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給表妹的一封信:如何破解新移民在加國找工作時遇到的潛規則

作者:tanghan  於 2010-7-16 14:1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國家民族社會類|通用分類:職場內外|已有29評論

關鍵詞:

Linda:上次說到在加拿大找工作是門兒學問,其實也是一點就破,今天有空嘮叨嘮叨。一句話:關鍵是要知己知彼。
 
移民到加拿大的都是來自五湖四海,三教九流都有,找工作的目的也不一樣。我剛來的時候在超市擺貨,有個工友很特別:50多歲,幹活兒很賣力氣,精神頭兒足得很,見人總是笑嘻嘻的。時間長了,才知道人家是開著新寶馬來掙每小時7塊2毛5的,家裡面住著超百萬的豪宅。是不是很奇怪啊?仔細觀察,這一類移民並不少,不缺家用,出來打工是一種消遣,排解獨守家宅的寂寞。在2009年BC省移民狀況調查中顯示:來自中國大陸的移民中,投資移民佔3成(近3000人),家庭團聚2成5,技術移民2成多一點兒。投資移民要求資產80萬、投資40萬加幣(今年6月剛剛提升至160萬、80萬加幣)。這些人只要不追求奢華,作個普通的老百姓,解決了房子的問題以後,隨便打個工就解決了吃飯的問題。而且由於是低收入家庭,政府在教育醫療等方面的福利很優惠,已經足以保證比在中國活得好了。
 
還有一種移民在找工上比較瀟灑,就是很年輕的單身或剛結婚不久的小夫妻。家庭負擔不重,租房就不用操心房貸,身體好打什末工都吃得消。最主要是腦筋靈活學得快,語言關容易過,考技術證書也容易。而且轉向快,那個行業容易賺錢就投入,沒有起點和終點的顧慮。這和1.5代移民有些相似,是最有活力的一種類型。加拿大的新移民政策也象這一群體傾斜,比如允許留學生畢業后留在加國工作兩年(除多倫多溫哥華蒙特利爾三大城市以外),而身在加國而且有工作的人申請移民,一年左右就可以批下來了。
 
找工作比較難的是年屆而立或者不惑的技術移民。當初辦移民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在國內混的不錯,不是技術「大拿」就是管理精英,有房有車有地位。一旦到了加拿大,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最明顯的變化是由萬眾矚目到無人理睬,最直接的困難就是找工作難。現在大陸大規模開放移民已經15年了,親朋好友中總會有移民的先驅,所以國內對加國的了解不可謂不多。但是有些東西非親身體驗難以形成感性認知,或因親友諱言而在認知上有不小的偏差。比如出來的都是下決心降低自己的生活標準工作標準的,可是很少有一步降到位的;比如加國找工當中的一些「潛規則」,用中國的生活經歷,甚至美國的生活經歷是無法理解的。我用我的經歷和道聽途說的故事為例子講講,也許不能100%正確,但有個提醒總好過你自己去摸索。
 
(1)Canadian working  experience 加拿大工作經驗
 
加拿大找工過程中最被人詬病的就是這個,很多人吃了這個苦頭,我最初也是非常討厭這個悖論:沒工作就沒工作經驗+沒工作經驗就沒工作。這似乎是難以破解的命題,很多人理解為用人單位故意刁難。其實不然,這是我有一機會負責招收新員工時才恍然大悟的。
 
那時候公司派我到Calgary建立一個分廠,我雖然主要負責廠房施工設備安裝質量標準等技術工作,但是因為superviseur是和我一起從Vancouver調過去的,有什末事情都是我倆商量著來作。在招收新人的時候我們是兩條腿走路的,自己在報紙有廣告,同時也委派職業介紹所推薦。我們對自己來應徵的把關比較嚴格,不僅審查resume而且面試非常認真。本來按照總部的意思,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一律不錄用,但因為我倆都是來加不超過5年,同病相憐吧,所以特別照顧新移民。我曾經和總部人事部的人私下電話請教,她說:僱人責任很大,萬一雇來的不勝任,要有給自己開脫的理由。職業介紹所來的,公司只是試工(一般是3個月),試工期間要付給介紹所錢,權作保費,不滿意可以隨意退人;自己雇的最好有保人(就是內部員工推薦),出了事保人負至少一半兒責任。或者簡歷上有加拿大相關工作經驗,出了事也可以推脫到員工本人。總之:寧可錯過,不能錯用!
 
剛從國內來的對這種謹小慎微不理解,那是因為:1是國內實際失業率驚人,很多人才在崗位外閑著,無論怎樣處理員工,總有大把合格的人補充;而且加國一旦出現僱員和僱主的官司,最後吃虧的一定是僱主,而在中國一定是僱員。2是國內無論國企還是私企都是採用類似封建社會的用人制度,自上而下管理,現管的權利涵蓋了手下僱員的權利;而加國的人事部不是高高在上的,和技術部門、生產部門都是平級,如果雇錯了人會直接導致人事部門的經辦人捲鋪蓋走人。
 
了解這些內情自然就有了打破僵局的對策。

1:有人推薦是最好的方法。咱中國移民最聰明,不自覺的都在這樣努力。那些新移民熱衷的ESL/Link班,各種各樣的同鄉會/同學會,甚至旅遊團/BBQ聚會上,新移民都熱衷交換各種信息。而這個火熱的愛好,在找到穩定的工作之後驟然就會消退了;

2:找職業介紹所。這一招兒對找那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體力工作特別有效,而對專業性強薪水比較高的(每小時20$以上吧)工作就沒什末用。僱主對這種工作是不會相信介紹所能把住關的,一定會自己來;

3:學徒。比如電工、機修工、木工、焊工、CNC操作員、銀行職員、護理員、醫療設備操作員….等等,在各種College都有學習課程,時間一般半年~2年不等。這種課程幾乎都有實習,畢業即意味著有了經驗和能力。

4:工作經驗班。每年加國政府會出資給大量的各種幫助新移民適應新環境的機構,具有Co-op性質的找工作經驗班是對技術移民最有力的幫助。我在Mississauga的一個班學習過,主要作這樣幾件事:
 
A-改變原有的和加國職場不相適應的習慣。比如中國人很靈活,會給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並寫在簡歷上。不要小看這個技巧,在英文法文為官方語言的國家,拉丁文化是主體,掌握各個方面大權的人士多出自他們。而且那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在相互衝突的時候也是以主流文化作為裁判標準的。例如:依我的經驗,如果一份簡歷上的名字我不能很自信地發出正確地音,我根本不會給與申請人面試的機會。
 
B-幫助寫簡歷、Cover letter和講解如何cold calling及面試。很多曾經在國內外企工作的白領對此信心滿滿,覺得自己已經完全掌握了西方企業文化的特點,英文水平更是人中翹楚,殊不知正是這些過分自信使自己在最初求職時碰壁。進入中國的外企以美日德為主,加拿大公司很少;而作為美國的近鄰,喜歡處處故意表現與美國的不同,不了解這些特點很可能吃暗虧。比如聊籃球,要是你大讚Steve Nash(生於多倫多的NBA巨星),就會很被推崇;要是你談到2010冬奧會冰球決賽,保不準對方會來擁抱你。(因為加國隊戰勝了美國隊。但別提小組賽,那場加美對抗,加國輸了。)再說英文,在中國的外國人講英文會遷就中國人,久而久之在寫作習慣和發音上都和北美有差別。這些細節稍加註意就能得到糾正,避免不必要的失誤。
 
C-為學員作擔保並推薦其到接受實習生的工作崗位。這是最重要也是工作經驗班最核心的工作,找到實習崗位的多少是評判工作經驗班的指標。通常都是學員自己找到適合自己的位子,老師幫助和對方聯繫。一旦對方有興趣,你就可以把簡歷發過去,一般會有一個面試的機會。如果對方同意接受(接受這樣的實習生,對方有風險也有好處。風險是新人可能帶來麻煩,好處是不用面試就有可能找到人才。而且政府會有資助,有些公司想利用這個便利。),會和老師商談條件,就是定實習期(一般最長三個月),待遇(可能只給些車馬費)。這樣一來,課程結束的時候你就可以去上班了。實習結束,留下最好(有時會在公司內部別的崗位留下),不能留下也會得到找工作必需的Canadian working experience 加拿大工作經驗。
 
(2)Over qualify  大材小用
 
在前一封信里你提到:咱妹夫不作設計總監很多年了,但是作平面設計是能想到最靠譜的技術活了。當時我就想:保不准他求職時會被人家認為 Over qualify  大材小用的。(我還沒敢想你。以你現在北京的職位襯托出來的能力,多倫多各家銀行中能剩有多少個你不能勝任的位子呢?)
 
我初到多倫多時,找工作第一次面試就是被人家以這個理由拒絕的。當時不服,出來想了10分鐘馬上又進去了,把面試我的那個越南裔女子嚇了一跳。我一點也沒有難為她的意思,我只是想不通:為什末我是電子工程師,怎末會作不了電子器件裝配工?這些技巧我在大學三年級就已經掌握得非常好了。還有,為什末我有電子行業相關工作經驗卻被拒絕了,而旁邊一個大學剛畢業學會計的女生卻被錄用了?
 
好在這個問題我很快就想通了。中國用人單位喜歡儲備人才,理念是:帥才也要到基層鍛煉幾年再提拔,從士兵升上來的元帥最可靠。這是建立在僱員終身制的基礎上的,這和西方「流動才能出人才」的觀念不同。比如我現在的公司,superviseur或者manager走了,很少從下屬提拔,基本都是外聘。貌似堵住了員工上進之路,事實上有效的杜絕的同行因為提升機會引發的惡性競爭。基於這個理念,如果僱主認為你有更高的能力,不會聘用你在低級的崗位工作。這就苦了咱新移民,因為咱就是要靠這份工養家糊口,騎驢找馬的呀!
 
破解這個困局的方法很簡單:你可以不撒謊,但沒有必要徹底招供!比如我的那次失敗的例子,如果我不說自己是大學畢業,電子工程師,在國內做到項目負責人,只說我曾經在工廠的電氣自動化車間工作過多年,每天的工作就是檢查設備修理設備記錄參數什末的,就會被錄用了。
 
(3)資歷認證
 
技術移民在申請移民的時候,一定要通過政府的評估,認可你具備加國所需的技術專長,比如工程師 、律師 、建築師 、醫生 、註冊護士 、牙醫 、會計師 、藥劑師 、教師 、手藝人士 、社會工作者等等。當那些文件同樣呈現在僱主面前的時候,卻失去了效用。這給新移民造成困惑:當初不是說急需我來的嗎?咋來了又不用我了?
 
要知道,當初要你來的是加國政府,考察你的也是加國政府,企業是不吃政府那一套的。各個行業之間,信奉的是本行業的行規。而且各個行業制定的入門兒規矩,事實上是保護現有人員利益的。就像加國缺醫生,缺到幾百萬人沒有自己的家庭醫生,就連第四大城市Calgary要找到一個可以接受新病人的家庭醫生,至少要等3、4個月,但是政府急醫生們不急。人家心裡有自己的小算盤:象我這樣的人越稀缺,我賺錢不就越容易嘛!當然這些話是擺不到桌面上來的,表面的理由是說「收到新移民的簡歷,因為沒有對外國文憑的評估,所有隻有把這些求職簡歷擱在一邊。」僱主們除了加國本國學歷,對美國和英聯邦國家的學歷模稜兩可,來自歐洲亞洲的學歷一概不予承認。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專門兒成立了一個機構:WORLD EDUCATION SERVICES,簡稱 WES,在大多倫多地區的電話號碼為(416)972-0070, 網址為WWW.WES.ORG.CA。WES的標準評估費用為一百元,詳細分析則二百元以上。評估時間為十天,但也可以在三天內加急完成。
 
如果你化時間金錢和精力做了評估,那末這個評估結果作為找工作的依據還是不夠的。但是你可以利用這個評估作為獲得行業認證的墊腳石。比如在安省,能夠蓋上自己工程師大印的人只有2000餘人,按著個比例,加拿大全國也不過6000人。為什末如此之少呢?因為在安省入工程師協會要有如下條件:學歷,經驗和答辯。這個學歷就可以通過WES來對移民所獲外國學歷進行認證,經驗是指要在工程師崗位上有至少2年工作經驗,答辯是指具備前兩項之後向協會提出申請並通過考核。再比如作電工一定要考下電工牌,只有通過評估的人才可以報名參加考試。以前憑推薦信就可以獲得資格,由於造假的案例太多,推薦信已經喪失了公信力,WES評估應該起好的作用。(最後一句我沒落實,是猜測。)

(4)Discrimination 歧視
 
在加國職場,歧視是被法律和各項規定所明文禁止的,但是歧視無時無刻地存在。語言行動上的歧視其實不可怕,可怕的是腦子裡的歧視。你被歧視的同時,你也在歧視他人。不僅要理解歧視的存在,甚至要覺得歧視是不可避免的。只有正視歧視,才能消除或者降低歧視對你找工作的負面影響。
 
我們曾經雇傭過一位來自巴基斯坦的大媽,因為來自「巴鐵」,我心生好感,但事實證明我錯了。這位大媽是個虔誠的伊斯蘭,每天到了固定的幾個時間,必定放下手中的活計,躲在一個角落朝著一個方向三叩九拜。我對宗教不感冒,也沒有優劣的概念,但是工人在生產線上由於宗教原因停工卻令我很惱火,可是又不能發作,因為處理這種問題是沒有標準的,只能忍著。每天大媽一開始祈禱,我也暗暗祈禱。大媽祈禱真主安拉下凡拯救世界,我祈禱大媽快走解脫我。還好,不到2個月,不知道是真主安排大媽作更重要的事情去了,還是眾神為我顯靈了,大媽辭職了!從此我就受了內傷,遇見過分熱忱的教徒,避而不僱用。這算不算歧視呢?我很難回答。但是規矩是:不能因為年齡性別宗教信仰嗜好等原因,影響錄用。但是哪個人實際操作中能不受影響呢?
 
如果人事部主管被某一個來自中國(很多洋人分不清大陸台灣香港的關係)的前輩,或者因為英文不佳誤事,或者因為中飯用微波爐熱韭菜餡兒餃子而熏臭了休息室,或者不小心告訴人家爺爺是志願軍在朝鮮英勇殺敵而主管兒的親爺爺恰是在朝鮮被殺的,或者更離譜的比如人事部經理在家被娶的中國太太欺負或者剛被一個中國人模樣的司機將坐駕撞毀,那末這個主管招人的時候,心裡就對中國面孔有歧視,他一定會極力避免雇傭一個中國人。
 
還有一種歧視很特別,就是來自中國人自己的歧視,主要表現在香港人對大陸人的歧視,不過大陸人一般會將其劃歸人民內部矛盾,發發牢騷也就算了。而且由於近30年大陸經濟起飛,這種歧視越來越淡了。
 
遇到歧視怎末辦?答案是:不怎末辦!能留下干就忍著權當不存在,不能留下就走人到另一個地方。
 
(5)Networking 關係網
 
新移民往往陷入一個誤區:team work 團隊精神。有很多這樣類似的故事:某某剛加入一個team,為了表現而賣力工作,可到了要裁掉一個的時候,被team里的其他選手投票踢出局了。所以總結經驗就是:不能比其他team player幹得更好。可是不比別人幹得好,怎能陞官發財呢?正確答案是:比別人幹得好是沒錯的。只不過好還是不好,不是你自己判斷的,而是你的老闆來判斷的。聽老闆的話,干錯了是老闆錯了你還是對的;不聽老闆的話,干對了也是你錯了。對還是錯,跟你的實際能力無關,僅僅與你的表現有關。由於受中國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一類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人喜歡動腦筋考慮大事,甚至連總裁的方略都略知一二,可是往往熱情灑過了頭。這一點上阿三就比中國人悟得透,菲律賓人根本就沒思考,人家反而自得其所。
 
關係網的作用,咱中國人最有發言權。我要說得是:加國企業文化中的關係網,比之中國的,更加有威力更加殺人不見血。英語文化的謀略很深,你看世界上兩個最難管的人群是哪個?印度人和中國人啊。可是印度和香港被英國佬管著的時候,那些人屁都不敢放一個,你看現在鬧騰的。(貌似我這裡有歧視勒。)法語文化就是告密文化,地處大陸卻非常流行小幫派,令我十分困惑。這些關係網我現在能窺一斑卻不能了解,只是給你提個醒。我相信你將來一定會有更好的經驗體會,到時別忘了告知我。
 
11點了,今天就聊到這兒吧。回頭看看,自己感覺寫得良好,收進我的Blog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9 個評論)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10-7-16 14:43
說得不錯。
回復 tanghan 2010-7-16 15:02
人間的盒子: 說得不錯。
謝謝!說的對錯是水平問題,我的態度很認真,儘力了。要是哪位xdjm受益,就幫我祈禱表妹一切順利吧!
回復 人間的盒子 2010-7-16 15:03
tanghan: 謝謝!說的對錯是水平問題,我的態度很認真,儘力了。要是哪位xdjm受益,就幫我祈禱表妹一切順利吧!
希望她一切順利,應該會的。
回復 tanghan 2010-7-16 15:08
人間的盒子: 希望她一切順利,應該會的。
謝謝!不過心高氣傲的,舒服慣了,也不好說啊!
回復 hr8888hr 2010-7-16 17:12
看了很生氣, 原來潛規則就是包括你們這是人在內的給搞的, 中國人的恥辱!
回復 桑兒 2010-7-16 17:29
真表妹還是假表妹?
回復 rongrongrong 2010-7-16 21:21
回復 newsound 2010-7-16 21:22
透徹!
回復 tanghan 2010-7-16 21:35
hr8888hr: 看了很生氣, 原來潛規則就是包括你們這是人在內的給搞的, 中國人的恥辱!
謝謝誇獎!我要繼續努力。
回復 tanghan 2010-7-16 21:36
桑兒: 真表妹還是假表妹?
真的,你嫂子的表妹。
回復 tanghan 2010-7-16 21:37
newsound: 透徹!
謝謝!過來人都知道,可是少有人說。
回復 SirCat 2010-7-16 22:53
桑兒: 真表妹還是假表妹?
剛想給您報信兒去呢
呵呵
回復 SirCat 2010-7-16 23:02
好玩好玩
淌汗兄出手便不凡!
只有一句話嚇了咱一跳:
「我根本不會給與申請人面世的機會」
不會吧?讓他(她)胎死腹中,根本看不到這個美好的世界?
呵呵
回復 桑兒 2010-7-17 00:38
SirCat: 剛想給您報信兒去呢
呵呵
他家的表妹數不清~~~
回復 tanghan 2010-7-17 01:03
桑兒: 他家的表妹數不清~~~
完了,我成喊狼來了的孩子了。
這次這個表妹是有大事要登門的,人家是在荷蘭鍍金的,2000年我在格羅斯特的時候,她到倫敦面試,要不是討厭英國佬拒人千里之外的天然戒心,保不準能和你成為鄰居呢。現在受不了孩子受委屈,又折騰出國,想想咱祖國也不知道咋的了?二次出國,實在是忍不下去了。
回復 SirCat 2010-7-17 01:19
桑兒: 他家的表妹數不清~~~
可是
妹妹
就一個
呵呵
回復 桑兒 2010-7-17 01:26
SirCat: 可是
妹妹
就一個
呵呵
妹妹我一個,和另外兩個
回復 桑兒 2010-7-17 01:27
SirCat: 好玩好玩
淌汗兄出手便不凡!
只有一句話嚇了咱一跳:
「我根本不會給與申請人面世的機會」
不會吧?讓他(她)胎死腹中,根本看不到這個美好的世界?
呵呵
他到現在也沒看出來
回復 SirCat 2010-7-17 01:54
桑兒: 妹妹我一個,和另外兩個
回復 tanghan 2010-7-17 05:02
桑兒: 他到現在也沒看出來
啥沒看出來?從簡歷是男是女很容易看,多大年紀也容易看,種族也容易,甚至婚否都能八九不離十。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1: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