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最令人民群眾憎恨的就是貪腐橫行,無官不貪。但豈不知,貪腐只是這個犯罪群體中最末端的分贓方式,是最不入流的一種分贓方式
目前,權力階層利益分配方式有以下五種:
一、權力世襲
二、資源家族化
三、國有資產流轉入權貴家族
四、福利等級特權制
五、貪腐
前面的四種無論那一種方式都比貪腐收益大,安全度高,對社會危害也更為酷烈
一 、權力集體世襲
權力場是基本封閉的,掌權者就是利益分配者。目前,有目共睹的現象就是,長老的兒婿是長老、將軍的子女是將軍、部長的子女是市長
從上到下,權力集體世襲無處不在,甚至於一位鎮長,百分之九十,他的父母或岳父母,就是縣級老領導。「當今,那些父兄是高官的人,進入官場,就會飛黃騰達;進入商場,就會財源湧進。政府機關、外國公司、大型的國有和私有企業,也爭先恐後地吸收高幹子弟,並給於高位高薪」
「政治家族」在當地相當普遍,佔據了各部門的重要職位,令人觸目驚心,僅僅一個縣就可以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本人曾在一個地方做過5年電視台的記者,在工作中,對此權力集體世襲也深有體會,處級、科級幹部中家族長輩,幾乎都曾經做過同等級別或更高級別的官職不說,就算是一些事業單位,只要掌握一點權力的,其子女親屬也都在同一系統,或被其他事業單位吸收。2016年,中國工商銀行巡視整改情況通報中也提到這一近親繁殖現象,「總行管理的691名幹部中,有220名幹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統內工作」。權力集體世襲的後果是階層固化,貧民子弟不是輸在起跑線上,不是輸在水平上,而是輸在血緣關係上。
而權力階層還公然以「紅色基因」、「紅色家風」試圖將其合法化,迫使整個社會認同這種集體世襲,讓人們崇拜權力與血緣傳承,而漠視法律與秩序。因為現實無數次地告訴他們只有權力才是唯一規則。 「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絕不僅僅是妄語,也是他們幾代人數十年精心布局的「藍圖」。事實上,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陳雲就說過「還是我們自己的子弟靠得住,不用擔心將來會有人挖我們的祖墳。」他們的布局一直都是子女接班。X的發跡史,有那一步 不是靠的他老爹?其老爹死了,但「紅色基因」在啊。《 外參》月刊曾披露,文革后八大老掌權,他們有一不成文的協定,對已去世的元老,隆重安葬;還健在的,官復原職,對其子女,也安排適當工作,其中有從政意願者,至少安排一人為省部級職務。沒有直系子女的或者直系子女實在不好安排的,就要用變通辦法,安排其女婿、兒媳、侄子侄女,乃至孫輩
如今看來,這種權力集體世襲,不僅是專制國家封閉權力場的必然運行邏輯,也是他們有意如此安排
幾年前,我在《「新設計師」究竟設計了些什麼?》一文中就說了: 首先,他們通過第一代人的所謂革命和公有化完成對全民資源的搶掠,使國民面對他們完全沒有反抗能力。然後,通過第二代人的私有化,將全民資源家族化。同時,在官場和財富分配上採取各階層世襲固化手段,實行新型「種姓」統治。在實行「先富帶動后富」的欺騙性經濟發展帷幕下,又通過高稅收和金融手段(如通貨膨脹、房地產等「剛需」)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搶掠,弱民、疲民、愚民,讓大眾始終在生存線上掙扎。所謂軍隊一直是其黨派私人武裝,絕不允許軍隊國家化,這也是他們維持統治最堅實的後盾
二 、 資源家族化
全民資源被家族化是分贓模式中的第二大特點
正如前文所說,他們通過所謂開放和改革對國有資源全民資產進行了公開的掠奪,依據掌控權力和資本的大小對某一個領域實行業壟斷。 按照正常邏輯,國有企業所得必然是全民所有,其收益要用於公共服務或者分配給全體國民。實際上,國民從來沒有從中獲得一分利益。相反,這這些國有企業在他們的壟斷經營之下長年「虧損」,還要通過中央補貼的方式再次從全民手裡掠奪財富,而他們自己家族一個個卻從中獲取巨額財富。 學者謝作詩曾憤慨地發出疑問:中石化的茅台酒,你我喝到了嗎?中石化的利潤,你我分享了嗎?虧損的時候,沒酒可喝需要補貼的時候,國企才是全民的;盈利的時候,有酒可喝的時候,就是控制人的工具了。他認為,國有資產在經過託管之後,就從名義上的國家和全民所有,流失到管理者的小圈子的口袋裡去了,成為國企高管和少數官員的私有利益。正如網傳某二代瘸子所說的,中國擁有萬億以上資產的至少又17家,上千萬資產的至少50家。而他們還公然宣稱自己的成功「除了能力之外資本為零」。 早在2007年,據《當前社會各階層經濟狀況》研究報告披露:500萬擁有千萬元以上財富的人(含億萬富翁),其背景基本來自三個方面:
1、黨、政、軍高幹子女親屬,佔90%以上
2、依靠港、澳或國外親屬資助,約5.5%
3、自身經營有方又遇到良好機遇者僅約4.5%
可以想見,通過近10年的房地產、貨幣超發、金融及股票等方式的洗劫后,如今的財富分配又是一個怎樣的局面。馬雲、王健林等超級富豪在這些家族面前都不過是小馬仔。這樣的資源家族化分贓又豈是貪腐所可以比擬的?
三、國有資產流入權貴家族
我無意反對國有資產私有化。但是,我國國有資產私有化的過程中,無處不在地充斥著將國有資產流入權貴家族。他們一手掌控公權力,一手掌控銀行,利用國有資本(銀行)在私有化過程中將國有資產納入囊中,自己一分錢都不用出,就獲取了巨額財富。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在私有化過程中,權貴家族通過直系親屬或親近,又或者通過扶持具備經營能力的商人代持,輕易地從銀行貸出數千萬資金,便能將幾十億上百億的國有資產收購,然後在重組上市,瞬間便成為市值數千億的企業。而這樣的資本運作,對與沒有權力背景的商人來說,即便有錢,也完全沒有機會入局。「趙家人」與「門口野蠻人」之爭就令無數人目瞪口呆,級別的鯨吞遊戲。難怪作為馬仔的徐明,平西王雖以重罪之身卻還不屑地說:「他是什麼身份?跟我不是一個層次;比他牛、比他檔次高的人我認識的多了,輪不到他。」作為權貴家族,根本不用向人索賄,能收別人的孝敬,那是表明認可你是他圈子裡的人,他們也確實可以自豪地宣稱「兩袖清風」、「乾乾淨淨」
四、福利等級特權制
這是以級別享受特殊待遇的等級制度。在此,我不提其他的福利項目,僅就醫療而論。據中科院幾年前的研究數據顯示,公共醫療費用中,有80%是用於850萬廳局級以上黨政幹部(中科院調查報告);另據監察部、人事部披露,全國黨政部門有200萬名各級幹部長期請病假,其中有40萬名幹部長期佔據了幹部病房、幹部招待所、度假村,一年開支約為500億元。僅有的醫療衛生資源,也向一般的黨政幹部公務員群體傾斜,看病拿葯有「分級制度」,級別越高的,得到的醫療服務質量越高,藥品供應也要越好,而普通老百姓繳納了醫療保險,卻連基本的醫療都難以保證。剖腹自療、鋸腿求生或自殺以免連累家人的例子不是個別!中國人民大學周孝正教授說:省部級以上的高幹病房,一旦進入生命維持系統,一天的費用是20萬,一年就是7000多萬。國家的醫療資源大部分被金字塔頂端用掉了,所以全民免費醫療遙遙無期。除了醫療之外,像教育、養老金等等方面的等級、特權,在此就不一一細說了
五、貪腐
貪腐橫行是與專制獨裁是共生共存的。為什麼這樣說?作家陳行之先生在《無政府主義是專制的最後階段》中說:通過任命制保持下級權力對上級權力的忠誠,是專制獨裁主義社會隱秘的政治機制。只有尋摸到這種機制,才能夠洞悉為什麼凡是專制主義社會都無法避免和消除腐敗橫行。也就是說,腐敗和對社會的掠奪是與專制獨裁主義的政治結構共生共存的。權力來源於誰就必然效忠與誰,反之,對於上位者來說,誰能給他帶來利益,他就給誰權力。在這種利益鏈條下,下級必然要向上級輸送利益,而下級只有向更下面的人要利益,最終所有後果由無權者承擔。廣東茂名市委書記羅蔭國在受到雙規以後,面對義正詞嚴審查他的紀委官員怒吼道:「你們以為只有我是貪官?誰不是貪官?你們能說出一個我這個級別的人不是貪官的嗎?全中國我這級別的,有一個不是貪官的嗎?中國不就是腐敗提拔腐敗,貪官查貪官,腐敗分子反腐敗嗎?這個還要我告訴你們?」原廣東省委書記、深圳特區第一任市委書記、市長吳南生說,「中國這種體制,鬼都會腐敗。」他們正道出這個體制官員生態的本質。這種通過收受賄賂的貪腐行為,不僅僅是個人的貪婪,而且也是表現效忠的必要手段。否則,正如文強所說:「一個幹部要是不貪,不色,誰敢相信你,重用你?你工作乾的再好也沒有用」
當然,貪腐與前四種分贓方式比起來,是最末端的方式,它不僅在官場爭鬥中有被政敵利用的風險,畢竟在明面上不能像前面那樣披上合法的外衣,所獲利益與之相比也是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