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中國民眾深惡痛絕的社會不公現象,中共喉舌《人民日報》近期連續四次發表評論文章聚焦收入差距,其中第三篇試圖說服民眾要「理性」看待社會公正的文章《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引髮網民炮轟。署名信力建文章《為何人民日報突然找到了「理性」》說,《人民日報》這篇被網民痛斥的文章,除了開頭結尾崢嶸偶露,說了幾句人話外,其餘地方不是深文周納,小腳婆娘;就是故弄虛玄、大彈老調。真不知道對於一個62年來或者1962年以來沒有出過「假消息」,一直代表人類、宇宙真理的報紙,其發出的文章說幾句能貼近國民的話怎麼就這麼難呢?
信力建說,一篇深諳中國式辯證法之道的文章所在意的不是說人話,而是面面俱到。因此整篇文章充斥著「既是又是」這類高大全的論說方式,什麼社會公正既是歷史的又是相對的還是具體的,看問題要站在人的立場上也要站在社會的立場上等等。不知道作者有沒有想過意圖站在全知全能角度發言本身就是一種理性的譫妄表現,因為人不是上帝,有限理性的個體怎麼能說出涵蓋所有真理的話來呢?
針對《人民日報》文章提到的:「實現社會公正,需要採取切中肯綮的舉措。其中,最為重要的舉措就是實現科學發展,不斷做大蛋糕,努力分好蛋糕。」 信力建說,1620年11月11日,102個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飄落到北美的弗吉尼亞,當時他們吃不飽穿不暖,隨時都面臨著生命危險,經濟極端惡劣,但是他們首先想到的不是蛋糕大小的問題,而是簽訂一紙公約,正是這張遵從自由公正原則的「五月花號公約」奠定了後來的北美文明。難道中國現在的經濟發展程度還遠不如幾乎一無所有的拓荒者?豈能通過經濟發展解決權利公正問題?
信力建說,很顯然,我們現在面臨的不公正不在於蛋糕大小的問題,而是絕大多數國民的基本權利得不到落實的問題,因為少數權貴利用非法的公權力肆意侵吞強佔原本屬於其他國民的權益,這個集團凌駕憲法和法律之上導致整個社會失去了基本的公正。一旦不涉及這樣的根本問題,所謂建立公正都不過是空中樓閣。
《人民日報》文章說,「馬克思主義認為,在存在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社會裡,真正的社會公正是無法實現的。只有在推翻了階級壓迫和剝削的社會裡,社會公正的實現才具有現實可能性。」 信力建認為,這段反覆濫用的總綱明確告訴大家:中國的國民只有死後,「社會公正的實現才具有現實可能性」,你們生前是不可能看到這一幕的。為什麼?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並且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階段有多久?要多久有多久,2010年實現不了,那就2020年;2020年不行,就2050年,再不行就2100年。
信力建說,這些只敢使用假名的理論者的理性策略:歷史談不通了跟你講經濟基礎,經濟基礎走岔道了又開始揣摩心理學了。你怎麼能說服他們的理性呢?你和他講道理,他和你耍流氓;你和他耍流氓,他和你講法制;你和他講法制,他和你講政治;你和他講政治,他和你講國情;你和他講國情,他和你講接軌;你和他講接軌,他和你講文化;你和他講文化,他和你講孔子;你和他講孔子,他和你講老子;你和他講老子,他給你裝孫子!文章至始至終都體現了兩種理性:一、發言者代表權貴糾纏細枝末節讓人陷入混亂的話語策略;二、要求國民都要向豬學習,學習那種不把自己當人看的工具理性。
對於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來說,你根本就不需要理睬歷史怎樣你才能做出怎樣的理性選擇,在中國,公正就是一個將被私有化的公權力還原為本來面目的過程,這個過程充滿著荊棘與挑戰,只有每個人都具有公正之心,緊抓問題關鍵,不斷表達訴求爭取自身權益,這就是以理性眼光看待社會公正問題。
署名丁咚文章《社會不公是民眾心理期待惹的禍?----駁<人民日報>任理軒署名文章<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說,《人民日報》文章以「馬克思主義」自居,對中國的社會不公現象進行了「歷史的」、「唯物的」、「辨證的」分析,然而卻荒謬地得出了「唯心主義」的結論,認為中國的「社會公正」問題之所以越來越嚴重,是因為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公眾的主體意識越來越強,對社會公正的期待也有了「跨越式」提高,超越了社會發展步伐。
丁咚說,《人民日報》如此苦心孤詣立論的目的是想說明,中國「在實現社會公正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此作者重點列舉了經濟、社會領域的三個論據,然而對公眾來說至關重要的政治領域的「社會公正」,作者則一筆帶過,語焉不詳。這恰恰表明了中國在實現公民政治領域的「社會公正」方面乏善可陳,甚至存在廣泛的問題。但文章在隨後羅列的「社會公正」問題時避重就輕,僅僅把「由於體制機制不完善導致的權錢交易等腐敗問題」當作政治領域社會公正的主要問題,刻意迴避了公民在享有政治權利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丁咚說,這篇文章通篇採取「先入為主」的態度,試圖通過輿論導向,廓清社會上對「社會公正」問題存在的種種「錯誤認識」,消除公眾的疑慮和不滿,並將公眾的注意力轉移到中國在社會公正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上來,轉移到那些似是而非的政策舉措上來。然而它所立論的觀點、論據、方法乃至於提出的對策,都是蒼白的,缺乏說服力的,只能引發公眾更強烈的反感,引起人們對社會公正問題更深切的擔憂和更執著的探索。
針對《人民日報》文章強調的:「如果個人缺乏公正之心,總想在社會分配中多佔便宜甚至不勞而獲,必然導致極端個人主義,帶來社會的非理性,使整個社會陷入無序狀態。」 丁咚說,這是「居心險惡地將社會不公的罪責栽到無辜的民眾頭上。」
一篇沒有署名的文章《沒有公開就沒有公正,讀<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後有感》說,任理軒用了將近8000字的篇幅,試圖解讀涉及社會公正的方方面面。看完文章后,約莫數了一下,「公平」一詞使用了16次,而「公正」一詞總共出現了169次,但與公平和公正密不可分的「公開」,卻一次也沒出現。一篇標榜「理性」大談公正問題的文章,卻隻字不提公正的源頭和公平的起點----公開,實在很難讓讀者「理性的」看待這篇文章,說句不中聽的:難道公正就如謊言一樣,說一百次就成了真理,將「公正」反覆嘮叨一百多次的就證明很公正了?
烏有之鄉網站一篇署名田嘉力文章《評<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說,作者在洋洋洒洒上萬言的論述中,最終也沒有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理性」看待社會公正。恕我直言,我的理解是這樣的,作者所謂的理性看待,無非是讓全社會同意富者更富、讓貧者更貧,然後大家全都保持笑咪咪的樣子,所有的人全都不過激、不抗議、不爭辯,這就是「理性看待」了。社會公正也就在大家的笑咪咪中實現了。
《理性看待當前的社會公正問題》2月16日發表后引起熱烈反響,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新浪網、鳳凰網、騰訊網等眾多網站紛紛轉載,這篇文章被新浪網首頁置頂,並放開評論,幾乎遭到了網民的一致抨擊。不過,《人民日報》次日刊文《理性看待才能妥善解決》自我回應說,專家學者、實際工作者和廣大網友對文章給予了積極評價,對社會公正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大家認為,社會公正問題是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只有理性看待社會公正問題,才能妥善解決存在的問題。相信黨和政府有智慧也有能力解決好社會公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