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幹們放棄百萬年薪,奇瑞靠什麼熬到了上市

京港台:2025-9-27 21:16| 來源:遠光燈 | 我來說幾句

骨幹們放棄百萬年薪,奇瑞靠什麼熬到了上市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颱風沒能阻擋奇瑞如期上市的腳步。9月25日,伴隨著董事長尹同躍與蕪湖市委書記寧波在蕪湖共同敲響鐘聲,奇瑞汽車終於走過20餘年的曲折IPO之路,成功登陸港交所。

  作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規模的車企IPO,奇瑞汽車的H股發售價最終落在區間上限的30.75港元,全球發售約2.97億股,公開發售認購倍數為308.18倍,國際發售認購倍數為11.61倍。扣除發行應付上市費用后,此次上市為奇瑞帶來了88.8億港元(約合81.4億人民幣)的募資凈額。

  上市首日,奇瑞汽車收盤價31.92港元,漲3.80%,盤中一度漲超10%,市值最高超過2000億港元;第二天繼續維持漲勢,截至發稿漲3.07%。對於一家在資本市場門外徘徊已久的企業而言,這一刻的平穩落地,已是夙願達成。而對於尹同躍,成功在國企董事長退休慣例年紀的前夕推動企業上市,也堪稱圓滿。

  作為國內絕對的頭部車企奇瑞為何在上市路上延宕了這麼多年?在鐘聲之後,這家年營收已超千億、出口量冠絕中國的汽車巨頭,又將駛向何方?

  「非典型國企」奇瑞20年上市路

  伴隨奇瑞上市進程的一個最新問題是,奇瑞汽車究竟是一家什麼性質的企業?

  它的單一最大股東是蕪湖投資控股,後者在其上市后擁有20.08%的股份。但與大多數人印象相悖的是,奇瑞汽車在招股書中明確寫道:於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我們共有22名股東,股權結構分散,包括若干國有企業……根據《企業國有資產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本公司並非當中所界定的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或國有實際控制企業。

  這與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不符。從1997年由地方財政出資成立的前身,到當地主政官員兼任初代董事長,奇瑞的誕生帶著毋庸置疑的地方國企烙印。但在之後的二十多年中,為求生存與發展,奇瑞經歷了複雜的股權演變史。

  2001年,為了獲得一張寶貴的轎車生產「准生證」,奇瑞將20%的股份划給了上汽集團。上汽彼時提出了「不投資、不參與管理、不承擔債務、不分紅」的「四不」要求,並在2003年決定退出奇瑞。

  2004年,奇瑞為了上市開啟了股份制改造,安徽省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徽國元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總公司共同持有奇瑞80%的股份,上汽集團退出的20%乾股按比例分配給現有幾大股東。

  同時,奇瑞開始推動管理層持股。招股書顯示,奇瑞於2004年12月成立瑞創作為管理層和主要科技人員使用的股權激勵平台,所有股東按持股比例向瑞創轉讓合計16.17%的股權。

  奇瑞推動管理層持股,除了上市改制的必經流程外,留住人才或也是原因之一。2004年對於奇瑞而言是生死攸關的一年:「紅頂商人」爭議讓奇瑞陷入危機,僅8萬餘台的年銷量遠低於目標,上汽的退出引發人心動蕩,與通用的知識產權官司更令奇瑞進一步承壓。

  3年後,時任奇瑞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如今已成為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的秦力洪曾回憶道,2004年底,奇瑞汽車價格體系已經混亂,經銷商互相殺價,大家無利可圖,「奇瑞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離死只差一步」。

  一邊是經營艱難的時局,另一邊,汽車企業研發周期長、成本高,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奇瑞只能「勒緊腰帶」過日子。尹同躍曾在2005年的自研發動機ACTECO品牌發布會上提道:「發動機首期10億、全部30億的投入,按賣車利潤計提在當時是不夠的。我們靠的是股東支持,5年不分紅……骨幹們100萬的年薪也不要。」此時,獲得一個上市融資的渠道,以及給予管理層激勵的通道,都顯得尤為必要。

  2007年8月,尹同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奇瑞汽車改制工作很快將結束,希望大家都來買奇瑞的股票。

  同年年末,奇瑞汽車開始首輪外部融資。蕪湖瑞創以貨幣資金增資9.92億元,上海同華動力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和上海湖山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分別增資1.13億元。2008年3月,奇瑞汽車完成股份制改造,繼而向證監會提交了上市材料。

  一切似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彼時尹同躍稱,作為自主品牌,奇瑞希望在國內A股上市,但不能賤賣,希望在股市恢復到4000點左右再擇機上市,最晚2008年年底前就會上市。然而,金融危機很快爆發,奇瑞當年營業利潤從上年的11.3億元暴跌至-1.94億元,依賴於4.7億元政府補貼才盈利轉正,上市計劃也就此擱置。

  儘管沒有上市,但奇瑞彼時在資本市場中頗受追捧。僅2009年一年,奇瑞汽車就籌得40餘億元。其中,渤海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等PE以每股3元向奇瑞增資14.4億元,大連汽車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和開封新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每股13元分別向奇瑞增資13億元。

  對於PE而言,汽車行業的爆發和奇瑞作為自主品牌龍頭所擁有的官方支持充滿了吸引力;而對於地方政府而言,更是迫不及待地想要通過奇瑞在當地引進汽車產業鏈,成為第二個蕪湖。

  於是,在前述投資的同年8月,奇瑞宣布將在開封投資建設規模為年產20萬輛微型車、8萬輛輕卡及農業機械生產的基地;9月,奇瑞大連生產基地項目也正式落地大連保稅區。

  資金不再是問題,但也為奇瑞埋下隱憂。隨著地方政府投資帶來的產能急劇擴大和不當的多品牌戰略,奇瑞的「攤子」鋪得越來越廣,陷入無序擴張。從2009年開始,奇瑞汽車營業利潤連年為負,2009年至2012年分別為-5.56億元、-8.74億元、-4.15億元、-3.4億元,直至2013年才轉正。

  2010年4月,尹同躍表示,由於股市不理想,奇瑞並沒有如期啟動IPO的計劃。2011年,尹同躍又稱,由於奇瑞汽車存在一些關聯交易等問題,暫不考慮上市。

  汽車整體上市遲遲未能成功,奇瑞一度嘗試將旗下的奇瑞新能源和奇瑞徽銀兩個子公司分拆上市。其中,負責汽車金融業務的奇瑞徽銀先後在H股和A股衝擊上市,但都未能成行,最終在2017年末終止IPO。

  2018年,在資產負債率已經遠超60%警戒線的情況下,奇瑞啟動了混改,但方案最終「流拍」。一年後,混改重啟,奇瑞以出讓控股權為代價得到了青島五道口的投資,增資擴股項目順利完成。

  青島五道口成立於2019年8月,是為參與奇瑞增資擴股項目專門設立的基金主體,投資方包括鼎輝投資、青島市即墨區政府以及山東高速等國有企業。按照計劃,青島五道口將通過認購和受讓獲得奇瑞控股共計51%的股份。而作為回報的一部分,2019年12月,青島市即墨區與奇瑞在濟南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奇瑞新能源汽車項目落戶即墨。

  但從後續來看,這場轟轟烈烈的混改顯得迷霧重重。青島五道口始終並未拿到奇瑞控股51%的股份,並在2022年將大部分股權轉讓給了立訊、青島鑫誠和蕪湖金斯曼。截至上市前,青島五道口僅在奇瑞控股持股5.28%。

  經歷了多輪變動后,來到港交所門口的奇瑞已經與此前有很大不同。從招股書來看,蕪湖投資控股是第一大股東,而擁有18.25%股份的尹同躍則是奇瑞汽車第二大股東,也是最大的個人股東。招股書寫道,這是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被視為擁有的權益,而非本人實際擁有的權益。穿透來看,尹同躍透過瑞創持有奇瑞汽車的權益比例不足5%。

  但由於招股書寫明尹同躍於瑞創擁有30%以上的股份,而IPO后瑞創持股10.92%,以此推算,尹同躍至少持有奇瑞汽車3.27%的股份,「賬面財富」約達到60億港元,管理層總體「賬面財富」達200億港元。考慮到奇瑞的背景,這已經殊為難得。

  左手華為右手上市,奇瑞真要「不客氣了」?

  近年來,在國內國外市場同時發力之下,奇瑞成績斐然。最新遞交的招股書顯示,今年一季度,奇瑞汽車營收為682.2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24.2%;凈利潤為47.2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長90.9%。招股書稱,凈利潤的增加主要為乘用車銷量增長以及乘用車產品組合優化所致。

  但與此同時,奇瑞汽車目前的盈利高度依賴於其出口業務。今年前3個月,奇瑞在中國以外地區的乘用車銷售收入為246.7億,佔到40%。

  出口是奇瑞的優勢所在,奇瑞在其招股書中也毫不掩飾其「全球化」的野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奇瑞出海的增速已經明顯放緩。2024年上半年,奇瑞集團海外出口汽車銷量為53.2萬輛,同比增長29.4%。而到今年上半年,其出口銷量為55.0萬輛,同比僅增長3.3%。

  這與汽車行業的整體趨勢相關。隨著海外市場逐漸飽和,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為308.3萬輛,同比增長10.4%,同樣低於去年同期30.5%的增速。此外,新能源汽車在出口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尚只有60.5萬台,今年上半年就已經激增至106萬台,同比增長75.2%。

  而新能源恰好不是奇瑞的強項。儘管尹同躍2024年放出「新能源要不客氣了」的豪言,且取得了較好的銷量增速,但較低的基礎決定了奇瑞目前在此方面仍不佔優勢。今年1—8月份,奇瑞集團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49.6萬輛,同比增長81.8%。與之對比的是,同期,吉利累計新能源銷量100.3萬輛,累計同比增長120.5%;長安累計新能源銷量62.1萬輛,同比增長55.9%。

  除銷量外,毛利也在受到影響。據奇瑞在其招股書中的披露,2024年,奇瑞汽車毛利率為13.5%,較上年減少2.5個百分點。奇瑞稱,原因之一即為海外市場競爭加劇,以及俄羅斯自2024年四季度起對進口汽車徵收的報廢稅增加。而從今年前三個月的情況來看,奇瑞的毛利率還在進一步下滑。

  對奇瑞而言,要在新能源上取得突破,抓住華為的機會似乎是最好的選擇。自奇瑞與華為合作成立品牌智界以來,尹同躍多次強調智界的重要性。今年8月的華為智界及問界秋季新品發布會上,尹同躍表示,智界是奇瑞毫無保留的第一戰略優先順序品牌,奇瑞集團所有的資源向智界傾斜,所有的產品線、品牌都要為智界讓道鼓掌,奇瑞10萬員工都期盼和支持智界大賣和成功。

  據同月達成的智界品牌戰略2.0合作協議, 奇瑞和華為雙方計劃未來三年投入超百億元研發資金,研發團隊規模擴充至5000人。

  此次在港上市,也讓奇瑞擁有了一個海外融資平台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對其出海業務利好。招股書顯示,奇瑞此次上市募資將主要用於以下五個方面:35%用於研發不同車型和版本的乘用車,以進一步擴大產品組合;25%用於下一代汽車及先進技術的研發,以提高核心技術能力;20%用於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全球化策略;10%用於提升公司位於安徽蕪湖的生產設施;10%用於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0-17 19: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