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海產品領域的主導地位引起了美國漁民、政策制定者和人權活動人士的深切擔憂。他們警告,中國正在以某種方式擴大其海洋覆蓋範圍,使世界各地的漁民處於競爭劣勢,侵蝕了管理海洋邊界的國際法,破壞了食品安全,尤其是在嚴重依賴魚類獲取蛋白質的較貧窮國家。在世界上的一些地區,中國船隻頻繁非法進入其他國家的水域,加劇了軍事緊張局勢。美國議員對此感到擔憂,因為與中國陷入貿易戰的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產品進口國。
我和我的團隊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與中國船隻及加工廠有關的一系列人權和環境犯罪令人擔憂。中國遠洋漁船隊與無數犯罪活動有關,包括襲擊阿根廷水域,以及違反中國法律關閉用於公開發送漁船位置的應答器。中國船隻還違反聯合國制裁規定,在朝鮮海域捕魚,從事暴力、無薪加班、強迫勞動、嚴重忽視船員和販賣人口等活動。因為世界上大部分的捕魚活動都發生在遙遠的海上,在人們的視線之外,這種虐待行為很難制止——這意味著,不管海鮮公司怎麼說,大多數買家都無法知道他們的晚餐是否出自這個系統。
就像為他們供貨的船隻一樣,中國的加工廠也依靠來自朝鮮、維吾爾和中國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的強迫勞工。儘管美國嚴格的法律禁止進口用朝鮮或維吾爾勞工生產的商品,但我們發現,自2018年以來,使用這些工人的中國公司向數十家美國進口商出口了至少4.7萬噸海鮮,其中包括超過17%的美國進口魷魚,其中一些供應給美國軍事基地和公立學校食堂。
與維吾爾勞工有關的海鮮進口公司還與主要的食品服務、批發和零售品牌建立了供應關係,包括Sysco、沃爾瑪和魯傑羅海鮮,後者是美國最大的魷魚分銷商之一。我聯繫了這些公司,詢問了他們對漁船或與海產品相關的加工廠強迫勞動的各種擔憂。沃爾瑪等一些公司在回答問題時表示,它們譴責侵犯人權的行為,並希望其合作夥伴遵守企業標準。Sysco等其他幾家公司表示,他們會研究我們的發現。魯傑羅海鮮公司等許多公司則沒有做出回應。
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全球化使現代商業更有效率,產品更便宜。但它也拉大了生產者、搬運工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讓你更難知道自己所消費的東西是否受到強迫勞動或環境犯罪的污染。海產品供應鏈的船舶離海岸很遠,不斷在運輸途中,跨越無數個國家的司法管轄區,尤其難以追蹤,因為它們由許多環節組成——漁船、冷藏船、冷庫、加工廠、包裝商、出口商、進口商、批發商、雜貨連鎖店、餐館,最後才是消費者。
供應鏈法律旨在防止美國進口受非法勞工行為污染的產品,如血汗工廠服裝和衝突鑽石,但在監管海產品方面效果較差。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直接拒絕遵守,拒絕提供有關其船隻和加工廠的詳細信息。美國的立法者和聯邦機構缺乏政治意願,來運用現有的反奴隸製法律和產品追蹤法律,而這些法律本可能有所幫助。當涉及海產品違規時,調查進展緩慢,而且會使國際貿易協議複雜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