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川普這樣的美國總統,是中國應得的

作者:8288  於 2019-5-23 13:5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4評論

川普這樣的美國總統,是中國應得的
湯馬斯·佛里曼2019年5月22日
川普總統堅稱,他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將使美國受益。川普總統堅稱,他對中國的強硬態度將使美國受益。 ERIC THAYE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我一個在中國工作的商人朋友近來跟我說,川普也許不是美國理應得到的美國總統,但肯定是中國理應得到的美國總統。
川普的直覺沒錯:美國需要重新調整與北京方面的貿易關係——在中國強大到不願妥協之前。而且需要像川普這樣的「人形破壞球」才能引起中國的注意。但既然球來了,兩國都需要認識到當前這一刻多麼關鍵。
上世紀70年代美中邦交正常化後,我們的貿易關係隨之恢復,雖然是有限的貿易往來。2001年,我們讓中國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促使中國成為貿易強國,其規則仍給予作為發展中經濟體的中國大量減讓。
在兩國市場完全交織一處的當下,這次新一波談判將決定美中兩國在21世紀共同產業的競技中,作為經濟夥伴如何共存。因而這並非尋常的貿易爭端。這是貿易大戰。


為了讓它順利結束,川普必須得停止他在推特上對中國的那些青少年式的嘲弄(以及打贏貿易戰多麼「容易」云云),低調地促成我們所能得到的重置貿易關係的最佳協議——我們很可能無法立即解決所有問題——然後繼續向前,而不是輕率地一頭栽進沒完沒了的關稅戰。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將不得不認識到,中國已無法享有過去40年來一直擁有的貿易優惠待遇,因而收起他那「誰也別想左右中國」的民族主義威脅,尋求他能得到的最佳雙贏協議不失為明智之舉。如果美國及其他國家把製造搬到「ABC」供應鏈,即「除中國外的任何地方」(Anywhere But China),那是北京無法承受的。
和川普一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需要明白,貿易是可以雙贏的。
和川普一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需要明白,貿易是可以雙贏的。 POOL PHOTO BY WANG ZHAO
看看我們是如何走到這一步的:自上世紀70年代起,美中貿易關係一直相當穩定:我們跟中國買玩具、T恤、網球鞋、機械工具和太陽能板,他們跟我們買大豆、牛肉和波音飛機。
當貿易差太離譜時,北京會以採購更多波音飛機、牛肉和大豆來安撫我們。這是因為,中國的增長不僅只靠努力工作、建設明智的基礎設施,讓民眾接受教育,也靠強迫美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補貼本國企業、維持高關稅率、無視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竊取知識產權。
在成為世界最大的製造國很多年之後,中國仍一再堅稱它是需要額外保護的「貧窮的發展中國家」。即便如此,這一關係對足夠多的美國企業在足夠長時間內起了作用,以至於世界最大的現任超級大國美國接納並實際上支持了下任超級大國中國的崛起。他們共同使得全球化更普遍,世界更繁榮。
然後一些大到不容忽視的變化來了。起先,在習近賓士下,中國公布了《中國製造2025》現代化計劃,承諾給中國民營和國有企業發放補貼,使其成為超級計算、人工智慧、新材料、3D列印、面部識別軟體、機器人技術、電動汽車、自動駕駛車輛、5G無線和高級微晶片領域的世界領導者。
對旨在跳出中等收入行列,降低對西方高科技依賴程度的中國而言,這是自然之舉。但所有這些行業卻同美國最優秀的企業構成直接競爭。
如此一來,中國自1970年代以來發放補貼、實施保護主義、違反貿易規則、強迫技術轉讓、竊取知識產權的所有做法變成了一大威脅。美國和歐洲如任憑中國繼續按照脫貧時使用的同樣程式運作,同未來所有行業展開競爭,我們將無所適從。川普在這一點上是對的。
他不對的地方在於,貿易和戰爭不同。不同之處在於,它可以是個雙贏命題。阿里巴巴、支付寶、百度、騰訊全都可以跟谷歌、亞馬遜、Facebook、維薩(Visa)同時成為贏家——而且他們已經共贏過。我不確定川普是否理解這一點。
但我也不確定習近平是否理解。中國公司更優秀之處,我們得讓中國光明正大地贏,但它也得準備好光明正大地輸。假如一直都能像阿里巴巴和騰訊一樣在中國自由運營,誰能說說谷歌和亞馬遜如今該有多強盛?
當中國軍方竊取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F-35隱形戰鬥機設計圖,然後原樣複製時,省掉了所有研發成本——可以用去補貼自己的企業?
我重申:貿易可以是雙贏的,但當一方一邊努力工作,一邊從中作弊,贏多贏少就有了變化。當貿易只關乎玩具和太陽能板,我們可以避而不看,但當它關乎F-35和5G電信網路,不看可不明智。
但這些都不是什麼新問題,也不是疑難所在。我們如今生活在「軍民兩用」的時代。在這個世界裡,「讓我們變得強大、繁榮的一切事物,也讓我們變得脆弱,」海軍研究生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的首席戰略專家約翰·阿爾奎拉(John Arquilla)指出。
特別是中國華為造的能以超高速度轉移數據和音頻的5G設備這一類,如果中國的情報服務部門直接按照中國要求獲取權限的法律行事,它們也可充當間諜活動平台。
誠然,圍繞華為的爭議給這一刻帶來了全新啟示:華為日益主導著曾為愛立信(Ericsson)和諾基亞(Nokia)控制的5G基礎設施全球市場。美國的高通(Qualcomm)則既是華為的晶片和軟體供應商,也是它的全球競爭者。
但中國政府限制了外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在國內與華為競爭,使得華為能夠發展得更大、更快、更廉價。然後,華為利用這種影響力和定價權來削弱西方電信公司,並利用其不斷上升的全球市場主導地位,在下一代全球5G電信標準的制定中,圍繞自己的技術,而不是高通(Qualcomm)或瑞典愛立信的技術。
中國政府限制了華為在中國的競爭對手。
中國政府限制了華為在中國的競爭對手。 ANDY WONG/ASSOCIATED PRESS
此外,在一個軍民兩用的世界裡,你還得擔心,如果家裡有一台相當於亞馬遜Echo的華為聊天機器人,中國軍方情報機構可能會聽到你的話。
過去,我們購買來自中國的網球鞋和太陽能電池板;中國則購買我們的大豆和波音飛機,那時候誰在乎中國人是共產主義者、毛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又或者是騙子?但現在華為正在和高通、AT&T和Verizon在下一代5G電信領域內競爭——而5G將成為電子商務、通信、醫療保健、交通和教育的新支柱——所以,價值觀就變得至關重要,價值觀的差異就變得至關重要,些許信任和法治就變得至關重要。特別是5G技術和標準一旦嵌入一個國家就很難被取代。
再補充一點:美中之間的價值觀和信任差距正在擴大,而不是在縮小。幾十年來,美國和歐洲容忍了中國在貿易上的一些欺騙行為,因為他們認為,隨著中國依靠貿易和資本主義改革變得更加繁榮,它在政治上也會變得更加開放。這種情況出現了,直到約十年前停了下來。
然而,最了解中國的美國商業顧問之一、定居中國的麥健陸(James McGregor)說,在過去10年裡,很明顯,北京不是在「改革開放,而是在改革和關閉」。
中國變得更富有,卻沒有成為全球化進程中更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相反,它將南海的島嶼軍事化,把美國排擠出去。它沒有削弱自己的威權控制,而是用面部識別等高科技工具來提高其效率。
在當前的貿易談判中,所有這一切都到了關鍵時刻。美國和中國如果能夠想辦法建立更大的信任,全球化就能持續下去,我們就能在這個新時代共同發展;如果不能的話,全球化將開始破裂,我們都將因此變窮。
湯馬斯·L·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是外交事務方面的專欄作者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2

拍磚
2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看熱鬧和看門道 2019-5-24 03:42
做買賣就要簽合同,雙方簽字就是你情我願。這又不是上妓院,拉上褲子就翻臉的,潑皮無賴說什麼都可以賴帳。前面做了幾十年的生意,付出幾張破紙換來一船的家用,過時的技術,賣不出去也變不成錢。現在看人家苦哈哈地,把環境搞得一團糟,用那點破技術生產出來產品,到別的地方賺了錢,就覺得當年生意吃虧了,倒過來說人家偷了你的錢,偷了你的技術。只有不要臉的川普說的出口,正常的美國人是說不出口的。人家沒有用槍逼著你買東西賣技術。現在人家搞出從未有過的5G總不是偷的吧,到頭來恨人家走在了前面,要置之死地而後快。一個正常的人,應該知道,5G技術是造福整個人類的,不是哪一家的。如果當年蘇聯比美國強大,硬要打壓美國的計算機技術公司,估計現在也沒有網際網路可玩了。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動用國家暴力來遏制技術競爭,對整個人類社會是一劑毒藥。那些美國科技公司躲在這個暴力之後,任競爭對手消亡,是可恥的。今天美國強大可以這麼干,將來中國強大也可以這麼幹嗎?蘋果公司,谷歌公司做出來對人類有益的科技產品,但在這次,他們的臉丟盡了。不作惡,也不要讓邪惡來為自己謀利。
回復 ita 2019-5-24 07:26
一個滿嘴放炮之人,容易對付,別小看中國人。
回復 綠野仙蹤 2019-5-24 15:12
此文寫得平實客觀,國家之間如同人際交往,一個人總佔便宜,又偷又搶,好處全占,怎能維持下去呢?以前人家覺得你窮,就不計較了,現在富裕了,不但不感謝,還要統治世界當一把過時的殖民者,誰能容忍?
回復 相食 2019-5-24 22:57
川普也許不是美國理應得到的美國總統,但肯定是中國理應得到的美國總統。這兩句話,那個在中國工作的商人說得很精闢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2: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