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下滑加劇 中國經濟仍「壓力山大」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三(9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中國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4%,為六個月來最大降幅,超出預期,但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9%。8月,中國的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9%。
消費者價格指數是衡量通脹或通縮的主要指標。中國8月居民消費者價格指數(CPI)與7月相比持平,但同比下降0.4%,高於彭博社所調查的經濟學家預測的0.2%的降幅,是自2月份出現0.7%的降幅以來最大降幅。
中國國家統計局對此的官方解釋是因上年同期對比基數走高以及8月食品價格漲幅低於季節性水平所致。2024年8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小幅上漲0.6%。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表示,分類別看,主要是食品價格較低。食品價格同比下降4.3%,降幅比上月擴大2.7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上漲0.5%,漲幅連續第3個月擴大。她指出,「隨著擴內需促消費政策持續顯效」,8月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0.9%,同比漲幅連續第4個月擴大。
法新社援引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經濟學家黃子春的一份報告指出,繼7月份數據穩定后,中國CPI再次跌至負值「反映了食品價格波動」。
她寫道:「近期潛在通脹率實際上有所上升,這主要反映了暫時性因素,而非潛在供需失衡的顯著改善。」
近年來,西方主要經濟體一直努力應對通貨膨脹問題,而北京卻不得不應對因房地產市場長期低迷,以及出口面臨的挑戰日益加劇所帶來的國內消費疲軟,價格停滯或下跌的問題。
通貨緊縮
趨勢抑制了投資者信心,並威脅到北京今年5%左右的官方增長目標。
8月PPI同比下降2.9%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顯示,8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月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由下降0.2%轉為持平。PPI衡量的是商品進入批發或分銷環節之前的價格。最新的下跌延續了自2022年底以來持續多年的負增長勢頭。
凱投宏觀經濟學家黃子春寫道,「鑒於國內需求疲軟和
產能持續過剩
,我們懷疑中國的通貨緊縮環境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善。」
本周的官方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4.4%,但增速低於預期,為6個月來最低。隨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加劇,中國對最大單一貿易夥伴美國的出口持續下降。中國8月對美國出口同比暴跌33.1%,降幅較7月擴大11.4個百分點,為連續第五個月出現雙位數跌幅。中國對歐盟和東盟的出口8月分別增長10.4%和22.5%。但專家們指出,不管是東盟還是歐盟,沒有一個國家(地區)的進口市場能與美國市場相提並論。
(法新社、中國國家統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