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首相撇清:沒想討好中國,要怪就怪前任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一場「中國間諜」鬧劇終究草草收場,英國政府拒絕作證稱中國是「敵人」,卻引發了另一撮政客的不甘。
針對外界有關此舉是為了「討好中國」的指責,正在訪問印度的英國首相斯塔默10月8日強調,該決定是基於法律限制,而非政治動機。他還稱,若真要追究責任,應歸咎於前保守黨政府的對華政策,因為該案發生時的保守黨政府並未將中國列為「威脅」,因此法律上無法支撐起訴。
由於缺乏足夠證據,英國檢方上月宣布撤銷對兩名2023年被控為「中國間諜」的英國男子的指控,兩人被無罪釋放。
英國皇家檢察署(CPS)後來在一封信中爆料,該機構曾多次要求政府提供證據,以證明中國對英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但均遭到拒絕。而政府的這一態度,正是CPS決定撤銷對兩名英國男子指控的關鍵原因。
10月8日,英國首相斯塔默訪問印度。
路透社報道形容,撤銷指控一事出人意料,也引發了反對黨議員對斯塔默政府的抨擊,他們指責政府終止審判是為了與中國改善經濟關係,因此不願得罪中國。
對於外界的批評,斯塔默在訪問印度期間表示,政府對未能推進起訴感到失望,但若需追究責任,應歸咎於前保守黨政府的對華政策。
「情況非常明確:案件審判必須基於前政府時期的既定情況,」他說,「因此,無論當時(保守黨政府)的立場如何,那都是庭審中唯一能呈現的立場……這並非政治博弈,而是法律問題。」
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在一份聲明中強調:「我們從一開始就指出,所謂『中國指示相關英國人員竊取英國情報』的指控完全是捏造的惡意誹謗,我們堅決反對。」
「我們敦促英國某些人停止這種自導自演的反華政治鬧劇。」聲明說。
此前被指控為「中國間諜」的兩名英國男子,分別是30歲的克里斯托弗·卡什(Christopher Cash),以及33歲的克里斯托弗·貝瑞(Christopher Berry)。他們在2023年3月被英國執法部門逮捕,2024年4月遭正式起訴。
英國檢方指控他們在2021年12月28日至2023年2月3日之間,為中國搜集和提供有損英國國家安全和利益的信息,違反了《官方保密法》。該法律明確規定,傳遞任何可能對「敵人」(an enemy)有用的文件均屬犯罪行為。
在去年另一樁案件中,一組保加利亞人被判為俄羅斯從事「間諜活動」,英國倫敦上訴法院在該案中裁定,「敵人」指的是「當前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國家」。
也就是說,斯塔默要表達的意思是,這起案件問題在於,在這兩名男子被控實施犯罪行為的時期,保守黨政府並未將中國視作威脅。
2023年3月,時任英國首相蘇納克將中國描述為對世界秩序構成「時代性挑戰」,同時頂住了許多保守黨人要求將中國定性為「威脅」的壓力。
批評人士仍炒作稱,這一理由不足以成為終止案件審判的借口,英國政府本可以明確表示「中國構成威脅」。
比如保守黨領袖凱米·巴登諾克就向斯塔默政府施壓稱,審判被終止「只因首相想討好中國,這麼做太卑鄙了」。
路透社指出,儘管英中在多個議題上存在摩擦,但斯塔默領導下的英國仍在爭取中國投資,力求與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保持緊密的貿易聯繫。
英國安全部門雖一邊炒作中國帶來的所謂「安全風險」,但同時也表示,兩國開展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英政客一手導演的這場鬧劇,最終以證據不足草草收場,恰恰暴露了所謂「中國間諜威脅」不過是出於政治目的而精心編排的謊言。
在2023年英方炒作此案時,我駐英國使館發言人就曾道破,所謂中方涉嫌「竊取英國情報」的說法完全是無中生有,惡意詆毀,我們堅決反對。我們敦促英國有關方面停止反華政治操弄,停止這種自導自演的政治鬧劇。
不過英方至今仍在操弄相關議題。今年6月,英國政府宣稱中國在英國的「間諜活動」有所增加,英國外交大臣拉米在議會宣布,本屆政府將投入8億美元調查此事。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在6月25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強調,中英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發展雙邊關係,加強互利合作,符合兩國和世界的利益。我要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不對任何國家構成威脅,不干涉別國的內政。中方願在相互尊重,妥處分歧的基礎上發展中英關係,但我們絕不接受任何污衊抹黑和無端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