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9.17祭,忘記過去意味著背叛--2--轉載

作者:黑山老貓  於 2010-9-19 05: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事評論|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關鍵詞:

轉載自網易論壇

旅順陷落後北洋艦隊停泊的威海衛軍港成為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威海衛位於山東半島東北部,遙對旅順、大連,港口呈新月形,港灣環抱著劉公島,島上和港灣南北兩幫都設有炮台與港內艦隊互相配合,可形成立體交叉的強大火力,足以對付海上來的強敵。但如果岸上炮台失守則會形成對港灣和劉公島南北夾擊的形勢。1895年1月20日日軍為避開從威海港正面進攻, 從威海衛南邊的榮成灣成山角登陸,由陸路抄襲威海衛之背,日海軍從海上封鎖威海衛,躲在港內的北洋艦隊腹背受敵。接著,日軍攻佔南北兩幫炮台。日軍佔領炮台後把大炮轉向港內轟擊北洋艦隊。日海軍於2月3日向劉公島和北洋艦隊發動進攻,中國將士英勇抗擊。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號中魚雷后,管帶劉步蟾下令把艦開到劉公島鐵碼頭外面,把軍艦當炮台使用,直至艦上炮彈全部打完才自行炸沉,劉步蟾也自殺殉國。這時丁汝昌主張沉船死戰,但部下偷生之徒拒不執行命令並逼迫丁汝昌投降,丁汝昌寧死不降在絕望中自殺殉國。2月12日美籍洋員浩威盜用丁汝昌名義草書乞降交出殘艦11艘、劉公島上的炮台和軍資器械。北洋艦隊至此全軍覆滅。3月日軍集中兵力攻佔遼東,先後佔領了牛庄、營口、田莊台等軍事要地,所到之處肆意燒殺。。。
「甲午戰爭」爆發後由於清政府和清軍部分將領的腐敗無能,無論在朝鮮戰場還是在我國國內戰場總是屢戰屢敗。早在日軍佔領遼東半島后清政府便開始通過外交途徑向日本請和。威海衛失陷后清政府求和之心更切,遂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承認割讓遼東半島、台灣和澎湖列島,賠償軍費白銀2億兩,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開闢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等地為商埠。由於沙俄等國出面干涉,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但中國給日本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作補償。《馬關條約》是強加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條約,日本從中國掠奪的數億金錢為其進一步發動侵華戰爭奠定了物質基礎,割佔台灣使得台灣寶島離開祖國長達半個世紀,台灣同胞從此陷入了日本侵略者的殘酷殖民統治。就海戰而言鄧世昌撞擊倭寇「吉野」的壯舉是百世傳揚的壯舉,但是後來引發爭議的卻是一個叫方伯謙的人並由此引發了史學界對整個海戰的各種各樣的爭議。方伯謙的同鄉劉步蟾是與他一樣是爭論的焦點。在海戰中是否臨時私自更改陣型,將兩列縱隊私自改成雁字陣型;在海戰中劉步蟾為何在5000米的距離便命令「定遠」首先開炮(定遠艦的 305毫米主炮最佳射程為3000米);「定遠艦」的艦橋是否因為這次無畏的射擊被震塌,並直接導致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受傷無法指揮作戰;在海戰中是「定遠」還是「鎮遠」擊中倭寇旗艦「松島號」,擊斃擊傷倭寇100餘人,並讓「松島號」在整個甲午戰爭中再也無法重返戰場?這些爭議從上世紀80年代初就爭論不休,即便是中國甲午戰爭權威戚其章先生也無法給出一個真正的罷黜爭議的結論,畢竟有太多的問題和巧合以及各種各樣的史料引起我們現在更多的思考和懷疑。但是歷史的真相只能經過時間來揭示其中的真相,網路人生看世界在此文中不敢亂下結論(在下也沒有哪個能力)只希望藉此文能夠讓我們國人時刻去反思這場戰爭帶給我們中國的另一些影響以及思考。

「甲午戰爭」是經過30年「洋務運動」的中國和30年「明治維新」的倭寇之間的一次改革的檢驗之戰。結果慘敗的我們中國人開始思考自己為何而失敗。李鴻章當時就說「以北洋一隅之力,抗日本傾國之師,焉能抵敵」?這句話的隱藏的各種玄機網路人生看世界不去過多的考慮,但是從整個戰爭的進程和一些事件來看這對戰爭走勢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崛起的漢族軍閥地主勢力中實力最強的是湘軍和淮軍兩派。在整個湘淮系統中共同將曾國藩視作精神領袖。但是當曾國藩去世之後雙方便開始了明爭暗鬥。從左宗棠和李鴻章的「塞防」與「海防」之爭開始,雙方為了對抗就僅僅是為了對抗而對抗。到了「甲午戰爭」中淮軍在朝鮮經歷血戰的之時湘軍卻如隔岸觀火。而朝廷中的翁酥同為了給當年被李鴻章一篇奏摺參倒的兄長報仇,不顧民族大義和戰爭走勢,在朝堂之上披著 「清流」外衣不斷攻擊李鴻章,並對李鴻章的戰爭部署不斷肘腋。這些問題也許不是直接導致戰爭失敗的原因,但是造成的後果和影響是極其惡劣的。因為中央政府的權威在這一時刻已經無法控制那些封疆大吏。發展到最高階段,就是在1900年庚子年「八國聯軍」之時,南方省份與帝國主義簽訂了「東南護保條約」。中央政府的控制權開始淪喪,以至1916年後中國陷入了長達30多年的軍閥割據的時期. 
這也許是戰爭失敗的長期影響,但是戰爭失敗直接導致「洋務運動」不再進行。「洋務運動」給我國帶來的不僅是一些西方的武器,更有一種工業文化。在整個「洋務運動」中我國出現了大機器生產企業數十家(含外國企業)和數十萬的產業工人。這不是手工作坊,是真正的大工業化的生產。當然與西方的大工業生產不同的是這些企業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資本運作,但是經過「工業化」的洗滌我國開始了真正的進步。仔細研究此後的中國歷史為我國革命奉獻主要力量和理論基礎的都是來自那些工業化和受工業化影響比較深刻的地方。而「甲午戰爭」的失敗徹底阻隔了「洋務運動」的進一步發展,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國工業化的發展。1898年之後的「義和團運動」我們在肯定其反帝反封建的意義之後是否應該也可以視其為我們新一輪頑固派對工業化的破壞呢?網路人生看世界認為之所以工業化的發展能被如此輕而易舉的被破壞,不僅因為我國頑固勢力的強大和人民當時思想上的愚昧,更是因為在海戰中我國凋零了太多的擁有思想和技術的近代人才。比如文章開始就提到的鄧世昌、還有被英國人稱為「東方納爾遜」的楊沛霖、林曾泰、林永升、黃健勛、林履中,當然也包括那兩個有太多爭議的方伯謙和劉步蟾,這些都是北洋水師中的精華。要知道在海戰中最後倖存的葉祖圭、薩振兵在北洋水師中僅僅是中庸之材居然成為後來我國海軍中的中流砥柱,並在我國海軍的舞台上是最優秀的代表。試想如果那些精華尚存我國又會如何?要知道這些人不僅僅是海軍人才更是擁有近代思想的人才,他們不僅研究海戰理論,對機器製造等許多方面也有卓越的才識,更對西方的民主和政治體制有一定的認識。我們那個鄰國的西鄉從道、大久保利通都是經過海洋熏陶的倭寇精英也正是他們讓倭國的政治改革順暢發展迅速。可惜甲午一戰我國近代人材幾乎凋謝一空。所以在下對甲午戰爭耿耿於懷,不僅僅是為了失敗更是為了我國這些人才的凋謝!

很多人抱怨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去建造頤和園,認為那時最大的兩艘鐵甲艦「鎮遠」、「定遠」合計不過3647萬兩白銀,如果把建造頤和園挪用的幾千萬兩用於購買軍艦則我國海軍實力將數倍於日本而不是不如日本。如果再把《馬關條約》賠掉的2億3千萬兩白銀和台灣的稅收用於建設海軍,我們中國將可以建設一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至少十倍於日本海軍,別說敗於日本就是迫使日本俯首稱臣也不是辦不到的。平均1000萬兩銀子可以買「定遠」級戰艦 5艘,2億兩可以買100艘!餘下的用來配備訓練人員購買炮彈,燃料等。但是網路人生看世界試從慈禧太後作為滿族人的矛盾心理來說:軍隊不強大則江山不保,軍隊越強大則漢人勢力坐大,滿族的統治地位不穩。所以,保持海軍與日本相當則對於滿族最穩當。如果李鴻章連日本人都敢欺負難保他不會有朝一日騎在老娘脖子上拉屎拉尿,那時如何對得起滿族的列祖列宗?而至於何謂「相當」則很難說了。我國海軍「北洋」、「南洋」、「粵海」三支艦隊,總噸位和軍艦數都與日本差不多,甚至略微超過一些,僅僅「北洋」一支就在很多地方超過日本,至少我國擁有亞洲最大的兩艘7335噸軍艦,而日本最大的幾艘軍艦不過4200多噸,所以網路人生看世界從慈禧太后的角度看她認為:第一沒有想對日本宣戰,第二不知我國海軍當時的訓練如此不濟.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5:2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