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關於 龍女士」 要和平,便不能傷害台灣」一文

作者:東方邪  於 2007-5-19 01: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於 龍女士」 要和平,便不能傷害台灣」一文

龍女士這篇文章的調子,十足的小女人氣,一副哀怨的神態.台灣目前的狀況, 大陸是罪魁禍首嗎?  見過不講理的,沒有見過這麼不講理的.

首先,台灣難道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大陸沒有被國際上承認以前,不也是一直被封鎖.龍女士口口聲聲說, 台灣的處境在國際上被忽略,被忽視, 又拿出所謂的聯合國憲章的條款.需知, 所有所謂的條款,都是說著好聽的.這個世界上,國家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無論多麼好的理論,碰到國家利益,便會一文不值. 中東有那麼多君主國家,美國人不去指責他們的專制,怎麼專挑中國? 伊斯蘭教可以去四個老婆,我也沒有見過龍女士或者什麼人,為那裡的婦女鳴過不平?  台灣人有多大的人權,台灣人很高尚嗎? 中國100多年來的屈辱,豈止是一個台灣問題? 台灣人不能設身處地的想一下大陸人的感受,卻一味詛咒大陸的打壓,多麼可笑.
台灣屬於中國,這是國際上都承認的現實, 各國是在遵守自己的承諾,也是尊重中國13億中國人民的感情,我中國這個世界大國的尊嚴,不承認台灣難道是全世界的錯. 台灣人有種想法,好像自己怎麼了不起,怎麼受委屈,似乎全世界都欠台灣的? 你們台灣人跳出自己的小圈子,站在別人的立場和角度看看這個問題好不好?真是拜託,見過自戀的,但是沒有台灣這麼自戀的. 世界上本來就只有一個中國,台灣就是世界的一部分,爭取台灣獨立是你們台灣人自己的事,關世界什麼關係. 台灣人是中國人,也是事實,台灣的漢人和大陸的漢人,是一個民族,大家都承認,台灣首先不是民族獨立的問題,是分裂的問題, 這是中國人,甚至是漢族人自己的家事,關世界什麼? 大陸人壓迫過台灣人嗎? 沒有,大陸人強迫台灣人說過日語?改變自己的姓氏了嗎? 沒有,這就奇怪了,台灣人不去恨日本人,反倒處處給大陸過意不去,什麼意思?  
在一個一民族國家為主體的世界里,分裂對哪個國家都不是好事, 沒有人願意被肢解, 這是為什麼世界上都不支持台灣獨立的原因, 台灣要跟大陸爭名分,這本是自家的事, 台灣不是個獨立的國家,這是誰都知道的事實, 難道要全世界人都按照台灣的觀點做事,這個世界才合理? 中國有句古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如果台灣獨立是正義的事業,那麼,就象中國的抗日戰爭一樣,會有很多國際支援者,會有很多大國支援的.問題,台灣所從事的事業,不具有正義的性質, 所以,這個怨不得別人. 龍女士也是個文化人,世界很多地方也走過,這樣避實就虛的文章寫出來,不是很可笑嗎?
台灣的學生不關心國際大事,和誰封鎖有什麼關係?現在網路這麼發達, 台灣又是所謂的民主國家,新聞自由的國家,想了解什麼很容易,大陸所謂的專制,可是我兒子上小學,世界上很多地方就都知道.是你們自己不上進,怨別人什麼關係?  

沒有誰傷害台灣,事實上,台灣一直在傷害大陸人的感情,有些,事情,明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還要為自己找一大堆的借口,好像錯全是別人的,台灣就是 受害者.  人間是有公道在的. 請台灣人醒醒.也勸龍女士不要這麼自怨自艾,這麼做,只會傷了身體. 這個地球還是按照它自身的規律轉,台灣要想改變世界,還是先改變自己吧. 如果台灣所謂的知識分子都是這麼看待台灣問題的話,我看戰爭是越來越近了. 畢竟,軍事是政治問題的最後手段.其他的東西,只能是打完再說.




附 龍應台原文
(本文系龍應台應英國劍橋大學之邀,擔任今年度「川流講座」學者,於五月十七日所作公開演講的講稿內容摘要,今天刊於中國時報。)

  我們都知道,台灣海峽是全球「危險區」之一。五六百枚飛彈布在中國海岸,對準台灣島群。需要這麽多飛彈來對付那麽小一個島,其實是蠻令人驚異的──中國的面積是台灣的兩百五十六倍,人口是五十八倍。兩岸之間有多遠?從馬祖的海岸,你其實看得見對面行走的鄉親。一個戰鬥機飛行官告訴我,從新竹機場起飛到抵達對岸,六分鐘。

成長的經驗塑造價值

  說台灣海峽是個可能威脅世界和平的「引爆點」這個用語,對台灣人而言,一點也不誇張。「引爆」不是說著玩的。在一個不到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金門島上,仍有一百五十萬枚炸彈,每一平方公里有一萬枚炸彈,而這還不包括五十萬枚地雷和五十萬顆子彈在庫藏中。金門島上七萬居民每一個人可以「分享」到二十二個炸彈,八個地雷,四十四顆子彈。台灣島上的軍火庫,也常常傳出爆炸。

  戰爭離我們的記憶不遠。從一九五八之後的二十年裡,大概有一百萬個炸彈投進金門的土地上。我們在一種「戰時」狀態下成長。在我十二歲之前,我已經在學校演過很多次背著槍的小兵,用刺刀殺「敵人」,在我十八歲之前,我已經參加過無數次的「國語演講比賽」,針對「光復大陸,拯救同胞」提出我的智慧和慷慨激昂的見解。

  出海的漁民受嚴格管控,而且基於「安全」理由,長年不被允許備有充分的通訊器材,暴風來時,只有沈滅的命運。我們有一千五百公里的海岸,但是,海岸是軍事重地,所以很多人不會游泳。對海,我們恐懼。

  所謂siege mentality,「被封鎖心態」,我們是很熟悉的。

  我在一九七九年認識了第一個大陸的「中國人」。比較彼此的成長過程,發現我們其實很像:他也演過小兵「殺敵」,他也參加過演講比賽,唱過無數的愛國歌曲。我們之間的差別只不過在於:他的「英雄」和「烈士」是我的「叛徒」和「罪人」,我的「偉人」和「救星」是他的「匪」和「幫」。「革命」這種詞在我聽來帶點兒恐怖,在他卻是義正辭嚴。他說的「左」,代表「反動」,落後,保守,剛好是我心目中的「右」。

  因此,我們之間的價值觀差別大嗎?在深層的價值上,我們其實是一模一樣的。英雄和烈士、叛徒和罪人的名字換了,但是判取忠奸的價值標準,完全是同一套。差別,是在一九八七年台灣正式地成為一個民主社會之後才顯著的。在台灣,一統的「大敘述」、大寫的「真理」被無數細碎的「小敘述」所取代,大寫的任何偉大理念都被小寫的個人價值所凌駕於上。任何共識都不得不經過爭取和格鬥而後獲得。民主使得台灣人的價值觀有了一個深刻的改變: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係,兩者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認定,和從前,也和現在的中國,有了比較根本的不同。

中國不是鐵板一塊

  人權,是民主體制里一個核心的價值。在這個關鍵的觀念上,台灣和中國大陸也有嚴重的分歧。但是,當我把「人權」和「中國」兩個詞相提並論時,諸位很可能以為我要談的是有多少作家、記者以言論獲罪,被關在牢中,或者,中國每年有多少死刑犯,每年有多少農民房舍被強制拆除而流離失所。諸位是西歐人,我認為,這種談論人權的方式,你們聽得太多了,因為這是西歐的主流談法,我反而願意提出另一個角度供諸位思索。

  沒有錯,言論控制是中國每天的現實,而且隨著科技發展,它控制個人和媒體的技術跟著日新月異。但是在這我們目睹的集權管控的同時,我們或許也不能不同時看見正在發生的改變。在二○○五年,據統計有九萬多次的大型群眾示威和抗議事件在中國發生。這代表人民的權利意識在快速成長中,二○○三年甚至被中國媒體稱呼為「維權年」:年輕的律師協助農民控告政府侵權,中產階級為自己的私有財產上法庭,作父母的爭取教育權,愛狗的上街呼籲尊重「寵物權」等等。

  我認識到的是,中國並非一塊鐵板,它的價值觀也在分裂中,而且在我們比較看不到的內部,價值正在進行彼此的拉鋸。全球社區的責任可能就在於,深刻認識這個價值觀在變動中的新中國,然後清楚知道我們要做些什麽,不做些什麽,才能使中國內部理性、開放、和平的那一半力量在價值的拉鋸中得到上風。

台灣有人權問題?

  諸位可能覺得奇怪,台灣有人權問題嗎?

  這樣說,假定我們有這麽一個小社區,因為什麽理由,我們不準許這個社區里的人出席任何會議,參與任何決策,我們不準許他們出現在任何全體社區的慶典、哀悼、紀念的重要場合上,而且,我們禁止這個社區的領袖離開他的社區進入我們的範圍內。甚至於,如果大社區失火了,我們不通知他們。甚至於,我們不準許他們以自己的名字稱呼自己。

  請問,這叫不叫人權侵犯呢?

  就經濟力來說,台灣是全球第十五大經濟實體。就人口來說,台灣是全球兩百多個國家中第四十八大。但台灣被摒除在幾乎所有國際組織之外。它必須用金錢來「買」外交。它的領袖出行時,受盡羞辱。陳水扁總統在二○○六年「迷航」國際,固然是他個人的行事方式極為可議,但是他所招來的屈辱,不是他個人的屈辱,是整體台灣人的屈辱。

  國際社區對於台灣在政治上的孤立處境,是有所了解的,但是我認為,國際社區對於這種孤立的深度和廣度,以及它對台灣人民傷害的程度,沒有絲毫認識。並非只在政治領域台灣被「隔離」,「隔離」其實滲透所有層面:藝術、學術、公共衛生、教育,所有領域。就以藝術來說,譬如在威尼斯展中,台灣無法在公共的國家館園區中展出,必須在區外另找場館,而已有的展館,還要年年擔憂是否保存得住。

  最突出而尖銳的例子,當然是「非典」事件。疾病爆發時,台灣衛生官員緊急知會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其提供資料和協助,得到的答案是,你不是會員,請去找北京。但是在疾病爆發初期,北京官方根本還沒準備好如何處理自己的問題。

  台灣的兩千三百萬人先是經過三十七年之久的戒嚴,戒嚴就是一種鎖國,然後在戒嚴的後期,又開始了長達三十五年的國際封鎖,一直到今天。三十七年戒嚴和三十五年封鎖,不可能沒有「癥狀」出現。二○○六年一份台灣雜誌的調查結果是驚人的:

  八十%的台灣人不知道聯合國總部在哪裡

  八十%的人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在哪一個城市頒發

  八十%的人說不出世界最大的雨林在哪裡

  六十%的人說不出德國用什麽貨幣

  六十%的人說不出雅典在哪一個洲

  你不能以為這個調查是在偏遠鄉村裡做的,不,它的主要調查對象是在台北,而台北的人口,是華人世界里平均教育水準最高的城市。

聯合國成員怎麽解釋?

  所謂國際,其實已經變成一個共同的全球社區,而台灣人完全被剝奪了參與全球社區的社會權和文化權。諸位是否知道,剝奪社會權和文化權,是違反聯合國的人權憲章的。請讀一下聯合國人權憲章第二條和第二十二條的條文:

  —本章所涵蓋之權利,不可因個人所屬的政治、司法或國家的國際地位而有受影響,不論他所屬的是獨立的,託管的,不自主的,或任何其他形式的主權管轄。

  —透過國家的努力或者國際的合作,每一個個人都有經濟權、社會權和文化權,這些權利對於他的尊嚴和個人發展是不可或缺的。

  西歐國家都是聯合國的成員,請問你要怎麽對台灣的孩子們解釋這兩個條款的精神呢?

為了世界和平

  三十七年的自動封鎖,三十五年的被迫封鎖,不論自動或被迫,人民何辜?今天國際對台灣的孤立和「遺棄」,使台灣人覺得,他們因為爭取到了民主而反受「懲罰」。全球社區一旁冷眼觀看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台灣孩子,明明在全球化的大村子裡頭成長,他們稟質優秀而且加倍努力,但是他們被剝奪了全球公民籍,也被剝奪公民的基本尊嚴。

這種剝奪的傷害後果是雙重的:

  一,台灣的民主無法做實質的提升。請諸位告訴我,一個完全無法參與國際事務,無法從國際事務中得到演練,更無法對國際盡責任、負義務的社會,有可能成為高品質的民主嗎?

  二,台灣的孤立持續,人民的挫折加深,對於孤立的「始作俑者」─中國─的敵意更強,與中國對抗或分離的意願也就更甚,台海衝突的可能性,更高。

  國際社區要關心台灣處境,不是只為了台灣人,而是為了全球村本身的安全。邏輯其實這樣簡單:在中國尋求現代化的路途上,台灣經驗──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是中國一個最重要的參考系。如果說,一個開放、理性、有公民參與的中國對於世界的和平穩定是必要的,那麽全球社區就不能不重視台灣的重要。也就是說,台灣的民主愈得到全球社區的支持和呵護,台海的穩定,世界的和平,就愈得到保障。

  國際對於台灣的封鎖,對於台灣孩子全球公民人權的剝奪,你不能視而不見,它必須停止,不僅只為了台灣,更為了國際的和平。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9 16: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