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鴉片煙就沒有共產黨?
1941年2月,毛澤東召見陝甘寧邊區財政部長南漢宸,談解決財政危機問題。
毛說,擺在面前的路有三條:一是想法子弄錢,二是散夥,三是餓死。大家肯定都不想散夥,不願餓死,就只有走第一條路了。怎麼弄錢呢?最快捷的辦法,就是經營土產(鴉片)了。
毛澤東拍板后,南漢宸立 即著手實施一條不同以往的生財之道。一方面自種鴉片,另一方面統購統銷,並迅見成效。
據台灣歷史學者陳永發的《紅太陽下的罌粟花:鴉片貿易與延安模式》一書講:1942年,陝甘寧邊區和晉綏邊區開始大量種植鴉片。晉綏邊區有河曲、保德、偏關、神池、寧武、五寨、平魯、朔縣、岢嵐等九處栽種鴉片。陝北分佈更廣,「除交通要道和接近國民政府地區外都有種植」。
據《晉綏邊區財政經濟史》披露:特貨在晉綏邊區對外貿易中佔有絕對地位。1943年起,「特貨七、八年來成為西北支持財政,穩定金融,周轉貿易之槓桿」,「解決了財政經費的百分之七十上下」。
晉綏邊區數年來直接上繳中央部分,占財政總收入的50%–60%,甚至達80%。
「花藍的花兒香,聽我來唱一唱,唱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許多中國人都很熟悉郭蘭英演唱的這首《南泥灣》,它以動人的旋律歌頌中共自稱的「延安大生產運動」,曾在長達半個世紀里,唱徹中國大陸。然而,善良的中國民眾卻很難想像得到,那花籃里飄出來的,竟是罌粟花的香味。
據中共中央西北局的《南泥灣調查》,部隊開到南泥灣后,「種特產(鴉片)向老百姓調劑了幾千畝川地」;「農業生產中心放在特產上」,參與種罌粟的有八團、特務團、警衛營、炮兵團,其中除炮兵團外,其餘都屬王震領導的359旅。359旅屬於賀龍領導的八路軍120師。
炮兵團屬於八路軍總部,這意味著其他部隊也在南泥灣種了罌粟。
1942年2月6日,中共中央召開一次由南漢宸報告財經狀況的會議。從國統區投奔延安的作家蕭軍應邀旁聽。他在日記中記載:南漢宸在報告中說:「為了錢,除開我個人沒有去搶人以外,幾乎什麼方法全做過了!」
蕭軍寫道:「聽了財政廳長報告邊區經濟狀況,甚至製作鴉片煙膏,我很難過」。透過中共的「鴉片經」,蕭軍體悟到:原來,「革命的花是從最卑污的糞壤里開出來的」。
鑒於上述史實,說沒有鴉片煙就沒有共產黨,似不為過。
---作者: 王友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