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製造業成就了亞洲,如今成為關稅的犧牲品

京港台:2025-8-4 21:17| 來源:BBC中文網 | 評論( 1 )  | 我來說幾句

科技製造業成就了亞洲,如今成為關稅的犧牲品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當特朗普開啟貿易戰時,他表示目標是把就業和製造業帶回美國,減少貿易逆差,並為美國公司在全球競爭中創造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

  但在歷經數月談判與多國拒絕配合后,他的策略變得更具懲罰性。

  美國企業對此早已習以為常。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他對中國出口商品加征關稅,迫使企業爭相減少對北京的依賴,許多公司為了避開更高的關稅,將生產線轉移至越南、泰國與印度。

  他的新關稅措施並未放過這些經濟體。股市出現拋售,台灣與韓國的股票指數上周五皆見紅。

  這兩個國家是亞洲龐大電子製造網路的核心。

  相關細節目前仍不明朗,但從蘋果到英偉達等美國公司,恐怕將要為供應鏈支付更高成本——這些企業從數個亞洲國家採購關鍵零組件,並在當地組裝設備。

  如今,從iPhone、晶片(晶元)、電池,到數以百計支撐現代生活的小型零件都難以倖免。

  這對那些因出口與外資而成長、變得富裕的亞洲經濟體來說並非好消息——從日本汽車、韓國電子產品,到台灣晶片皆是如此。

  這些商品的需求飆升,促成多年來對美貿易順差——也驅使特朗普指責亞洲製造業奪走了美國工作。

  今年5月,特朗普告訴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你們過去在中國建廠,我們容忍了好多年……我們不想你們去印度建廠,印度還是先顧好自己吧。」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台灣出口了全球一半以上的晶片。

  蘋果大約有一半營收來自於在中國、越南與印度製造的iPhone。

  這家科技巨擘在特朗普上周四晚宣布新關稅的數小時前,公布截至6月的三個月亮眼財報,但現在前景變得更不確定。

  執行長庫克在財報電話會議上對分析師表示,前一季度,關稅已讓蘋果損失8億美元,而下一季度的成本可能再增加11億美元。

  科技公司往往提前數年規劃,但特朗普不可預測的關稅政策使企業陷入癱瘓。例如同樣仰賴中國供應美國市場上的商品的亞馬遜線上平台。

  但因為北京尚未與華盛頓達成協議,目前仍不清楚中國輸美商品將面臨何種關稅。最後期限是8月12日。

  雙方在同意降溫前,曾相互施加報復性關稅,有些商品稅率高達驚人的145%。

  但現在問題不僅僅是中國。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蘋果目前在印度生產大部分面向美國市場的手機。

  周四,庫克表示,目前美國銷售的大多數iPhone都來自印度。但由於新德里未能及時達成協議,特朗普已對印度進口商品課徵25%關稅。

  其他企業則是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實施關稅後,選擇將運往美國的貨物改道經越南與泰國。這一策略如此普遍,以至於被稱為「中國+1」策略。但這次,這些轉運的貨品也成為目標。

  事實上,轉運問題在美國與亞洲國家的談判中佔有一席之地。根據特朗普說法,越南進口商品面臨20%美國關稅,但轉運商品則高達40%。

  對於先進位造業如半導體而言,情況更加困難——全球超過一半晶片、以及大部分先進晶片都來自台灣。而這些晶片如今面臨20%關稅。

  晶片是台灣經濟的支柱,也是美國企圖在技術上領先中國的重要武器。因此,另一家美國公司英偉達,將為使用台積電先進晶片的AI產品支付高額關稅。

  但特朗普關稅政策最大可能的受害者,也許是亞洲電商巨頭——以及那些仰賴中國賣家與平台的美國企業。

  

  圖像來源,XIQING WANG/BBC,Shein中國工廠的工人

  上周,特朗普出其不意地正式取消了「最低門檻」規則,該規定原本讓800美元以下包裹免關稅進入美國。

  他在5月首先針對來自中國與香港的包裹取消該豁免——這對Shein與Temu等靠在西方市場線上銷售而崛起的零售商造成衝擊。

  現在連eBay與Etsy等美國網站也失去了豁免資格。美國顧客購買二手、復古與手工藝商品的價格將會上漲。

  特朗普表示他是為美國人爭取利益,但在這個深度全球化的世界里,美國企業與消費者也可能成為受害者。

  太多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讓人難以看出真正的贏家最終會是誰。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23 12: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