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周刊網12月16日綜合報道 記者 王娜】
托爾斯泰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顯然,如果放到現在來看,其中一種不幸,也包括了離婚。
很多時候,當夫妻之間經常爭吵或是鬧著要離婚時,男人通常搞不清楚到底哪裡出了問題。科學家發現,這可能是女性身上攜帶的「離婚基因」所致。
不過,男人身上也有一種「離婚基因」,攜帶者婚後更容易出現家庭問題乃至離婚。
女性「離婚基因」攜帶者半數婚姻陷危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去年2月報道,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Institute)的科學家檢查了1800名女性及其伴侶的DNA,這些伴侶在一起的時間都超過5年。他們首次在女性身上發現了「離婚基因」——即催產素受體基因變體。婦女的身體都帶有催產素受體基因,而那些帶有這種基因變體的女性,有50%的幾率陷入婚姻危機或面臨離婚威脅,與這些女子結婚的男性對婚姻關係的滿意度也非常低。
這個「離婚基因」實際上是一個普通基因的變體,擁有這種基因的女性成為剩女的可能性非常大,因為她們會發現與其他人融洽相處是件很難的事。
首席研究員、斯德哥爾摩卡洛林斯卡研究所的哈斯·瓦盧姆表示:「我們從研究中找到證據,證實催產素跟女人同伴侶建立何種關係有密切關係,這很可能是由催產素受體基因變體影響了伴侶關係造成的。」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基因會影響女性分泌催產素(oxytocin),這種激素可以增加喜愛感覺和母愛。分泌催產素時,特別是分娩和哺乳期間,它能幫助女性與嬰兒建立聯繫。而無法分泌催乳素的女性,她們可能很難與伴侶、朋友或孩子建立親密聯繫,並由此產生孤獨症。
男人也有「風流基因」?
更早以前,同樣是這個研究團隊發現男人攜帶離婚基因。
如果說女性攜帶「離婚基因」容易婚姻觸礁,攜帶「風流基因」的男性同樣容易讓婚姻變質。這種影響腦部活動的基因可能促使男性不願結婚、婚後更容易出現家庭問題乃至離婚。
這項研究以瑞典552對雙胞胎兄弟和他們的長期伴侶為研究對象。研究團隊化驗這些男性的血樣,仔細分析基因「後葉加壓素受體1a」。這種基因影響下丘腦所分泌激素後葉加壓素的受體。研究發現,這種基因的一個變種334型等位基因與男性能否和伴侶建立親密關係有關。
研究顯示,攜帶兩份這種等位基因的男子與不攜帶或僅攜帶一份的男子相比,婚姻出現危機的幾率高一倍;攜帶一份或兩份這種等位基因的男子與沒有它的男子相比,前者妻子的婚姻滿意度更低。
基因非人類行為唯一解釋
另有研究也發現離婚可能和基因有關。美國波士頓大學一群研究人員比較8千對男性同卵雙胞胎與異卵雙胞胎的婚姻狀況與離婚率,這些人都參加過越戰,原先研究的目的是想診斷有沒有人因為參戰而心理功能失調,請他們談一談和配偶相處情形、結婚與否。結果意外發現,同卵雙胞胎(有相同的基因)比異卵雙胞胎,更可能有相同的離婚型態。研究者因此懷疑離婚也許受到基因的影響。波士頓大學的研究,掀起基因研究界很多討論與爭議。最近比較為相關研究界接受的是,基因和離婚之間的關係其實是間接的。
波士頓大學離婚和基因關係研究的主持人雷楊博士解釋,基因對離婚的影響其實是透過某些含有基因的行為或疾病,而這些疾病和行為比較容易引起親密關係的衝突。例如,藥物濫用、憂鬱和酒癮。「幾乎任何一種心理病態性疾病,都會讓婚姻變得更難維持,」雷楊博士說。他發現雙胞胎如果有病態性的賭博,離婚率比一般人高2.8倍。
不過,婚姻是非常複雜的社會文化行為,基因也不是解答人類行為唯一的答案,家庭社會文化因素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社會行為其實是基因和環境互動的結果。
在某些情況下,單一主要的基因可能決定一個特定的特質,例如眼睛的顏色。但是,多數影響行為的基因並非單一基因可決定的,而是多基因一起作用,再加上環境影響的結果。例如,我們的憤怒、貪婪、忌妒、色慾和抑鬱等情緒,與慾望都是先天基因與環境互動的結果。
(綜合人民網、新華網、環球網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