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出過國和沒出過國的人思維上到底有多大差距?

作者:8288  於 2019-10-18 03: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雜談|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11評論



導讀

離開自己的祖國已久,每一次回國,你有沒有那麼一點感受,覺得自己的思維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變化?


1

對隱私意識增強


不喜歡主動打探別人的隱私,也不喜歡別人打探自己的隱私


每次回國被問到私人問題,工資待遇,開什麼車?住什麼房?什麼時候要孩子的時候,開始條件反射式的渾身不舒服。


但是鑒於本人比較照顧叔叔阿姨的面子,即使不舒服也會盡量回答,他們也並無惡意,有時候僅僅是好奇而已。




不喜歡回答這些問題,這跟自己在哪個階層,掙多掙少,工作是否光鮮都沒有關係。己不所欲勿施於人,如今自己回國也自然而然不會問別人這類問題。


在和西方人交流當中,人們普遍有共識,一般可以問對方的職業,但不會問及工資等等,即使家人親戚也不會輕易問。


2

女性獨立意識增強


作為女性,出國后明顯感覺到對女性獨立意識增強,更加清晰性別歧視的概念。


沒出國之前僅僅覺得內心是想要獨立的。但是很多時候會被國內社會環境洗腦,比如有些事情覺得就應該男人去承擔。




在國外生活久了,在獨立完成學業,事業上漸趨穩定上升的時候,覺得生活就是應該掌握在自己手中,跟自己是否有伴侶,是否結婚都沒有關係;


結婚以後也是一個teamwork,兩個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以此獲得的尊重是深遠的,也是值得的。


回國漸漸發現我們這代人當中不乏優秀獨立的女性,覺得甚是欣慰。




還記得兩三年前偶然間讀到外國的員工合同法中關於性別歧視的法律規定,才明白在西方企業里男性員工小心翼翼的原因:即便是你誇讚女性同事都要小心用詞,防止任何有性暗示的詞語。


如果你是領導,不能因為對方是女下屬而讓對方做任何比如倒咖啡或者幫你一個私人的小忙,就更不用說利用自己的權力在女性下屬身上謀取利益;

再如果對方計較起來,職位很可能就不保了。這些事情在西方社會並不是完全沒有,但是並不是被主流價值觀接受的。


3

平等交流意識增強


平等交流意識增強,被鼓勵說出自己獨立的觀點和意見。

還在讀碩士的時候跟教授討論論文的時候,偶爾說出了自己不同的意見而被教授讚賞,這讓我印象很深刻,因為教授明顯是在極力鼓勵學生這樣的行為,甚至接受學生挑戰他的觀點。


在很多其他的社交活動當中,跟60多歲的人聊天都覺得沒有任何代溝。




雖然這跟對方的性格有關係,一些不擅長聊天的即便是同齡人也會話不投機半句多,對於一些有良好的social skill的人,年齡根本不是障礙。這裡有兩個原因:


第一英國幾十年前的社會跟現在差距遠遠小於中國同等時間段社會變革帶來的差距,所以上一代人自然跟這一代人的思想差距沒有太大;

第二西方社會比較崇尚平等,並沒有像東亞國家儒家文化的影響,彼此是獨立的個體,沒后長輩晚輩的概念。


比如我們大部門的總裁,時不時轉到我們座位附近跟我們聊兩句,沒有任何架子,沒有任何的位高權重。


4

對西方窮人概念的新理解


由於西方國家社會的高福利,和很多發展中國家以及貧困國家相比,西方沒有真正意義的貧困。




對街頭一些酗酒吸毒無所事事的流浪者漸漸不再報以任何同情,因為自己來自中國,至少懂得什麼是真正的窮人,所以在英國街頭遇到這類人要零錢,從來不給,因為給錢他們可能會去買酒,如果遇到真正需要食物的人會買食物,不會直接給錢。


這裡有一次親身經歷,我和先生在街上遇到一個眼睛被打腫的人,說自己錢包被搶身無分文需要我們幫助,於是我們帶他到附近餐廳讓其自己點餐,而且提醒他身上有傷口不要點啤酒,誰知道他還是點了一個有啤酒的套餐。

所以這些人看起來很可憐,但是也是x改不了吃x。自然對於西方極端左翼人群宣揚的這個國家依然有相當大比例的人在貧困線下並不是很信服,因為越是社會底層,越能夠享受國家福利最大化,他們至少可以保證有吃有穿有地方住。


5

對真正弱勢群體的包容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西方人們對弱勢群體的善意,比如完善的殘疾人設施,為殘疾人提供的工作崗位。


如果你對殘疾人有歧視,那你就會被主流價值觀所鄙視。


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一位因為多年前車禍右腿截肢的女人,現在一直用假肢,看上去跟正常人沒有任何區別,一個長相很漂亮的女士,有一位愛自己的先生,有一雙兒女,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醫藥方面的白領),我也看不到她臉上有任何自卑,她也毫不介意主動說出自己當初是什麼事故造成截肢,她的生活跟任何其他中產家庭沒有任何區別。


我只是內心感嘆她能生在這樣一個國家該是多麼的幸運,在中國的大街上不是經常看到殘疾人,更不容易看到殘疾人出現在任何工作崗位上。




比如超市收銀員,酒店前台,如果他們缺了一條腿,其實並不會影響工作,甚至缺了一隻胳膊也並不影響他們用一隻手敲打鍵盤。如果設施健全一些,他們的出行也並不是很大的困難。


6

更加客觀對待國內外的各種利弊


在哪裡生活都不會完美的像天堂,魚與熊掌是不可兼得的。


西方國家人工貴,所以一些服務並不是很便利,比如找個修理工或者搬家公司都貴的要死。


但是你要理解歐洲工會的力量,你會了解到這背後的根本原因,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必定在某些方面要做出犧牲,所以很多事情能自己動手就自己來吧。


包括商店關門早,也正是為了保障這部分勞動者的利益,廣大消費者就且忍忍了。民主的弊端包括執行力弱,一個問題辯來辯去辯不出個結果,延長具體實施的周期。


對於白領階層也是一樣,一個大企業的高管的薪水待遇,頂多就是一個小秘書的5倍,薪水越高,所得稅也越高,扣了稅,甚至都還不到5倍。


這種現象會相對「折煞」管理階層的優越感,就拿剛畢業進入企業的年輕員工與總裁相比,無非就是你開的車比我的貴一些,車也只是代步工具,很多年輕人大學都會買一步二手車來開。




看著公司後面停車場的幾百輛車,奧迪賓士路虎一堆堆的,可能其中的一些車的擁有者僅僅是剛畢業的學生。


由此導致的很多中產階層的人並沒有極強的上進心,尤其是女性,所以歐洲的女性比起中國的女性在職業上的進取心其實差了不少;


如果說歐洲的男性還有不少為追求自己的價值,在事業上有一定的進取心,很多女的甚至盼望著趕緊休產假。


7

越來越覺得地球是一個村 


一旦習慣了跨越國界旅行,跨越半個地球去旅行亦成為平常事。


去的地方並不一定是發達地區,也可以是非洲、南美,吸引我的是去看看世界上不同的角落及不同的風土人情。




五年前還未出國的時候,總會覺得出國旅行生活或者工作是遙不可及的事情,現在覺得選擇變得豐富,可以在任何說中文或者英文的國家生存、工作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決定去旅行的時候可以看著世界地圖做選擇。


8

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


再也不會人云亦云,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這麼發達的時代有了自己的辨別能力。


也可能與自己分析師的工作性質有關,很容易找出一篇報道或者文章的漏洞,也學會了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從而肯定的分析出不合理的地方,漸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看問題的方式和思維方式。


為了適應環境,回國的時候,我不會表達太多自己與眾不同的觀點,其實一些與眾不同的觀點,在知乎這種地方並不顯得多麼的非主流,但是你回到老百姓當中就會顯得你的與眾不同與格格不入;


所以為了不讓國內的親朋好友覺得我這人太軸,我會適當調整自己說話的傾向性,以求讓大家覺得我是個接地氣的人。




就連我先生跟我親朋好友交流的時候,都會客觀的說很多中國的好話,這些人情世故世人皆知,沒有太刻意,只是有所選擇的陳述。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覺得一個中國的成語是可以解釋的很完美的,就是外圓內方,畢竟國內的現實環境不能跟知乎等同。


有很多觀點,表達出來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大家所處的環境跟你不同,就不會有切身的理解,在知乎可以是因為可以找到不少可以理解你觀點的同僚。


9

對人際關係的順其自然


對人際關係的順其自然,友情是路上的緣分。

知乎上有一個五萬多人關注的問題,好朋友之間是如何變淡的? 出國以後對這種問題更加的感同身受,從一開始的迷茫不解到現在的淡然處之。


每個人的交友模式不同,有些人習慣呆在一個圈子裡,但是這種模式對海外黨來說難度是很大的,所以現在不會在乎長久的人際關係。


一些人如果在你生命中能跟你同路一段時間就應該珍惜,如果到某一個路口分道揚鑣了,就相見不如懷念好了,也許你們周周轉轉還會在相遇。




如今我們生活在社交網路如此發達的時代,所以你並不能怪時間和空間,因為你們不再交流是因為你們不想。


如果你想交流,微信一秒鐘就能發出去一個語音和文字信息,所以對身邊人的聯繫疏密程度都是自己的選擇。所以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多是思想和精神上的。


既然是在路上就不必在意什麼圈子,人一輩子沒有牢不可破的圈子,除非你有著一群跟你一樣,在同一個地方生活沒有太大變化的人,前提是你自己的生活也沒有變化。


有時候偶爾跨越圈子的交流也是很有意義的,多了解一些別人的生活,思想也可以避免狹隘。


10

西方媒體並不都是公正客觀


西方媒體並不都是公正客觀,希望自己的後代能學貫東西,對其他文化有客觀理性的理解。




西方一些年輕人並不乏無知的,對西方以外的世界了解甚少的人,比如被藏獨分子誤導,被偏頗的媒體(包括BBC在內)誤導。


比如習大大訪英期間,部分媒體總是強調一些根本不足一提的示威遊行人群,甚至說現場我們這些華人志願者是大使館付了錢雇來的,這些明顯不是事實。


所以一味的相信西方媒體的人是愚昧的,但是鑒於BBC在英國的地位,普通老百姓如果見識缺乏,是佷容易被誤導的。


11

覺得發達國家的兒童挺幸福的 


大部分都可以無憂無慮的成長,空氣水奶粉食品質量這些就不用多說。


在美國出生的小孩也都養的很健康很結實。覺得美國的父母也是很盡心儘力,精心為小孩準備party,不過前提是這邊的家長,工作生活平衡也比較好,自然陪伴小孩的時間要多一些。




在學校里老師一句話都不能說重了,老師地位並不高(當然這也是有弊端的),美國整個環境都讓孩子天生培養比較充足的自信。


我覺得初中之前的孩子,應該擁有這樣無憂無慮的環境,這個階段對兒童今後的身心健康都極其重要。


國內的情況就不多說了,總之比較心疼國內的孩子,並不僅僅是學習負擔方面的問題,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大的教育環境培養出來的身心健康程度。


— THE END —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1 個評論)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9-10-18 08:32
不見得出幾天國就不一樣了,出國的天天待在自己圈裡的,比不出國更有意思。
回復 石頭山 2019-10-18 11:31
很多老美都有自己執著的興趣愛好,而且力求極致。呵呵,還有一點就是愛國卻不相信自己的政府。
回復 北極天翁 2019-10-18 12:06
出國的會換朋友圈會調整心態重新思考問題,而即使出國也不換朋友圈的很難重新思考。一般富裕階層不會換朋友圈,而換朋友圈的基本是窮人即需要找工作做小生意才能生存的。富裕階層的人一出國看哪裡都是窮人,普通一個China城市家庭有一個公寓就要十幾萬幾十萬米元,大多數米國人沒可能擁有百萬米元資產,其他國家地區就更別提了。所謂窮則思變嘛。
回復 borninheaven 2019-10-18 12:57
只要平常心就可以了,各國人土風情各異,不一樣很正常,我們看到巴西的和美國不一樣不會有任何詫異。主要問題是我們看到國內和美國的差異就會詫異起來了,許多人的平常心也沒有了,入鄉隨俗是那麼的容易, 回鄉還俗就這麼難嗎?還是有點心理不平衡?
有個說法, 年紀大些的其實沒跟上國內的變化,年紀小些的反過來入鄉隨俗難點。
一句話, 出過國的應該是更包容更開方, 不該很許多詫異了。如果是像沒出過國的那麼地詫異,那隻能說明他/她是個非常的狹隘思維的人
回復 綠野仙蹤 2019-10-18 16:58
總結得挺准。
回復 csshr 2019-10-18 17:19
挺客觀也很客氣的分析!結尾部分點出了此文核心或者叫主題!憂慮之心昭然!
回復 ryu 2019-10-18 18:11
綠野仙蹤: 總結得挺准。
+1。
回復 正中 2019-10-19 01:55
美國中部南部地區很多人一輩子沒出過國。
回復 8288 2019-10-19 10:07
正中: 美國中部南部地區很多人一輩子沒出過國。
是的很多老美連護照都沒有
回復 xqw63 2019-10-20 05:05
出過國腦子不好使的人也是比比皆是哦
回復 8288 2019-10-20 08:52
xqw63: 出過國腦子不好使的人也是比比皆是哦
洗腦洗的太乾淨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16 19: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