對歷史沒有任何貢獻,他的人生就是吃喝玩樂嫖,這樣的人死了就死了,根本不值得興師動眾。
可是這些天的自媒體好像發瘋了一樣,各種各樣的媒體都在紀念蔡瀾,文章也好視頻也罷,透露著對蔡瀾人生的無限羨慕,一個人渣死了,引來這麼多紀念,我覺得這件事有必要說道說道。
亞里士多德把人性分為三類,1.植物性,沒有感情,沒有知覺,沒有慾望,也沒有精神追求,只要滿足生長條件就行,用一個電影名字,就叫活著。2.動物性,孔子說,食色,性也,這種人活著就為了滿足性交和口腹之慾,住房盡量舒適,出行盡量豪車,穿著盡量高檔,這種人活著就是為了滿足這些動物性需求。3.神性,就是人有神的樣式,追求自由,追求善良和公義,追求崇高,追求美感,追求思想的喜悅和發現的快樂,追求成就感和認同感,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就是人的神性。每個人都有這三種人性,只不過每個人身上比例不一樣。有的人更接近植物,有的人更像動物,有的人更像神。
造物主用泥土造人,給人吹了一口氣,人就成了有靈的活人,這一口氣就是人與動物之間的根本區別,是神性的賦予和體現,沒有這一口氣,或許是動物,或許是植物,總之肯定不能叫人。人的價值在這裡就顯明了。
蔡瀾的一生充分利用他的生花妙筆,寫出了一篇又一篇美食文章,又利用文章帶來的名聲,推齣電視節目,又用電視節目帶來的名氣,收取冠名費,香港的食品行業,只要給蔡瀾一筆錢,蔡瀾就讓他冠名,香港的飯店以請到蔡瀾來品嘗為廣告手段,他就這樣賺到了大錢。蔡瀾在做節目的同時利用上節目出名為誘惑,不知道糟蹋了多少年輕幼稚的女孩子,女朋友隔三差五換一個,對誰都沒有感情,玩膩了就甩掉,比甩件衣服還簡單。
蔡瀾一生對社會對家庭從來不負責任,他不生孩子,所有的錢都用來吃喝嫖賭,由於他名氣很大,對無知的青少年起到了極壞的榜樣。整個的華人社會風氣由此敗壞,內地的許多名人企業家,也學習蔡瀾這種腐朽墮落的生活作風,有的妻離子散,有的傾家蕩產,不能說這些敗壞全部歸罪於蔡瀾,但是蔡瀾的榜樣作用實在不可小覷,今天許多人羨慕蔡瀾,就是這種敗壞的表現。
台灣作家柏楊說過一句話,中國人的追求到了榮華富貴這個層面,就再也上不去了。國人到一起,基本上不會談哲學,談歷史,談時事,不是談男女性事,就是吹大牛,比房子,比穿著,比收入,假如時間再長一點,那就喝大酒,吃大席,搓麻將,像猶太人那樣用讀書度過閑暇時光的極少極少,想探討一下哲學,歷史,思想那根本沒門。從人生追求上,更接近於亞里士多德說的動物性追求,這就是蔡瀾為什麼廣受歡迎,因為他那些美食節目抓住了中國人的靈魂,國人在這以上再也沒有什麼追求了。
這就是為什麼蔡瀾死了,有這麼多的自媒體紀念他的原因,絕大多數自媒體人與蔡瀾非親非故,蔡瀾對他們也沒有什麼貢獻,蔡瀾無非就是像一個成功的動物一樣過了一生,吃的好些,交配的多一些,而這正好是大多數國人能想象到的人生全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