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偉達」投資人,賺翻了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還未上市,摩爾線程的朋友圈卻已經賺翻了。
在這家國產GPU公司要上會的消息廣為流傳后,包括和而泰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紛紛告訴外界,自己投資了摩爾線程。最終,眾多投資者迅速行動起來,導致與摩爾線程相關的多個概念股連續猛漲。
這不由得令人感慨:「中國英偉達」的造富效果真是驚人。
摩爾線程還沒有上市,二級市場就已經如此「熱鬧」,這要是真成功IPO,怕是會帶來一場超豪華的財富盛宴。隨著9月26日,摩爾線程上會,經過88天等待的他們已邁出上市的關鍵一步,開啟登陸A股的倒計時。
在「國產GPU第一股」即將誕生的期待中,累計投資摩爾線程上百億元的紅杉中國、深創投、紀源資本、五源資本、洪泰基金、招商局創投、厚雪資本、騰訊、位元組跳動、小馬智行、中關村科學城、和而泰、聯美控股等,也終於迎來收穫期。
「中國英偉達」,要IPO了
讓我們回到故事的起點。
2020年6月,為了「打造中國最好的全功能GPU」,張建中與夥伴組建了一支擁有英偉達、微軟、英特爾、AMD、ARM等背景的團隊,毅然從北京踏上創業之路。
這是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一款晶元從設計到流片上市,需要面臨重重考驗。對於一家立志打造國產全功能GPU的初創公司而言,人才、資金、技術、產業鏈等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嚴重影響自身的發展節奏。
摩爾線程不畏艱難的底氣,很大程度源於公司的創始人——張建中。
作為黃仁勛曾經的重要「副手」,他從2006年開始便成為英偉達全球副總裁和中國區總經理,帶領團隊建立了GPU在中國的完整生態系統,並把大中國區打造成英偉達在全球最重要的GPU市場。
面對眾多質疑的聲音,這家創業公司短時間內便克服了一系列困難,以「摩爾速度」引起業界一陣驚嘆,同時也被越來越多人視為「中國英偉達」。
成立不到一年半,他們宣布首顆全功能GPU研製成功。2022年3月,這家公司發布全新MUSA(一種通用并行計算架構)統一系統架構及第一顆全功能GPU晶元「蘇堤」。
按照摩爾線程的說法,MUSA架構涵蓋統一的晶元架構、指令集、編程模型、軟體運行庫及驅動程序框架等關鍵要素,旨在為各類并行計算場景提供高性能計算能力,具備與由英偉達主導的國際主流GPU生態的兼容性。
從2022年11月推出全功能GPU晶元「春曉」,到2023年9月發布全功能GPU晶元「麴院」,他們還基於「麴院」推出AI訓推一體計算卡MTT S4000和誇娥(KUAE)千卡智算集群,並自研大語言模型MusaChat。
五年左右的時間,摩爾線程已成功推出「平湖」等四代GPU架構晶元,產品覆蓋AI智算、高性能計算、圖形渲染、計算虛擬化、智能媒體和面向個人娛樂與生產力工具等應用領域。
在飛速發展的過程中,他們的收入也實現跨越式增長。
翻看招股書,這家公司的收入在2022年還不到5000萬元,一年後就超過1.23億元,到了2024年便達到4.38億元。當時間來到2025年,他們半年的收入已經突破7億元。
讓外界驚訝的還有摩爾線程的上市速度。2025年6月30日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后,這家北京的明星獨角獸開啟了上市倒計時。
龐大的財富盛宴,開始了
面對摩爾線程這個「香餑餑」,一大批投資人早早便沖了過來。
在成立一百天的時候,這家公司已完成兩輪融資,從紅杉中國、深創投、紀源資本、五源資本、招商局創投、位元組跳動、小馬智行、海松資本、聞名投資、第一創業、和而泰等手中拿到數十億元,一躍成為獨角獸。
豪華的團隊,成為眾多投資者追捧摩爾線程的重要原因。
「摩爾線程擁有全球頂尖的現代GPU架構設計團隊。」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曾直言,這家公司吸引了眾多GPU驅動、編譯、AI晶元、軟體演演算法以及系統設計等領域超過10年以上經驗的資深工程師,並在國內搭建了完整的專業IC團隊。
2021年11月,他們完成20億元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上海國盛資本、五源資本、中銀國際旗下渤海中盛基金、建銀國際、前海母基金、招商證券、洪泰基金等。此後,中移數字新經濟產業基金、厚雪資本、策源資本、中關村科學城等也成為他們的股東。
當時間來到2024年10月,摩爾線程終於完成股改,並在兩個月後敲定了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
五源資本、厚雪資本、首泰金信、金杜鵑資本、久奕投資、華控基金、渤海產業投資基金、農銀投資、廈門國興投資、萬石創投、圓周資本、浙江金控、浙江產投、圖靈資管、千曦資本、典實資本、未來啟創基金、北汽產投、前海母基金、山東國惠、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智慧互聯產業基金、中科藍訊、盈趣科技、恆興集團、聯美控股等,一起投了他們超過52億元。
隨著Pre-IPO輪融資落地,這家已拿到超百億元融資的創業公司也關閉了在一級市場的融資窗口,同時加速朝IPO衝去。
摩爾線程上市在即,沒來得及上車的投資人和想多要點份額的老股東坐不住了,於是紛紛盯上了公司老股。在2025年的前兩個月,多家投資機構加速從老股東手中「掃貨」。
爭取份額的背後,離不開投資人對摩爾線程成功上市能夠帶來巨額投資回報的美好預期。要知道,在這家公司2024年11月初剛剛傳來啟動上市輔導消息的時候,其多個相關概念股就出現了多個漲停。
相似的一幕重新出現。隨著他們將要上會的消息流傳開來,和而泰等多家A股上市公司紛紛告訴外界,自己投資了摩爾線程。最終,眾多投資者迅速行動起來,導致多個與其相關的概念股連續漲停。
這家公司還沒有上市的時候,二級市場都已經如此「瘋狂」,讓早已投資他們的部分股東提前享受到溢出的財富。真等到摩爾線程正式登陸A股,一大批投資人或許會收穫遠超當初投資時的回報預期。
從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來看,摩爾線程的估值已達到310億元。這也意味著,持股12.73%的張建中的身價已接近40億元。更為關鍵的是,這還只是一家成立才5年多的創業公司。
伴隨著上市倒計時,這場由摩爾線程帶來的財富盛宴,正在加速開啟。
「國產GPU第一股」,要誕生了
這個重要時刻,國產GPU行業已期待良久。
在業界眼中,摩爾線程、沐曦股份、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被稱為「國產GPU四小龍」。他們陸續踏上攻克國產GPU的征程,還得從2018年講起。
當時,隨著中美科技競爭加劇,國產GPU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同時市場也在持續擴大。此前數十年的全球合作,讓這批國產GPU公司的核心團隊得以在晶元領域擁有豐富經驗,並最終為投身國產GPU創業浪潮埋下伏筆。
看到國內人工智慧算力領域存在巨大機會後,在半導體行業深耕多年的清華校友趙立東率先行動起來,與AMD前同事於2018年在上海創辦燧原科技。創業之前,他參與成立了AMD中國研發中心,還擔任過紫光集團副總裁。
一年多后,雖然沒有任何GPU公司的開發或管理經驗,但抱著做出頂尖通用計算晶元產品的想法,在商湯科技做過總裁的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張文也進入這個賽道,並成功說服眾多GPU領域的牛人加入,最終在上海成立壁仞科技。
隨著行業趨勢逐漸明朗,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於2020年分別在北京和上海成立。其中,沐曦股份由曾在AMD工作多年的陳維良和楊建、彭莉創立,核心成員平均擁有近20年高性能GPU產品端到端研發經驗。
至此,「國產GPU四小龍」出現在眾人的視野中,並且開啟了各自的征程。
在吹響攻克國產GPU的號角后,投資人蜂擁而至。紅杉中國、高瓴、深創投、IDG資本、經緯創投、啟明創投、紀源資本、五源資本、騰訊、位元組跳動、聯想創投、洪泰基金、華登國際、上海科創基金、國調基金、松禾資本、華映資本、高榕創投、基石資本、源碼資本、BAI資本、真格基金、CPE源峰、中金資本、春華資本等等,有頭有臉的投資機構紛紛入局。
最終,「國產GPU四小龍」均成長為明星獨角獸。在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5全球獨角獸榜》中,燧原科技的估值為205億元,壁仞科技的估值為160億元。至於沐曦股份,估值已超過210億元。
不過與英偉達相比,「國產GPU四小龍」仍存在巨大的差距,同時在研發等因素影響下,目前都處於虧損狀態。從2022年開始,摩爾線程三年半累計虧損超52億元,同期研發總投入便超過43億元。
上市,自然成為他們實現快速發展的重要手段。當時間來到2025年6月30日,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同時申請在科創板上市。再加上已處於上市輔導階段的壁仞科技和燧原科技,意味著「國產GPU四小龍」都已踏上IPO之路。
在摩爾線程的規劃中,他們準備通過此次上市募集80億元,資金的主要用途便是用於產品研發。這筆龐大的募資金額,也使得這家公司成為年內最大的IPO上會項目。
經過88天的等待,摩爾線程在眾人的期待中上會,率先邁出上市的關鍵一步。這個明確的信號同時也在向外界宣布:「國產GPU第一股」,即將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