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英國南部四城遊記

作者:tanghan  於 2009-3-19 12:4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我自己的故事|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20評論

關鍵詞:

SirCat問我要遊記看,我寫的不多,少不得翻翻舊賬.順便問問阿桑妹妹這些夢裡縈繞的美麗王國,有啥子變化沒?(下文寫於 2006-12-29 )
 
6年前,有幸在英國南部的一個小城Gloucester工作月余。幾個周末,與朋友相約,開車遊覽了南部的幾個風景點。想起有一個相知的網友生活在那片土地,激起了寫一篇遲到的遊記念頭。獻給仍然生活在那裡的朋友。

1:英國溫莎城堡-最浪漫之地

人們習慣將溫莎堡(windsor castle)所在的小鎮稱為「王城」,這座小鎮的歷史比城堡的歷史要悠久的多,最早建造於羅馬人統治時期,那時這裡曾一度被稱為「Winding Shore」,幾經演變才演化成今天的溫莎。溫莎是一個典型的英國小鎮,到處可見英式風格的屋舍。我們的汽車在狹窄的街道上繞來繞去,躲避著大街小巷上四處而來的遊客。

雖然不知道溫莎城堡同那個愛江山更愛美人的浪漫公爵-溫莎是否有必然的聯繫,但是溫莎城堡的威名令人心馳神往。當我們隨著車流到達古堡前,在南邊的一條小巷停好車,抬頭望去,華麗與古樸就是第一印象。穿過聳立的門樓,映入眼帘的是剪修平整的草坪,馬上深刻感受到大片大片的翠綠的衝擊。在夜晚或是午後的陽光之中,華麗的宮廷之美會將你蔓延,將你的情感升華。

溫莎堡是英國至今為止仍有人居住的最大的城堡,1070年征服者威廉為了鞏固倫敦以西的防禦而選擇了這個地勢較高的地點,建造了土壘為主要材料的城堡,經過後世君王亨利二世和愛德華三世的不斷改造,城堡變的越來越堅固,並且逐漸成為展示英國王室權威的王室城堡。直到19世紀初,喬治四世的大規模改造,基本完成了現在的規模。如今走近這座中世紀的古建築,那種中世紀的味道就會因它在陽光下呈現密黃色而不經意的流露出來。在草坪上,以整個城堡為背景的照片,可以在您的朋友面前炫耀一番。

現在的溫莎城堡內收藏著英國王室數不清的珍寶,其中不乏有達.芬奇、魯斯本、倫勃朗等大師的作品,更不必說那些留傳自中世紀的傢具和裝飾品了,所以即便說這裡的每一個房間都是一座小型的藝術展室也一點都不誇張。現在城堡中多數的大廳都已對公眾開放,但王室侍從廳仍不能參觀,那裡陳列著許多英國王室的珍貴文物,其中甚至還包括慈禧太后贈送維多利亞女王的條幅,以及1947年伊麗莎白女王結婚時,當時的中國雲南省主席所贈的畫卷。我仔細觀看的是數不清的瓷器,還有一幅清朝官員的畫像。我認為畫的是李中堂(李鴻章)。

除此之外,作為王室的重要活動場所之一,溫莎城堡還是國王為皇族、貴族等頒發爵位和封號的重要場所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嘉德騎士」封號。「嘉德騎士」是英國騎士勛爵里最高的級別,由愛德華國王為鼓舞日見沒落的騎士精神而專門設立的,當今王儲查爾斯王子就被授予「嘉德騎士」勛爵封號。另外,當今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幼年就是在這裡度過的,她常常領眾多隨從來此度假、度周末。特別是在王室喜慶的日子裡,以及聖誕節等重要的節日,女王便會選擇在溫莎城堡設宴,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在英國上流社會,人們都以能夠參加溫莎城堡舉行的盛典而驕傲。

整個溫莎城堡可以分為上區、中區和下區。在城堡中須依照一定路線參觀。上區主要有13世紀的法庭、滑鐵盧廳和聖喬治廳、女王交誼廳(queen's ballroom)等房間。另外一旁是瑪麗皇后玩偶屋(queen mary's dolls' house)。其中滑鐵盧廳又稱宴會廳,初建於13世紀,因室內主要陳列參與滑鐵盧戰役,擊敗拿破崙而立下赫赫戰功的英國將領們的肖像而得名。這座宴會廳還是英國王室舉辦重大過動的主要場所之一。當年著名的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名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就是在此廳首演的。

中區最明顯的標誌是玫瑰花園圍繞的圓塔(round tower)為主。它最初是由木材建造,到了1170年亨利二世以石材重建。1660年以前,圓塔是關押王室政敵的監獄,現在則主要用語保存王室文獻和攝影收藏。而每當女王來到溫莎堡,這裡便會升起英國皇室的旗幟。

下區主要有聖喬治禮拜堂、愛伯特紀念禮拜堂等建築。聖喬治禮拜堂(st. george's chapel)是溫莎城堡的建築經典,豪華的哥德式建築,以細緻艷麗的彩繪玻璃著稱,有10位英國王室埋葬於此愛伯特紀念禮拜堂緊鄰聖喬治禮拜堂,初建於1240年,為晚期垂直式樣的哥特式禮拜堂,在1863年改建為愛伯特王子的紀念禮拜堂。

但是溫莎堡的命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92年11月間的一場大火燒毀了溫莎堡內的聖喬治廳和寢宮后,溫莎堡便關上大門,謝絕遊客參觀。經過5年重建,溫莎堡終於在97年12月底再度開放。今天的溫莎堡已完全恢復往日的風采:女皇華麗的寢宮內張掛著英國皇室收藏的名畫、珍品;許多房間內的牆壁上則懸挂著一幅幅肖像、徽章和成套的盔甲和50萬片用黃金打造的葉片。另外,在古老的私人教堂聖壇牆壁上一塊牌子,則記錄著1992年的那場浩劫,那裡也是當年火患的起點。參觀溫莎堡除了可以一探大英帝國過去的聲勢,古堡的警衛換班儀式也值得一看。不過,我看到的那個警衛,左邊的鞋帶兒開了,惹得我的同伴兒一陣鬨笑。警衛的換班時間是每天上午11點,每周的例假日除外。

周邊漫遊:

溫莎公園:溫莎城堡向南就是這裡另外一處著名的景點——溫莎公園。這裡是一個佔地5000多英畝的大公園,它曾經是王室的狩獵苑,花園內都是自然景觀,少見人工建築,處處是靜寂的綠地和森林,一些小動物穿梭其間,十分愜意。園中有一條向南的林蔭,連接著著名的阿斯科特賽馬場(Ascot),在這裡每年都會舉辦皇家四天賽馬會。

怎麼去溫莎堡?

溫莎堡位於英國泰晤士(Thames )河畔,距離倫敦市中心約32公里。旅客可從倫敦乘搭火車或巴士前往。火車可在滑鐵盧(Waterloo )站上車。租車旅遊者則可取道M4公路,在第 6 個出口處下交流道,循交通標誌前往。參觀溫莎堡約需兩小時。溫莎堡所在的小鎮是個非常適合度假歇腳的地方,旅客不妨下榻那裡的旅館,既可就近到溫莎堡參觀,又能以此為中心前往鄰近小鎮遊玩。

開放時間:4月~10月10:00~17:30,11月~3月10:00~15:00     票價:10英鎊

交通:火車:從london waterloo或paddington到windsor;綠色線路:700,701,702,703
 
2:BATH

翻開英國地圖,英國人也把自己的國家分為若干塊。像英格蘭,就分為東西南北中英格蘭等等。而中心之中,還有一土地稱為"英格蘭的心臟"(The heart of England),它包括威特、牛津、渥威克等郡。從古到今,都是全英人文匯萃之地,堪稱盎格魯•撒克遜文化的搖籃,跳動著深邃、神奇的旋律。
 
BATH,位於"英格蘭的心臟"西緣上的名城,依山傍水。據說是英國所有CITY里最美的一個,有著英國很少有的古羅馬風,偶們去的那天,有著英國極少的SHINNING SUN。走進這個城市,整個人開始臃懶,心跳的速度也感覺降低,晃晃悠悠走了很多路,也不覺得很累,覺得每一處風景就如同明信片般的美,期望自己的眼睛變成相機,記下自己看到的每片讓人心舒的景。
 
我最早聽說巴斯,是讀到英國著名女演員簡•亞蒙介紹她的家鄉--巴斯的文章,那一派斜陽老樹、青山翠谷的格調,也便成了對英國的印象。艾汶河從城中流過,整個城市都是用蜜色砂岩建造起來的,是典型的喬治時代建築風格。簡•亞蒙的家便坐落在城北山坡上密密麻麻的石頭房子之中。英王喬治四世崇尚法國式的典雅精美,也給那個時代的文化、生活與建築打上烙印,就連附近小村莊里的鄉間家舍,也用密色方石砌築得頗有氣派,與英國別處鄉村建築的樸拙宜人迥然不同。這些精美的石頭民居,與周圍的參天古木,枯藤衰草,構成典型的英國18、19世紀的風景圖畫。看過此景,再看康斯泰伯的畫,比如名作《乾草車》,就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這些村莊之中,最靠近巴斯的一個,名叫匹克威克。當年,一位被棄孤兒的孫子長大后住進巴斯城,並與大作家狄更斯結為好友,狄更斯根據他的身世,寫成著名的《匹克威克》外傳。
 
巴斯名稱的英文意為"浴池",源自城中心古羅馬人修建的,至今保存完好的公共浴池。擁有英國境內為數不多的羅馬遺迹,巴斯自然名聲遠揚,被稱為英國城市中的"女皇"。 羅馬人當年勢力範圍的最北端,大致在今天的英格蘭和蘇格蘭交界處,到哈德里安皇帝統治時代,他決定停止擴充疆土,而集中精力治理現有的國家,於是沿著今天蘇格蘭、英格蘭的邊界線,修起一道類似我國長城的"千里長城",人稱"哈德里安牆"。在"長城"以南地區的風物民俗乃至地名上,迄今仍留有很多羅馬時代的印記,流經巴斯的艾汶河就是其中之一。 當年羅馬人到此, 問這條河的名字,當地人隨口答道:"這是艾汶。",其實在當地語言中"艾汶"就是"河"的意思,結果,英格蘭特別是南來的羅馬人活動最頻繁的西南一帶,出現很多條叫"艾汶"的河流。莎士比亞故鄉的全稱,就叫"艾汶河上的斯特拉斯福"。從那裡上溯八九英里,渥威克城堡臨坡而立,它是僅次於溫莎城堡的全英第二大城堡。 巴斯的艾汶河與莎翁故鄉的艾汶河一樣,從容安詳,碧波粼粼,也同樣如一條珠鏈,串起許多名城、村落
 
每到周末,巴斯到下游的小鎮巴斯安普頓都有幾班遊船對開,航程約一小時,運河很窄,最窄的地方剛夠兩條船擦肩而過。渡船是英格蘭運河上特有的機動木船,船體長十餘米,寬則只有一米多。駕船人往往是一對夫婦,他們買下或租用一條船,做起載客觀光的生意,整個夏天便在船上度過,船里廚房、衛生間、卧室、起居室一應俱全,有的還在船艙頂上裝一個小風車進行風力發電。 沿著遍布西南的河網漫遊,遇到美景名城便下船遊逛,省卻沿途食宿的麻煩和費用,甚為逍遙悠閑。駕船的夫婦往往是夫人掌舵,丈夫開船並招待遊客。有的船沿途還做買賣,賣各種工藝品和當地特產,有的就是一個流動畫廊,泊在岸邊,在艙外掛上水彩畫,且展且售。每條船都漆上名字,擺幾盆鮮花,運河便成了花的海洋。
 
Bath的另一個有名的景點是皇家新月樓(Royal Crescent),這是巴斯最為氣勢恢弘的大型古建築群,建立於1767~1775年,由連為一體的30幢樓組成,採用義大利式裝飾,共有114根圓柱。皇家新月樓的道路與房屋都排列成新月弧形,優美的曲線令人陶醉,盡顯高雅貴族之風範,被譽為英國最高貴的街道。 新月樓1號為博物館,展出有許多珍貴的文物、肖像等,還有一部分是皇家新月飯店,是當地最高級的星級酒店之一。 門票:免費。參觀博物館4鎊/人,5歲以下兒童免費,20人以上團隊3鎊/人。 博物館開放時間:3月到10月,10:30~17:30;11月到12月中旬,10:30~16:00;周一休息,閉館前半小時停止入內。
3: 莎士比亞

到英國旅遊,除去自然風光,人文景觀主要看三樣,一是古城堡(多數已闢為博物館),二是教堂,三是名人故居。恬靜的斯特拉福德因莎士比亞而聞名,莎翁又以創造人間最絕美的愛情故事而被後人膜拜。大概正是這座風光嫵媚的小鎮賦予了他如此動人的愛的想象。
 
偉大的英國劇作家、詩人威廉•莎士比亞1564年生於英格蘭斯特拉福鎮。他雖受過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過大學。莎士比亞18歲時與一個26歲的女子結婚,他不滿21歲時已有了三個孩子。幾年後他來到倫敦,成為一名演員和劇作家。他三十而立,蜚聲劇壇,四年後就已經成了英國戲劇界的泰斗。在隨後的十年中他寫了《儒略•凱撒》、《奧塞羅》、《麥克白》和《李爾王》這樣的傑作。莎士比亞在倫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間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時隱退回歸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士比亞在其五十二歲生日前後不幸去世。他的子孫都已經斷宗絕代了。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此外,他還寫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莎士比亞在所有的文學人物中首屈一指,上演一部莎士比亞的戲劇,肯定會有很多觀眾。莎士比亞創造辭彙的天才是無與倫比的,他的話常被引用──甚至包括從未看過或讀過他的戲劇的人。近四百年來他的作品一直給讀者和評論家帶來了許多歡樂。由於莎士比亞的作品已經接受住了時間的考驗,因此在將來的許許多多世紀里也將會受到普遍歡迎。
 
莎士比亞故居所在地- 「亞溫河上游的斯特拉福」,主要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城邊有一個面積很大的運河公園,公園主要以水和綠地組成,那大片大片的綠地,那蜿蜒的河水,又一次讓我們的心蕩漾起來,英國人真是世界上最會享受自然的民族--遊人或躺或卧,或坐在長椅上讀書或乘船在河中游弋,一派祥和、安逸的氣氛。這種浪漫之地怎麼能阻擋它不出詩人呢?亨利街的北側便是莎翁故居。莎士比亞妻子的舊居是一間坐落於綠樹叢邊的優雅山房。屋內扔保持當年的模樣,火爐旁的靠背長椅,相傳是莎士比亞婚前與其妻互訴衷情的地方。時世流轉,曾經的甜蜜和溫馨仍能在觸手間依稀感受。
 
小鎮與莎士比亞有關的地方有三處:一是莎士比亞出生地。這是一座二層木架構小樓,整座建築在19世紀時幾乎整個重建過,不過仍依原先的都鐸風格興建。宅內陳列著莎翁之父,手套製造商及羊毛商約翰的文物。莎翁出生的房間有扇窗戶雕刻著來訪者的手跡。1847年政府通過公共募款活動,買下了莎翁出生時的這座宅邸,從此這裡便成為獻給這位英國最偉大劇作家的文學聖地。二是皇家莎士比亞劇院。劇院為皇家莎士比亞劇團所有,因設在莎士比亞故居而享有盛名。該劇團自1961年成立以來,便將莎士比亞所有的劇本都搬上了舞台,每台莎士比亞的劇目都是在此地首演后才在倫敦演出。 三是聖三一教堂。此處有莎士比亞之墓及記載他的出生與死亡資料的教區記錄簿副本。
 
從莎士比亞故居出來,開上十幾分鐘的路程,便到了沃瑞克堡。英國的故城堡大多大同小異,厚厚的石頭圍砌起來的高牆,小小的窗戶,幽深的塔樓,給人以厚重、陰森和神秘之感. 沃瑞克這座非常壯觀的中世紀堡壘最早也是用於防禦,後來改為伯爵宅邸。至今已有六七百年的歷史。現在,這座古堡是一個博物館,裡面以主題蠟像展的方式,再現了幾百年前沃里克伯爵的生活和社交場景,富豪、華麗、逼真。那滿牆的精緻金屬鎧甲和精美的鋒利刀劍,在向你展示這個國家精湛的金屬冶鍊和工藝製造水平。古堡里有一個展示中世紀刑具的展室,裡面只有幾個刑具,但參觀的人,卻一個一個看的異常仔細,渾然不知門外還有幾十人在排隊等待;而外面排隊的人也不急不惱,顯得異常有耐心。為了進去看兩三分鐘,可以在外面排隊等上大半個小時。    

登上古堡的塔樓最高處,你會發現它的周圍又是一大片空曠的綠色田園。它建在亞溫河的邊上,周圍是深深的溝壑,估計當時這溝壑里應該都是水,有點像咱們國內的護城河。
 
4: 劍橋
 
在英國不去劍橋,是一種欠缺。
 
如果說,牛津大學是思想家的搖籃,劍橋大學則是科學家的鑰匙。牛頓、達爾文這些影響世界的大科學家都是劍橋人,雖然不能和他們同時代,能爬到聖瑪麗教堂的頂樓看一眼劍橋的全景,租一條小船在劍河裡沿著國王學院、三一學院和聖約翰學院這些劍橋校園的經典盪過去,人好像融在了時間隧道。
 
劍河上有一座很老的木橋,傳說原來這座橋沒有一顆釘子,是牛頓根據數學計算搭建而成的,稱為「數學橋」。後來人們覺得它太舊了,拆掉以後按原樣卸下木料,卻沒有人能把它重新架起來,沒辦法,人們只好用了許多大釘子才把橋建好。 歷史沿著時間的長河流淌。眼下在劍橋的穿行的男男女女,儀態端莊大方,男的個個西裝革履,女的個個長裙飄飄。而戴在頭上的帽子,似乎已不為禦寒的工具,而為一種裝飾,一種檔次,一種風度了。與往日在大街上,所見的英國人的隨隨便便的著裝,形成強烈的對比。這種特別,使這座看似寧靜的城市,潛藏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何況在城裡每一角落,都有人在身後將書翻來翻去。劍橋城像一個大書房,隨手一伸,就能抽出一本適合自己閱讀的書來,這種況味真使人迷醉。   
 
中國人對劍橋大學的認知和興趣要歸功於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了。80年前徐志摩面對美麗的劍河景色寫下的那首著名的詩歌《再別康橋》,成了日後無數中國人對劍橋最早的啟蒙。在劍橋的日子裡,徐志摩整天幻想著和林徽音的美麗生活。他在國王學院的拜倫橋上對林說,你我融化在了這康河裡,所以這康橋才是美的。那河畔的金柳,/那夕陽中的新娘;/波光中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至今依舊,可惜昔人已乘黃鶴去。可笑後人在爭論哪個是徐志摩的「康橋「?究竟是「拜倫橋「「數學橋「,還是「嘆息橋「? 人生失意十之八九,情感失意何必如此悵然憂傷?    
 
河的右岸臨溪而立的幾所學院,宛如水中倒影挺身而起,又將大大小小的尖塔指向雲霄。它們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建築形式既有哥特式,又有古典式。牆壁有灰有紅,與周圍的鬱鬱蔥蔥構成和諧的對比。最令人流連的是克萊爾學院與王子學院毗鄰處的王家教堂(King's Chapel )的宏偉。若非鬼斧神工,豈會是超俗脫塵雋永清麗的意境?     
 
在街頭的書店裡發現一本介紹兵馬俑的圖籍,精美異常;街角的廣告欄上貼著U2的畫像,幾周后他們要來演出;不經意發現,在另一街角的教堂前,幾個XX功人士在發傳單,破壞了我的興緻。因為一個英國工程師告訴我,他知道有一些中國人偷渡到岸,直接宣稱自己是受迫害的XX功人士,英國政府會給他們很好的福利,幾乎不用提供任何證明材料。
 
在劍橋旅遊的最大遺憾,就是沒能有機會瞻仰翁美玲墓。就此,將另一篇舊作附上。
 
紀念心中永遠的小妹妹
 
近來回憶2001年游英國的舊事,重提錯過拜祭「蓉兒」的遺憾。撰短文紀念心中永遠的小妹妹。翁美玲(1959年5月7日-1985年5月14日),生於香港,籍貫安徽,小名囡囡,獨生女,信奉天主教。7歲喪父,母親遠嫁英國,劍橋附近開了一個中國飯館。美玲15歲時從香港到英國去讀書,獲英國中央藝術學院文學士,從事紡織設計。
 
1980年英國華裔小姐亞軍。美玲23歲回到香港度假,落選香港選美,由於學歷高,氣質好,進入了影視圈。
 
 1983年,翁美玲因扮演「射鵰英雄傳」冰雪聰明、卻又刁蠻任性的黃蓉成為無數少男少女心中的偶像,她那清澈晶瑩的大眼睛和一口潔白可愛的兔子牙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被輿為「理想的黃蓉」。 1985年5月19日,翁美玲的遺體在九龍世界殯儀館出殯,由劉德華、梁朝偉、黃日華、苗僑偉、蕭笙、李添勝、伍潤泉、何家聯等八人扶靈,並隨即移往哥連臣角火化。
 
1985年6月3日,翁美玲骨灰在英國劍橋大學城劍橋新市場天主教墓地安葬。美玲為情所困自殺,作為未嫁之女,回到母親身邊安葬。美玲的藝術生涯很短,也還談不到國際影響力,因此在英國很少有當地人知道翁美玲是誰。但很多華人都會在探訪劍橋的時候專門到墓地去看望她,墓前的鮮花和玩具四季不斷,也算是排解人在他鄉的寂寞之情吧。
 
該公共墓園靠近劍橋市中心,墓地深處,一處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個為Miss Barbara(Mei Ling) Yung而建的墓。實際的墓碑比想象中的要小很多,高不過膝蓋,是屬於墓地中最小的一類。心型墓碑上有照片和中文姓名:翁美玲。這個牽繫著多少人歡樂與傷感的「蓉兒」,就在這裡了。 我寧願相信人死後是有靈的,願「蓉兒」在天之靈再無煩惱,就讓這些煩惱留給俗世的人們罷。
3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0 個評論)

回復 酸柚子 2009-3-19 13:51
確實不俗。讀了也想溫莎堡一把。
回復 tanghan 2009-3-19 13:54
酸柚子: 確實不俗。讀了也想溫莎堡一把。
你講講搶我沙發秘訣先.
回復 酸柚子 2009-3-19 14:01
老辦法,你放我進貝。
回復 homepeace 2009-3-19 14:10
只去過兩次溫莎堡
回復 桑兒 2009-3-20 00:42
還是那樣,沒有變化。才幾年時間就看得出變化,還叫英國么?
回復 桑兒 2009-3-20 00:44
寫的不錯,不怎麼啰嗦(難得一次!)~
有個小小拼寫錯誤,Glouster應該是Gloucester(Glouster的發音)。
回復 桑兒 2009-3-20 00:56
另外我覺得講溫莎,應該提一下Eton College。
回復 tanghan 2009-3-20 00:57
桑兒: 還是那樣,沒有變化。才幾年時間就看得出變化,還叫英國么?
那就等我7老8十再去。
回復 tanghan 2009-3-20 00:59
桑兒: 寫的不錯,不怎麼啰嗦(難得一次!)~
有個小小拼寫錯誤,Glouster應該是Gloucester(Glouster的發音)。
昨晚就覺著差點啥,就是找不出來。謝謝,已改正!
回復 tanghan 2009-3-20 00:59
桑兒: 另外我覺得講溫莎,應該提一下Eton College。
沒去,不敢寫。要不,你幫補一哈?!
回復 桑兒 2009-3-20 01:00
遊記一張照片都沒有,也太單調了點吧~~
回復 tanghan 2009-3-20 01:06
桑兒: 遊記一張照片都沒有,也太單調了點吧~~
我懶。且這是舊文,拿出來擺樣子的。
回復 桑兒 2009-3-20 01:29
tanghan: 沒去,不敢寫。要不,你幫補一哈?!
其實也沒啥好寫,那個小小的學院出了18位首相而已。
回復 tanghan 2009-3-20 01:33
桑兒: 其實也沒啥好寫,那個小小的學院出了18位首相而已。
有女首相嗎?
回復 桑兒 2009-3-20 01:36
tanghan: 有女首相嗎?
么得~
回復 tanghan 2009-3-20 04:06
桑兒: 么得~
你吃甘蔗那?就不能把內容一次都擠出來?非讓我幫你剝皮?
回復 kawas 2009-3-20 11:52
樓主,能寫,頂
回復 水影兒 2009-3-20 12:05
你的壓箱寶貝真多真好。
回復 tanghan 2009-3-20 21:09
kawas: 樓主,能寫,頂
網友,好誇,謝!
回復 tanghan 2009-3-20 21:11
杜十娘扔的,碰巧我撈著.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2:3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