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年輕人怕的不是壓力,而是壓榨

作者:8288  於 2020-10-7 11:0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子女教育

 心路獨舞


【按】這兩天翻了一些張根巨(aka假裝思考)以前的不少推送,只可惜不少已經404了,轉一篇這裡,因為和每個人都有關係。


這屆年輕人的日子不好過,不僅經濟上錯過了時代的紅利,而且還要面臨道德上的指責,沒有擔當,沒有責任感,沒有奮鬥精神。馬雲前幾天說,「年輕人還怕壓力,就白活了」,我覺得很對,但年輕人怕的不是壓力,而是沒法選擇。有勞動法撐腰的話,年輕人原本不需要承受996的壓力,你不能說年輕人怕996,而是這種付出和回報不對等的情況下,承受壓力就是接受壓榨。


什麼是泛道德化,就是將一切問題引向為道德層面,要把壓榨說成人生的壓力,要把法律和社會問題說成人生必經的苦難。中國曆來有勸人吃苦的文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人上人有個顯著的優勢,就是一邊方便餵給你更多的苦來吃,一邊教育大家我當年也是這樣過來的。從人們敬佩的財富英雄到人生導師再到鼓勵修福報的資本家,馬雲角色變化的太快,就像龍捲風,人們離不開暴風圈也來不及逃,站在馬雲的立場上,很多老闆們不會這樣說,但是也會鼓勵這麼做。馬雲的最大問題是人生導師當久了,喜歡公開教育年輕人,但年輕人缺乏的是法律教育和公民教育,而不是道德教育。


安居樂業是美好社會的幸福圖景,但在這屆年輕人身上是消費不起的奢侈品。大多數外省青年滿懷憧憬的來到大城市時,他會馬上發現自己根本不是來實現夢想的,就是來幹活的,交完房租還能養家糊口就不錯了。那些在寫字樓滿頭大汗的做著PPT的白領們比起在工地上的同鄉看上去更加體面,但在看房地產的廣告的時候仍然是那麼小心翼翼,「去大城市奮鬥」聽起來很悅耳,但這屆年輕人們也清楚,幹活就是幹活,別裝成奮鬥了。「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如果海子活在現在的大城市,他會發現自己只能關心蔬菜和糧食,他每每夢到他房子竟然面朝海淀,淚水都會打濕枕巾。


房子越來越多,房價還越來越高,很不符合市場經濟。看上去房企很多,競爭也激烈,但為什麼房價沒有降,因為這些都是假象,什麼人能拿地,什麼企業能從銀行貸款,背後還是要有公權力的支撐,不是市場無用,而是源頭的土地資源就是昂貴的。大城市的餐飲和娛樂也很昂貴,實際上消費的大部分經由生產者交付給了土地租金。每年都會有很多人信誓旦旦的說房價會降,可是每一年都會成為新的抄底大賽,人們痛罵炒房團,本質上就像對視頻《後浪》不滿而去爆演員何冰的微博一樣,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年輕人不是不想奮鬥,而是努力做到最好卻不如人家隨便搞搞。在國人的觀念里,租房總是感覺在流浪,高品質的租房也不過是高品質的流浪。生活的煙火氣是從擁有房子開始的,生活的底氣是從拿到鑰匙開始。當陸家嘴的金融民工計算年終獎時,對面的上海人漫不經心的說,我換了套房;當西二旗的工程師開發完一個產品的時候,對面的北京土著漫不經心的說,我又買了套房;當某研發人員看到同事從龍崗看守所出來的新聞,對面的深圳「地主」漫不經心的說,我給兒子換了套房子。大城市裡,只有少數人在生活,大多數人只是在工作。


房不僅僅是用來住的,它在中國承載更多,結婚生子、孩子入學、投資管理、社會身份……在大城市,留下來的年輕人會將一輩子榨乾在房子上,幹活十幾年,掏空六個錢包以後,交一套鳥籠子大小的房子首付,另外背上十幾年的房貸。如果是人中龍鳳,就可以直接考慮學區房。孩子就可以上個好學校,從學校畢業以後孩子很可能還是買不起房。要提前為孩子把六個錢包中的兩個錢包準備好,要麼孩子就得重新幹活來弄到一套房。容錯率非常低,要是遇到行業不景氣,失業,經濟蕭條,大病,幹活的年數還要大大增加。


賈樟柯說,不能因為跑步前進就忽略掉那些撞倒的人。田忌賽馬就是一種集體比較,它告訴我們要用下等馬輸給對方的上等馬,然後就可以用自己的上等馬和中等馬分別贏得對方的中等馬和下等馬,看起來集體贏了,但誰都不希望自己是那匹下等馬。


一談起國際關係,人們說的是「我們國家」,一談起地域問題,人們說的是「我們城市」,一談起職業選擇,人們說的是「我們公司」。14億人都有資格說「我們中國」,但這14億人的生活並不一樣,有的人可以去阿爾卑斯滑雪,有的人卻只有阿爾卑斯棒棒糖的糖紙。這種集體概念掩蓋了個體的差異,就像富士康的員工為了公司的高市值而驕傲的時候,很可能會忘記了自己不過是流水線的一個員工。這個道理上過學的都能理解,作為一個升學無望的差生,學校每年宣傳的升學率無論有多高對你而言都毫無意義。


房子是個極好的象徵符號,代表著越來越殘酷的社會達爾文的競爭,被壓榨的年輕人只能用犬儒般態度換取生存哲學。有房子的一代人被強制墮胎,沒有房子的一代被鼓勵二胎,在不屬於自己的房子里進行偉大的房事,是證明愛國的好時機。這屆年輕人太多了,遭受過毒奶粉、假疫苗、餐館的地溝油、校園裡的被性侵害的人永遠是少部分,也不能怪年輕人健忘,只是年輕人學會了不去想這些,就像面對房價那般無可奈何,不如打打遊戲看看小說,可就算這樣,playstation的中國服務也要被暫停,年輕人都不相信這是技術升級,可也只敢罵一罵舉報者。


人民生活還不夠富裕,就格外喜歡便宜的東西,廉價的盜版,廉價的雞湯,廉價的人生道理,廉價的道德教育,道德家們以此來將大環境的不合理轉化為年輕人的不努力不用功。社會太浮躁,就連談論道德都是一副娼妓的面孔。


《尋找家園》這本書里曾如此記錄,「1955年,我十九歲,被分配在西北蘭州郊區的一個中學里教書,很忙很累,生活單調,不快樂,不明白為什麼自己的命運,要由一些既不愛我,也不比我聰明或者善良的人們來擺布。為什麼他們有可能擺布我們,而我們沒有可能拒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7: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