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CEO:美國嚴重低估中國AI,進展超預期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8月19日,OpenAI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在舊金山Presidio區接受小範圍媒體採訪時發出警示:美國可能嚴重低估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性進展,單純依靠技術出口管制難以遏制中國AI發展勢頭。
奧特曼坦言:「我確實對中國AI的發展感到擔憂」。奧特曼向在場記者剖析了中美AI競賽的複雜性:「這絕非簡單的『誰領先誰落後』的問題。隨著推理能力的突破,中國完全可能實現模型的快速迭代。這涉及基礎研究、產品化、生態構建等多個維度」。
針對美國政府不斷升級的半導體出口管制政策,奧特曼直指其與技術現實脫節。當被問及限制GPU對華供應是否有效時,奧特曼明確表示:「直覺告訴我,這行不通!你可以管制特定產品,但未必能鎖定關鍵目標。人們總會找到替代方案,比如自建晶元廠」。
中國AI技術的迅猛發展已直接影響到OpenAI的戰略決策。該公司長期堅持閉源路線,奧特曼首次承認,中國開源模型(如DeepSeek)的競爭壓力,是促使OpenAI近期發布開源權重模型的關鍵因素。奧特曼坦言:「很明顯,如果我們不這麼做,全球開發者生態將由中國開源模型主導。這雖非唯一的考量,但影響力不容忽視」。
8月初,OpenAI發布了gpt-oss-120b和gpt-oss-20b兩個開源文本模型,這是繼2019年GPT-2后首次重大開源舉措,標誌著該公司長期以來將技術封閉在API後面的戰略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雖然這些模型開放了參數權重,但訓練數據與完整代碼仍未公開。業內觀察人士指出,此舉既是對Meta開源Llama系列的回應,更是應對中國AI生態擴張的防禦性布局。
不過,OpenAI的開源首秀引發了兩極反應。部分開發者認為這些模型功能縮水,遠不及商業版強大。對此奧特曼解釋稱,團隊刻意針對核心場景進行了優化:「如果市場需求發生變化,開發者完全可以自行調整方向」。
OpenAI的這一舉措表明,該公司希望保持開發者的活躍度,並將他們納入自己的生態系統。隨著Meta重新評估開源戰略,中國實驗室不斷推出靈活且廣泛採用的模型,全球AI競賽將愈加激烈。
在這場中美AI競逐中,技術管制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而生態博弈的帷幕才剛剛拉開。正如奧特曼所言:我們曾經在技術開放度問題上站錯隊,現在必須重新校準戰略。這場關乎未來科技主導權的較量,註定不會是非此即彼的簡單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