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旗下長和:預計今年不會完成港口的交易

京港台:2025-8-14 22:42|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李嘉誠旗下長和:預計今年不會完成港口的交易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8月14日,李嘉誠旗下長和發布上半年業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呈報盈利113.21億港元,同比增長11%。每收入總額2406.63億港元,同比增長3%。EBITDA總額569.83億港元,同比下降9%。

  

  關於備受關注的港口交易事宜,《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隨後舉行的中期業績分析師發布會上,長和管理層表示,出售港口業務的交易對於不同國家的監管機構而言,均有不同的考量。公司此前已表示,在未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及部門批准前,不會進行任何交易。

  而目前交易進入新階段,例如邀請內地的主要投資者加入討論,希望能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但預計時間會比原計劃更長,該交易不會在2025年完成。

  

  港口業務收入超200億元

  公司持有現金超1200億元

  長和表示,集團於2025年5月完成其英國電訊業務與Vodafone英國合併(下稱「英國合併」)之主要策略交易。

  在營運方面,集團於2025年上半年按IFRS 16前基準計算之基本盈利凈額按年穩健增長11%至港幣113.62億元。錄得增長乃因以呈報貨幣計算之基本EBITDA及EBIT較2024年上半年分別增加7%及9%,主要由於港口部門增長強勁、零售部門有所改善、基建部門貢獻上升及CKHutchison Group Telecom(『CKHGT』)與庫務業務均表現理想,以及集團因出售和黃醫藥部分非核心資產所錄得之收益。上半年因商品價格回落及大規模保養與檢修活動降低Cenovus Energy貢獻並對增長造成不利影響。

  按IFRS 16前基準,集團已就英國合併確認一次性非現金虧損及相關影響港幣109.22億元。經計及此項虧損,集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錄得普通股股東應占呈報溢利港幣4.4億元。集團亦就合併收取現金所得款項凈額約13億英鎊。按IFRS 16后基準,普通股股東應占呈報溢利(包括英國合併之一次性非現金虧損及相關影響)為港幣8.52億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每股呈報盈利為港幣0.22元(2024年6月30日-港幣2.66元)。

  長和表示,在2025年餘下時間,合併后的Vodafone Three計劃投入13億英鎊資本開支以加速網路部署,並承諾未來10年投資110億英鎊建設歐洲最先進的5G網路之一,為其客戶及企業用戶提供卓越的移動通信體驗。該業務還將專註於在合併完成後的第五年實現每年7億英鎊的成本與資本開支協同效益目標。其餘業務則計劃通過擴大客戶規模、持續實施收益優化措施、嚴格執行成本管控,並在審慎的資本開支管理下穩定折舊水平,以實現穩健的基本業績。所有業務部門正全面審查未來五年的運營體系,以挖掘提升生產力和降低成本的核心機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長和公布了其港口及相關業務的業績。公告顯示,該部門錄得收益港幣235.97億元(約合人民幣215.73億元),較2024年上半年增加9%。增長主要由鹽田港口、上海港口與亞洲及中東貨櫃碼頭的吞吐量上升4%,來自墨西哥及歐洲港口的倉儲收入急增27%,以及一航運業務聯營公司表現理想所帶動。因此,EBITDA港幣87.19億元及EBIT港幣65.08億元,分別較上年同期上升10%及12%。這得益於業績亮麗帶來的收益增加以及成本管理措施得當。

  長和表示,由於貿易爭議結果未明及地緣政治風險,全球貿易及消費需求預計仍將波動。然而,隨著亞洲地區若干貨櫃碼頭的貨運量呈現緩和增長,埃及新設施帶來額外貨運量,加上成本效益推動營運利潤改善,該部門全年仍有望實現可觀的盈利增長。

  此外,長和表示,集團在英國合併完成後收取的所得款項凈額約為13億英鎊,加之審慎的資本開支及嚴格的營運資金管理持續產生現金流,進一步鞏固了集團的流動性與財務狀況。截至2025年6月30日,綜合現金與可變現投資總額達港幣1372.68億元(約合人民幣1254.9億元),綜合銀行及其他債務總額為港幣2565.89億元,綜合債務凈額相應為港幣1193.21億元(2024年12月31日:港幣1296.14億元),債務凈額對總資本凈額比率則降至14.7%(2024年12月31日:16.2%)。

  今年以來,長和股價持續上漲,截至8月14日收盤報52港元,年內已漲超30%,總市值近1992億港元。

  

  

  港口交易事宜引發關注

  「該交易不會在2025年完成」

  近期,長和因為其港口交易事宜引發持續關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在8月14日長和舉行的中期業績分析師發布會上,長和管理層表示,出售港口業務的交易對於不同國家的監管機構而言,均有不同的考量。公司此前已表示,在未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及部門批准前,不會進行任何交易。而目前交易進入新階段,例如邀請內地的主要投資者加入討論,希望能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的批准,但預計時間會比原計劃更長,該交易不會在2025年完成。

  在早前5月22日的長和股東大會上,長和聯席董事總經理黎啟明就此表示,該交易計劃需要經過多項審查,長和一定會全力配合,在交易未獲批准前,絕不會實施。

  7月28日,長和發布公告表示,公司確認,於2025年3月4日發布公告中所述,集團與一財團之間的獨家商期已屆滿。儘管該期限已屆滿,集團仍在與財團成員進行討論,擬邀請來自中國內地之主要策略投資者加入成為財團的重要成員。為使交易能夠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和部門的批准,財團的成員以及交易架構將需要進行變更(「新安排」)。集團打算預留充分的時間進行相關討論,以達成新安排。

  公司已多次聲明,在未獲得所有相關監管機構和部門批准前,將不會進行任何交易。公司已提醒,由於無法確定就新安排的討論是否能達成完滿結論,投資者買賣公司證券時務請審慎行事。

  

  8月8日,有記者提問,據稱中遠集團正在尋求獲得香港長江和記出售全球港口交易中20%到30%的股權。有關談判細節還未最終敲定,其中一個選項是讓中遠參股巴拿馬運河兩個港口以外的交易。外交部對此有何評論?

  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關於長和出售海外港口資產事,中國政府將依法進行監管,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市場公平公正。

  今年3月4日,長和公告擬向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轉讓其持有和運營的,分佈於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總價值228億美元。

  此消息引發廣泛關注。3月13日,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一篇來源為《大公報》的評論文章,題為《莫天真 勿糊塗》。文章表示,網友普遍對這個交易和長江和記公司提出強烈質疑和批評,認為這是沒有腰骨的跪低,是唯利是圖、見利忘義,漠視國家利益、民族大義,背叛和出賣全體中國人。網友的這些情緒表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3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媒體發文,間接回應李嘉誠向美國貝萊德集團出售港口交易:商人有沒有祖國?也許香港被外國管治太久了,有些香港商人誤信「商人無祖國」,以為一切「在商言商」。

  3月28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表示,將依法對長和港口交易進行審查,保護市場公平競爭,維護社會公共利益。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0 07:1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