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哪種料理,哪種烹飪方式,我們的日常飲食都離不開食用油。但是如果沒有提前做好功課,哪怕只是想要買一瓶橄欖油,超市也會倔強地給你一面牆的選擇,去了只會一臉懵。
更不要說還有其他的比如亞麻籽油、椰子油、芝麻油、菜籽油、核桃油;以及初榨、壓榨、冷壓之類的關鍵字,字都認識,它是什麼意思??我要怎麼選?!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exels ,版權屬於原作者
什麼是油脂 一般來說,油脂=脂肪+油,將油脂水解后,會轉化成甘油+脂肪酸。雖然油≠脂肪,但是兩者通常共存。從飲食健康的角度來看,油脂的攝入在極大程度上,和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掛鉤。所以除了要控制每日攝入量,類型和用法也有所區分。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exels ,版權屬於原作者
沒有任何一種油是完全不健康的,當然也不是完全健康。主要還是根據它的成分,運用的場景,以及使用方法說起。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exels ,版權屬於原作者
油類富含的脂肪酸在日常生活中其實已經聽得很多了,比如不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什麼的,常見的食用油都是由這幾種脂肪酸,以及其他的鈉、鉀、膽固醇、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成分組成。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 pexels,版權屬於原作者
油類來源不同,其中主要的脂肪酸成分比例也會有所不同。根據各自需求,正確使用,才是聰明健康的吃油方式。不過首先也要弄懂它們代表的含義。
1、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 如果你有一個醉心於養生的爹媽,可能就會收到這樣的轉發文章:《飽和脂肪酸:影響大腦功能》、《重磅!飽和脂肪謀殺健康的全過程!》等等,就像養生屆一直堅信的,隔壁老王心臟不好,樓上老李中風都是和飽和脂肪酸有關!
刪除 Link 註釋
飽和脂肪酸通常來源於動物油,比如常見的豬油、牛油和雞油,還有紅肉、奶製品、蛋類,以及椰子油、棕櫚油等部分植物油,這類食物都有特別的香味,而且很好吃。但是在各種媒體的宣傳下,這些食物在你爹媽眼中已經不忍直視,吃下去跳再多廣場舞都沒用o(╥﹏╥)o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exels ,版權屬於原作者
事實上,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類是性質最穩定的一種,比如黃油、牛油、椰子油等,不易氧化,煙點更高,更適合用來當做炒菜的油使用。
而且通常這類食物蛋白質含量豐富,日常攝入適量的飽和脂肪酸,對於提高免疫力,增強骨質健康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還能讓皮膚變更好喲~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exels ,版權屬於原作者
雖然現在飽和脂肪酸看著也不那麼可怕,但是攝入過多也很容易長肉,引發高血壓、高血脂,還有血管硬化等問題。貪嘴可以,可不要貪吃!
2、單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 和飽和脂肪酸的來源廣泛相比,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來自植物,比如山茶油、橄欖油等,在牛油果以及核桃、夏威夷果、南瓜子等堅果中也含有這種成分。是一個不怎麼好吃,但是很健康的小清新家族~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不過,單不飽和脂肪的穩定性卻不怎麼好,在高溫下特別容易氧化,同時產生有害物質。所以一般拿來涼拌調味、做成油醋汁,或者當做追劇零食直接吃更好。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作為「健康油脂」,單不飽和脂肪的足量攝入對身體當然是很好的,比如降低膽固醇、調節血脂,降血壓等,還能有效的促進脂溶性維生素吸收,特別適合老年人和孕婦食用。
3、多不飽和脂肪(Polyunsaturated Fat) 和單不飽和脂肪酸一樣,多不飽和脂肪同樣來源於植物,比如常見的玉米油、葵花籽油、大豆油、菜籽油,還有魚油等。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和以上兩類油相比,富含多不飽和脂肪的油脂是我們用得更多的一類,在日常飲食中都會大量存在,也是每次採購糧油的時候最主要的考慮對象。但事實上,這種類型的油性質不穩定,在和空氣接觸的過程中容易氧化,高溫加熱下也會產生有害物質,長期食用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身體不適等各種問題。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但是炒菜都要用到它們怎麼辦?熱鍋冷油啊,盡量減少爆炒的時間;還有起鍋時當做淋油,讓菜色更好看,或者做成紅油涼拌著吃也不錯,反正不要拿來反覆煎炸食物就好!平時囤貨,如果人少,也不經常在家做菜,選擇小瓶的就好,避免變質。
4、反式脂肪酸(Trans Fat) 作為不飽和脂肪酸家族中一員,反式脂肪酸在很多人看來是垃圾食品的代名詞,在各種蛋糕、餅乾、披薩、漢堡、薯片等肥宅們的歡樂源泉里大量存在。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這一類精加工的食品的確是反式脂肪的來源之一,不過日常攝取更多的,還是來自植物油,以及牛羊肉+奶製品。
作為人體不必要的脂肪酸,攝取過多的反式脂肪確實會影響到健康,比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等。但是也不可能一丟丟都不吃,畢竟日常喝的牛奶里都會有它的存在,而且他們也真的很好吃啊~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版權屬於原作者
怎麼選擇食用油 沒有完全健康的油,也沒有完全不適合食用的油,只有利用不當,反而危害健康的油。在家裡做飯,最好根據不同的烹飪方式備上幾種不同類型的油,混合著使用就很明智啊~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1、看生產方式 在有關食用油的宣傳里,總會出現「壓榨一級」、「非轉基因」、「調和油」、「一級冷榨」之類的詞語。具體是神馬意思,大多數人應該也沒有很清楚。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根據加工工藝來看,通常有壓榨和浸出兩種。一種是通過物理方式擠壓,沒有添加,成分天然;一種是使用溶劑來分離油脂,之後經過凈化,也不會有化學成分的留存。
無論選擇哪一種加工方式,大品牌生產的產品都很安全,可以放心食用~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 pixabay,版權屬於原作者
現在橄欖油幾乎已經成為家庭日常儲備品,除了味道外,主要是想通過這種「好油」,來保護心血管,預防冠心病之類的疾病。不過市面上橄欖油的種類有很多,品質參差不齊,在選購的時候更要認清楚標籤哦~
總的來說,橄欖油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刪除 Link 註釋
source: JD
真正有食用價值的是特級初榨橄欖油(Extra Virgin Olive Oil),通過物理壓榨後進行油水分離獲得,品級最高,口感最好,保留有更多的多酚類物質和維生素成分,用來做調味油,或者用麵包沾著吃,好吃又健康!
不管什麼品牌,購買的時候一定要認準瓶身標籤上的Extra Virgin,一個字母都不能少!
其他的初榨(Virgin Olive Oil)、精鍊(Pure Olive Oil 或者 Olive Oil)、殘渣(Pomace Olive Oil)、調和等類型的橄欖油也是市面上常見的,不過有效營養成分在生產過程中幾乎完全喪失,沒有什麼食用價值,不要貪便宜購買哦!
「特級」除了在橄欖油上有體現,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大多數食用油按照品質,也被分成4個等級,級別越高,精鍊程度越高,雜質越少,價格就越高。
在油脂的提純過程中,天然植物里的維E、甾醇等營養元素和獨特的味道卻會丟失。如果懷念小時候的飯菜味道,選擇三、四級的油就好,顏色和味道會稍重一些,不過植物油的味道會被完整保留;如果偏愛清淡口味,想要凸顯食物本身的味道,沒有味道的一、二級植物油就是最佳的選擇。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 pixabay,版權屬於原作者
2、看懂成分表 知道你們在購買食品的時候基本不看成分表,本君也不看啊~但是研究了一圈下來,發現成分表真的很重要!
比如下圖某品牌牛油果油,成分表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原料是100%純牛油果油(100% Pure Avocado Oil),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遠高於其他類型的脂肪酸,是一種很健康的油類,很適合煎、煸、炒、烤等中高溫的烹飪方式。牛油果中富含的纖維素還能幫助消化潤腸,預防便秘~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 amazon,版權屬於原作者
再來看看某品牌很火的核桃油(Walnut Oil),在各大電商都打著「嬰幼兒輔食油」、「寶寶食用油」等關鍵字。在成分表上可以看到,多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佔比最高,單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的含量也不錯,飽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的比例很低,同時含有Omega成分,也是很健康的一種油,全家人都很適合食用。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 amazon,版權屬於原作者
推薦給寶寶吃,大概是看上了其中的Omega成分可以健腦補腦,衍生為DHA之後對於小朋友的腦部、皮膚和視力發育有幫助,有變相的補充亞麻酸的作用。其實大人吃了也很好,但是熱量略高,注意控制每日攝取量。
就像核桃油額外含有Omega和角鯊烯成分一樣,不同的原料對於產品的最終成分都會有影響,比如大豆油和玉米油都含有更加豐富的維E和植物甾醇,有氧化和降血脂的作用,日常使用也挺好~
3、根據煙點選油 所謂的煙點,就是油加熱到冒煙時達到的溫度。看似不起眼,但是家裡有煙霧器的小夥伴應該都經歷過,在家下廚時,還沒放食材,鍋就開始冒煙甚至起火,然後很快蔓延到滿屋油煙,警報器狂響的尷尬...
這個就和煙點有關,每一種油,由於成分和加工方式不同,煙點都會不一樣。比如菜籽油,煙點在240度左右,可以用來炒菜以及燉煮;麻油卻只有100度上下,一般只是用來調味增香;所以煙點對於食用油的使用方式至關重要!
通常來說,精製過的油有更高的煙點,比如壓榨花生油只有160度,但是精鍊花生油卻能達到230度,雖然都是花生油,煙點不同,適合的烹飪方法當然不一樣。
要控制煙點,不僅是為了避免大量油煙,還和健康息息相關。任何一種油類在高溫下都會引發變質,產生反式脂肪酸、有害自由基等不易於健康的物質,吃了當然不好。想要吃得健康,首先要選對油,再用適合的方式烹飪,活到8012年沒有問題啦~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4、總結 1、不同食用油的脂肪酸含量比例都不同,差異很大,建議做菜的時候,盡量用米糠油、菜籽油、大豆油等不同類型的油換著吃,增加食物結構避免單一;
2、選購食用油時,只用看原料成分是否100%純xx,脂肪酸含量,品質等級,以及煙點即可;
3、油脂也有保質期,不要大量囤貨導致變質;同時保存盡量在陰涼的地方,避免光照;
4、然後記著轉發這篇文章給你家做飯的那位,為了大家都能長命百歲百年好合,每次炒菜的時候千萬不要等到油開始冒煙了才放食材,一!點!都!不!養!生!
刪除 Link 註釋
圖片來自於@pixabay ,版權屬於原作者
寫在最後 好啦,了解了這麼多,這下應該知道怎麼選擇了吧!有什麼更好的建議,歡迎大家來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