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zt]

作者:8288  於 2011-2-8 13:1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5評論

作為聞名於世的學府,哈佛大學培養了許多名人,他們中有3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7位美國總統以及各行各業的職業精英。究竟是什麼使哈佛成為精英的搖籃?哈 佛學子接受了什麼樣的精神和理念?這些問題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人去探知其中的答案。哈佛圖書館牆上的20條訓言似乎已經給出了答案。短短數語,引發深思,給 人啟迪。哈佛圖書館的二十條訓言:

  1.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6.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7.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9.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10.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11.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時間在流逝。

  13.現在流的口水,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14.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20.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老師經常給學生這樣的告誡:如果你想在進入社會後,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下都能得心應手並且得到應有的評價,那麼你在哈佛的學習期間,就沒有曬太陽的時間。在哈佛廣為流傳的一句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種,學習,學習,再學習。」

  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利用時間抓緊學習,而不是將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打瞌睡.有的人會這樣說:「我只是在業餘時間打盹而已,業餘時間 幹嗎把自己弄得那麼緊張?」愛因斯坦就曾提出:「人的差異在於業餘時間。」我的一位在哈佛任教的朋友也告訴我說,只要知道一個青年怎樣度過他的業餘時間, 就能預言出這個青年的前程怎樣。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awang9988 2011-2-9 09:17
我參觀過哈佛的一個圖書館, 準確的說, 有三副畫, 沒任何名言。
回復 8288 2011-2-9 13:58
awang9988: 我參觀過哈佛的一個圖書館, 準確的說, 有三副畫, 沒任何名言。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是咋流傳的?

刊發時間:2010-01-27 09:21:32 中國青年報

近日,中國青年報記者接到上海市田園高級中學英語教研組組長陳應宏老師的來信,反映部分媒體刊載的「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內容不真實。他擔心,披上「哈佛」外衣的這些原本不存在的「訓言」,會通過其他報紙雜誌、網際網路等,以訛傳訛,流傳越來越廣。

  無中生有的「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

  「One day,has not been able again to come.」(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Studies this matter,lacks the time,but is lacks diligently.」(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這些錯誤頻出的英文版「哈佛圖書館自修室牆上的訓言」,陳應宏恐怕不會想到,他會在某一天與大洋彼岸的哈佛大學圖書館建立聯繫。

  陳應宏在2009年12月初被告知,學校要請廣告公司製作一批中英文對照的標語展板,內容是20句哈佛圖書館牆上的中英文訓言。然而,當發現這些訓言的英文「一塌糊塗」,有的連主語都沒有時,他感到非常意外,並在去年12月14日給哈佛大學圖書館發了一封電子郵件,向其求證是否有這些「訓言」。

  第二天,哈佛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 Deborah Kelley-Milburn回復了陳應宏的郵件:「已經有很多人就這個問題詢問過我們。我想,這是一個在網際網路上流傳的民間傳說。我們哈佛大學里的各家圖書館(哈佛大學共有70餘家圖書館——記者注)都沒有這類『訓言』。」

  他進而求證:哈佛大學的校訓是什麼?結果被告知,哈佛大學的校訓是拉丁文「VERITAS」(即中文「真理」的意思——記者注)。這一校訓與陳應宏提出質疑的那20句所謂的「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顯然大相徑庭。

  偽「訓言」傳播路線圖

  記者發現,至少可以追溯到2008年3月1日,在一些網路論壇上就有了對這個話題的討論。有網友在一個名叫「雨巷尋香」的交流英語翻譯論壇上發帖,討論「《哈佛大學圖書館警句》的比較正式的翻譯」。

  發起話題的論壇管理員稱,網上流傳的關於哈佛大學圖書館牆上的一些中文語句「被譯成不明不白的英語,有些更被傳為『哈佛校訓』」。他擔心,網上亂傳的東西,會被一些人誤以為英文佳句範例。

  記者發現,在原始帖子中的中英文警句共20句,其中,中文的內容與此後刊發在雜誌和圖書上的幾乎沒有差別,但英文的內容卻與此後的版本差別很大。

  該帖很快在「雨巷尋香」論壇中引起熱烈討論,管理員對一些重要的進展進行批註。例如,他指出,有些英文警句實際上是通過相關軟體從中文逐字逐詞「翻譯」過來的。

  2008年3月,《讀者》雜誌在當年第7期上刊登了作者署名為「愛誰誰」的《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文,但只有中文內容。

  同年6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作者是丹尼·馮,他在簡介中稱自己1991年畢業於北京某高校,彼時就職於美國密歇根州的一家公司。有媒體報道,中關村圖書大廈2008年12月29日至2009年1月4日排行榜中,社科類書籍《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銷售排名第七。

  2008年11月至12月,《三晉都市報》對《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的部分內容進行了連載。2009年1月30日,《解放日報》春節特刊的第8版用了大半個版面刊載了這20條「訓言」以及書中部分內容。

  與此同時,網路上對所謂「訓言」真實性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過。其中就有人聯繫了哈佛大學圖書館或去過哈佛大學圖書館的人,求證這些訓言是否真的存在。
但這並沒能阻止這些無中生有的「訓言」的傳播:仍有許多網友在論壇或自己的博客上轉貼這些「訓言」;一些學校還把它們製作成雙語展板,布置在學校的教室和走廊的牆上。

  儘管丹尼·馮在《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中提到的英文版的訓言和網上流傳的版本並不相同,還存在語法問題,但這些「訓言」卻誤導

了相當一部分讀者。
  有的讀者後來在寫文章時引用了該書中的某些「訓言」,發表在報紙雜誌上,這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比較重要的理論性文章(如2008年第7期《新湘評論》刊載的《在新的起點上推進黨的建設》一文),進而造成了更大範圍的謬傳。此外,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之聲的「財富星空」節目也曾播出過這些「訓言」。

  作者承認編造「訓言」

  陳應宏曾給《讀者》雜誌編輯部打電話詢問刊載《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事,該雜誌副總編輯侯潤章稱,該文章是作者投稿過來的,文責自負。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作者丹尼·馮在該書的「前言」中寫道:「雖然沒有實力進入哈佛大學學習,但我知道很多中國人都有哈佛夢,夢想進入那位於馬薩諸塞州的美麗大學。國內的朋友來美國玩兒時,我帶他們到東部遊覽,哈佛是一定要去的。每次到那座神聖而美麗的學府,參觀它那古老而樸素的圖書館時,看到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時,我都會有一番新的感悟。」

  陳應宏給丹尼·馮發郵件求證:「這是真的來自於哈佛大學圖書館牆上的訓言呢,還是您杜撰的一個國際玩笑?或者是文化洋垃圾?如果真有,那麼請您把英文原版發過來讓我欣賞一下。」

  但他一直沒有收到作者的回復,於是便給出版該書的出版社打電話詢問此事。該書的責任編輯之一告訴他,她只負責內容的文字校對工作,也沒有見過這些「訓言」的英文原文,需要聯繫作者核實后再給答覆。

  今年1月4日,在與出版社總編輯的電話溝通中,陳應宏被告知,出版社已聯繫上了作者,作者承認這些所謂的「訓言」確實是沒有的。因此,出版社將在網站上把相關介紹撤掉,並且不再印刷該書。陳應宏告訴記者,1月5日,出版社的網站上就沒有關於該書的介紹了。

  「該書的策劃人在1月5日下午專門給我打了電話,表示道歉,承認自己把關不嚴。」陳應宏說。

  偽「訓言」流傳的危害

  有網友指出,偽「訓言」之所以在我國網路盛傳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1.名校效應。哈佛大學是國際知名大學,冠以它的名字,自然能吸引很多眼球;2.這些所謂的名言警句,確實也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喜歡;3.國人的盲從心理,一般不會去對事情的真實性較真兒的。

  陳應宏對這些無中生有的「訓言」對社會可能帶來的危害表示擔憂:「以前只聽說過在中考或高考的語文作文中,有考生編造所謂的『名人名言』或類似的訓言,唬得個別閱卷老師也拿不準真假,現在沒想到,竟然有正規出版社策劃、編造出的『哈佛訓言』來欺騙大眾。這種現象如不予以揭露,不僅會讓更多的國人上當受騙,對此奉為經典,還會有更多的『牛津訓言』、『劍橋訓言』,甚至『北大訓言』、『清華訓言』問世。」

  陳應宏表示,這些所謂的訓言本身並沒有害處。在他看來,書中提到的這些「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其實是按照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編造出來的。

  「為什麼要披上洋外衣呢?說明作者或出版社為了追求經濟利益而不顧社會影響。」陳應宏說,他希望作者能嚴格自律,不要為經濟利益而放棄道德底線;新聞界和出版界要把工作做得更紮實、更細緻,堅決杜絕類似的「偽文化」和「偽洋文化」。 (記者 來揚 實習生 鍾原)
回復 8288 2011-2-9 13:59
反面教材哈
回復 awang9988 2011-2-9 17:51
18.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 孔子
回復 awang9988 2011-2-9 23:45
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
歲月不待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2:3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