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廂記 【組圖】

1、初遇。唐朝貞元年間,崔相國死後,他的妻子崔氏、女兒鶯鶯扶柩回籍安葬,羈留河中府普救寺內,書生張君前往長安應舉,路過普救寺,遇見了鶯鶯和使女紅娘,他見鶯鶯貌美,便對她產生了愛意。

2、借廂。自見過鶯鶯之後,張生決定在寺里住下,尋找機會與她機見。於是他到方丈,懇求長老在寺里租一間房子暫住,以便安靜的溫習經史,長老答應把西廂一間房子租給他。

3、鬧齋。張生出了方丈,正好遇著紅娘,寒暄過後便告訴她:「小生姓張名珙,字君瑞,年方二十二歲,還未曾娶妻,但不知你家小姐有沒有許配人家……」紅娘不待他說完,搶白了他幾句,轉身就走。

4、合詩。晚上,鶯鶯像平日一樣,和紅娘到花園裡去燒香,張生見了,隨口吟了一首詩,想以此打動鶯鶯,鶯鶯聽罷連連稱讚好詩,隨口輕聲和道:「蘭閨深寂寞,無詩度芳春,料得高吟者,應憐長嘆人。」

5、匪驚。不久,武將孫飛聽說鶯鶯美麗,帶領五千人來劫,全寺驚恐,崔夫人無奈,說若有能退賊者,不論何人都把鶯鶯配他為妻,張生寫信給知道白馬將軍杜確,解了普救培寺之圍。

6、赴宴。崔夫人心中大喜,讓張生搬到院里書房居住。次日,她又讓紅娘去請張生前來赴宴,張生以為是老夫人給他和鶯鶯定聘,心中好不激動。

7、賴婚。宴席上,老夫人卻突然變卦,要鶯鶯與張生兄妹相稱,張生一聽此言,好像迎頭澆了一瓢涼水,大吃一驚,鶯鶯對母親的決定,也深表不滿。

8、聽琴。從此,張生萬念俱灰,每到夜晚便在窗前彈琴解悶,他彈奏當年司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鳳求凰的曲子,口中還說道:「夫人忘恩還罷了,只是小姐不該負我啊!」鶯鶯在窗外聽了,禁不住流下淚來。

9、傳簡。張生因此而致病,鶯鶯便叫紅娘去探望,張生以信箋相托,鶯鶯回信,在詩里暗示張生,要他今晚到花園裡去與她相會。

10、赴約。紅娘心想,鶯鶯當著她面假惺惺,信里卻約張生相會;她故意不說破,要看鶯鶯到時候怎樣瞞她。這天晚上,她照常與鶯鶯來到花園燒香,卻見張生從牆上跳了下來。

11、賴簡。不料,鶯鶯因為沒有把紅娘支開,臨時又變了卦,她責備張生道:「張生,我在這裡燒香,你無故來此做什麼,先生救命之恩,自當報答,只是現在既為兄妹,怎麼又生此念?」

12、相思。張生經不起這場折磨,從次日起就病得不能下床了。

13、問病。鶯鶯擔心張生的病,又寫了一張信箋,讓紅娘送給張生,張生看罷信箋,竟高興得跳了起來,說小姐這信箋說的是夫人沒睡,怕的是紅娘不穩,紅娘問是怎麼回事,張生告訴她,鶯鶯今晚親自到書房看望他。

14、佳期。晚上,張生聽得敲門聲,忙把門打開,只見紅娘把鶯鶯輕輕推了進來,這對情人經歷了多少波折和相思的苦惱,終於衝破了封建禮教的樊籠,結為百年之好。

15、拷紅。日久之後,崔夫人得知,拷問紅娘,紅娘只得把真實情況全盤講出,並數責夫人言而無信的過錯,崔夫人理屈詞窮,只好應允他們成為夫妻,但又提出新的條件,即張生必須去長安趕考,得了官才能回來娶鶯鶯為妻。

16、長亭。張生被迫無奈,前往長安應試,鶯鶯與張生相對流淚,千叮嚀,萬囑咐。一個要他一路上鞍馬秋風好護持,一個要她在寂寞深閨中好好珍重。後來張生中了狀元,終與鶯鶯結為美滿夫妻。
《西廂記》故事簡介
《西廂記》原名《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是元代著名戲曲作家王實甫的傑作,也是元雜劇中最優美宏偉的大型喜劇。周德清稱讚《西廂記》「諸公已矣,後學莫及」。它在中國文學史上和中國戲曲史上都佔有很重要地位,是我國古代戲曲發展高峰之一。
《西廂記》是一個純粹的古代才子佳人的戀愛故事,崔鶯鶯和張君瑞的密約偷情,終成秦晉的凄美悱惻的愛情史,令幾代讀者為之迷醉,「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是這齣劇的中心主題,並成為千古名句,而小丫環紅娘的名字,最後演化成促成姻緣,成人之美人士的代名詞,廣為傳誦。
元雜劇《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為元代著名的戲曲家王實甫所作,全劇共5本21折。它描寫了書生張君瑞和已故相國之女崔鶯鶯的戀愛故事。崔相國死後,其妻崔夫人、女兒鶯鶯扶柩回原籍博陵安葬,途中羈留河中府普救寺內。書生張君瑞赴京應舉,路經普救寺,見鶯鶯容貌姣美,傾心愛慕,遂向寺主借得僧房半間留居寺中,並向鶯鶯表白愛慕之情,鶯鶯也對張生漸生戀情。叛將孫飛虎聽說鶯鶯貌美,帶五千人馬前來搶劫,全寺驚慌失措;崔夫人傳令:倘有退賊之人,願將女兒許配為妻。張生修書向知交武將杜確求援,遂解了普救寺之圍。不料,崔夫人矢口毀約,設筵席讓鶯鶯和張生以兄妹相稱。鶯鶯因母親失信背約,內心極度痛苦。張生也因此抑鬱致病。鶯鶯讓紅娘去探病,張生遂托紅娘傳遞書簡,鶯鶯回書,以「明月三五夜」詩相約,張生如期赴約,鶯鶯卻又羞怯猶豫,反責怪張生無禮。張生病情從此加重,卧床不起。紅娘只好陪鶯鶯去探望張生,鶯鶯遂與張生結成百年之好。日久崔夫人得知,拷問紅娘。紅娘只好將原委說出,並責崔夫人言而無信。崔夫人理屈辭窮,只好虛允張生與鶯鶯結為夫妻,但又堅持門庭內不能有「白丁女婿」,要張生取一紙功名來,方可與鶯鶯完婚。張生被迫赴京應試,一舉金榜題名。
又經過一番周折,張生終與鶯鶯結為百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