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美麗的標籤,溫柔的禁錮(轉)

作者:雪花兒  於 2008-7-13 06:3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其它日誌

關鍵詞:

作者:崔崴嵬
出處:父母必讀 1999年5期

恰逢有外地同學出差來京,於是幾個昔日的同窗好友相約敘舊。已為人父為人母的都帶來了自己的心肝寶貝,談論的話題自然要涉及事業、家庭孩子
  
  「我們家孩子可聰明了,什麼東西一學就會!」
  
  「我兒子挺乖的,從來不頂嘴,也不跟人打架!」
  
  「我們那個,就是愛畫畫,跟個小畫家似的!」
  
  「我們家孩子學習挺好,總是100分,一點兒也不用我操心。」
  
  ……
  
  年輕的父母們熱烈地談論著自己的孩子,不時用各種讚譽給自己的孩子貼著標籤。一旁的小傢伙們玩兒得有聲有色,「戰爭」時不時地冒出來。
  
  突然,「砰」的一聲,不知是什麼東西掉在了地上,打斷了大人的談話。原來是我給好友的男孩兒明明買的一個小毛毛熊引起了爭執。一個孩子想要明明的毛毛 熊,明明不想給,另一個又非得要不可,幾番爭執不下,想要的孩子於是揮起了拳頭,打倒了明明,搶去了毛毛熊。看來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爆發。可沒想到,明 明從地上爬起來后,只是有些委屈地站在一旁。「明明,你怎麼不去把毛毛熊搶回來呀?」我很奇怪地問。女友搶先開導著兒子:「明明乖,聽媽媽話啊,好孩子是不和小朋友打架的……」明明含著眼淚沒有說話。
  
  「去,把毛毛熊還給弟弟!」父親在嚴厲地教訓動武的兒子,那男孩子一面聽,一面戀戀不捨地玩弄著搶來的毛毛熊。看來他是不會輕易讓出毛毛熊了。
  
  「好了好了,小孩子淘淘氣,沒事兒,明明說把毛毛熊送小哥哥玩兒了。別訓他了,讓他去玩兒吧。」女友的幾句話使這場「戰爭」硝煙散盡。
  
  聚會在濃濃的同窗情誼中結束了,我的心卻不能平靜。明明在媽媽「好孩子」、「 乖孩子」的鼓勵中放棄了捍衛自己的權利,那份不情願卻隱藏在無聲的遲疑之中。小小的孩子,壓抑了自己本不過分的願望,為了做媽媽的「乖孩子」、「好孩子」,甚至不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
  
  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淘氣包」、「貪吃鬼」、「泥猴兒」這樣的「壞」標籤誇大了孩子的缺點,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因此盡量避免使用這樣的「 壞」標籤,而改用「聰明寶寶」、「好孩子」、「乖孩子」、「語文能力特強」、「傑出的小畫家」等等的「好」標籤來稱讚和鼓勵孩子。放棄負向標籤本是一種進步,可是一味地貼這些「好」標籤又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好」標籤往往是父母的過高期望,這種期望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巨大壓力:「 好孩子」被人打了不能還手,「小畫家」不得不放棄遊戲時間不斷地提高畫技,「愛學習的孩子」不敢放心大膽地玩上一天,「總得100分的孩子」得時刻告誡自 己千萬不能考 99分。稚嫩的心上總是緊繃著一根弦。
  
  即使「標籤」所標定的內容適當,可能也只是父母對孩子某一方面的看法,並非孩子真實的情況。孩子年紀小,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可能,但是,孩子的 自我判斷能力差,他會為了維護「標籤」的內容,失去一些有用的東西,喪失向其他方向發展的可能性。「語文能力特強」的孩子可能也很喜歡體育或數學,那個在 父母眼中是「傑出的小畫家」的孩子可能語文能力也不差。也許父母的善意鼓勵和稱讚會限制了他們的發展。
  
  不貼標籤不等於對孩子的行為不表態。做對了要表揚,做錯了要糾正。只是無論肯定、鼓勵還是否定、批評,最好都是就事論事。讓孩子感到你是在評價他做的事,而不是評價他這個人,因為孩子還小,貼什麼標籤都太早。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1 14:5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