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讓子彈飛》衝擊「主旋律」--惡搞「紅色記憶」為誰獻禮?--ZT

作者:黑山老貓  於 2011-1-29 07:5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影視評論|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轉自《中國人權雙周刊》


當下「子彈」正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狂熱地飛奔,千千萬萬處在現實極度壓抑中的民眾,迫不及待地湧進了久違了的影院觀看影片,發表觀感,宣洩不滿。《讓子彈飛》票房逼近7億,刷新了近來國產影片的新紀錄。

春節之前,官方正在「唱紅」中國,然而民間社會卻掀起了一股熱議《讓子彈飛》的舌尖輿論風暴。人們基於各自不同的立場、認識和話語方式,解讀這部影片所透示出的黑色幽默與政治隱喻。網友為此眾說紛紜,仁者見仁,有的認為影片是對現實腐敗、不公的抨擊;有的認為導演姜文影射當下群體事件蔓延;有的解讀為是中國官民衝突的預見模式;甚至還有不少過度解讀,說影片揭示了當今中國體制內改革派要發動群眾顛覆保守勢力等等。2010年12月26日,《南方評論周刊》等媒體曾發表多篇文章透露:姜文諷刺現實的電影新作《讓子彈飛》,實為影射如今貪腐不堪現實,可能會被以「低俗」之名禁演。

為此,我兩次看片分析,認同《讓子彈飛》的確有政治隱喻,但我更認為該片是一部衝擊當今中國「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惡搞「紅色記憶」之作。影片導演風格雖有點「痞氣」,手法上甚至還有點「流氓」,但卻恰恰精彩地表現了影片所揭示這場「革命」的本質屬性,使形式與內容實現了如此完美的結合。

《讓子彈飛》的時代邏輯

眾所周知,自中共「暴力革命」近90年以來,中國現已發展成為貪污腐敗、貧窮對立、官民對抗、政治危機一觸即發的時代。在「我爸是李剛」的當下,公然發生「優秀警察」張磊掏手槍對公民說出「跪倒,否則我斃了你!」,並果真扣動扳機,草菅無辜民眾。 然而,現實中國官方還在用主旋律「唱支山歌給黨聽」和宣揚「紅色記憶」,向民眾灌輸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2006年中共建黨85周年時,官方竟又不惜大筆花錢宣傳紀念暴力革命,在央視黃金時段連播充滿血腥氣味的大型專欄《永遠的豐碑•紅色記憶》,並在所有中央新聞單位和各省區市主要新聞單位一起強檔推出以紅色革命戰爭與起義為主旋律,宣揚「階級鬥爭」與「英勇殺敵」的英雄業績,導致這些年來熒幕上鋪天蓋地的紅色影片踢爆大眾眼球。今年又是中共建黨90周年,眼下國內各大媒體都在「領旨」籌備新一輪「紅色記憶」宣傳高潮。

這些年來,火爐名城重慶已經成為「紅色記憶」泛濫的重災區。薄熙來在重慶要「唱紅」中國,曾受到輿論不少質疑與批判。然而,2010年元旦第一天,薄熙來迎風而上,更是刻意在重慶打響了頗具象徵意義的萬人攀爬縉雲山紅色活動的一槍,重慶再次紅流如海,隊伍除了穿著統一發的紅衫外,還打著無數紅旗,很有一種要新世紀「長征」的政治味道。今日重慶,除了愈來愈「嘹亮」的紅歌,還在發動到紅色聖地朝拜潮和大學生上山下鄉運動。據2011年1月4日新華網報道,新年伊始,重慶衛視播齣節目有重大調整,著力打造省級衛視第一紅色頻道----晚間黃金時段將不再播齣電視劇,而用自辦的「紅色記憶」節目來代替。如此同時,薄的屬下,曾因打擊律師和要「雙起」媒體的市公安局局長王立軍,竟惡搞警察全國統一著裝,親自為女交巡警設計紅色外套,指揮交通,並在媒體大肆炒作,全方位染紅重慶市民眼球。2011年1月19日,《重慶日報》更是報道,重慶市委正組織幹部穿紅軍裝,重走朱毛挑糧小道。由此可見,火爐重慶真可謂「紅」不驚人死不休了。

正是如此紅潮泛濫的中國,已經導致民眾大倒胃口,民間惡搞「紅色記憶」隨處可見,什麼毛家灣飯店、開鍋大典、「解放區」指向衛生間等等,應有盡有,充分反映了國民對開動國家機器,濫用納稅人血汗,強制向社會灌輸「暴力革命」意識形態和吹捧高大全英雄語話的「紅色記憶」的反感與嘲弄。這便是《讓子彈飛》影片應運而生,並被廣大觀眾賦予了其奇特藝術生命力的時代邏輯。因此,只有充分解讀這一特定的時代背景,才能感悟出導演躲過意識形態審查,隱藏在藝術形象背後的政治用意。

從「馬拉列車」到「馬列翻車」

《讓子彈飛》改編自馬識途的小說《夜譚十記》之《盜官記》。姜文做為一個導演,其真正創意,是對故事發生時間上的刻意錯位,否則躲不過政治審查。他玩了一把把「十月革命一聲槍響」客串到北洋年間盜賊四起,讓出身流寇的「革命者們」演繹了一個借「馬拉列車」和「馬列翻車」,暗喻「馬列主義革命」的經典故事。影片里「革命者們」用暴力加欺騙手法獲得縣長權力,又用殺死豪紳四郎替身的手法迷惑群眾哄搶碉樓。姜文飾演的革命者張麻子一再煽動:「槍在手,跟我走,殺四郎,搶碉樓」。這就大有「雞毛能不能飛上天」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意義了。該影片用黑色幽默,惡搞「蘇維埃奪權之路」的三件法寶:暴力、欺騙加煽動。

這個故事發生在哪裡?在「鵝城」。「鵝城」是「俄城」的諧音,暗喻「蘇區」(蘇維埃政權);而影片里被湯師爺提到,但始終沒有出現的「康城」,則暗喻「共產主義社會」(網上有註:共產主義的英文Communism的第一個發音就是「康」),可謂處處玄機,一語雙關,環環相扣地印證了來自「紅色記憶」的歷史淵源了。最後,這場「鵝城革命」又從這個淵源中走向了今天「改革開放」后的大上海、新浦東。在此,姜文又玩了一把時間上的刻意錯位,如此明確地提示這部電影的現實性意義所在。

影片中這場「鵝城革命」也說要公平,但卻僅僅是打土豪、分田地、分財產、分銀兩,因此這些「革命者」身上,也就免不了「佔山為王」的匪氣、霸氣和痞氣。

此外,影片還暗含著借統治者視角看待民眾的邏輯:他們有銀子時在打麻將,沒銀子時也在打麻將;有槍時在打麻將,沒槍時也在打麻將;誰贏跟誰,有自由就會搶奪。為此,影片借一群鵝的形象隱喻:千百年來,暴力之下的百姓都是任人宰割的動物,是隨意被人煽動的一群沒有腦子的鵝,任由勝利者們以其意志需要被驅趕向不同的路----一會兒「蘇維埃」,一會兒「中國特色」。

「姜文的時代來了!」

姜文導演的作品在大陸雖屬「非主流」,但他卻很用心。其名作《鬼子來了》就是一部非主流的抗戰時期影片。該片里的人民不再是「勤勞勇敢」,甚至沒有出現英勇威武的黨哥帶領人民走向抗日勝利,結 果此片就被封殺了。而影片《讓子彈飛》中那種言不由衷、話裡有話、隱喻、雙關、反諷等等極具中國歷史文化智慧的獨特視角和技巧,處處讓人回味無窮,正如俗話所說的,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

姜文曾說過:「導演永遠在拍自己的內心」。《讓子彈飛》更顯示了姜文獨特張狂的影像風格,再加上姜文、周潤發、葛優三大影帝的同場飆戲,更讓影片吸引了不少眼球。正如一網友所言:「這部處處流溢著自由理想主義和『反動』隱喻的電影,靠緊湊精湛的台詞和看似混亂無邏輯的節奏,居然神奇的騙過了審查部的那些智障老頭們,打入萬馬齊喑的中國電影市場。」更值得關注的是,該片竟把當下中國如張藝謀等幾個已被權力馴服的導演們委實酸溜了一把。為此,有人說:「姜文的時代來了!」這是一個怎樣的時代----一個只能用惡搞、調侃式的黑色幽默贏得觀眾、衝擊「主旋律」的時代。

然而,這部叫座的非主流影片,也惹惱了那些為「主旋律」服務的孝子賢孫們。網上也有一些「五毛黨」奉旨討逆,群起猛批《讓子彈飛》政治反動,格調「低俗」。《新聞聯播》主播郭志堅就在博客上評論《讓子彈飛》低俗,說:全片充斥粗口和色情,「情節不合邏輯拖沓冗長,讓觀眾感覺極不舒服,青少年看了會給正在成長的身心注入一股非理性衝動。」而姜文則反唇相譏到:這也是我對《新聞聯播》的看法。這個如此精彩的回應,恰恰印證了他對當下官方宣揚的主流價值觀----來自「紅色記憶」的匪氣、霸氣與痞氣----的理解。這個精彩的回應讓我們更加印證了,惡搞「主旋律」就是《讓子彈飛》影片的「主旋律」。

《讓子彈飛》之所以在中國異常叫座,乃是公民心中久蓄的反抗情結和對官方一貫灌輸的「主旋律」的拒絕。姜文正是把握了如此時代的脈搏,緊叩了現實的主題,釋放了民眾的情緒,他才能「站著就把錢掙了」。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藝術惡搞的一個最顯著特點,就是先抽離惡搞對象的原先敘說,然後使之貶值。你越是正經、嚴肅、強制灌輸,我越是搞笑、嘲弄、蔑視,甚至拆解、顛覆,使之化為烏有。姜文這種用如此「黑色幽默」調侃「紅色記憶」,很可能成為今後藝術作品贏得掌聲的一種時尚。今日中國社會,處處充滿壓迫和不公,人們的怨氣無處宣洩,《讓子彈飛》不僅惡搞了歷史上的「紅色記憶」,更借用了時代性的話語,影射今日中國貪污腐敗、官民對立的現實,讓民眾在影片里大大釋放了反抗激情。這是影片歪打正著的另一成功之處。

富有藝術生命的文學作品,總是形象大于思想的。影片的結尾,就是藉助一隻自由翱翔在天空上的蒼鷹,與一群「革命隊伍」再次乘坐「馬拉列車」開往上海浦東,形成「革命」后的效果反差。這個結尾告訴我們:理想在天空,現實是苦難。如此「鵝城革命」,只能是千百年來無數次的奪權與奪財中的一次,其實它任何民主性的制度建設都沒有完成,而只能繼續通向下一個腐敗與不平等的地方----上海浦東,而有意避開了北京。行文至此,姜文惡搞背後便產生一個嚴肅問題:這樣的「紅色記憶」還需要宣揚、重複嗎?這個問號,難道不是姜文為中共建黨90周年的絕妙「獻禮」嗎?

最後,我還要借姜文的一句戲詞做為本文的結尾:「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吧!」看看這「子彈」究竟能飛向哪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Helenzhao1959 2011-2-4 02:00
   富有藝術生命的文學作品,總是形象大于思想的。影片的結尾,就是藉助一隻自由翱翔在天空上的蒼鷹,與一群「革命隊伍」再次乘坐「馬拉列車」開往上海浦東,形成「革命」后的效果反差。這個結尾告訴我們:理想在天空,現實是苦難。I agree.
回復 黑山老貓 2011-2-4 02:23
Helenzhao1959:    富有藝術生命的文學作品,總是形象大于思想的。影片的結尾,就是藉助一隻自由翱翔在天空上的蒼鷹,與一群「革命隊伍」再次乘坐「馬拉列車」開往上海浦東, ...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11:2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