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50%高關稅,最「受傷」的還不是印度經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印度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港。視覺中 國資料圖
8月27日,美國特朗普政府以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為由而另加的25%懲罰性關稅正式生效。印度對美商品出口開始面臨50%的高關稅。面對高關稅在經濟上帶來的巨大衝擊,莫迪政府尚能通過加快國內改革等方式予以對沖,然而來自政治層面的挑戰則要嚴峻得多。對內經濟改革和對外政策調整正成為莫迪政府應對外部挑戰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體兩面。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內,莫迪政府能否及時提出並有效實施相關政策措施,既攸關莫迪個人政治聲譽,又牽連到印人黨的執政前景,更影響到印度外交的戰略布局。
美國高關稅帶來的經濟衝擊與應對
儘管印度經濟是以國內消費、投資拉動而非以出口導向為主要特徵,但特朗普政府施加的50%高關稅還是帶來了很大衝擊,具體而言:
短期衝擊較大,明顯拖累總體經濟增長。高關稅首先嚴重影響了印度對美國的商品出口。據印度政府估計,受高關稅影響的印度對美出口商品的價值高達482億美元。而有印度經濟學家認為,受高關稅影響的印度對美出口商品貨物的價值將高達550億-600億美元,高關稅如果一直持續下去,印度對美國出口將出現250億至300億美元的凈損失。考慮到去年印度對美商品出口總值達到867億美元,這意味著未來印度對美商品出口肯定會出現大幅萎縮。
高關稅還波及印度國內的經濟增長。據外媒測算,高關稅如果持續下去,印度GDP增速將被拖低1個百分點。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將2025年印度GDP的增速由6.2%上調到6.4%。同期,印度政府則將2026財年的GDP增速定為6.5%。現在看來,實現這個增長目標並不容易。
當地時間2024年3月27日,印度金奈工業郊區奧拉加達姆,雷諾日產汽車印度聯合製造廠的員工在汽車組裝線上工作。視覺中國 資料圖
不同行業受到的衝擊程度不同,高關稅帶來了強烈的悲觀預期。據印方專家估算,將有200萬工作崗位受到影響。這些工作崗位絕大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職業,主要集中在紡織和成衣、寶石和珠寶、蝦、皮革和鞋類、化學品及汽車零部件等行業——要不是醫藥、能源產品及電子產品等部分行業被排除在外,受影響的行業名單還會更長。高關稅令本不樂觀的印度經濟形勢雪上加霜。在特朗普威脅強加關稅之前,印度企業對未來12個月的盈利預期就已大幅下調1.2%——降幅位居亞洲市場之首。印度企業的盈利增速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個位數,遠低於過去四年間15%-25%的增速。同時,零售品年化通脹率則由6月的2.1%下降到7月份的1.55%,是15年來的最低點——這是印度經濟陷入疲軟狀態的標誌。在這種態勢下,有印媒擔心,高關稅可能會導致印度國內市場供需失衡,產生「實質通縮」。
面對高關稅可能帶來的嚴重衝擊。莫迪政府採取的主要措施是提前進行消費稅改革。將原本5%、12%、18%、28%的四檔稅率簡化為5%、18%兩檔,將大部分適用12%稅率的商品和九成適用28%稅率的電子產品分別下調到5%和18%,以促進消費、提振經濟。此舉被認為在未來12個月內將推動印度GDP增速提高0.6個百分點。對於受高關稅影響嚴重的部門,莫迪政府提出包括加速推動「印度品牌」建設、降低出口稅費、保障就業及為出口商提供利息補貼、固定採購價格等在內的一攬子政策支持措施。同時,提出進行「下一代改革」,成立兩個高級別委員會來推動降低企業成本和廢除多餘的法規法律。
總體看,莫迪政府正試圖將外部壓力轉化為國內經濟改革的動力,至於這些措施的成效如何,尚有待檢驗。
莫迪政府更大的挑戰來自政治層面
如果說面對經濟層面的挑戰,莫迪政府還能及時應對的話,那麼來自政治層面的質疑則剛剛開始,並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莫迪政府下一步的應對舉措既關係到莫迪個人的政治聲譽和印人黨的執政前景,又影響到印度外交的戰略布局。具體而言,這些挑戰體現在:
修復個人政治形象並贏得關鍵組織的支持。表面上看,印美關稅之爭有戰略誤判的因素——印度方面明顯高估了個人交情在印美關係中的作用,但深究起來,恐怕與莫迪的印度教治國理念不無干係。印度教教義雖然涵蓋面廣,但在如何處理國家間關係上卻沒有給出明確的指引。作為虔誠的印度教教徒,莫迪更願意從印度教視角來處理國際關係。這也是此輪印美關稅戰中,印度國內對莫迪尤為不滿的一點——明明與特朗普已建立了「兄弟般的」私人情誼,為什麼最終卻獲得了幾乎是最差的結果?反對黨和其他群體因此有了公開責難莫迪的借口。加上莫迪政府在5月印巴衝突中弄巧成拙的蒙蔽行為,由此導致莫迪的個人政治形象大為受損。
另一方面,國民志願服務團(RSS)等組織早在2024年大選后就開始有意識地擺脫莫迪的個人影響。與其關係密切的印人黨內也響起反對莫迪的聲音。在個人政治魅力大減的情況下,莫迪如何贏得並強化國民志願服務團、印人黨等重要組織對自身政策的支持,將是未來面臨的一大考驗。
回應對印度外交政策的反思並做出相應的調整。印度學界對關稅戰結果的批評重點集中在,過去二十年印度外交政策存在強烈的過分倚重美國的傾向,認為這一傾向損害了印度傳統的「戰略自主」原則,導致在外交上對美亦步亦趨,天真地相信「美國會幫助印度成為世界大國」。對此,印度應及時改正這一傾向,重拾「戰略自主」原則,進一步加大實施「多向結盟」政策的力度,確保在國際交往中不再受制於人。
就莫迪政府的反應看,面對美方強力施壓和極力貶低,印方做出了深化印俄經貿合作的決定,同時加強了與巴西等國的溝通和協調,並強調要積極開拓拉美、中國、西亞等外部市場,其在經濟上表現出明顯的回歸「戰略自主」取向。
現在擺在莫迪政府面前的問題是,經濟上回歸「戰略自主」難度並不大,困難的是如何在政治上也這麼做。在印美已從軍事、科技兩方面實現深度捆綁的態勢下,任何細小的政策調整都可能產生巨大的外部影響。而一旦莫迪政府決意實現政治上的「戰略自主」,這意味著持續二十多年的印美親密關係將發生根本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