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日昨報導,患口腔癌晚期的林女士,在美國各地機場搭飛機,安全檢查吃盡苦頭,因為口腔癌晚期已不能分泌口水,隨時要靠飲水保持口腔、鼻腔、喉嚨濕潤,否則器官很快乾燥出血。結果每次坐飛機隨身攜帶的飲水都被安檢人員攔下,一查就是20分鐘,苦不堪言。
林女士說,「美國應該是講理的地方」,希望痛苦的經歷公諸於世,讓身體不便的華裔能一起爭取權益。這則新聞很多人關注,有網友留言建議林女士,何不在安檢前倒掉水,只要過了安檢線,即可在商店買水,或在飲水機重新裝水,避免自己折騰半天等待。可見人間處處有溫情,不一定要片面指責某一方有錯。
但提到機場安檢,很多人觀感常是機場安檢員素質不整齊,訓練不夠、不夠專業等,甚至經常發生偷竊旅客物品。
安檢員是2001年九一一恐襲後,聯邦政府新增「運輸安全局」(Transportation Security Administration,TSA)的產物。除了主管層級,絕大部分安檢員屬約僱人員,和一般移民局或海關官員,在素質上,似有約聘標準不太整齊、訓練不夠的觀感。譬如雖穿著制服,但經常可看到服裝不整、言談不禮貌、態度跩跩的雇員;工作態度也未必認真。有人常遇安檢員流露高高在上權威姿態,旅客對他們說謝,經常得到一句發自喉嚨的「嗯哼」,實在很不敬業,也不夠專業。
這些聘僱者是臨時拼湊的陣容,純粹「混一口飯吃」,安檢也不徹底,TSA的上級監督官員和多家媒體,都曾測試攜帶危險物品闖關,結果經常成功過關,可見安檢並不嚴密,飛航安全可虞,只是幸運迄今未遇到恐怖分子挑釁。旅客隊伍經常排長龍,未見有人疏導,安檢人員很多人在一旁三三兩兩聊天,無視長龍陣等候,這些都是讓人感覺不親民、不便民的主因。
偷竊更是一大問題。截至2012年,美國機場已開除381安檢人員,多數是偷竊旅客物品,少數安檢員形成團夥,偷竊物品高達80萬美元,令人咋舌。但官員澄清,全美有6萬5000名安檢員,不良行為者僅0.5%。話雖沒錯,但去年美國廣播公司報導偷竊現象後,接到大批電話投訴自己被安檢員偷竊的經驗。一名案發的安檢員坦承,由於託運行李規定不能上鎖,只要旅客行李通過X光檢查儀後,所有東西大概能一覽無遺,想拿東西都可拿到。
安檢是維護大眾安全的守護者,因擾民讓大家感覺不舒服,有壞印象,是先天的弱勢處境,多數安檢員也很好,但少數害群之馬,加上單位新、人員編制龐大,管理的確不如其他聯邦單位。但這批守護美國大門的人卻代表著美國形象,您如果經常進出機場,會給他們打幾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