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HPV疫苗風波[zt]

作者:8288  於 2012-2-5 11:0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網路文摘|通用分類:健康生活|已有8評論

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的問世及其在宮頸癌預防中的應用,曾被視為人類在與癌症鬥爭中的里程碑式勝利。2006,該疫苗入選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臨床研究主要進展,以及該年美國十大醫學新聞。但是,可能由於人們對該疫苗的預防作用過於樂觀,以至於有意無意地忽略了該疫苗目前可能還存在的某些問題。最近,美國一些主流媒體爆料稱,該國HPV疫苗接種者中出現了嚴重的不良反應,引起了公眾的極大關注。

  不良反應知多少?

  美國CDCFDA通過疫苗不良事件報告系統(VAERS)監控所有疫苗安全性。截至2008630,該系統共收到9749HPV疫苗接種后發生的不良事件報告,其中94%為非嚴重,6%為嚴重。非嚴重事件包括暈厥、注射部位疼痛、頭痛、噁心和發熱,嚴重事件包括死亡、吉蘭巴雷綜合征、血栓栓塞、免疫系統病變等。

    
事件回放

  今年早先時候,美國主流媒體報道了數例據傳由HPV疫苗接種引起的嚴重不良事件。例如,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其新聞中報道了113歲女孩已經處於完全癱瘓狀態。另有報道稱119歲的疫苗接種者發生跌倒並於2周后死亡。

  7
,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與美國疾控中心(CDC)發布聯合聲明稱,通過對疫苗安全性信息的持續評價,兩家機構均認為目前在美國市場上銷售的HPV疫苗是安全有效的,該疫苗仍是預防宮頸癌的重要工具。

  7
,該疫苗生產商之一默克公司也發表聲明稱,通過分析現有數據,該公司相信已確認的不良反應事件與疫苗無相關性。

    
各方反應

    
公眾:質疑不斷

     「
政府的保證並不能減輕公眾對疫苗安全性的憂慮。美國全國疫苗信息中心(NVIC)創辦人費希爾(Fisher)這樣表示。NVIC自稱為美國疫苗安全性的看門人」,它對VAERS報告進行了評價,並將報告在其網站上公布。數據顯示,2008年的HPV疫苗相關報告占VAERS中所有疫苗相關報告的20%Fisher這是非常令人震驚的

    
專家:力挺疫苗

  美國M. D.安德森(Anderson)癌症中心的馬克曼(Markman)認為,在任一大規模人群中,總會發生癱瘓、死亡等事件,在疫苗接種后發生某事件,並不意味著該事件是由於疫苗接種而發生的。這也正是為何相關的臨床試驗要採用隨機方式。重要的一點是,兩項獨立的大型臨床研究得出了顯著陽性的結果,表明HPV疫苗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美國芝加哥大學的亞歷山大(Alexander)指出,公眾的擔憂部分來源於對VAERS的無知。該系統關於疫苗接種后不良事件的記錄僅表明兩者的暫時相關性,而不能證明兩者具有因果關係,因為該系統並非設計用來採集因果數據。

  作為HPV疫苗臨床試驗的主要研究者,美國達特茅斯醫學院的哈珀(Harper)承認嚴重不良事件的確存在,但只涉及一小部分疫苗接種者,這些事件中有的非常罕見,不可能與疫苗直接相關。此外,在宮頸癌預防中,接種HPV疫苗不是全部,也並非萬能,另有重要環節不應當被忽視,那就是定期宮頸巴氏(Pap)塗片檢查。即使接種了HPV疫苗的女性仍應接受定期Pap檢查,否則仍有宮頸癌發病危險。

    
媒體:

  媒體在這次HPV疫苗安全性風波中的作用重大而又微妙。除了上述主流媒體對不良事件個例進行報道外,美國一家網站(JudicialWatch)公開了VAERS收集的所有不良事件報告,並稱其讀起來就像恐怖小說目錄。該網站質疑的不僅僅是疫苗安全性,同時還包括疫苗對宮頸癌的預防作用。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另一家著名的醫學網站(Medscape)曾於20087月發表述評《HPV疫苗主要研究者稱其安全性堪憂(HPV Vaccine Adverse Events Worrisome Says Key Investigator),但數天後,該述評就因故被刪,取而代之的是《儘管有不良報告,HPV疫苗仍被視為安全有效(HPV Vaccine Deemed Safe and Effective, Despite Reports of Adverse Events)》。

  ■鏈接

  目前HPV疫苗主要包括四價和二價兩種。

  2006年6月8,
美國FDA批准默克公司的HPV 6111618四價疫苗(Gardasil)用於預防該4HPV感染引起的宮頸癌、生殖道癌前病變和生殖器疣。

  2006
,美國得克薩斯州州長簽署命令,強制要求該州所有6年級女學生接種HPV疫苗。

  2007年9月24,
歐盟委員會批准葛蘭素史克公司的HPV 611型二價疫苗(Cervarix)上市。

  本報記者與相關專家的對話

  對於HPV疫苗的利與弊,從學術的角度應該如何看待?就這一問題本報記者張小邊採訪了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主任委員曹澤毅教授。曹教授對上述事件進行了分析和點評。

  曹教授首先肯定了HPV疫苗是重大突破。他說,大多數癌症病因不明,而宮頸癌是例外,目前已有明確證據證明,HPV感染就是其病因,這就為通過HPV疫苗接種預防宮頸癌提供了理論基礎。目前,大規模隨機對照臨床研究已經獲得了絕對陽性的結果,該疫苗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的預防作用得到了醫學界的普遍肯定。

  至於HPV疫苗接種后出現的不良反應,曹教授認為應該從整體看待這個問題。根據現有數據,美國VAERS記錄的9700余例不良事件是在總共接種了800萬人份HPV疫苗后出現的,而且其中僅有6%為嚴重不良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在正常範圍。

  曹教授還指出,現階段的HPV疫苗還有不少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但從未來發展趨勢看,HPV疫苗的前景看好。

                          摘自《中國醫學論壇報》


                             美籲12歲男童 打子宮頸癌疫苗


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三日呼籲所有十一至十二歲男童接受子宮頸癌疫苗,亦即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的例行注射,以有效減少由這種病毒引起的最常見性病。

美國小兒科學會本月一日已在「小兒科期刊」上提過相同建議。

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有一百多種,透過性交或口交傳播,性行為活躍者感染機率約為五成。HPV大多會自動排出體外,但有些病毒株可能留在體內,引發子宮頸癌、肛門癌或口腔癌。

子宮頸癌疫苗只能預防HPV感染卻不能治療,因此專家認為最佳接種時間應在未受感染前,亦即進入青春期、開始性生活前的十一到十二歲。

美國小兒科學會傳染病委員會主席布瑞地說:「我知道大部分家長不樂見孩子性行為活躍,但HPV疫苗必須在有性經驗之前施打,而且九到十二歲孩子的免疫系統對這疫苗反應特別強,這時候接種最有效。」

布瑞地又說:「剛開始推廣HPV疫苗時,我們認為可以預防子宮頸癌與生殖器疣(菜花),但後來發覺只有女性注射還不夠,男性也會傳播HPV。如果男女都施打就能大幅減少HPV感染,預防HPV在男女兩性引發的所有疾病。」

紐約布魯克林醫療中心疫苗研究中心主任布隆博也說:「男性接種HPV疫苗不僅能預防HPV引發的疾病,對女性也有好處。」

CDC建議十一到十二歲男孩應該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十三到廿一歲男性如未曾注射,也應補接種。廿二至廿六歲男性如免疫系統衰弱、感染愛滋病毒,或與感染愛滋病毒的人有性行為,也應注射疫苗。

美國二○○六年即批准為少女注射HPV疫苗,專家建議最佳接種時間為十一到廿六歲。但當局並沒有特別敦促男孩接種,雖然男孩也可注射以預防某些癌症和生殖器疣。

CDC說,二○一○年美國十九到廿七歲婦女約僅二成接種HPV疫苗。這種疫苗遭到一些父母反對,他們擔心讓年輕女孩注射這種疫苗會鼓勵她們縱慾。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2-5 13:02
文章為什麼沒有提到已有幾千萬人打了這個疫苗?打任何疫苗都有一定風險 Gardsail的風險並沒有比別種疫苗更高。
回復 8288 2012-2-5 13:44
白露為霜: 文章為什麼沒有提到已有幾千萬人打了這個疫苗?打任何疫苗都有一定風險 Gardsail的風險並沒有比別種疫苗更高。
不太懂是否真有其必要性....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2-5 13:48
8288: 不太懂是否真有其必要性....
是否真有必要性?可以防止子宮莖癌,這還不夠嗎。
回復 8288 2012-2-5 13:57
白露為霜: 是否真有必要性?可以防止子宮莖癌,這還不夠嗎。
子宮莖癌會象以前天花那樣恐怖嗎?
100個婦女得子宮莖癌的比例真有那麼高嗎?..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2-5 14:04
8288: 子宮莖癌會象以前天花那樣恐怖嗎?
100個婦女得子宮莖癌的比例真有那麼高嗎?..
一個都是太多。
回復 8288 2012-2-5 14:12
白露為霜: 一個都是太多。
子宮頸癌的形成原因
來源:華夏兩性健康網

  關於子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目前也有認為包皮垢中的膽固醇經細菌作用后可轉變為致癌物質。也是導致宮頸癌的重要誘因。

   女性子宮頸的細胞可能因長期受到刺激或感染而發生一連串的炎症反應;正常健康的子宮頸細胞會因此而變得異常增生,而就有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子宮頸癌的成因目前被發現可能藉由性交感染人類乳突狀病毒而轉變為子宮頸癌細胞。患HPV感染的機會較高的女性,相對的也較易得到子宮頸癌。至於同一性伴侶,其性生活的頻率
並不影響子宮頸癌發病的機率。

  子宮頸癌可能發生的原因:

  1. 性生活:最常見的人類乳突狀病毒感染原因是?不當的性生活?。報告指出沒有性生活的女性,通常幾乎不會產生子宮頸癌,而愈早有不當的性生活,往後便愈容易產生子宮頸癌。而在性伴侶方面,女性若有2個以上的男性伴侶,其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更是有顯著的增加。

  2. 年齡:35~45歲是子宮頸癌的好發年齡。

  3. 性病感染:性病的感染,通常代表性生活較複雜,相對的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也會較高。

  4. 子宮頸發炎:若有長期子宮頸的損傷、破皮、糜爛、發炎,都可能轉變為早期的子宮頸癌細胞。

  5. 吸煙:抽煙會增加罹患子宮頸癌的機會:一為抽煙會減少身體免疫力而使子宮頸癌細胞加速發展,另一為抽煙本身產生一些物質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6. 社會與種族:子宮頸癌本身與種族並沒有太大的關聯。一般通常認為社會與經濟地位較低的女性較易得到子宮頸癌,但其真正的因素應該是較早有性經驗,與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本身並沒有直接的相關聯性。

  7. 女性荷爾蒙:有些學者認為黃體素(女性的一種荷爾蒙)會改變子宮頸上皮細胞的穩定性,而容易發生不正常的變化,有可能導致子宮頸癌細胞的發展。

  人體的免疫力被認為是子宮頸癌成因的獨立因素。一些報告指出在使用抑制免疫藥物的病人-其得到子宮頸癌比率約是一般人的十倍。在愛滋病患或帶原者以及尿毒病患中,罹患子宮頸癌和癌症前期的比率都有顯著的增加。避孕藥的使用-去除一些其它因素(如性生活的形式、對象等)避孕藥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機率。另外精液本身不會刺激子宮頸產生子宮頸癌。在一些早期沒有對照組的報告中提到猶太人因有割禮而其婦女得到子宮頸癌的機率較低,認為包皮過長會影響到子宮頸癌的機率。但在一些較現代有對照組的報告中都認為若把其它因素去除,包皮是否過長本身並不會增加子宮頸癌的罹患率。

  總之,宮頸癌的真正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對其發病有重要意義。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2-5 14:18
8288: 子宮頸癌的形成原因
來源:華夏兩性健康網

  關於子宮頸癌的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國內外大量資料證實,早婚、早育、多產及性生活紊亂的婦女有較高的患病率。目前 ...
請看第三節。Gardsail 並不是100%有效,但可也防止許多癌症病例。有些人出於種種原因不願意給孩子打這個針。這我尊重。但我自己的女兒都打了針。

Cervical cancer is the term for a malignant neoplasm arising from cells originating in the cervix uteri. One of the most common symptoms of cervical cancer is abnormal vaginal bleeding, but in some cases there may be no obvious symptoms until the cancer has progressed to an advanced stage.[1] Treatment usually consists of surgery (including local excision) in early stages, and chemotherapy and/or radiotherapy in more advanced stages of the disease.

Cancer screening using the Pap smear can identify precancerous and potentially precancerous changes in cervical cells and tissue. Treatment of high-grade changes can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cancer in many victim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widespread use of cervical screening programs has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by 50% or more.[citation neede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infection appears to be a necessary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most all cases (90+%) of cervical cancer.[1][2] HPV vaccines effective against the two strains of this large family of viruses that currently cause approximately 70% of cases of cervical cancer have been licensed in the U.S, Canada, Australia and the EU.[3][4] Since the vaccines only cover some of the cancer causing ("high-risk") types of HPV, women should seek regular Pap smear screening, even after vaccination.[5]

The cervix is the narrow portion of the uterus where it joins with the top of the vagina. Most cervical cancers ar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arising in the squamous (flattened) epithelial cells that line the cervix. Adenocarcinoma, arising in glandular epithelial cells is the second most common type. Very rarely, cancer can arise in other types of cells in the cervix.
回復 mosville 2012-2-5 18:24
不懂這個。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0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