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在史記看了仲尼子弟列傳。 最近又在讀論語,說實話,作為一個讀書人,很喜歡孔子。 他的剋制,忠恕,仁愛。 是個明達人性的聖人,他的思想,對於個人的修身養性,實在是很管用。
他老人家也是克己復禮的典型。 是個誠實的人,說道做到,心口如一。 對於貧富和生死,看的開,看的透。 對於如何治民,也確實很有道理。
但是他老人家的誤區在於,太小看民眾, 也就是小人的力量。 他的所有的主張,以及主張的實行,都是寄托在君主的身上, 理論對頭,方法不對頭。 春秋無義戰,而且春秋的君主也多混蛋,即使是春秋五霸中的齊桓公,晉文公,荒唐事也都做了一大籮筐,至於其他的君主。 更不用提了,兄妹通姦者有之,本來是為兒子娶媳婦,後來變成給自己納小妾者有之。甚至君臣共用情婦者有之。 父子兄弟間相互殘殺者更多。 國君門可不是一般的爛,但是民間卻有的是忠義之士。
所以,他和他的理論,在他的時代,到處碰壁,那是肯定的,不碰壁,那才叫見鬼。 以君子之道,托於小人實行。 簡直是太扯淡。 孔子太克己復禮,他希望別人和他一樣了。 總之,聖人,多是心善的。
孔子這個人, 對禮太看重,所謂為尊者諱,絕對是誤導後世的民眾。 擁有絕對權力的人,多是傲慢的,暴虐的,無節制的。 君主也好,農夫也好。 人格上是平等的。 擁有權力者更應該謙卑,更應該受監督。 孔子見國君,總是要恭恭敬敬,推而廣之,他看見穿官服的人,也都恭恭敬敬。
但是縱觀中國的歷史,最穢亂的地方,一定是皇宮,品德和信用最差的階層以及危害社會最烈的階層,也差不多一定是官僚階層。中國的興衰,從來都是由官不由民。 換而言之,各個王朝的衰落和腐敗,都是有官僚階層的腐敗無能,道德淪喪引起的。
官者,鬼也。 在算命書上論六親的時候,官鬼是一回事。官就是鬼,鬼就是官。 只有好的制度,才能把官變成小鬼和人,而不是惡鬼。 孔子對於官的尊敬和推崇,雖然有中國先古歷來一慣之的傳統。確實老人家天大的誤區。 政治學上應該講以民御官,而不是以官愚民。 中國文化最大的問題之一,也許就是如何對待官民關係上了。
官場是小人得志最多的地方,官場多小人,以官場之道,惡化民風,幾乎是中國曆來的傳統。 以今日中國的大學為盛。 堂堂大國,號稱世界最聰明的民族之一的中國,但凡有能力的,多讓子女到國外讀書求學。 若孔子在,不知又做何感想?
不管怎麼樣,其實我還是非常喜歡孔子的書和言論的。 聖人對人性,對自我,看的都是那麼透徹。克己也許是應該的,但是儒教似乎太缺乏點進攻性和報復性。導致中國的外交,一直是窩囊外交。 復禮好像是大大的不對。
平等也許是最大的禮吧。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也許陳勝的吶喊,才是另外的一個禮。寫到這裡,真是理解歐陽修常用的感嘆詞:嗚呼!
(說來慚愧,雖然也是號稱學文科的,自己也一直沒有系統讀過論語,不過這本書讀起來,倒也是讓人愛不釋手。 要想獲得知識和感觸,最好還是讀自己的。否則,聽別人講解,不過是人家的想法,這和吃別人嚼過的饅頭,沒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