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首相的故事
林達
1975年底,西班牙著名獨裁者佛朗哥去世,1977年,包括流亡海外如共產
黨的所有反對黨合法化,舉行第一次民主選舉。1982年制憲后西班牙舉行第二次
大選,執政權力向反對黨和平轉移,西班牙在短短几年時間裡,完成了從佛朗哥獨
裁體制到現代民主體制的政治轉型,被譽為二十世紀後期全世界最成功的民主改
革。在這個政治轉型過程中,有個傳奇人物,這就是當時的西班牙首相蘇亞雷茲
(Adolfo Suarez)。
一、舊制度的可靠接班人
從1939年,西班牙內戰結束開始,佛朗哥維持了將近四十年的獨裁統治。四十年
里,西班牙的唯一合法政黨,就是佛朗哥親自領導的「民族運動」。工會、青年組
織、婦女組織等一切群眾組織,都只能由「民族運動」統制。西班牙災難性的衝突
歷史,使得佛朗哥相信以鎮壓取得穩定。他嚴酷鎮壓一切政治反對黨,鎮壓巴斯克
和加泰羅尼亞的區域自治呼聲。從二次世界大戰前,走到七十年代,誰都知道,世
界發生了翻天復地的變化。耳邊世界進步的腳步聲隆隆響過,外面已經是一個新世
界,西班牙也已經完全不同於內戰時期,雖然,從六十年代開始,西班牙經濟起
飛,通過新聞法,制度層面開始有限改革,但是,應該相應出現的根本變革並沒有
出現,佛朗哥一黨獨裁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到佛朗哥晚年,要求變革的壓力,形
成表面穩定下的不安張力。這是很自然的發展規律,強人國家在減少,鎮壓不可能
永遠是治理之道,所有人都明白,變革的轉折點就在眼前。該變不變,強壓的反彈
反而會形成不必要的不穩定因素。有意思的是,如果說,佛朗哥作為西班牙歷史過
渡人物的地位,這時已被所有人看清,那麼,可以說,最早明白這一點的,其實是
佛朗哥自己,佛朗哥是個明白人。佛朗哥也和大家一樣看到,舊制度最危險的時
候,就是開始轉變和改革的時期。因此,他培養了一個知識構架完全屬於新時代的
預備國王,卻並不想在晚年給自己找麻煩。這幾乎是老人政治的規律。在他突然病
重的一刻,他曾經被迫向國王交出權力,可是,稍一好轉,就匆匆收回。把既定局
面維持到生命最後一刻,是晚年佛朗哥給自己開的藥方,而這鍋葯卻要全體西班牙
人陪著一起喝。連佛朗哥自己都知道,他一撒手,西班牙必定會發生深刻變化。
可是,問題還在那裡:大變革是最危險的時刻,拖得越久,越是如此。面臨危險一
刻,西班牙何去何從?
佛朗哥死後,第二共和前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三世的孫子,年僅37歲的胡安?卡洛
斯一世,加冕成為西班牙國王,西班牙正式恢復了君主制。但是,胡安?卡洛斯一
世早在佛朗哥去世前就公開表示,未來西班牙是君主立憲的民主體制。佛朗哥死
后,西班牙將展開政治改革轉型,從佛朗哥時代的一黨專制,向主權在民、多黨競
爭的民主體制轉變。胡安?卡洛斯一世本人,只是一個虛位君主,並沒有最終行政
權,不能幹預政務。所以,胡安?卡洛斯一世需要選一個首相,來具體領導這場變
革。
1976年,佛朗哥留下的舊國會,根據國王指示,開始討論新首相人選。經過一系
列複雜的政治運作,新首相候選人,從一個長長的推薦名單縮短到只剩幾個人。名
單最後,是大家都認為是陪襯的一個年輕人,年僅43歲的蘇亞雷茲。當時舊體制
內還有不少走過內戰的佛朗哥戰友,佔據軍政要位。多數人認為,怎麼也輪不到這
個小夥子。可是,完全出乎意料,國王選擇了蘇亞雷茲為他的首相。
一般來說,一個打出來的政權,資歷是按照戰功排隊。那麼,一個年輕人怎麼就上
了這個名單?這也是一個打出來的政權在長年累月維持之後,培養接班人的常規做
法,就是要有「青年團的團派接班人」。蘇亞雷茲正是這樣一個「團派」。在體制
內老人們眼裡,蘇亞雷茲經得起檢驗。他雖然沒有經歷過內戰,但他的人生道路一
開始就在佛朗哥體制內,和體制外的反對派沒有絲毫瓜葛。他是從參加「民族運
動」的青年組織開始,一步一步爬上政壇。30歲出頭,他就擔任過塞哥維亞省
長,積累了地方行政經驗。后經佛朗哥親信推薦,擔任官方西班牙電視台台長。佛
朗哥去世那年,他是「民族運動」副秘書長,掌管著最關鍵的意識形態方面的職
位。蘇亞雷茲能適應體制,也是個善於察言觀色的年輕人,任電視台長期間,他盡
量滿足老前輩們塑造自己形象的願望,也就皆大歡喜。所以,他不但在年青一輩中
脫穎而出,能進入首相候選名單殿後,而且在當選時並沒有引起體制內反彈,因為
他毫無疑問地被看成是舊體制的可靠接班人。
對蘇亞雷茲來說,對這個意外也許不那麼驚訝,他肚子里存著一段和國王的老交
情。在當電視台長的時候,他和國王一個36歲,一個31歲,結下了年輕人之間的
友誼。那時候,保守老一代還不把作為王子的胡安?卡洛斯放在眼裡,而蘇亞雷茲
和王子卻很有共同語言。他們都沒有老一輩的負擔,能夠用年輕的眼光來看待社會
變遷。作為專制體制內的新一代政治家,他們確信,制度改革是西班牙的唯一出
路。西班牙停在老路上,就總是歐洲的另類,作為政治上的落後國家,不能真正進
入歐洲先進國家的行列。
在佛朗哥去世的1975年,蘇亞雷茲受命起草了一個報告,在這個報告里,蘇亞雷
茲的結論是,西班牙軍隊里的將軍們、現有體制的老一代人,能夠接受溫和漸進的
政治改革。現在回頭來看,似乎平淡無奇,當時要下這個判斷卻很難,這不僅需要
對舊體制內的人事有詳盡深刻的了解,而且必須有洞察力。這一判斷,為政治改革
找到了一個出發點。蘇亞雷茲的過人之處是,當他作為舊體制的食祿者,在官僚階
梯上一路爬得春風得意的時候,他是有政治理想的。他看到了改革必然性,願意站
到前列。蘇亞雷茲的這一判斷,給了未來國王以深刻印象。當新國王需要一個首
相,一方面,他只能選擇一個能夠被舊體制接受的「自己人」,另一方面,他需要
一個有強烈改革願望、堅信改革可行性的人。他要善於和體制內保守人士對話,引
導他們參與改革,還要有能力和體制外反對派溝通,把他們整合到政治轉型過程中
來。
惟蘇亞雷茲,有這樣的個人能力。
二、走出政黨合法化的關鍵一步
蘇亞雷茲領導的政治改革,是要從佛朗哥留下的舊體制轉變成現代民主制。轉變的
關鍵是從一黨制轉為多黨制,從法律上認可各在野黨的合法性,即政黨合法化。在
佛朗哥時代,所有反對政黨都是非法的,但是共產黨領導的地下活動小組遍布全西
班牙。政治改革一經啟動,左右翼政治力量都看到了未來多黨制不可避免,紛紛開
始組黨,有體制內人士組織的右翼政黨,也有受到社會黨國際支持的左翼社會黨。
但是,組織良好的共產黨卻被舊體制看成死敵。軍隊保守人士警告說,政黨合法化
不能包括西班牙的敵人,不包括共產黨。如果讓共產黨也合法化,保守將軍就可能
動用西班牙軍人干預政治的傳統,動用武力阻擋,以避免國家走上危險道路。
於是,怎樣讓保守派接受共產黨的合法化,成為政治改革初期最困難的事情,很多
人認為根本沒有可能。蘇亞雷茲的過人之處是,他能看到「可能性」。他和死板的
教條主義者不一樣,始終認為現實政治需要智慧、需要妥協,對誰都是如此。他也
和經常抱懷疑態度的現實主義者不一樣,認為理想是可能實現的,先不預定成敗。
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怎麼操作。他是一個有政治想象力的政治家。他認為,在變
局深不可測的時候,有時候,一個重大變革,可能取決於事後看來微不足道的細微
末節,比如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行事分寸,甚至一句話該怎麼說,在什麼場合說。特
別是在不透明的專制體制下,什麼可做,什麼不可做,全憑個人判斷。而蘇亞雷茲
一輩子就活在體制內,作這種判斷不僅是他的特長,幾乎成為他的本能。
1976年下半年開始,西班牙經歷政治改革起步。那一年,開始撤除已經維持久遠
的高壓,是最危險時刻,最容易引起左右翼極端出頭肇事,可能使得轉變縮回去、
改革半途而廢,或可能一亂而不可收拾。此前,國王和蘇亞雷茲已經分別派密使去
法國會見過共產黨領導人,承諾讓共產黨合法、參與西班牙民主政治,條件是,在
撤除高壓階段,共產黨不利用形勢發動暴力革命。蘇亞雷茲也知道,這樣的默契只
是臨時的,他必須抓緊實現承諾,否則對方會認為「你不仁,我也可以不義」。
從1976年9月到1977年6月,蘇亞雷茲以一種令人嘆服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走向
多黨政治。
在政治氣氛逐步寬鬆后,一些失蹤了幾十年的左翼組織重新出現,其中最大最老牌
的是西班牙社會黨。這是個重新組建的政黨,承繼的卻是老牌子。總書記岡薩雷茲
只有三十齣頭。蘇亞雷茲和他多次會見長談,取得共識。社會黨是信奉社會主義理
論的左派政黨,但他們也與時俱進、大幅度修正黨綱,放棄了完全摧毀舊制度的理
想,認為只要在現有政權下實現國會的自由選舉,那就是民主成功。
顯然,不論政治上的左右有多大差距,年輕人對未來取得共識,要容易得多,難的
是如何說服保守老人。
1976年9月8日,蘇亞雷茲拜見西班牙軍內最有勢力的保守派將領,通報他的政
治改革計劃,主要是讓政黨合法化,實現多黨政治。他告訴將軍們,計劃是國王同
意的。他請求這些愛國的西班牙將軍們,支持他實施。對將軍們來說,國王同意,
分量很重,而蘇亞雷茲的低姿態,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來向長輩求助。事實證
明,蘇亞雷茲對他們能夠接受溫和改革的判斷,是對的。他們問到最關心的問題,
政黨合法化是不是包括共產黨?他們和共產黨在內戰中的結仇難以消融,無法接受
讓共產黨堂而皇之回到西班牙。這是軍內保守勢力無法支持的。可是,他們尚能接
受沒有共產黨的多黨制。蘇亞雷茲回答將軍們,以共產黨現在的狀態,讓他們合法
化是不可能的。
這一回答,讓將軍們放下心來,將軍們承諾,他們會支持蘇亞雷茲的政治改革。
兩天後,蘇亞雷茲主持內閣討論政治改革法案,軍人閣員們沒有反對。幾天後,內
閣起草工會組織法,先開放工人組織工會,一位將軍閣員表示反對,理由是,當年
就是眾多工會組織先亂,失控而導致內戰。可蘇亞雷茲認為,工會是讓工人參與政
治的必要途徑,這是必須走的一步。將軍堅持反對,蘇亞雷茲出乎意料地採取強硬
態度,迫使這一反對的將軍從內閣辭職。
1976年10月8日,佛朗哥留下的西班牙國會,對蘇亞雷茲提交的政治改革法表
決,425票贊成,15票反對,13票棄權。這也體現了改革是一個潮流,體現了議
員們的勇氣,他們並非不知道,舊國會是在簽下自己的死刑執行書。蘇亞雷茲的判
斷再次得到證實,舊體制自身啟動改革,而不是由外界政治反對派來推翻舊體制,
是可能的,也是當代和平的政治改革必然的一步。
1976年12月16日,西班牙為政治改革法舉行全民公投,78%的選民參加,其中
高達94.2%的人,投票贊同。按照政治改革法的計劃,半年以後,西班牙將舉行全
民選舉,所有國會議員將由選舉產生。佛朗哥時代留下來的權力結構即將壽終正
寢。這時,體制內外的政治家都開始組黨,投入選舉前的競選活動,因為這意味著
權力來源將發生180度的轉變,原來權力來自上面,你對上面負責,以後權力來自
下面,是民眾的選票決定權力的分配。這一轉變意味著政治遊戲規則的根本變化,
所謂政治權力或政治勢力,不再由體制內或政黨內的組織來操縱,而取決於你能得
到多少選票。
可是,此刻的共產黨還沒有合法地位,還是地下非法組織。蘇亞雷茲認為,如果把
共產黨排斥在政治改革之外,民主政治不可能成功。
1977年2月27日,蘇亞雷茲和共產黨總書記卡利約舉行了長達八小時的密談,取
得了共識和協議。蘇亞雷茲要求共產黨先從改變自身做起,要共產黨公開宣布,承
認西班牙的君主制,採納王室的旗幟,放棄暴力革命,遵從法律,遵從民主政治的
遊戲規則。在這個前提下,蘇亞雷茲承諾儘快宣布共產黨合法化,讓共產黨參與即
將到來的大選。
1977年4月,西班牙政府宣布,西班牙共產黨合法化。流亡國外38年的共產黨領
袖立即回到西班牙,參與了6月舉行的第一次大選,取得9.2%的選票,在議會中
得到20席。蘇亞雷茲本人,率領一個中間偏右的多黨聯盟民主聯合會,成為國會
的最大黨,繼續擔任西班牙首相。佛朗哥的獨裁體制正式結束。但是,這只是民主
轉型的第一步。
三、何塞?路易斯之夜
第一次大選成功后,還有一系列制度建設步驟要走,其中包括制定一部新憲法,在
法律上確立民主制度。新憲法必須回答一系列既涉及國體政體,又牽涉千家萬戶生
活的問題,比如君主立憲制中國王和王室的地位,國家權力的分佈,經濟體制,勞
工關係,宗教,婚姻,家庭制度,區域自治和獨立等等。就是這些問題在西班牙近
代史上引出過交錯糾纏的麻煩。四十年前,就是這些問題的分歧,令左右兩翼眾多
黨派和工會組織,都堅持自己主張唯一正確,各不相讓,引致暴力衝突,滑向內戰
深淵。現在,西班牙左右各政黨贊同的只是政治改革的必然,面對具體問題仍然分
歧多多。可是,繞使繞不過去的。制定新憲法,就是要對這些具體分歧達成妥協共
識。
走出政治改革第一步后,整個國家突然減壓,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在西班牙也出
現經濟困難。民主改革第一步后出現經濟危機,幾乎是20世紀後期民主轉型的一
種規律性現象。有大變革帶來的新舊銜接問題,也有改革前已有經濟隱患的滯后發
作。當時西班牙通貨膨脹,原材料價格上漲,失業率上升,福利保障制度不良,人
民生活水平下降。通貨膨脹率在15%以上居高不下,失業率比1973年增加兩倍
半。民主改革並不能承諾立即改善經濟,可是對政治改革抱著希望的民眾,首先是
對經濟和生活抱著希望。如果政治改革隨後的經濟表現和期望相反,人們自然而然
地就會認為,是政治改革搞壞了經濟。
在這樣情況下,要民眾繼續支持政治改革,就特別困難。這時候,也是所有反對政
治改革的人,出來表示自己「先見之明」的機會。經濟困難事實上會在民眾中造成
困惑和懷疑,如果這種困惑和懷疑持久下去,政治改革仍然有可能中途夭折,仍然
會有人出來,呼籲民眾擁護舊的秩序,擁戴強權出來整治經濟。
蘇亞雷茲面對經濟困難,仍然堅定推行實行政治改革計劃。他非常清楚他手裡的有
利條件是什麼。現在的西班牙和40年前第二共和時期完全不同。三十年代的西班
牙,左右完全對立,各種國際思潮在西班牙安營紮寨,引發民眾四分五裂的局面。
而現在,第一次大選之後,西班牙從大選前蜂擁出現的幾百個政黨,迅速整合成中
間偏右的民主聯合會,中間偏左的社會黨兩個大黨,再加右翼的人民聯盟,左翼的
共產黨兩個小黨。這樣兩大兩小,中間大兩頭小,是比較穩定的格局。蘇亞雷茲本
人,是中間偏右的民主聯合會的代表,是第一次大選獲勝的第一大黨。蘇亞雷茲看
到,這種格局對於政治求同非常有利:民眾沒有四分五裂,沒有哪個政治組織或反
對派別是在政治改革進程之外、一心和政治改革作對的。也就是說,第一次大選
后,雖然西班牙還沒有一部憲法,但是各政黨具備了共同的核心價值。這一點,是
和歷史上的西班牙完全不同的。
一個社會將走向良性進步,還是惡性退化,要看政治家對形勢的期盼。在惡性政治
下,對手就是敵人,敵我關係即「不是你死,就是我生」的關係,政治家會盼著對
方盼著對手分裂,盼著對手互相之間大打出手,對方越分裂,自己越有可能坐大。
對手不分裂的話,甚至要用點離間計來促使對手分裂。而在良性政治下,自己是打
算和對手談判來處理問題的。這時候最麻煩的是對手不斷分裂,自己找不到單一的
談判協商對手,政治問題可能拖而不決,漸漸釀成大麻煩。對手如果統一穩定,令
行禁止,那麼政治運作反而好辦了。只要和這樣的政黨溝通,談判,甚至討價還
價,達成共識,那麼千千萬萬民眾的說服工作也就做好了。這就是國王和蘇亞雷茲
在政治改革初期,要煞費苦心到國外去尋找流亡中的西班牙共產黨,設法把他們請
回來的原因。同樣是出於這個理由,蘇亞雷茲設法到法國去把加泰羅尼亞的地區流
亡政府首腦請回國,甚至答應他回到巴塞羅那的時候,有軍事儀仗隊的正規迎接儀
式。
蘇亞雷茲的有利條件是,他只要說服為數不多的各反對黨的領袖,他就等於是說服
了各階層的民眾。而面對面的談話,蘇亞雷茲是一個天才。
在蘇亞雷茲看來,西班牙政治家之間的溝通對話,不是抽象的觀點傳遞,而應該是
一個西班牙人和另一個西班牙人之間的交談。同樣一句話,面對面的談話,在什麼
時間,什麼場合,什麼氣氛下,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樣。蘇亞雷茲擔任首相主導政治
改革的時候,經常和反對黨領袖進行這樣面對面的談話,成功率極高。西班牙各政
黨領袖之間,也經常進行這種極具個人色彩的談話。這種面對面談話,把政治家之
間作為政治機器的動作,變成了人和人之間的正常交往。這樣的私下面談,有段時
間經常借馬德里一家叫做「何塞?路易斯」的飯店進行。桌上沒有筆記本,只有葡
萄酒,周圍沒有秘書,只有飯店的侍者。這樣的面談經常通宵達旦,於是,這種政
治溝通方式有個浪漫的名字,叫做「何塞?路易斯之夜」。
1977年9月,第一次大選后經濟危機趨重的時刻,一天,首相蘇亞雷茲邀請各大
政黨的九位領袖,住進首相官邸蒙克羅阿宮,討論國家經濟問題。這些人覆蓋了西
班牙從左到右、以及自治區域的整個政治層面。這是一次「何塞?路易斯之夜」式
的對話。不知道他們談了多長時間,開了多少次會,最後他們宣布,他們已經就經
濟、政治政策達成一致意見。10月21日,他們發表了長達40頁的文件,各黨派
的31個代表在文件上簽字,被稱為蒙克羅阿盟約。
這次達成的協議,蘇亞雷茲代表執政方,作出了一些承諾,國家更多干預經濟,控
制工資水平,提高退休金30%,將失業福利提高到最低工資水平,增加教育投
入,改善城市住房,控制城市土地投機,實行農村土地改革,等等。而社會黨和共
產黨等在野方承諾,說服民眾承擔經濟困難的負擔,不惡意利用經濟困難來給政府
製造麻煩,獲取反對黨的政治利益。
一個政黨和政治家有正派和不正派的,不正派的政黨會盼著對方犯錯出事、經濟惡
化,盼著對方讓老百姓過得苦不堪言,老百姓越苦,自己的機會越大。而正派的政
黨、政治家會真正以民眾利益為重,在國家面臨困難的關頭,不顧自己眼前的機
會,而協助自己的對手挽救國家的危機。這次危機考驗了西班牙左右不同立場的政
黨。
這次盟約的具體實施,在以後的數年裡,有利於政府繼續在政治改革的道路上走下
去,而民眾必須作出最大的犧牲。但是,這種通過對話達到朝野政黨政治整合的方
式,使得以後的政治改革得以順利展開。
下一步,起草新憲法。西班牙各大黨的七個代表組成憲法起草委員會,稱之為「求
同聯盟」。1978年1月,起草委員會完成了初稿。這一初稿迴避了西班牙歷史上
左右對立最激烈最敏感的問題,留待進一步溝通。在議員們審閱批評以後,起草委
員會逐條討論議員們提出的1,333條修改意見。在地區自治、宗教問題、教育問題
上,求同聯盟開始分歧,分歧一度越演越烈,中間偏左的大黨社會黨憤而撤回代
表,一個月後才回來。最後,求同聯盟終於拿出了初稿,西班牙制憲進入第二階
段。
從1978年5月起,國會憲政委員會的36個委員開始公開討論憲法初稿。這是非常
艱難的討論,多次到達了分裂的邊緣。漸漸地,中間觀點佔了上風,左右兩翼的激
進觀點被邊緣化,人們開始意識到,只有各讓一步,走中間路線,才可能達成一
致,堅持激進觀點則用無出路。
可是,5月22日,委員會在教育問題上陷入僵局。這天晚上,左右兩大黨的四個
代表,在何塞?路易斯飯店會談。左右翼的另外兩黨,左翼共產黨和右翼人民聯盟
則預先表態,不管這何塞?路易斯之夜達成什麼協議,他們都將簽字,這是因為他
們知道,不管怎樣,制憲必須成功,協議必須達成,如果他們不簽字,他們就會在
政治舞台上被邊緣化。第二天清晨,這次談判終於達成了協議。
經過148小時的議會辯論,總計1342次演講,議會憲政委員會終於在6月20日簽
字,完成了憲法文本。1978年10月31日,議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憲法。12月6
日,西班牙再次全民公投,通過新憲法。68%的選民參加投票,其中只有7.2%投
了反對票。12月27日,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簽署了憲法。西班牙君主立憲的民
主體制,在佛朗哥死後兩年,終於正式確立。
四、五年首相,歷史留名
在制憲確立民主體制后,西班牙於1979年舉行制憲后的第一次全民大選,蘇亞雷
茲繼續以最大黨領袖身份出任首相。進入八十年代,政治轉型以後必然出現的經濟
和社會轉型問題,加上西班牙特有的巴斯克地區自治要求,對民選政府呈現越來越
大的壓力。軍隊里的頑固保守勢力則認為,是蘇亞雷茲把西班牙帶上了一條歧路。
由於健康原因等多種因素,蘇亞雷茲在處理這些問題上,漸漸感覺力不從心,萌生
激流勇退之意。1981年底,他向國王提出辭呈,請求國會批准國王任命的臨時首
相。
此時的蘇亞雷茲還不到50歲。在佛朗哥舊體制下,他是從底層開始辛辛苦苦爬上
國家領導層的官員。他不會不懂,正是舊制度給了他官運亨通的時代。如果舊制度
再維持幾十年,他會駕輕就熟,遊刃有餘,不會沒有他的官當。但是,他很早就和
國王一樣明白,改革是必然的,順應時代潮流,在體制內啟動造福百姓後代的政治
改革,是自己的責任,也是命運給予自己的機會。他不會不懂,啟動歷史性政治改
革的人,命定是一個過渡人物。改革以後,實行民主了,自己鐵打的官運就到頭
了。國王是終身的,自己卻隨時要做好下台的準備。
命運給了蘇亞雷茲最後一次亮相的機會。1981年2月23日,國會為通過臨時首相
的任命舉行投票,電視對全國實況轉播。突然衝進來一批軍人,朝天花板開槍,命
令議員們趴在地板上。這是幾個保守軍官領導的一次軍事政變。在突如其來的襲擊
下,議員們驚恐地趴在地板上。只有兩個人面對士兵的槍口,端坐在座位上紋絲不
動。一個是老資格的共產黨總書記卡利約,另一個就是文質彬彬的首相蘇亞雷茲。
這次政變,在國王的親自干預下被化解了。蘇亞雷茲面對政變士兵毫無懼色的尊嚴
姿態,留在了如今還記得他的人們的記憶里。此後,蘇亞雷茲漸漸地淡出西班牙政
治舞台,漸漸地不再有人提起他。在西班牙旅行的時候,我們在各地城鄉看到國王
的照片畫像和雕像。在西班牙的報紙新聞上,還時不時地能讀到,在政治改革時
期,和蘇亞雷茲一起活躍在政治舞台上的左右各大黨領袖們的消息。可是,新聞中
從來沒有蘇亞雷茲的消息。一直到2005年3月,蘇亞雷茲的兒子透露了父親的情
況。多年來,蘇亞雷茲身患老年痴呆症,漸漸的失去了記憶。他現在已經記不得自
己曾經是西班牙首相了。
西班牙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進行的和平的政治改革,使西班牙從一個落後的專制國
家,重新成為一個先進民主國家。這是二十世紀政治史上的一個奇迹。和這個奇迹
一起留傳後世的,還有創造奇迹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