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因為大家都是上海人……

作者:8288  於 2018-3-18 05: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2評論


  前幾天與生於1946年的趙先生吃飯,還在年裡,於是喝了點酒。

       他是香港上海人,大戶人家出身。父親是無錫紡織業大亨,有數位太太。他母親是二太太,上海人。家裡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共有30餘位。他的上海話還是帶有尖團音的老式上海話,國語卻是廣東腔得厲害。他同時也是唐英年的表兄弟。趙先生一副老紳士范兒,微醺時給眾人看相,反覆與我強調:你田宅宮特別好!

  我突然想到我認識的不少香港上海人,他們都會與我說相似的話。香港上海人的辨識度很強,因為上海人不管身在何地自矜自愛的特性是不會變的那些1949年前後遷往香港的上海人,儘管早已融入香港主流社會,甚至上流社會,但他們至今仍習慣以上海人自居。他們說到」阿拉上海人」時總帶些驕傲神色。他們中還有不少是蘇州、寧波、無錫、湖州等臨近上海的人士,他們統統把自己歸為上海人。反正城市血統上是親眷,老上海人也將他們視作上海人,似乎這些江南富足城市都是上海的外延。

  

      

         這些香港上海人保留了許多上海特色的習慣,比如愛吃稀飯和生煎饅頭當早點;愛選大牌料作去高級裁縫店量身定製衣服,而非拎起一件成衣就往身上套;愛與境況相當的江浙滬籍人飲茶聚聊,說著說著又要數落起廣東籍人士待人接物的粗疏,「不是我要說廣東人,廣東人真真是勿靈光。你對廣東人有一百件好,只要有一件不到之處,他就翻臉不認人,完全不論場合。哪裡比得上阿拉上海人!」在他們眼中,上海人鍾靈毓秀、情商見識高於外省之人,他們離開了上海,就越發覺出上海人做人的精緻和周到。那不是坐井觀天,上海人一切的好,是他們混跡在廣東、福建、河南籍人士中,更能深切體會的。潘迪華喜歡和王家衛和張叔平合作,因為大家都是上海人,特別有默契。就像《花樣年華》里房東孫太太和蘇麗珍因為都是上海人,很快便談好了房價。


  

       很喜歡聽香港上海人說香港的路名:列拿士地台、梳士巴利道、摩利臣山道那些冗長拗口亦中亦洋的名字被他們用鄉音吞吐出來顯得格外圓潤風情。灣仔有條路叫謝斐道,住在港島幾十年的大姨媽說到這條路,我還以為是「霞飛道」。香港上海人始終習慣說上海話,間或夾雜幾個英語辭彙和粵語尾音,雖然他們都聽得懂粵語。而他們的子孫習慣使用粵語,夾雜著英語,雖然他們也完全聽得懂上海話。於是在香港上海人的家中,就形成了很有趣的現象:祖孫三代中,爺爺說滬語、爸爸說粵語、兒子說英語。粗看像雞同鴨講,細看才發覺對答如流,且對話者之間一點也不彆扭。



  上了些年紀的香港人常說,那些戴著冰種翠鐲的白胖女人,她們招手共飲,說話你儂我儂秀氣溫婉,桌上擺著好菜式,旁邊陪著的先生衣冠楚楚,客氣斯文,那一定是上海人。海派,就是有錢、靚衫,擅交際,會保養。中銀大廈的建築設計師王致平先生,我認識他時,就快八十歲了,祖籍蘇州,謙和低調,相貌清矍,一起飲茶時,不斷為我斟福建香片,一件簡單的米色夾克隨意挽著袖子,袖口露出的格子是芭寶莉的。

  香港人對海派孜孜以求,對舊上海念念不忘,有時比上海人都起勁。有人說,上海對於香港人來說是一塊眼鏡片,愈是尋找反而愈找不到,而所有的風景,卻是要透過它看的。 潘迪華在1951年從滬抵港后,住在上海人集聚的北角,對香港第一印象是落後,似是鄉下漁港。那時的香港不懂得怎樣繁華。有一張老照片:潘迪華穿著黑色印度紗旗袍外加玄狐披風,翡翠耳墜子拖到肩上,巧笑嫣然,據說她的夜巴黎香水散出夾竹桃的氣味驚艷了當時那個香港簡陋的攝影棚,照片背面雕花浮水印寫著四個字:滬上淑媛。這個上海女人激起了香港人對上海的想象、對繁華的想象,她是香港人眼中高貴的海派真跡:獨一無二,永遠矜貴。這種感覺正是香港人後來追尋、拷貝、並試圖超越的。  

  

上海女人潘迪華

   

  作為中國兩座最洋氣的城市,上海和香港在國人心中,仍然是離西方世界最近的兩個地方。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二者之間的比較又多少帶有點區域經濟的味道。經濟學家們總愛拿數字來說話,正因為如此,上海和香港才有了比較的前提。前些年,每當每年「滬港競爭力論壇」召開之際,上海和香港總要為「誰比誰更強」打上一陣嘴仗。如今香港經濟漸衰,嘴仗很少聽到了。

  除了外相似的城市氣味外,上海香港外表也有不少驚人的相似之處:上海的淮海路,香港的彌敦道;上海的外灘,香港維多利亞港;上海的大興街,香港的油麻地;上海的徐家匯,香港的銅鑼灣;上海的新天地,香港的蘭桂坊…… 

       更重要的,滬港男人有那麼多相同的氣質和細節!從沒有在中國其它城市看到像滬港兩地男人打理得如此整潔的髮型、乾淨的皮鞋和得體的衣著。乾燥的空調辦公室里,他們中有很多人常常向自己的臉上噴射保濕噴霧,為了保證皮膚充足的水分。他們的名牌公文包里總有一包濕紙巾,頭髮半個月必會修剪一次,除手錶外,身上不戴任何飾品,不會讓自己灰頭土臉面目可憎或市井甜膩。 


  

       這兩地的男人都不約而同的關心細節。一個肯對自己的細節關心的男人,同樣會對別人的細節關心。比如,在搭電梯時,滬港男人無論職務高低,總會用手擋住電梯門,讓女士先進去,出來時,又用手擋住電梯門,讓女士先出來。斷不會像不少北方糙老爺們那樣撒開手只顧自己大步走。這種習慣因為「成於內」,所以「形於外」時自然順暢,頗有舊上海灘的遺風,也令女士們很受用。 

       滬港男人說話,音量也要比其它城市的男人小一些,可能是這兩個城市人口密集的緣故,說話太大聲會影響別人。因此在上海的地鐵里,大聲交談或打手機的基本都不是上海人。前幾年香港自由行最旺時,香港地鐵里大聲說話的人通常都不說粵語和滬語。而此時乘地鐵的若有上海人,上海人會為其他內地人的咋呼而感到羞憤。 

       滬港男人,都不反感下廚房,且擅烹調。也許對於這兩個講究飲食的城市,下廚房煮食,並非一種普通家務勞動,而上升到了一種飲食文化的高度,所以男人們是樂意去花時間的。 

       探究這兩個城市的男人為什麼那麼多相似,其原因也許在於,香港和上海,有近似的身世,所以有相似的氣質和內涵。上海是三四十年代的十里洋場,浸染了歐風美雨;而香港一百多年來深受英國紳士之風的影響,受中西兩種文化的浸染。一個城市有什麼樣的氛圍有什麼樣的溫度就會熏陶出什麼樣的男人,如同有什麼樣的家教,就會有什麼樣的子女;有什麼樣的氣質,就會有情懷契合的情人。

  中西混雜,中國的謙忍儒雅,詩書禮教,西方的彬彬有禮,熱情豁達,於是就成就了上海和香港兩地溫良體貼,循規蹈距,又不失通情達禮的城市男人。這兩個城市的男人,也許能大富,卻難以大貴;不會大惡,卻也少了一種成就大事的魄力和狠勁,好在他們心思縝密、善作精細打算、淡定和見多識廣,能彌補這些不足。所以,上海和香港的男人,攪不動太大的政治風雲,卻適於從商。給予女人的,也很少有要死要活的驚險體驗,卻能用一種風花雪月勾兌著柴米油鹽的特殊拼盤,串起平凡而纏綿的日子。

 

 

       走在扶梯速度比上海快一倍的香港,心裡有點發笑,知道大家都在心知肚明地用心努力著,也不用那麼吃重吧。灣仔那塊彈丸之地很混搭,舊街陋巷和銀行商廈比肩,行色匆匆和人情世故就攤在你面前。在這一帶不必裝逼,能穿著人字拖吃豬籠包,卻也提醒著你,要有人情味,就一定不能窮。它展露出國際大都會親切柔和的面相,也使他的居民天然形成處驚不變的心智:你開你的豪車,我飲我9塊錢的鴛鴦,一樣地道好味,這是我們各自的命運和選擇。住在此地大半生的老港甚至不太習慣過海去尖沙咀,你會從他們的生活方式中感覺到他們對過往記憶的珍惜與惦念。

  想知道自由經濟如何運作,一定要去看看港島的實體小店,一個個小化妝品店、電器行、手機店客似雲來。在零食店,港人磨蹭半天買了幾十港元的涼果,一旁內地遊客出手豪爽,動輒即稱了二千多元零食,結算時店主面無表情的多贈送了兩罐腰果糖和一磅西梅。這些年租金上漲,以做本地人生意為主的百佳超市獲利空間有限,將被賣盤的謠言不絕於耳,香港人真心不願看到開在家門口40年的超市消失,不願承認百佳對李嘉誠不再要緊,更不願看到香港市場對李嘉誠來說已不再重要。

  黃昏時的香港仍然有一種攝人心魄的溫柔。如果是懷上海的舊,再也沒有哪個地方能比得上香港了。至今在灣仔、北角的一些酒吧里,還能聽到姚莉的《玫瑰、玫瑰、我愛你》,典型的上海調子,五聲音階,卻有著JAZZ的元素,分明是動感的城市前進時耳畔的呼呼風聲。還有穿梭在北角與銅鑼灣的有軌電車,老上海單是看見那笨拙地豎向空中的辮子,就有一種到了家的感覺。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何菲,專欄作家,職業編輯,文化民工,中國作協會員。擅寫城市文化、兩性情感、行旅美食。多年來為《新民晚報》《上海航空》《東方航空》《紅蔓》《食品與生活》等撰寫專欄。代表作《上海熟女》《上海藍顏》《酸男辣女》《快樂離婚》等八本,多次榮登暢銷書排行榜。作品被廣泛轉載並收錄進各類散文集。新著《上海情絲》於2016上海書展首發,近日上架,敬請關注。

1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ryu 2018-3-18 08:52
細膩之極。
回復 平凡往事1 2018-3-18 23:51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0:2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