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寬容度變低 人們都不願網上發聲了"引熱議

京港台:2025-10-14 08:49| 來源:中國數字時代 | 評論( 5 )  | 我來說幾句

胡錫進"寬容度變低 人們都不願網上發聲了"引熱議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10月13日,前環球時報主編胡錫進在微博發文感嘆「(當前)社會的寬容度變低了」。如今,「有許多群體都不願意在網上發聲了,導致公共輿論的面貌變得不再完整」。胡錫進認為,「這種群體性噤聲是網際網路時代公共信息領域的一個損失….當只剩一些群體在活躍表達,那樣情況一定不會太好,會導致新問題的出現」。胡錫進還主張,「我們的社會還是要在黨領導的憲法秩序下盡量寬鬆些……整個社會應當豐富多彩,社交媒體也應是全體民眾交流信息的平台。」

  

  以下為胡錫進微博全文:

  很多人如今在社交媒體上發聲越來越小心了,或者乾脆不發了。明星們的賬號過去經常嘮家常,現在都是各種官宣了。體制內的人更是小心翼翼,很多人連朋友圈都不發了,發的話也是轉發某個正規報道。大學老師們也成了「敏感群體」,多數人選擇在網際網路上能少說就少說。民企高管或者中層也是一樣。總之,很多群體的個性化信息變得像秋收后的田野一樣乾乾淨淨。

  這是網際網路時代公共信息領域的一個損失,它也讓公共輿論的面貌變得不再完整,這不是一個開放社會所應有的群體性「噤聲」。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根本原因是社會的寬容度變低了。一個人在網上個性化發聲,給自己可能帶來麻煩的風險越來越高,甚至會牽連他所在的機構,於是大家主動,或者在單位的「提醒」下極大減少了參與社交媒體信息和觀點交流的意願,甚至基本停止了參與,只剩下瀏覽,偶爾點個贊。

  再細看,這當中有兩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網際網路上的整體氛圍越來越嚴厲,對各種「瑕疵」的搜索非常頻密、細緻,一旦抓住一個靶子,迅速形成關注聚集,對焦點信息的挖掘和引申無邊無際,而且很可能上綱上線。這樣的風險落到誰的頭上,都是很難承受的,比如如果他是一個體制內的公職人員,或者是一個民企的小頭頭,很容易牽連單位。

  現在定義「公職人員」的門檻大為降低了,如今只要是在政府機構或者事業單位工作的人,乃至國有企業工作的許多人,都在網際網路上被納入這個範疇。「公職人員」的標籤會生出很多網路上的額外敏感,和對同一個過錯的區別對待。

  大學老師、民企中高層也會在網際網路上被區分出特殊的身份意義,從而使他們言行出事的幾率大為增加。

  為了防範這些風險,網際網路上的各類敏感群體紛紛加入「低調」的行列,將少說、不說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以防萬一。

  從另一個方面說,網際網路過度解讀一個人的幾句話,或者將其發布的某張照片做過度引申、發揮,甚至還將批評的矛頭指向該人員的所在機構,這個時候,機構按理說應當挺得住,不對遭到網上圍攻的員工進行與所涉問題不相稱的懲罰。但現實是,如今各種機構都怕事,不願意惹上是非。如果是體制內的機構,還會擔心這樣的是非會讓上級主管部門不高興,引來上級的批評性反應。如果是在民企,涉事人員很可能更不會被保護,一旦有助於平息輿論,民企開除一個人是很容易的事情。

  老胡主張,我們的社會還是要在黨領導的憲法秩序下盡量寬鬆些,而且我認為,這需要社會層面和治理鏈條上的雙重努力。網際網路在發揮輿論監督強大功能的同時,應當有尊重個人權利的集體共識,不能對個性化信息進行上綱上線的引申,不能有對個人實施以「社死」為目標的網暴。有些人情緒激動,或者出於流量目的,對焦點目標欲置之死地而後快,但是整個網際網路要有尊重個人權利並且給犯錯者改正機會的集體意識。我們的網際網路不能太嚴厲了,逮住一個就搞死一個,如果有什麼身份標識,罪加一等,我們不該那樣。

  作為機構,應當為維護憲法秩序下的寬鬆和自由做出引導和堅守,既接受輿論監督,有真問題要堅決整改,但是員工與履職無關的個人權利應當予以尊重。員工履職需要用高標準審視,但他們工作之餘在正能量和公序良俗大框架下參與信息交流的空間應當得到保護,這對社會的整體好處一定會大於風險。他們在上述大框架下發布的個性化信息,即使引髮網上的一定關注和非議,也應當在機構內部得到包容,不能只要遭到非議,引起輿情,沒錯也是錯,也不能因為有些人罵了機構,就遷怒於把這些罵「引過來」的人。

  當然了,如果機構和相關人員都存在嚴重問題,被網際網路揪住了,那完全是另一回事。

  無論如何,現在各種有身份標識的群體不願意在網上發聲了,這決非好事。在憲法秩序下推動社會寬鬆,這方面是一個有抓手也值得去改變的線索之一。我們的社會應當豐富多彩,社交媒體應是全體民眾交流信息的平台。如果一些群體退出了,或者嚴重消極了,只剩下另一些群體在其中活躍表達,那樣的情況一定不會太好,會導致新問題的出現。

  胡錫進的這番言論引發了網民熱議,不少網民批評胡錫進是「賊喊抓賊」,認為當今輿論的保守、封閉、倒退恰恰是胡錫進之流曾經活躍的結果,如今卻連胡錫進的聲音也顯得有些激烈(在評論區有網民批評胡錫進為「公知」)。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網民感嘆,到底要達到怎樣的言論管製程度,才能讓胡錫進也發出「不夠自由」的感嘆呢,屬實是有些幽默。當然還有網友表示質疑,胡錫進這次到底是難得的「說了人話」,還是又在配合上演一場新的「大鳴大放」呢?

  以下為中國數字時代編輯摘自微博、推特網友的評論:

  (粉紅言論)

  歐洲小吏:你們這種被時代淘汰的老殖殤,公知,公眾人物可以在網上隨意挑動情緒而不負責任的時代過去了。

  DBL-miemie:輿論風向變了,忽悠不了人了,他就感覺「不自由」了。

  甄孜言:直接說懷念十幾年前公知橫行烏煙瘴氣的網路環境唄!

  文明交流-要不哥哥懟你到破防:現在還不夠寬容嗎,網路上一撮人就差天天地上踩紅旗了,還都沒有事。

  領事閑談:呵呵,老一套。我一個公職人員每天發帖發得好好的。焦慮的往往是那些見不得陽光的人和話題,尤其是某些代理人。

  景明同學111:不讓你們反華反共反社會主義,你們就不會說話了是嗎?

  (贊同言論)

  ming-ustc:這點贊同老胡,多一些寬容,少一些對立。

  L秋水孤鶩:胸懷寬廣,營造寬鬆、包容的輿論環境,讓人民群眾依法享有「言論自由」權!反對製造「寒蟬」效應。

  航行-RXG:我關注的大部分人都好幾年不發微博了。

  看看就好有啥好看的:沒有包容,哪來共識,哪來社會進步?

  十里坡劍神啊:中文網際網路已死,沒有什麼有價值的信息了。

  崔曦文18:神經病越來越多,還成主流了。

  葉輝姓賈:我連給您點個贊都考慮了半天。

  -中醫上工-:也只有老胡才敢把這個敏感的問題提出來。

  椰子樹上葉子01:我單位領導說,除了轉發公眾號,不許發私生活,以致人人都開始備小號了。

  一蹴而就啊:這次我不和老胡抬杠了,堅決支持老胡的觀點!

  許了個仙2109:真想讓大家暢所欲言,先把各大平台敏感詞去掉吧。

  心若嚮往必有所成:因為很多人不想說假話、不想說違心的話、不想說喪盡良心的話……真話又不敢說,就只好沉默不語了。

  叨哥胡侃:可不敢瞎發,稍微不注意,放飛自我,啥都說兩句,真會害了自己,有些真惹不起呀,而且還要吃飯呢。

  (諷刺言論)

  股海東方不敗:大家不敢發聲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我不信老胡真不知道。

  一切為了大局:老胡,這是好事兒啊,負面情緒越來越少了。

  Raytong0215:中國從來就不是一個開放社會。

  buwangji8964:習近平要的不就是這個效果嗎,短短10年天地驟變。

  消化科倔老頭:一邊是噤若寒蟬,一邊是信口開河… 真正的原因老胡肯定知道。

  重在參與的過程:老胡其實是這種情況的受益者。

  ChrisMu35642495:叼盤就別再抱怨了,有他一份功勞。

  瀚瀚de幸運花騎士:老胡你在釣魚吧,良心大大的壞。

  rainstoneyun:連最乖的奴才都受不了了,可見包子。

  zhenlinn:連御用文人都抱怨了,可見昏君是何其昏!

  KofReadPoetry:老胡他一個始作俑者,屬於是貓哭耗子了。

  dunetucker:胡叼盤都不叼盤了還真不習慣。

  willingl:呵呵。我都沒想到胡錫進能變成公知。就是那句話。言論不自由到最後連鼓掌不積極都不行。

  weddaazgvsy:笑死了,他是怕找不到可以批鬥的公知,粉紅內部要互相批鬥了。

  勤奮的男人使命:老胡從隊尾巴變成了排頭兵。那時順風,老胡尿一丈,現在逆風,老胡經常濕一鞋。

  jiamama0101:今天的網路局面,老胡功不可沒!

  Michael59206407:目前習近平對輿論的管控,已達到過去四十年來的最高強度。他正依託龐大的大數據體系,為全國每一個公民建立「數字化政治檔案」,實現全方位監控。這種數字極權的控制,比毛時代依靠人際舉報與網格化的控制更為嚴密。甚至連中共體制內著名的喉舌人物胡錫進,也在這種高壓環境下發出「鳴冤」的聲音。

  SupremeLeaderXi:這就是中國~

  

  

 

        更多大千雜聞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5 06:4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