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牽手、親密交談:中印俄領導人展示團結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ALEXANDER KAZAKOV/SPUTNIK
發生在中國東部的這一幕情景基本上是為了地球另一端的觀眾而展現的:在周一的峰會上,中國、俄羅斯、印度這三個不與西方結盟的世界大國的領導人互致問候,像好友一樣笑容滿面、談笑風生。
先是印度總理莫迪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手拉著手走進了滿是其他國家領導人的會議廳。他們徑直走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三人相互握手,並親密地圍成一個小圈。在翻譯們湊進來之前,他們交談了幾句。普京露出燦爛的笑容,莫迪大聲地笑了出來。有一刻莫迪還與其他兩位領導人牽起了手。
分析人士表示,這個場景傳遞出了多個信息。習近平與普京的友好被看作是要對外傳遞兩人之間關係的密切程度,兩人要成為一個挑戰美國的替代世界秩序的領導人。莫迪則尋求對外表明如果特朗普政府繼續選擇關稅、疏遠印度的話,印度還有其他的重要友邦——包括中國,儘管雙方的邊界爭端尚未解決。
「公開展示的場景是這次峰會的一個關鍵部分,白宮應該明白,它的政策將導致其他國家尋找美國以外的選擇來滿足自身利益,」印度班加羅爾塔克沙希拉研究所的印太研究負責人馬諾伊·凱瓦爾拉馬尼說。
發生在天津的這一幕——20多位主要來自中亞和南亞的領導人聚集於此——表明了特朗普製造的地緣政治動蕩是如何為中俄提供了一個平台,將伊朗、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以及巴基斯坦等夥伴國家團結起來的。
在天津出席上合組織峰會的歐亞國家領導人,攝於周日。 ALEXANDER KAZAKOV/SPUTNIK
美國混亂的貿易政策在全球不受歡迎,中國則想利用這個機會來在華盛頓與世界其他國家的關係之間製造裂痕,稱自己有能力領導一個更為穩定的世界。
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由一些歐亞國家組成的安全小集團)的開幕致辭時,幾乎毫不掩飾地批評了美國,他呼籲上合組織成員國反對「冷戰思維」、「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他說,上合組織需要「做動蕩世界中的穩定力量」。
普京在發表講話時重複了他一貫的說法,即西方國家應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負責。他還讚揚了自己最近在阿拉斯加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俄烏衝突舉行的峰會,並說他已向習近平詳細介紹了「特普會」的情況。這個說法似乎顯示了中國在俄羅斯外交考量中的核心地位。
莫迪在發表講話時提到「促進多邊主義和一個包容性的世界秩序」——換句話說,就是一個讓印度等國家能夠在全球事務中有更大話語權的世界體系。
莫迪、普京、習近平三人手著拉手的場景可以說是莫斯科最近表示希望「三駕馬車」重啟的微笑寫照。該場景出現后不久,莫迪與普京又一次展示了雙方的親密關係,兩人同乘一輛車前往峰會場外舉行的雙邊會晤地點。
「與他的談話總是富有洞見,」莫迪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寫道,並分享了一張兩人在車裡的照片。據俄羅斯官媒報道,莫迪在最後一刻決定乘坐普京的俄羅斯豪華轎車前往他們將舉行會晤的酒店。抵達會場后,二人在正式會談開始前在車內繼續交談了50分鐘。
在過去,印度的官僚體系不願冒風險,因而往往竭力避免如此公開地展示對中俄友好,這也是印度在發展與美國關係的同時在其他大國領導的論壇上保持一席之地的秘訣。但特朗普接二連三地提高了對印度的關稅,目前的稅率已升到50%,最近一次提高關稅是為了懲罰印度購買俄羅斯的石油。這讓印度幾乎沒有任何動力避免向中俄示好。
這次,莫迪甚至在會晤開始后不久就在他的社交媒體賬號上發布了這些照片,顯示了印度這種平衡策略已被顛覆的程度之大、速度之快。莫迪後來在會晤中表現得更加熱情洋溢,他對普京說,「14億印度人民正興奮地等待著」今年12月在新德里歡迎他的來訪。
莫迪對普京說:「印度和俄羅斯一直齊心協力,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候,這證明了我們『特殊和特有戰略夥伴關係』的深度和廣度。」
俄羅斯官媒發布的照片顯示,普京與莫迪周一在峰會場外舉行了雙邊會晤。 VLADIMIR SMIRNOV/SPUTNIK
周一結束的峰會是習近平本周安排的外交展示的第一幕。峰會開始前,習近平已與包括莫迪在內的多位來訪領導人舉行了會談,習近平與莫迪會面時說,中印兩國應該視對方為合作夥伴,而不是競爭對手。
預計習近平還將與普京舉行會談。但這次外交展示最大的亮點是周三在北京舉行的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80周年的閱兵式,普京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將參加觀禮。學者指出,為了提升中共的形象,強化中國政府對台灣和南中國海的主權主張,習近平已試圖改寫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
習近平周一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呼籲各國「弘揚正確二戰史觀」,這是中國正在利用該組織為自身利益服務的一個跡象。
「習近平顯然想挑戰美國主導的二戰後全球秩序,並表明中國是一個可靠的、合情合理的選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說。
中印俄三國領導人公開展示團結的場景掩蓋了三國之間深層次的猜疑和利益衝突。
中印兩國因邊界爭議而陷入的互不信任沒有改變;雖然北京表示邊界問題不應決定兩國關係的整體走向。但印度想找到解決爭端的辦法,而且,莫迪也擔心,他以前試圖取悅習近平的做法曾讓自己難堪,帶來了適得其反的結果。
儘管印度與莫斯科關係密切,但它無法指望依靠俄羅斯來取代西方的經濟支持,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而遭到嚴重製裁。
至於中國,儘管目前與俄羅斯展現出尤為緊密的關係,但該國一直對莫斯科在朝鮮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保持警惕。
「公開展示的場景緩和不了印度、中國、俄羅斯的三國集團內部存在的衝突,」凱瓦爾拉馬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