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的童年非常貧窮。但是,他們的零食都是綠色食品,槐花、榆錢、紅棗、柿子、桑葚、蘆葦根、柳樹葉、紅薯乾等等,甚至可以成為全家餐桌上的美食。用凍紅的小嘴吹去上面的浮土,用骯髒的小手擦擦表面的泥巴,就可以放心地大吃特嚼,品嘗純天然食品的醇香,絲毫不用擔心會被奸商謀財害命。
50后的幼年時大多營養不良,逢年過節能夠吃上一塊肥肉真是一種享受,新衣、新鞋往往是幾年的追求;50后的中年時代開始營養過剩,粗茶淡飯悄然成為一種時尚。
50后的小學生活簡單而快樂,課本只有算術、語文、政治、自然,每本書三五毛錢。沒有人請老師補課,課餘時間也沒有家庭作業。孩子們的課餘生活豐富多彩,摔元寶、抓壞蛋、滾鐵環、捉迷藏、上樹掏鳥蛋、下河摸螃蟹、麥地翻跟斗、瓜園品甜香等等五花八門,不到天黑不回家。
50后小時候總是盼著放假、過節,一鍋燉肉、一根油條、半塊月餅、半塊麵包足可以讓他們開心地吃飽一頓!
50后是最後一批明白「粒粒皆辛苦」含義的人群,可以從容吃下老婆第一次下廚作出的飯菜。即使能夠一擲千金宴請他人,家中的剩菜剩飯也不會輕易倒掉。50后從不讓後代挨凍、挨餓,但後代們卻很少能夠感受到童年的樂趣——寫不完的作業讓他們無暇玩耍,網路、電視的誘惑逼著他們和50后打游擊!
50后從小就是毛主席的紅衛兵、好孩子,在大風大浪里鍛煉成長,在批林批孔、揭批「四人幫」時總是站在革命第一線,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猶猶豫豫、茫茫然然。不想和貪官污吏同流合污。也不想搞什麼「摸著石頭過河」更不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鬼話。
50后從小不怕嚴冬和酷暑,沒有空調沒有電視,拚命學習自己喜愛的專業:美術,音樂,書法,外語,航模,篆刻,武術,古詩詞,等等,看正宗的四大名著,讀和背誦唐詩宋詞,不信金庸的那些騙人武藝,扎紮實實地活動在少年宮,為長大了考入大學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50后童年時的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少年時的理想是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作一名勇攀科技高峰的科學家;青年時的理想是找個好工作,娶個實在的老婆就可以了;中年時的願望是奮鬥賺錢,孩子爭氣,家有賢妻,外不艷遇;除非一部分當官了,成了貪官污吏,老年時么,堅持學習,謙虛謹慎,從不願露鋒芒,不像有的不自量力的人,才學了點就好為人師!
50后是恢復高考制度的最大受益者。考中學時,高考制度砸爛了;上大學時,上山下鄉的,有不少成了工農兵大學生,1977年開始的,都是憑著自己本事考,大學畢業時,基本都有個鐵飯碗。雖說是100人中考上才1個的擠獨木橋,擠上去,就拚命讀書,把文革中的損失奪回來,不相信什麼一勞永逸的事!
50后考大學很難,畢業后就可以成為公務員;60后的孩子要想落榜比老爸考學還難,畢業后發現要想就業更難,最難的恐怕就是報考國家公務員。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沒什麼稀奇,萬里挑一取得成功你才nb!
50后大學畢業憑藉自己的文憑,就可以找到一份體面工作;50后的孩子大學畢業后,僅僅依靠一紙文憑已經找不到穩定工作,外加老爸好話一車,鈔票若干也不一定就能捧上鐵飯碗。
50后憑藉自己的雙腳獨闖天下,5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財富享受生活;50後用自己的雙拳打抱不平,50后的孩子用老爸的頭銜震懾他人:我爸是xx!
50后的父母基本沒有能力為他們買房買車,但他們懂得父母曾經怎樣含辛茹苦,所以甘盡孝道。50后千方百計為孩子買車買房,不論他們將來有沒有能力養老。只有抬著父母進過醫院的50后,才懂得兄妹眾多是多大的一個優勢,看看自己的獨生子女,莫不為自己孩子來日無援暗自擔憂。
50后結婚時身無分文,也可以娶到老婆;離婚時,發現自己已經賠不起老婆。
50后結婚時發現家裡真的很窮,只好帶著老婆去四處租房;孩子結婚時發現自己還是很窮,如果不給孩子買車買房,兒子很可能娶不到老婆,因為沒有女孩子願意跟著兒子去租房——吃不了那個苦,更丟不起那個人!
50后一不小心創造了70后,養育了80后,主力軍是90后,小部隊是00后。10后讓人恭喜,但60后卻讓人懷疑!
50后小時候痛恨剝削階級,中學時明白了資本家是如何榨取剩餘價值。畢業後學以致用,在自己當上老闆榨取工人階級剩餘價值的同時,卻被社會冠以「成功人士」。
50后是社會的中堅,單位的脊樑,父母的驕傲,孩子的榜樣,老婆的撒氣桶,小蜜的提款機。
50后好比中午一兩點鐘的太陽,雖然驕陽依舊,卻也有些力不從心。頭髮白了,面容老了;記憶差了,飯量小了;段子多了,那事少了;外面躲酒場,家裡躲老婆!
50後人到中年,發現自己的輩分在悄悄改變,從兄弟、妹妹慢慢成長為叔叔、阿姨,甚至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了,於是開始懷念過去。各種形式、不同規模的同學聚會、戰友聯歡熱火朝天,儘管聚在一起時還可以找到青春的痕迹,但在90后看來,他們已是地地道道的老頭、老太了,連那些試圖用金錢挽留青春的美眉都不得不承認,自己已經成了「資深美女」。
50後上基本無老,下有小,小時候心裡裝著共產主義理想,起碼懷著杜甫的:「吾廬獨破也心甘,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貢獻理想,到了改革了,世風日下,道德淪喪,物價通脹,股市低迷,去年回到10年前最低指數,窮得被下崗的,富得沒處花.....
一直以來,不知道一把年紀是什麼意思。當有一天對著鏡子審視自己這張滄桑的臉盤時,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含義。
一批橫跨58歲到65歲的人,一批年輕時奮鬥過的人,一批為共和國無私奉獻過的人,一批能吃大苦耐大勞的人,一批有點高傲有點自卑的人,一批有過崇高理想的人,一批喜歡懷舊的人,一批有著真才實學的人,一批被改革下崗的沒有一技之長的人,一批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一批對國家和百姓命運深切關心的人,一批開始祭奠青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