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1G、3G都失敗了,5G也會失敗嗎?

作者:8288  於 2019-4-7 14: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數碼科技|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6評論

在我們通信行業里,一直都有這麼個說法——通信標準如果是單數,一定失敗,如果是雙數,一定成功。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像1G、3G這樣的單數通信標準,都失敗了。而2G、4G這樣的雙數標準,都成功了。


於是,人們就總結出了這麼一個有點「宿命論」的規律。並且有人將這個規律,套在即將到來的5G身上,認為5G的宿命一定是走向失敗。


究竟是不是這樣呢?這條規律的背後,是科學?還是巧合?5G真的會掉入這個怪圈嗎?


今天我想就這個話題,表達一下個人看法。



5G真的會失敗嗎?


確實,自從移動通信誕生以來,單數失敗,雙數成功,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


最早的1G,誕生於1978年左右,是摩托羅拉和貝爾實驗室最先搞出來的。這一代通信系統,是模擬通信系統,抗干擾性差,語音質量也差,加上價格昂貴,所以基本上沒有被大範圍推廣。



1G手機(大哥大)


後來,針對1G的缺點,通信工程師們開發出了採用數字通信技術的2G,用以替代1G。2G在20世紀90年代初投入使用,迅速獲得了用戶的認可,被廣泛用於各個國家公共移動通信網路的建設。


我們國家,也是在這一時期,利用2G技術,建立了自己的全國移動通信網。大部分老百姓,也是在這一時期,開始接觸移動通信,逐步用上了手機。



諾基亞功能機,是我們很多人的第一部手機


而3G又是什麼時候誕生的呢?


準確來說,是2000年。那一年的5月份,ITU(國際電信聯盟)確定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無線介面標準,並寫入了3G技術指導性文件《2000年國際移動通訊計劃》(簡稱IMT-2000)。


不過,3G的命運非常坎坷,可以說是生不逢時。


大家想一想,那個時候,國際社會上發生了什麼事情?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1年的美國金融危機。美國網際網路泡沫和科技泡沫破碎,引發了全球科技企業的倒閉潮,通信行業也未能倖免。


在那一時期,很多通信企業受到影響,業績暴跌,舉步維艱。


3G當時並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支持,有的國家沒錢建,也有的國家建了之後沒人用。全球通信行業都陷入了對3G存在價值的思考,對移動通信的未來充滿了懷疑。


當時我們國家的3G策略,就是等待。一方面希望技術更加成熟,產業鏈更加成熟(尤其是TD-SCDMA),進而降低建網成本。另一方面,也是受國外的影響,所以遲疑觀望。


這一等,就是八年。


到了2008年,也就是北京奧運那年,中國才正式發放了3G的牌照,進度遠遠落後於國外。


拯救3G的,是喬布斯2007年推出的iPhone。此外,還有谷歌公司2008年推出的安卓。iPhone和安卓系統的出現,開啟了智能手機的時代,也引爆了人們對手機上網的需求。



通信行業的大救星,史蒂夫·喬布斯


在手機數據業務的爆髮式增長之下,3G都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於是,順其自然地,4G LTE誕生了。


LTE的100Mbps級帶寬,恰到好處地滿足了手機移動上網的速率要求,不管是聊天、遊戲、還是視頻、音頻,都完美支持。




於是,LTE得到了運營商和用戶的全力支持,成為現在最為主流的移動通信標準。


以上,就是1G/3G失敗、2G/4G成功的大致過程。


可以看出,每個通信標準成功和失敗的背後,是有深厚的時代背景的,並不完全是技術本身的先進或落後決定的,也不是個別國家、企業或利益集團決定的。


那麼,即將到來的5G,面對的又是一個怎樣的局面呢?


前不久,有一篇文章被炒得火熱,名字叫《5G將是一個徹底的失敗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了。該文作者提出,「5G在技術上並沒有進步,需求是虛構的,所以必然是要失敗的」。可以說,這是給5G澆了一大盆冷水,引起行業內外一片驚愕。


其實,對5G的質疑一直都沒有中斷過。連華為任教主都說過,「5G實際上被誇大了它的作用」, 「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這麼迫切的需要。」(雖然教主後來改口,又唱興5G。


我認為,目前全社會對於5G過於追捧,缺乏理性。人們對5G的期望值過高,將不利於5G的健康發展。


我之前的文章也多次提到過:5G的很多特點,例如高速率、低延時、海量連接,目前來自用戶的需求場景非常有限,能用到的地方很少。


沒有需求的技術是沒有前途的。5G雖然號稱做到了全面融合,雖然有強大的指標參數,但很難迅速替代任何一種現有通信技術。


未來一定是多種通信技術並存,共同發展的。


目前可用的通信技術,蜂窩通信的包括2G/3G/4G/5G/NB-IoT/LoRa/eMTC等,短距離的包括Wi-Fi/藍牙/Zigbee/Zwave/NFC等,此外還有衛星通信、微波通信、有線通信等等,每項技術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針對優缺點,就有對應的用武之地(適用場景),很難說誰可以徹底消滅誰、替代誰。


前幾年,我認為5G會替代Wi-Fi,後來我發現這個不太現實。雖然5G在速率上可以趕上甚至超過Wi-Fi,但成本上卻很難打敗Wi-Fi。


按目前的商業模式現狀,就算5G流量可以包月不限量,月租卻少不了。就算沒有月租,5G通信模塊的價格,短期內也不太可能比Wi-Fi更低。就算沒有流量費、沒有月租、模塊成本也足夠低,還要考慮用戶的隱私需求,用戶願不願意讓自己的數據流經運營商,也是個大問題。


再則,現有Wi-Fi終端這麼大的存量,也不是短時間說廢就能廢的。


同樣的例子,還包括NB-IoT和LoRa。


很多企業不願意使用運營商的NB-IoT網路,而選擇LoRa,選擇自建網路、自建基站,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成本和數據隱私。如果使用NB-IoT,雖然看似節約了建網成本,但模塊使用是長期的,這個流量費用和月租費用也是長期的。而且,數據是流經運營商的,企業對此非常敏感。



LoRa不依賴運營商網路


即使是移動通信內部,也存在技術之間的互補。4G和5G存在互補,NB-IoT和eMTC存在互補,即使是老態龍鐘的2G,目前也承載了大量的物聯網終端,為啥呢?價格便宜信號好啊!


所以說,5G的發展過程,勢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目前這個階段,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並不是技術夠不夠強的問題,而是思維和認知方式是否成熟的問題。或者說,限制通信技術發展的,不是技術本身的指標,而是需求方的環境和土壤。


這些年大家都討論消費升級和降級,其實,通信就是這樣,個別企業進行了消費升級的嘗試,並不代表整體環境已經具備了消費升級的條件。大部分企業,並沒有消費(通信)升級的慾望,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成本投入產出比,另一方面,可能是企業本身的管理水平、員工能力、商業模式,根本不具備消費(通信)升級的條件。即使是強行升級,也可能是形象工程,難以維持,最後成為擺設。


雖然現在經常說我們已經進入了網際網路時代、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數字時代、智能時代,但我認為,我們還處於數字時代的早期階段,99%以上的數字潛能還沒有被挖掘出來。


數據是永恆存在的。不管是人,還是物,本身就在不停地產生數據。這些數據,有能量、有價值。在沒有通信技術支撐的情況下,這些人或物,就是數據孤島


包括5G在內的所有通信技術的存在意義,其實是打通數據孤島。


18世紀60年代,從英國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創了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


19世紀6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之後,迎來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三次工業革命,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也被稱為計算機及信息技術革命,我們有了越來越強大的計算機,越來越發達的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


但是事實上,各個行業之間,各個國家地區之間,信息化程度的差別是巨大的。有的高新技術行業,數字化比較徹底,甚至摸到了智能化的門檻。也有的行業,可能才剛剛機械化起步,甚至仍然停留在手工階段。



生產線工人


目前,我們站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門口,通信技術的作用,就像血管和神經一樣,幫助無數的末梢節點,更好地交換數據、共享數據、融合數據、利用數據。如果能更好地掌控這些節點,將幫助它們成為更強大的生產要素,從而驅動生產力的提升,增加生產效率,提高收益和利潤。


按現在很流行的一個詞,就是——賦能


我一直都堅持認為,雖然5G是一個關注熱點,通過這個熱點會更有利於宣傳和推廣,但實際上,與其叫5G賦能,更準確來說,是物聯網賦能。


目前已有的物聯網技術,已經可以覆蓋80%以上的需求。而5G,與其說是雪中送炭,更像是錦上添花。如果現有物聯網技術無法解決問題,那麼就算是5G來了,也很可能解決不了。


物聯網打通數字孤島,從而為生產力提升創造條件。如何利用物聯網帶來的賦能,優化現有的生產模式和商業模式,是每個企業需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思考和探索的。


現在都是設備商和運營商在為企業推方案,其實有點「皇帝不急太監急」的意思。企業的痛點在哪裡,效率瓶頸在哪裡,當然是企業自己最清楚。


感測器技術、嵌入式技術、半導體技術的成熟,促進了生產要素的數字化。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幫助雲和端共同成為更加緊密的系統。同時,為大數據的應用創造了條件。數據就是沉睡的金礦,物聯網就是礦車,雲計算就是礦石加工廠。


目前這個挖礦系統是人在運作,一旦AI人工智慧加入,更是加上了倍增器,將會爆發的潛力是無法想象的。


對於很多行業來說,發展順序應該是:機械化、電子化、數字化、物聯網化、大數據化/雲化、人工智慧化。現在很多例如「智慧農業」、「智慧城市」、「智慧醫療」,充其量只是到了物聯網化和雲化,連大數據化都還沒到,更別提人工智慧化。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雖然大家都很急,但步子不能邁得太大。




與其拔苗助長,強推5G,不如認真思考一下,到底有哪些因素在制約時代的進步、生產力的升級。


我個人覺得,這些因素可能包括: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認知水平,宏觀經濟形勢的好壞,產業鏈的成熟,人工成本的高低(老齡化的進度),還有相關具體技術在性能和成本之間的平衡,等等。


總而言之,我認為5G的成敗並不重要,物聯網的成敗才是關鍵。


縱觀1G-4G,與其說1G和3G是失敗的,更應該說1G和3G是先行者,是抱著犧牲目的而前進的探路先鋒。1G帶來了移動通信零的突破,儘管它不完美,但它給人類展現了手機的方便和樂趣。3G帶來了手機上網的突破,儘管它生不逢時,但它打開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窗戶。1G和3G,為2G和4G的成功鋪平了道路。我們是不可能跳過1G或3G,直接進入2G和4G的。


5G同樣是如此。不僅是5G,包括NB-IoT和LoRa,還有eMTC,藍牙、Zigbee,也是如此,它們試圖給我們展現「萬物互聯」的美好,但最終登頂的,很可能是6G、7G甚至8G。


該掉的坑你逃不掉,該交的學費你也省不了。我們總不能因為害怕失敗,就裹足不前,就放棄嘗試。


失敗並不可怕,停止探索,才是真正噩夢的開始。


(全文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虎山寨主 2019-4-8 08:37
是你寫的嗎?老有才了。。
回復 8288 2019-4-8 09:08
虎山寨主: 是你寫的嗎?老有才了。。
轉貼專業戶.從來不寫東西
只有回復是原版
回復 虎山寨主 2019-4-8 09:19
8288: 轉貼專業戶.從來不寫東西
只有回復是原版
哈哈。。我還以為遇到了一位大拿寫手了。。     那你為什麼不標上「ZT「?太浪費時間?   
回復 8288 2019-4-8 10:33
虎山寨主: 哈哈。。我還以為遇到了一位大拿寫手了。。      那你為什麼不標上「ZT「?太浪費時間?   
全世界都知就你不知
回復 虎山寨主 2019-4-8 10:44
8288: 全世界都知就你不知
哈哈。。說句實在的,我對春里的人和事兒真的不了解。儘管來這裡兩年多。但很少看別人嘮叨。實在太忙。這個周末,搞完了個人稅。心情不錯。感謝川總啦。。
回復 8288 2019-4-8 10:56
虎山寨主: 哈哈。。說句實在的,我對春里的人和事兒真的不了解。儘管來這裡兩年多。但很少看別人嘮叨。實在太忙。這個周末,搞完了個人稅。心情不錯。感謝川總啦。。[em:3:
還有錢往回拿呀.真不錯!拿回請喝一杯啦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9: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