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北京的天氣難得好。 天晴,日暖,新月如鉤, 夜空如洗。 突然來了興緻。 寫完這個博客,打算一個人帶本書,泡吧去了。 白天天氣好的時候,去公園散步看書,晚上夜色好的時候,去個有情調的酒吧,泡吧看書。 這樣的日子,真的很愜意,不過,只能作為間歇。 泡吧,不一定有美女,通常那是俗人的做法,有摯友更好,最高的境界,就是獨自泡吧。
言歸正傳,因為買了本刪節的史記,心裡一直彆扭,老想買本全的。 今天剛好天氣好,加上兒子想我,大老早就被兒子的電話吵醒了。於是決定去甜水園圖書批發市場買書。
一般說來,書市上所賣的書的數量,印刷的質量以及裝潢,可以反映這個國家的圖書消費情況,這個,大概一般人不會有什麼意見吧。
那個圖書批發市場,我看了看,主要是以兒童書,學生書為主。 其中幼兒教育又占很大的分量。可見初為父母的人在讀書,學生在讀書,尤其是小學生,更在讀書,因為絕大多數書,都是針對他們的。 我不知道是該為中國的孩子慶幸呢,還是該為他們不幸。 總之,他們要讀的課外書太多了,還賊貴。 中國人注重教育,因此,孩子成為讀書的對象,也是因為重視教育,辦重點學校,而重點學校,並不一定以成績為依託,錢和權又佔了很大的分量,教育是「拼爹」遊戲的一部分。 加劇了教育的不平等和教育腐敗。
很多人移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孩子。 我兒子在國外上小學初中,雖然學校也有好壞之分(公立的,但是差別不是那麼大,基本上全是就近入學。)小學自不必說了,現在上初中,幾乎天天有玩電腦遊戲的時間,而他自己,也號稱自己是「Gamemaster". 知識學了多少我不知道,至少他的童年,是輕鬆快樂的。有那麼多玩耍的時間。 我同學的女兒,也在溫哥華讀書,在基本上學業是全A的情況下。 儘管家庭富裕,但是課餘時間也豐富多彩。 去教堂,演話劇,在麥當勞打工,一個學生的薪水,也能達到18加元/小時了。
國內的孩子,在疲於讀書,考試的同時,能有多少玩耍的時間呢。 至於大了,就一定比外國的孩子有出息嗎。至少我希望自己的兒子,健康,心理和人格健全,能自食其力。快快樂樂就夠了。 我們那個年代,經歷過高三的人,幾乎沒有人願意再經歷一次。 那實在是讓人脫一層皮的經歷。
至於大人讀的書,幾乎所有的古代典籍名著,都有精裝本,比如史記,明明是一本就可以,幾百頁。竟然可可以印刷成四本,一箱子。 我一聽就好笑。這肯定是買給一些商人的。 書是往腦袋裡讀的,擺在書架上,那只是裝飾品。學問不是用來顯擺的,是用來充實內在的。 典籍是不多的,流行的書,也多是如何發財,以及富人傳記,至於其他的很多,純粹是印刷垃圾罷了。 有一本據說很熱捧的易經的書,翻了一下,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啊。 說到底,學問這個事情,是耐得住寂寞的人做的。 一句話,書雖然多,但是值得讀,值得買的,真的是不多。尤其是好的學術書。
而目前中國的很多學者,都是市場化的。 這是說的好聽,說的不好聽,是媚俗,是碼字掙錢罷了。市場上流行什麼,趕緊兌些文字出來,當權者需要什麼,也趕緊跳出來,圖個露臉,成為顯學。 上大學的時候,我也干過這事,還掙了好幾千呢。 自從二十年前,坦克上大街之後,中國的學者就基本上全變了,大學也變了。 可見,讀書人,其實也是很好改造和奴化的。 即使孔老夫子,也不是這麼教育人的。
有些書籍,比如史記,其實很多人不喜歡讀被刪節的,被節選的。你刪節,為什麼要刪節陳涉世家,孔子世家之類的精彩部分呢。 今天買書,就又遇到了這樣一件事。 買了一本簡裝的戰國策,這個書,我買過節選的,讀過很多遍了。讀的不過癮,想買一本全的。結果,買了之後,發現也是節選的,心裡有點鬱悶,在想著退與不退的時候,又看了幾家書店,終於買到了全本的史記。而且是簡裝,單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