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買別人的行李 1500萬人圍觀! 能開出寶石?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你的行李箱是什麼樣的?是樸素的黑灰色,還是選了亮眼的大紅、明黃,貼滿各種貼紙,外加掛上信息牌?
不管什麼樣子,每次坐飛機,只要行李箱平安回到手中,就是成功。要是丟了,那可是晴天霹靂——必備衣物、貴重物品,甚至重要的文件,全都可能消失在機場的某個角落。
但現在,丟行李可不再只有負面效果。這種焦慮,被一些社媒博主應用起來,變成了「娛樂內容」,甚至變成了社交媒體上爆紅的創作素材。
在英國,有一名叫Becky Chorlton的博主,就用一種看似瘋狂的方式,收穫了超過1500萬次的TikTok觀看:
她花了大約92歐元,在一次專門的行李拍賣會上買下了一隻失物行李,然後將行李打開,記錄下裡面的所有東西。
簡單的動作——拆箱、翻看、展示——竟然吸引了數百萬人的目光。
視頻開頭,她搬著一個巨大的、被膠帶和黑色塑料袋包裹的行李箱,砰得一聲放在桌子上。
「我買了某人的行李箱!」誇張的驚訝表情和捂嘴動作,留住了大批觀眾。而一句「我不知道裡面會是什麼」,也足夠吊起觀眾的好奇心。
打開行李箱的瞬間,刺激感堪比開盲盒。她一件件展示裡面的東西,內衣、包包……每次翻到意外物品的瞬間,評論區都會刷屏。
可能有人會問,隨便買別人丟的行李,法律允許嗎?其實,這些行李大多數都通過專門的拍賣進入市場。
航空公司或機場將無法聯繫到原主的行李集中處理,然後由拍賣公司組織競拍。競拍規則很簡單:
你看不到箱子里的東西,只能靠想象去競標,最高出價者得。
拿到行李后,你可以自己決定用途——是開箱拍視頻,還是直接轉賣裡面的東西。
值得一提的是,並非所有人買行李都是為了創作內容。一位父親在拍賣會上以70歐元的價格買到一隻行李,裡面有一雙Gucci拖鞋,他直接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賣掉,輕鬆賺了一筆。
「行李買賣」也並非新鮮事。美國有一家名為Unclaimed Baggage的公司,自1965年就開始專門處理失物行李。
每天約有400名員工在倉庫里分類、整理行李,將其中可售賣的物品流入市場。雖然大多數物品平凡普通,但也曾出現過寶石、古董等珍品。
這一切,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規模。失物行李不再只是普通的箱包,而是一個潛在的寶藏庫。每一隻箱子,都是未知故事的承載者。
這個產業為何能夠如此龐大,歷史久遠?因為行李丟失、聯繫不到失主,可不是個別現象。
根據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的數據,2022年,全球航空旅客行李丟失或損壞的事件高達2600萬起。換算下來,每1000名旅客就有7.6起行李事故。
相比2021年的990萬,增加幅度驚人——不僅增長速度超過了航空旅客數量的增長,還反映了航空運輸系統在疫情后壓力倍增。
疫情后,航班復甦速度超出預期,而缺乏經驗的臨時員工和人員短缺,直接導致了大量行李被錯運、延誤或遺失。歐洲機場尤其明顯,行李事故率同比翻了三倍。
正是這種「失物行李」的高頻發生,催生了一個獨特的網路文化:博主們通過買失物行李拍攝「開箱視頻」,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狂熱。
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隻箱子里會出現什麼:可能是名牌服飾,也可能是各式各樣的私人用品,甚至是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雜物。
這種視頻的魅力,正是「未知」。觀眾像拆盲盒一樣跟隨博主的手,一起發現驚喜和趣味,而每一隻箱子都是一個微型的故事。
有人為了拍攝,把行李的開箱過程配上劇情解說和背景音樂,讓內容更吸睛。
在英國,Becky Chorlton算是這一潮流的代表人物:她花幾十歐元買來的行李,開箱后的每一個瞬間,都能讓觀眾停留數秒甚至數分鐘。
視頻不僅展示了物品本身,更像是一扇窺探他人生活的小窗口。
這不僅是博主的噱頭,也形成了一個小型經濟生態。競拍公司從失物行李中盈利,買家通過內容創作或轉賣獲利,而觀眾則通過觀看視頻獲得娛樂。
美國Unclaimed Baggage公司的模式顯示,長期來看,失物行李可以支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收集—拍賣—分銷—再創作。
不過,這股潮流也引發爭議。畢竟,行李里曾經承載著旅客的隱私和生活物品。雖然法律上這些行李屬於無人認領,但道德上,總有人覺得把別人可能涉及隱私的東西拿來娛樂,有些觸碰底線。
從幾十歐元的拍賣,到社交媒體上數百萬的觀看量,失物行李的「開箱熱潮」背後,是全球航空運輸壓力、疫情后的人員短缺,以及網路文化的創新碰撞。
每一隻箱子都是一段未知故事,每一次開箱都可能創造爆款內容。
這股趨勢既瘋狂又奇妙,讓人忍不住想問:下一隻行李里,會不會藏著你意想不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