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逸明博客
沾岳陽樓之名,仿宋街應聲而建。1986年岳陽樓大修時,為完善景觀,在主樓城牆下巨資打造仿宋街。可在今天,依然矗立的仿宋街卻是面目全非,瀕臨拆除。(11月26日《法制周報》)
北宋著名文學家范仲淹的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膾炙人口,岳陽樓因范仲淹而聲振寰宇,與武漢的黃鶴樓以及江西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岳陽樓記》的核心思想,這種思想在九百多年來一直激勵著仁人志士。
不
管是岳陽樓還是《岳陽樓記》,可以說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值得永遠珍惜,仿宋街的落成可以說讓岳陽樓如虎添翼。仿宋街與岳陽樓相得益彰,渾然一體,被
岳陽市納入《岳陽市歷史文化名城規劃》作為歷史街區保護,並於2003年1月得到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批複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變更規劃。」
非
常遺憾的是,雖然變更規定白紙黑字一清二楚,但是,在2006年4月5日,岳陽地方報紙刊登了一則《岳陽市房屋拆遷公告》,公告中所涉及的拆遷範圍就包括
了仿宋街。從此以後,仿宋街業主與岳陽文化、藝術、城市規劃界專家教授一道與相關職能部門開始了一場長達4年之久的「拉鋸戰」。
4年後,岳
陽各界專家、教授再次為保護歷史名街發出了最後的吶喊,認為「文物和古建築都是一脈相承的文化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歷史文化的尊重,是一種社會進步的
表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意識的強化。」其實,在得知仿宋街瀕臨拆遷的消息之後,為之揪心的何止岳陽當地的這些知識分子?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
這些年裡,各大城市都在大興土木,在強大的利益驅動下,不少地方政府都熱衷於強行征地和強制拆遷,不計其數的農民和城市居民因此而流離失所,很多古迹也遭
到人為的破壞。雖然媒體偶爾也會對此進行曝光,但在官員權力缺少監督制約的情況下,很多時候,我們都感覺到一種痛徹心扉的無奈。
今天,很多
人都會慨嘆《岳陽樓記》的文采和仰仗岳陽樓的大名,但是,范仲淹那偉大的「憂樂」情懷卻不見有多少人繼承。正如很多人崇拜魯迅,稱讚其文學成就,卻又絲毫
不具備魯迅的批判精神一樣。岳陽當地的決策拆除仿宋街者,不會沒有讀過《岳陽樓記》,但是,在他們的心目中,憂國憂民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能通過拆遷換
來自身的利益。幸虧岳陽樓是名樓,否則的話,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連岳陽樓也拆了。
仿宋街上的業主張志文帶著6條狗一直在堅持守望,他讓我們看
到了面臨強拆者的辛酸。幾天前,有媒體報道新拆遷條例《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草案)》新版中「行政強拆被取消」,這樣的拆遷條例如果能夠推行,
顯然是巨大的進步,但是,從岳陽地方政府在有湖南省人民政府的有關規定下依然決定對仿宋街進行拆除的情況看,我們實在是不能對新拆遷條例抱太高的期望。
事實上,只要是司法不獨立,即使有再好的規定,也會在實際執行過程中走樣,等到新拆遷條例出台以後,只要地方政府想繼續通過征地、拆遷等方式進行權力尋租,我想,類似於仿宋街這樣的悲劇依然會重演。仿宋街的命運還最終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