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保健品在美國的熱度

作者:8288  於 2024-5-28 05: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移民生活|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2評論

保健品在美國的熱度

常常有朋友問我這個問題,他們對美國人吃不吃保健品,吃哪種保健品表現出濃厚興趣。坦白講,一個生活在美國的華人是很難走進美國人生活圈子,他們每日三餐吃些什麼我都不清楚,更何況吃保健品這種私密的事情。但我可以告訴你,美國超市,譬如Costco,保健品櫃檯面積之大、產品種類之多是事實。在諸多保健品中,我發現膳食補充劑、複合維生素、抗衰老、魚油類、提高人體免疫力的產品居多。
最近好友從美國回來,送了我兩瓶輔酶Q10和深海魚油,說,這兩個保健品在美國銷量很大,言下之意,這兩款保健品在美國是高熱度產品。朋友說我落伍了,連這麼有名的保健品都不知道,她回國送朋友的禮品就選輔酶Q10,非常受國人歡迎。
輔酶Q10作為一種重要的抗氧化劑,具有抗衰老、緩解疲勞、提高人體免疫力,上網查閱後知道了這些功效。在保健品領域,我不怎麼崇敬這方面的專家,我對保健品的知識不是一般人那點常識,我篤定。我的專著《人蔘圖鑑》被炒作到上千元一本這是網上可以查到的事實,原價才68元一本,而有些專家的書對摺都賣不動。將酵素作為保健品食品引進中國,我不敢說是第一人,但絕對是先輩。
在我看來,保健品最大的功效是心理療法,這樣說並非否認保健品功效,只是想引導消費者建立起這樣一種平和的心態,因為保健品永遠達不到藥品那樣直觀的效果,吃了退熱葯高熱立馬下去了,服用咳嗽藥幾小時止咳了,一個腫瘤三五小時被切除了。每天服用抗衰老保健品的你,從哪裡可以確認效果?這世界上只有一個你,沒有對照組(一個不服用這種保健品的你)可以比較。
有不少營養學者英年早逝,這給對保健品持懷疑態度的人抓到了把柄,「你看這位專家都沒活過五十歲」「整天在談長壽,自己四十歲就掛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壽限,他五十沒過走了,也許他已經在這個世界多活了三年,五年,十年。
總之,保健品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很特別——相信,卻不敢走進它;詆毀,又感到底氣不足。
關於保健品,我持如下幾個原則僅供各位參考:
1.根據臨床表現選擇性地使用食慾旺盛,睡眠充足,身體無痛無恙者,對即使如雷貫耳的保健品也不要心動。保健品中的一切健康元素,人體內都含有,保健品具有的所有功效,人體器官均能貢獻。譬如,輔酶Q10,我們通過飲食就能獲得這類抗氧化劑,富含輔酶Q10的食物有:動物內臟、牛肉、沙丁魚、花生等,此外體內有合成輔酶Q10的機制,所以健康人士沒有補充的必要。維護人體健康的元素在體內各司其職,以其特有的數量,不是說越多越好。
隨著年齡往上增,身體各器官功能開始下降,人體健康在這一增一降過程中被撕裂出了一個個口子,身體開始亮紅燈——骨質疏鬆症、人體缺失礦物質、免疫力低下、血脂高、心血管疾病等等各種病灶像你走來,這種情況下,你可以根據臨床表現有針對性地去選擇保健品,應該相信有些保健品確實具有輔助治療的作用。
2.根據「缺啥補啥」理論有的放矢地選用中醫有一種理論:「以形補形」「以臟補臟」,在我們老百姓嘴裡就叫「吃啥補啥」,我們可以借鑒這個理論,使用「缺啥補啥」的思維有的放矢地選擇使用保健品。保健品不是藥物,它治不了病,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預防某些疾病。目前科學技術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檢測人體缺乏的元素,機能混亂狀態,甚至人體內抗氧化劑的數量都可以檢測。我國保健食品分為24類,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期望目標(減肥、美容、養生、調節血脂、改善睡眠……)選擇使用。
3.疑者不用,用者不疑走出誤區,重新認識保健品功效。保健品的作用更偏向於預防,而不是治療疾病,更不可能延長壽命。我們時常會聽到這種說法:這個保健品沒有什麼效果。我再三強調保健品不是葯,它的效果是不可見的,幫助改善生活質量、預防某些疾病、維護身體健康狀態,這些改善沒有具體的可測指標可以描述。對服用輔助治療型保健品的人群而言,原先的病狀沒有繼續擴展就是效果,這是我被逼急溜出口的話,不要當真。
在保健品中有一個大類是養生類產品,而這類產品是最不可見證其功效的產品。養生是滋養生命,讓你活得更有質量,至於有沒有延長生命,無法確認。一個人的壽命不是和周邊人比較,活過自己基因的壽限就是長壽了。問題來了,誰能知道自己的壽限?因此,誰也不具備肯定或否認這類產品功效的神力。保健品是為「虔誠信徒」研發生產的,有抵觸情緒的人還是遠離為安。
保健品的活性成分多半來自於食物、植物、動物的提取物,再添加若干配料經過理化處理做成不同劑型,而大多數藥品是用化學試劑通過有機合成製成的化學物質,但因個體差異保健品也會有不適人群,服用后出現過敏,乏力、頭暈、心慌、氣短等癥狀,遇到這種情況要停止服用。
4.選擇有年頭的產品對於新上市的保健品,無論經銷商講的故事怎樣震撼,所使用的廣告語怎樣吸睛,捂住口袋就是不買,持觀望為好。保健品不是應季時令商品,也不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家店」的緊俏商品,不要去聽專家的推薦,也不去分析專家的背景,把新產品交給時間,時間是廉潔的清官。由心臟保護神之稱的輔酶Q10,1957年被人類發現,1978年獲得諾貝爾獎,至今還存活在保健品市場,這種產品值得信賴。
在我國保健品行業中有不少一度被捧上神壇,廣告打得家喻戶曉的產品,最終還是跌落神壇,在時間長河中被打回原形。譬如,三株口服液、匯仁腎寶、黃金搭檔、蟻力神、鴻茅藥酒等等。任何一個保健品在投放市場前,雖然也做過功效性臨床試驗,由於樣本數少,有些問題沒冒出來,這種現象國外也有。選擇保健品要選擇有年頭的產品,而不是選擇代言人的名頭。
5.不用去理會專家意見還是拿輔酶Q10舉例。有專家說:「輔酶Q10具有潛在的治療癌症的能力並用於輔助治療。」也有觀點完全相反的文獻報道:「抗氧化劑會促進腫瘤細胞轉移,癌症患者應遵醫囑謹慎使用輔酶Q10。」
持有截然相反觀點的專家遠非只在保健品領域,各行各業學術上的爭論是一種普遍現象。我們老百姓只關心在飲食結構、健康食譜、生活方式方面的專家意見,這關係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專家在這些方面針鋒相對地互不相讓,讓老百姓無所適從。譬如,鍾南山院士堅持每天早晨吃雞蛋,作為他健康早餐的一部分,有國家公共營養師用聳人聽聞的標題「驚人發現:早餐決定壽命長短,別吃雞蛋」撰文抨擊。又譬如關於午睡,有專家說可以幫助老年人恢復精力,也有不建議老人午睡的專家,說午睡可能增加肥胖風險,不利於長期健康。打坐20分鐘相當於一小時睡眠、遠離花生豆腐,長壽向你招手……諸如此類的養生之道網上滿天飛。各個都是專家,每個都有頭銜,我們僅有的那點養生知識很難辨別誰真誰偽。如今專家林立,觀點日新月異,讓他們在網路流量里去相互廝殺吧。聽多了,我們都不會生活了。怎麼舒服,怎麼生活,自己的日子,自己做主。
「保健品對人體有一定益處這個觀點想必沒有多大爭議。我們應該相信任何保健品不是信口開河,胡亂捏出來的玩偶,它有一定的理論依據,有動物性試驗的安全性保障和一定數量的人體試驗數據的支撐。期望保健品要吃出藥品療效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保健品和藥品的研發導向完全不同,前者是維護身體健康狀態為目的,後者是治病救人為首要任務。一個保健品開發周期僅三五年時間,而一個藥品從研發到上市少則十五年,期中臨床試驗階段就需要六七年。可見,保健品和藥品不是一回事,不要相提並論。
有些人將保健品的功效吹到天上,信服得五體投地,有些人視保健品為一種「邪教」,嗤之以鼻。保健品究竟是種什麼東西?「信則有,不信則無」保健品就是這種東西!大白話,接地氣,道理全在這裡。最後我要提醒:功利性者、「高拋低吸」投機者,屬於保健品不適人群。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8288 2024-5-28 05:19
確實如此,有人視保健品為靈丹妙藥,有人視保健品為智商稅。我比較相信補充點鈣片維生素啥的,但不怎麼相信燕窩海參冬蟲夏草啥的
回復 Wuming123 2024-5-29 04:27
深海魚油已經過時,現在的複合維生素!凡是瞎吃的,都是偽「中產階層」!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1: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