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消滅了地主富農 外國: 我們消滅了貧農

作者:8288  於 2015-1-16 10:2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9評論

關鍵詞:中國領導人, 地主, 而且, 民族, 如何

中國領導人誇耀說:我們消滅了地主富農。外國領導人回應說:我們消滅了貧農。

中國領導人誇耀說:我們消滅了貴族。外國領導人回應說:我們消滅了流氓。

——事實的確如此!



貴族被消滅了,流氓應運而起;貴族精神消亡了,流氓意識得到發揚光大。看今天之中國,無處不流氓,從街頭小巷到學術殿堂,從平民百姓到權貴富豪,或下流暴戾,或腐敗墮落,流氓本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語言流氓,到行為流氓,再到意識流氓,這禮義之邦成為名副其實的流氓大國。

這個古老而文明的民族何以作賤到如斯地步?請聽下面的對話。

我們消滅了貴族

我們常聽到一些傳言,說中國領導人如何巧對外國領導人的責問,卻很少聽到外國領導人如何應對中國領導人的話題。

中國領導人誇耀說:我們消滅了地主富農。外國領導人回應說:我們消滅了貧農。

中國領導人誇耀說:我們消滅了貴族。外國領導人回應說:我們消滅了流氓。

這就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理念,引用一句至理名言:一個好的制度可以把壞人變成好人,一個壞的制度可以把好人變成壞人。這是對不同制度的高度概括。

發動流氓起來把貴族消滅了,並不會使流氓變得高尚,只會使流氓變得更加流氓,而且誘逼更多的人變成流氓,最終變成流氓社會。這是毫無疑問的。

這個主題由流氓與貴族說起。

貴族,平民,流氓

人類是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的群體,就其精神意識的素質來考量,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層:貴族,平民,流氓。其分佈呈橄欖形,中間大,兩頭小,貴族處於高端,流氓處於低端,中間龐大的階層是平民。從平民到貴族沒有明顯的界線,從平民到流氓也沒有明顯的界線,但流氓與貴族就天差地別了。

貴族之所以是貴族,並不在於財富有多少,也不在於權力有多大,而在於具有一種高貴的精神,史書上稱之為貴族精神。缺失貴族精神的人,即使富可敵國,也不過是帶著流氓本性的暴發戶;即使權可傾國,也依然是帶著流氓本性的獨夫民賊。

流氓之所以是流氓,並不是因為一無所有,而是因為內心裡的流氓意識。無產階級不等於流氓,無產階級的大多數人都是安分守己的平民。流氓群體有窮人,也有富豪;有平民,也有權貴;有白痴,也有天才。

貴族精神代表人類文明的高端,流氓意識代表人類野蠻的底端。幾乎所有的人,既有嚮往高尚的意念,也有嚮往卑鄙的情慾,這就是人性與獸性的爭戰。人性戰勝獸性,人就走向高尚;獸性戰勝人性,人就走向卑鄙。大多數的平民,人性與獸性始終在身上進行拉鋸戰,故而一生都在高尚與卑鄙之間徘徊;大多數的平民,一生安分守己,註定是庸庸碌碌。平民要想超凡脫俗,要麼追求高尚而有望成為貴族,要麼走向卑鄙而成為流氓。人追求高尚很困難,成為貴族難上加難;人走向卑鄙很容易,成為流氓易如反掌。也正是這個原因,人類社會始終是貴族少流氓多。

高尚與高貴沒有本質的不同,然而高尚與高貴還是有一步之遙,那是程度的不同,境界的不同。你跨越了那一步之遙,就抵達高貴的境界。平民也會高尚,但往往只能在順境中高尚,卻不能在逆境中固守高尚。如若在逆境中依然能固守高尚,那就是高貴的境界了,也就成為貴族了。

高尚達到高貴的境界,就是"富貴而不淫,威武而不屈"。這就是貴族精神的境界。富貴而不淫,威武而不屈,有兩個層次的解讀。第一個層次是對富豪權貴解讀:你富貴了不可變淫蕩,你有權了不可以權屈人。第二個層次是對平民百姓解讀:你不富貴,可你不會被富貴所誘惑而放棄高尚;你沒有權,可你不會向權力屈服,你只誠服於公義與真理。達到了這種境界,你即使身處平民,你也具備了貴族精神。

什麼是貴族精神

貴族精神有三種高貴的內涵:一是誠信,二是道義,三是使命感。

誠信是人類文明的靈魂,沒有誠信,就沒有道德,也就沒有文明;誠信也是個人品格的靈魂,沒有誠信,就不可能有高貴的品格。缺失誠信的人,不是無賴,就是流氓。缺失誠信的民族,註定是愚昧而野蠻的民族。誠信也是民主制度的根基,沒有誠信,就不會有成熟的民住。民住靠憲政,憲法就是社會的契約,契約的根基就是誠信,沒有誠信,契約就是廢紙。

貴族之所以是貴族,是因為貴族把誠信看得比生命還重要,誠信帶來高尚,帶來尊嚴,帶來生命高貴的價值。歐洲的貴族寧願用決鬥分勝負,而不願用陰謀詭計爭輸贏,這實質上就是對誠信價值的死守。中國古代的史官,寧願被殺頭也不為帝王篡改歷史,也是對誠信價值的死守。

道義包含人道與公道。人道是公道的前提,就是對人生命的尊重。連人道意識都沒有的人,就根本不可能有公道。信奉暴力,就是對人道的蔑視;信奉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就是對人間公道的蔑視。人道與公道衍生出現代文明的人權主義,歐洲之所以能誕生《人權公約》,實質上就是貴族精神在推動。

道義精神帶來仁慈,帶來寬容,帶來關懷,帶來公正。貴族具有關懷弱者的情懷,世界上的慈善事業幾乎都是由貴族出資創建的,靠的就是這種道義的精神。

使命感就是勇於承擔的精神。擔當起人類社會的良知,擔當起人類傳統文化與道德的衛道士,維持社會公義,維護社會理性和平發展。

正是這種使命感的精神,帶給貴族堅韌不拔的信心與力量,一旦民族陷入危機,貴族就站在民族的前列,身先士卒捍衛民族的安寧。正是這種使命感的精神,帶給他們"普羅米修斯盜天火"的精神,帶給他們"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捍衛與推動人類文明向前發展。

這三種精神都來自於虔誠的宗教信仰,只有宗教信仰才能轉化為堅定不移持之以恆的精神力量,達到高貴的境界。

儘管貴族個人的身上也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點,但貴族群體始終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主導力量。

貴族精神推動人類文明發展

每一個人身上都存在人性與獸性的爭戰,故而一生都在高尚與卑鄙之間徘徊:上帝呼喚人走向高尚,魔鬼誘惑人走向卑鄙;崇尚高尚者近貴族,嚮往卑鄙者近流氓;或者可以說,近貴族者崇尚高尚,近流氓者嚮往卑鄙。中國人把這種現象叫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是人世間萬古不變的道理。

推而廣之,一個民族也存在人性與獸性的爭戰,這實質上就是文明與野蠻的爭戰,也是貴族與流氓的爭戰。一個民族由貴族所主導,就帶來文明的進步;由流氓所主導,就向野蠻倒退,不是物質生產力的倒退,而是人文精神的倒退,文化的倒退,道德的倒退。這早已被人類歷史所證明。

人類歷史的發展主要是由貴族所主導,所以人類能從野蠻走向文明,但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有時也會被流氓所掌控,流氓佔據了主導地位,結果導致文明向野蠻倒退,所以人類發展的進程呈現曲曲折折、進進退退。

人的精神意識是複雜的多面體,既有崇尚高尚的意念,也有嚮往卑鄙的情慾。然而,人走向高尚如爬山,很難;人走向卑鄙如坐滑梯,很易:故而人類社會始終是流氓多於貴族。

人類社會始終是貴族少流氓多,貴族何以能佔據人類社會發展的主導地位呢?這就取決於龐大的平民階層的態度了:平民階層崇尚貴族,貴族就佔上風,就佔據主導地位,這個民族就會崇尚高尚崇尚文明;平民階層崇尚流氓,流氓就佔上風,就佔據主導地位,這個民族就崇尚卑鄙崇尚野蠻。這就是不同民族會有不同文明進程與不同程度的根本原因。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協和廣場,一個行將被處死的囚徒,上斷頭台時不小心踩到了劊子手的腳,她馬上下意識地說了句:「對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對殺氣騰騰的劊子手,留下的則是如此坦然高貴的遺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諒我的敵人,但願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幾分鐘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異處。兩個世紀之後,時任法國總統的密特朗在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真誠地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歲高齡的老人,為了拯救備受煎熬一生的靈魂,決意把所有的家產分給窮人,隨後他離開自己遼闊的莊園出走了,帶著聶赫留朵夫式的懺悔,最終像流浪漢一樣死在一個荒蕪的小車站……他就是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多年後,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評價托爾斯泰時這樣感慨道:「這種沒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後命運無損他的偉大……如果他不是為我們這些人去承受苦難,那麼列夫·托爾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這樣屬於全人類……」

這兩人以及本文下面即將談到的幾位主人公儘管命運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貴族。




現如今,中國的許多有錢人把孩子送到英國上貴族學校,希望他們畢業后也能成為貴族,但當他們發現即使是英國最好的學校----伊頓公學的學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飯,每天還要接受非常嚴格的訓練。甚至比平民學校的學生還要苦時。他們怎麼也弄不明白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貴族精神究竟有何聯繫。

其實這一點也不希奇,因為西方所崇尚的貴族精神不是爆發戶精神,它從不同平民的精神對立,更不意味著養尊處優。悠閑奢華的生活,而上一種以榮譽.責任.勇氣.自律等一系列價值為核心的先鋒精神。

1、富與貴不是一回事

世界著名的貴族學校要實行如此嚴格和艱苦的軍事化訓練,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律精神。真正的貴族一定是富於自制力,一定是有強大精神力量的,而這種精神力量需要從小加以培養。

伊頓公學也確實用這種方式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人物,比如打敗拿破崙的那個威靈頓將軍,就是伊頓公學的高材生。威靈頓是世界軍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崙進行決戰的時候,曾經留下過一句非常有名的話。當時他冒著炮火在前線觀察敵情,他的參謀人員多次勸他早點撤下去,因為前線太危險,可是威靈頓就是不動,參謀人員只好問他,您萬一陣亡了有什麼遺言?威靈頓頭也不回地說,「告訴他們,我的遺言就是像我一樣站在這裡。」

我們現在大部分中國人所理解的貴族生活就是住別墅、買賓利車、打高爾夫,就是揮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對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際上,這不是貴族精神,這是暴發戶精神。在我們中國人的概念中,貴族學校就應該享受貴族般的條件,有貴族樣的生活。

但是英國貴族學校的學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飯,每天還要經過非常艱苦嚴格的訓練,這甚至比平民學校還要辛苦。在大多數中國人的意識里,富與貴是一樣的,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上這是兩回事兒。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

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后,哈里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

英國二戰的時候有一張照片流傳得非常廣,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到倫敦的貧民窟進行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裡面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這體現了對底層人的一種尊重,而真正的貴族是懂得尊重別人的。

2、貴族代表了尊嚴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紀,貴族依然是主流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國仍然保留著貴族的爵位、封號。(中國的貴族階層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就整體消失了。)當西方的貴族社會轉入到平民社會之後,資產階級並沒有掀起否定、批判貴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貴族學校去學習,買貴族的紋飾、徽章,買貴族的頭銜,想全方位繼承貴族的衣缽。我國著名報人儲安平在《英國採風錄》中說過,英國的貴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續至今,是因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英國的老百姓普遍認為,貴族精神代表了一種尊嚴,一種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紀的戰爭好多跟中國春秋戰爭非常相似,戰場上是對手,下了戰場仍然還是朋友。所以那個時候的好多戰爭,在今天看來就有點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

公元1135年,英國國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孫亨利二世都認為自己有權繼承英國王位。斯蒂芬本身在英國,就捷足先登,搶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歐洲大陸,聽到這個消息后憤憤不平,在歐洲大陸組織了一支雇傭軍前來攻打斯蒂芬。那個時候亨利二世很年輕,經驗不足,出兵的時候沒有很好的籌劃,所以大兵千里迢迢開到了英倫三島一上岸,就發現錢已花光了,沒糧食了。

怎麼辦呢?這個時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個咱們中國人絕對想不到的選擇,給對手斯蒂芬寫了封求援信,說我出征準備不周,沒了糧草,您能不能給我點接濟,讓我把這些雇傭軍遣散回歐洲。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給了亨利二世一筆錢。可後來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發動了同樣的戰爭來爭奪王位。

人家當初接濟你,你現在又殺回來了,這在中國人看來是忘恩負義。歐洲的貴族認為對手的寬容是理所當然的,該競爭的還是要接著競爭。所以過了幾年之後,亨利二世再次率領大軍,捲土重來。這時他年齡大了羽翼已豐,所以在戰場上打敗了斯蒂芬。雖然他取得了勝利,但結果卻很有意思。他和斯蒂芬簽訂了一個條約,就是這王位還是由斯蒂芬來做,把亨利二世立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後,由亨利二世來繼承王位。

在一般人眼中,好不容易打贏了,卻只得了接班人的名義,好像不值得。按照中國皇位爭奪,非殺個你死我活不可。另外還有一場戰爭也非常有戲劇性。

英國愛德華三世兩個兒子蘭開斯特公爵和約克公爵的後代,他們都對英國王位感興趣,於是兩個家族間發起了一場內戰。戰爭的結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兩大家族後來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約克家族的伊麗莎白。聯姻之後,約克和蘭開斯特兩大家族宣告合併,開創了都鐸王朝。

在歐洲的政治中,有一個特殊傳統,就是一個國王,即使是被從王位上推翻下來,也會受到必要的禮遇,這也是騎士精神的一種體現。所以在歐洲的權力鬥爭中,很少有像中國那種斬草除根的想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2

難過
1

拍磚

支持
16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9 個評論)

回復 白露為霜 2015-1-16 10:59
「外國領導人回應說:我們消滅了貧農。「

農民破產,只好進城做工。也算是消滅貧農。
回復 9771 2015-1-16 12:17
按照此文的定義:中國有史以來從未出現過任何貴族,又何來消滅呢!
回復 寇一仁 2015-1-16 13:22
如果說;智障是人類進化過程中付出的代價的話,那麼大陸中國就是人類社會垃圾的集中地!
回復 門外照斜陽 2015-1-16 13:23
其實, 中國的地主,富農,多數也並不富裕,只是比貧農生活好一些而已, 一日三餐不會餓肚子。
回復 紫藤2014 2015-1-16 13:58
中國領導人誇耀說:我們消滅了地主富農。外國領導人回應說:我們消滅了貧農。

中國領導人誇耀說:我們消滅了貴族。外國領導人回應說:我們消滅了流氓。

值得回味。
回復 紫藤2014 2015-1-16 14:02
國內離貴族精神還任從而道遠。
回復 金竹陶器 2015-1-17 05:13
和著血與淚~
回復 亦云 2015-1-17 17:24
最近在看國內農村題材熱播電視劇《老農民》,該劇是反映跨度60年的中國現當代農村歷史的一部紀實作品。1948年山東農村的地主儘管主動把土地分給村裡的貧僱農,還是被批鬥,其在北平圖書館工作過的兒子也無一倖免,地主由於一夜之間土地房屋都被土改隊分給了貧僱農,地主氣急攻心死亡,一貧如洗的地主兒子從北平帶回來的未婚妻也倒戈嫁給了農會主席,地主兒子一直被欺壓批鬥幾十年,直到82年土地承包開始。
從該劇就可以看出,自從土改以後,淳樸平和的農村被折騰的雞飛狗跳,農會主席的老娘活活餓死(三年困難),貧僱農吃不飽飯,等到土地承包后,竟然被活活撐死。。。。

一個好的制度可以把壞人變成好人,一個壞的制度可以把好人變成壞人。
回復 青貝殼 2015-1-19 07:15
其實中國從未消滅地主富農,只不過將地主富農的財產轉移到特權階層那裡去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16:3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