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做上海人家的「娘姨」,個個儕是腳色

作者:8288  於 2016-5-31 15: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5評論

關鍵詞:上海

畸筆叟 畸筆叟


保姆,上海人叫「娘姨」的。

在上海灘,確有過不少東家和娘姨親如一家的佳話,很有一些東家最後為長期在自家幹活的娘姨養老送終呢。

親自眼見耳聞的就有不少。


但總體而言,東家與娘姨,畢竟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係。

按那個年代的說法,還是兩個階級的人呢,娘姨當然是「無產階級」,而東家,則毫無疑問是「資產階級」了。

且不說什麼「階級仇恨」,相互間的矛盾、嫌隙和摩擦,那是萬萬斷不了的。


我在家裡行三,出生之時,上頭已有兩個哥哥,分別只有三歲和兩歲。

當時,家母一個人根本管不過來,不得已,不但常常把外婆請過來,家裡還總是同時用著兩個娘姨。

一個是月嫂,另一個是汰汰弄弄的粗做娘姨,買菜做飯還是自己操持的呢。


後來,這段稍顯艱難的幸福時光,成了家母和外婆之間永恆的話題,我很小就聽過無數遍。


印象中,那段時間裡,家裡的娘姨也是換得很頻繁。

家母主要是嫌人家笨手笨腳,當然,還有個別的小拿小摸。

而我外婆則老是怪家母太性急。

在外婆眼裡,娘姨倒都還不錯的,只是家母沒用慣。


十多年後,文革來了。

我家當年住的弄堂乃至附近街區,幾乎家家人家都有娘姨。

於是,在造反派的攛掇下,竟然成立了「里弄勞動大姐造反隊」。

「勞動大姐」是19501960年代對娘姨的特殊稱呼。


要那些娘姨們起來造反,一則因為她們是要團結的「無產階級」力量,一則是要動員她們起來,揭發她們的東家的「罪行」,主要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方面的。

這些娘姨們,平時可能也壓抑得很,機會一來,也曾抖摟出不少大戶人家的糗事來。


其中有一件糗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我們弄堂里有家人家,太太頗為風流。

老爺出差時,她寂寞難耐,便勾引些小白臉到家來苟且。

時間長了,全家上下都是知道的。


這家的小娘姨一開始也只是把來當新聞,說給隔壁的娘姨們聽。

卻有老娘姨教她說,下次再有什麼小白臉來,你藏掉他的一隻皮鞋。

問為什麼?老娘姨說,到年底,就有你的好處。


她果然這樣做了。太太當然無法聲張,只好將老爺的一雙鞋送給了相好穿走。


臨近年夜歲邊,這個小娘姨因為平時手腳有些不幹凈,老是「揩油」「小菜銅鈿」引起了太太的不滿,便要辭退她。


於是,她就按照老娘姨教的方法,趁老爺在家的時候,當著老爺的面告訴太太說,大掃除時找到了一隻單隻的皮鞋,要不要拿來云云。

太太只好趕緊拿話先搪塞過去。

為了這隻斷命的單隻皮鞋,太太只好跟她再續了一年的約。


其實,最可怕的就是這種娘姨之間的串連。

可能大多數的東家到現在也不曾察覺,娘姨,尤其是住家娘姨的作息表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在此僅舉一例。


比如,她們早上都顯得勤勞,一般主人還沒起床,她們就出門買菜,直到主人們上班后才回來。


其間她們至少可以做成兩件事。


第一,  如果買菜回來,主人還在,精明的女主人就很有可能要問問菜價。

她們文化程度低,一時還沒想好要瞞報多少錢,容易露出馬腳。

到女主人下班轉來再問,她們便可成竹在胸。


第二,大部分時間,娘姨們在菜場開著她們的「專業經驗交流會」,互相訴說委屈,討教對付東家的辦法,其中包括如何瞞報,如何續約。

據我所知,這種「專業經驗交流會」的效果,絕對比現在的什麼MBA的短訓班要好很多。

一個純樸的剛從鄉下出來的小娘姨,不出三個月,就會比她的女主人還要精明。


一定有人問,你是怎麼知道的。

1980年代中期,我曾在延安中路銅仁路的老房子里住過,樓上人家用了個紹興老娘姨,她也幫我做。

那也算是個小洋樓,廚房在樓下,有兩大間。

我用的是外間。


那時,我好像是很忙,每晚都要八九點鐘回家。

進門后,我總是先到底下的廚房自己弄點菜,喝幾盅小酒,再上樓睡覺。

喝酒時我看到的是,裡外兩間廚房,至少坐著七八靠十個小娘姨,她們都是老娘姨從紹興鄉下叫出來的。

老娘姨當然要「抽頭」,來貼補己用。


有權利就有責任,抽了頭就要帶教。

樓下的廚房便成了她的培訓基地。


時間長了,她們說話都不避我,也可能她們以為我不大聽得懂她們的土話。

誰知寧波紹興是一家,沒有我聽不懂的字眼。


如果說,抓住女主人的小辮子以求續約,還算是一種可以理解的自我保護的話,那麼,「燒香的趕出了廟主」就太不義了。


就在那一年,電台領導讓我有機會花40天的時間,來調查上海開放后最早的一家自由市場,亦即現在司空見慣了的農貿市場,叫膠州路市場。

那裡有個姓佘的的老太,賣海蜇皮的,據說當年是海派京劇大師麒麟童周信芳家的娘姨。


周信芳家離我家很近。

我們家在華亭路的南端,他家在華亭路的北端。

當年他家的花園裡面養著一隻一人多高的大狼狗,我們經過時它總要叫起來,嚇得我們沒命地跑。


市場負責人介紹說,這個姓佘的女人文革時還很風光過一陣呢,她是這附近「勞動大姐造反隊」的頭,揭發批鬥東家那叫一個狠。

後來也因此而徹底丟掉飯碗,暮年只能擺小攤度日。

我曾經採訪過佘老太,她的面相不好,一臉橫肉,還三角眼,一望便知是個狠角色。


不久,我看到了周信芳的二女兒寫的一本回憶錄,裡邊就有這樣的記載:

那個娘姨不但帶頭批鬥侮辱她的東家周信芳,還讓當時就年已古稀的京劇大師住到她住的下房裡,沒有暖氣。而她一家卻住進了主人的卧室。

不到一年,一代名伶就在那個下房裡歸天。


1970年代末,周家二女兒從海外回來,在當地官員的陪同下重進老宅,商談「落實政策」歸還房產的事。

跟在一邊的官員反覆說,我們會按你的要求重新恢復原樣。

當周家二女兒看到那個姓佘的娘姨一家還住在院子里時,氣不打一處來。她只說了一句:

「我什麼要求也沒有,只要把害死我父親的這個人永遠地趕出這個院子!」


時光荏苒。

終於,有錢能請得起娘姨的上海人中國人越來越多。

但東家和娘姨之間的矛盾還在繼續著。


我的一位老友因為馬上要生孩子,請月嫂,曾問過我:

「娘姨真的很難弄么,怎麼耳邊聽到的,都是不停地在換,一年換十來個的呢?」

「其實不是,問題的癥結,恐怕是大多數人還不懂得怎麼用娘姨。」我答。

半年後,她不無自豪地告訴我說,我先後用了兩個娘姨,她們都跟我很合得來。


怎麼用好娘姨?

以誠相待吧。千萬不要以暴發戶的心態。


有的朋友待人挺不錯。誰對她好,她連心窩子都可以掏給人家。

這樣的人,做朋友固然很不錯,做東家用娘姨,則不行。


我曾警告過一位初用娘姨的朋友:如果你自詡為「勞動人民」,一點也不擺東家的架子,誓與娘姨「打成一片」的話,很快就會產生矛盾的。


果然不出半年,已經走了三個。


且一直弄到自己一個人病在床上,沒人遞個湯水。

弄到只好打電話給我,讓我幫她到各個介紹所現找的地步。


我只有先跑去看她。

我說,幫你現找不是問題,但找來了,不管是誰,你必須做到起碼的幾條。

她說願聞其詳。


於是我就說,最好不要同桌吃飯;不要坐在一起看電視;不要聊油鹽醬醋之外的話題;不要把自己得來的小禮品和舊衣服隨便相贈,不要……

她笑著搖手將我的話打斷,說,你好像看著我怎麼用娘姨似的,怎麼都被你說中了呢。

我說,那些不是不可以,只是你還沒學會用娘姨時,先別急著做。


我自己根本沒有多少直接用娘姨的經歷,只是從小聽外婆和家母說得太多了。


外婆一直認為,做娘姨的,畢竟出身低些,你不能希冀她自覺地與東家處得有分寸,而是要你東家先做規矩。

你當然要給她以足夠的尊重,但也要保持好距離感。

否則的話,就會如孔夫子所說,「近之者不遜,遠之者怨」。


還沒幾天,那娘姨就真當自己是自家人了,那娘姨很可能就會呼朋引類,把東家當成她的會客廳了。


更有甚者,她見東家對她好,便會誤以為自己的服務實在太棒了,很快就提出加薪。

但東家的原意並非如此啊,所以就不同意加薪。

好嘛,你不加,她立馬冷若冰霜,甚至威脅走人。


娘姨的討好,一多半是極為功利的呢。

誠然,世間最難把握的就是分寸。


與娘姨的另一種「打成一片」也很可怕。

這話要從1970年代末說起。


文革結束后,市面上終於又有金銀首飾賣了,人們趨之若鶩。

在這之前,戴項鏈戒指,無疑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是被禁止的。


但當時人們的收入還很少,每月工資只有幾十元錢。

大家都想買,又買不起太貴的。

所以商家就適時推出一種「線戒」,而且成色只做到18K


所謂「線戒」,就是那戒指極細,細得像棉紗線,因此份量輕,價格也就便宜了許多。


記得好像舍妹那時也提出想買一個「線戒」,卻被家母厲聲制止了。

家母說,這樣的戒指你一個小姑娘家家能買么?!這種戒指過去叫作「三阿姨戒」啊!


所謂「三阿姨」,就是跟東家老爺有過一腿子的娘姨。

一般的老爺都有大小老婆,後來者只能被稱為「三阿姨」了。


老爺既是饞貓,又怕被大小老婆知道,所以就會事後送點東西給娘姨,作為「封口費」。

同時老爺又往往是吝嗇鬼,貴的實在不捨得送,就買這種份量最輕,價格最便宜的戒指來糊弄娘姨了。



而做娘姨的一般都從來沒戴過戒指的,有了以後免不了要戴在手上顯擺。

她的同夥可能沒覺得不合適,如果不是暗自羨慕的話。


但弄堂里其他人家的主婦們卻一看就明白了:

「噢喲,小大姐,儂做著三阿姨了嘛。」

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難免要傳到大太太二太太耳朵里。

醋缸打翻的結果,「三阿姨」多半會當場結清工鈿、領了盤纏,被打發回鄉。


用娘姨的女主人宜慎之,呵呵。


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Arnika 2016-5-31 17:46
漲見識了,儘管一輩子也不可能用保姆。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6-6-1 02:04
現在家庭比較小,用姨娘也只是一個。以前用的多,廚子,司機,丫頭,老媽子都討好主子。房子大,與外界接觸少。還有一家幾代都在一個主家,不敢外面胡說或對付主子。現在外面來城裡打工的女人只能就當保姆,或醫院做護工。同鄉聚到一起沒別的話說,當然就說主家。其實是很危險的事。。
回復 8288 2016-6-1 07:51
sissycampbell: 現在家庭比較小,用姨娘也只是一個。以前用的多,廚子,司機,丫頭,老媽子都討好主子。房子大,與外界接觸少。還有一家幾代都在一個主家,不敢外面胡說或對付主
到底是過來人
回復 sissycampbell 2016-6-2 02:07
8288: 到底是過來人
我沒趕上,我老媽給我講的。。 八哥夏安!
回復 越界築路 2016-6-2 13:21
有本幫咪道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17: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