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京城的官員們,都在坐等出事

作者:8288  於 2018-8-13 15:0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新間與政治|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6評論

劉玉瑛
昨天

歷史規律驚人相似。讓清朝由盛而衰的,竟然是讓人意想不到的「因循疲玩」。癸酉之變已經過去200年了。當年一支飛舞的箭鏃,至今還深嵌在故宮隆宗門的牌匾上,好像仍在回味著那驚心動魄的一幕。

一想起1813年秋天那件事,嘉慶皇帝就感到窩囊:他差一點兒就當了大清的末代君主,並且,各級官員早就知道要出事,卻都像請客一樣,把問題迎進了紫禁城。

1812年一個寧靜的仲夏夜,台灣知府汪楠,被淡水同知查廷華擾了美夢。

原來,查廷華他們抓了一個傳教的人,此人不吃打,供出了一個驚人情報:明年中秋節,天理教徒要攻打紫禁城,目標是幹掉嘉慶皇帝,建立新王朝。頭子叫林清,突擊隊長名叫祝現……

汪楠稍作思考說:「犯人為了保命,什麼胡話都會說。你知道謊報的後果嗎?快把那傢伙宰了,免得出去瞎說,給我們惹事。」

1813年初夏的一天,豫親王裕豐的管家祝現有事請假,祝現的堂弟祝富慶偷偷來訪,一是舉報自己的堂兄謀反,二是舉報林清在宣武門租房子賣鵪鶉,其實是在打造槍械。

畢竟是皇室宗親,豫親王一聽就跳了起來:「有這事?我這就進宮稟報!」僕人備好了轎子,豫親王卻擺了擺手,沉吟半晌,低聲勸導舉報人:「做事要動腦子啊!謀反是滅九族的大罪,你想害整個祝氏家族嗎?此事到此為止,千萬別再提了。」

8月以來,京城衛戍司令吉倫將軍連續接報,說天理教徒很快就要攻打皇宮。吉倫十分淡定:「紫禁城內又不歸我管,我操這個閑心幹啥?我九門提督的職責範圍是九個城門,加強巡邏就是了。」

9月底,嘉慶帝結束休假,離開木蘭圍場回京,下一站行在是薊縣的白澗。為大老闆服務的機會來了,吉倫立即率大隊人馬前往迎駕。

剛上路,一個參謀騎快馬狂追上來,氣喘吁吁地報告:「不好了,不好了,天理教徒混進城了,請大人即刻處理!」吉倫火了:「你們有完沒完?想立功受獎想瘋了?滾開滾開!」

參謀不依不饒,一把拽住吉倫的馬韁繩,苦苦哀求:「大人……大人!您真的不能走啊,要出大事啊!」吉倫大為惱火:「我大清正是太平盛世,國泰民安,天下歸心,你竟敢造謠惑眾,等我辦完大事再來收拾你!」說罷,一腳踢翻可憐的參謀,撥馬呼嘯而去。

10月7日中午,兵部尚書兼順天府尹劉鐶之,正與客人觥籌交錯。宛平縣令和盧溝橋巡檢破門而入,附耳低語:「昨夜、今晨,家住宋家莊的林清等人,騙過崗哨,經盧溝橋進了城,明天午後攻打皇宮,情況十萬火急!」

劉鐶之早已進入酒酣耳熱狀態,哈哈大笑起來:「幼稚、幼稚!你以為吉倫大人的部隊是聾子的耳朵?皇帝老子家是大柵欄,誰想進就能進?別沒事找事了,陪我喝酒。」

第二天,1813年10月8日下午3時整,天理教徒200餘人裝扮成賣柿子的、送貨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由東華門、西華門攻入皇宮。兩天一夜之間,皇帝家中刀光劍影,箭矢亂飛。警衛部隊驚慌失措,死傷過百,假如外援及時跟進,林清他們肯定會把大清皇宮連鍋端!

湊巧,嘉慶帝的二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平時最愛擺弄冷兵器時代最嚇人的玩意兒——火槍,這次派上了用場。幾聲槍響,竟然穩住了軍心,逆轉了形勢。在禁軍的圍剿下,天理教徒寡不敵眾,起義失敗。

而遠在河南滑縣的另一支天理教隊伍,稍早前已經起義,劍指北京。清政府用盡九牛二虎之力,耗時三個月,才勉強平息事態。這件事發生於夏曆癸酉年,史稱「癸酉之變」,是清朝由盛轉衰過程中的標誌性事件,是大清重複歷史周期律的不祥之兆。

「從來未有事,竟出大清朝!」嘉慶皇帝如此表達了他的震驚和憤懣。他發明了「因循疲玩」這個新詞,指責汪楠等人不負責任,言下之意,如果他們幹活稍微認真點兒,災禍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至少不會鬧這麼大。

嘉慶皇帝想錯了。觸發癸酉之變的,不單是個別人的工作作風問題,而是整個官場出了問題。

清朝的吏治腐敗很有特點:官員們除了「貪」,還特別「懶」,沒人想做事,討厭擔責任,整天無精打采,敷衍了事。從乾隆中期開始,官場就如一潭死水,不作為是主旋律,國家統治機器鏽蝕得無法運轉,社會治理問題按下葫蘆起來瓢。

人人麻木不仁,個個「炸雷都打不醒」,根子在於官員追求狹隘的人生目標:陞官發財!目標明確了,辦法就有了。

一是不犯錯誤才能陞官。「多磕頭,少說話!」三朝元老曹振鏞的名言,詮釋了官場成功秘訣:做事越多,錯誤越多,不幹活最保險。所以大家遇到事情習慣繞道走,踢皮球,把犯錯誤的機會留給別人。汪楠殺人滅口,無非是怕給自己惹麻煩。

白蓮教起義失敗后,林清等人利用大飢荒,在華北農村轟轟烈烈地傳播天理教。早在起事八年前,他就制定了先佔皇宮、再取全國的奇特戰略。

「要想白面賤,除非林清坐大殿」,如此直白的民謠家喻戶曉,而在中國歷史上,民謠一貫具有政治風向標的意義。林清完全沒有保密意識,他們的一舉一動在社會上是盡人皆知。對此,官員們個個睜一眼閉一眼,假裝不知道。

二是上司滿意才能陞官。在清朝官場,官運不靠業績靠上司。天大的事吉倫都不用心,唯獨接駕很積極,就是這個道理。

把「唯上」發揮到了極致的,是咸豐帝的軍機大臣王文韶,人稱「溜溜球」。每當需要表態的時候,他的聽力就急劇下降;事情如果足夠大,乾脆就徹底聾了。他是故意讓領導說了算。

對於躲不掉、踢不走的皮球,官員們就稍稍糊弄一下,一旦領導追究起來,比較好解釋。天理教徒都進了城裡,吉倫的應對措施還是「加強巡邏」,顯然是做樣子、走形式。

某天,嘉慶皇帝諮詢劉墉:「你看某某人當知府怎麼樣?」劉墉支支吾吾了老半天,末了就擠出兩個字:「尚可。」嘉慶帝苦笑說:「這麼大的官也在混日子,工作根本不用心,怎麼得了!」

官員們如此唯唯諾諾,真是又安全、又省勁;不但把責任推給了上司,上司還高興,何樂而不為?

三是報喜不報憂才能陞官。豫親王為什麼突然改變主意?頭年去京南遊玩,他通過祝現認識了林清,受到熱情接待,酒喝多了,就住林家大院了,臨走還沒少拿。要是皇上知道了,一切都完了!於是,國家利益自然讓位給個人利益。對這種現象,費正清分析得入木三分:報喜不報憂符合清朝官員的利益。

同豫親王一樣,在洪秀全起義之初,地方官也是使勁捂蓋子,巴不得長毛快去別人地盤上鬧。直到太平軍攻克了十幾座城池,朝廷才知道出了大麻煩。

魏源這樣概括大清官場風氣:「不擔責任是成熟穩重,會踢皮球是聰明智慧,得過且過是辦事得體!」至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傳統價值觀,誰信誰弱智。

正當整個官場鼾聲一片時,國情和世情發生了巨大變化,清朝進入加速下墜通道,災禍接踵而至,且無不帶有癸酉之變的影子: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軍隊只有4000人,根本沒打算贏;太平軍成氣候,源於地方官幫忙;大清的海軍噸位號稱亞洲第一,卻迎來甲午慘敗;北京守城正規軍達15萬之眾,被不到二萬人的八國聯軍輕鬆拿下;甚至連辛亥革命槍響,僅是士兵無意中走火……

完全可以說,早在癸酉之變時期,清朝深陷歷史周期律的命運已經註定;帝國大廈由搖晃走向垮塌,癸酉之變只是第一步——費正清找到了原因:官員們都在坐等出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 個評論)

回復 鬍子太長了 2018-8-14 02:02
歷史如銅鏡,自照可鑒。
回復 綠野仙蹤 2018-8-14 03:04
要真是這樣也不錯,消極革命。
回復 11nn93n9 2018-8-14 06:27
官員們還不是朝廷提拔上來的? 選這樣的官員,就是選擇滅亡。
回復 ryu 2018-8-14 11:38
如今海外華人都在坐等給美國添亂。
回復 8288 2018-8-14 12:12
ryu: 如今海外華人都在坐等給美國添亂。
  
回復 北極天翁 2018-8-15 09:48
哈,一尊就是不許再有不同進諫,沒有進諫一尊就是官場要看的笑話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6:4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