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電郵醜聞 揭秘新華社內幕

京港台:2025-7-23 03:25| 來源:百年真相 | 評論( 11 )  | 我來說幾句

加拿大電郵醜聞 揭秘新華社內幕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2011年9月,加拿大政壇爆發了一起曖昧電子郵件醜聞。主角是一名已婚的加拿大國會議員和一名已婚的中國婦女。

  這起醜聞被稱為是「曖昧電郵門」,引發加拿大多家主流媒體的關注。

  這是因為這名議員不是普通的議員,而是在加拿大身居要職的外交部長國會秘書,而這名中國婦女也不是一般的移民,她是中共新華社多倫多分社的首席記者。

  加拿大的政界和媒體質疑,新華社的記者跟加拿大資深議員搞曖昧可能另有目的,因為新華社的前記者曾披露自己被利用收集異議人士的信息。

  今天就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個轟動加拿大政壇的曖昧電郵醜聞。

  

  妒忌的丈夫?

  2011年9月8日,加拿大多家媒體、學術單位、政治及商業機構的聯絡人都收到了大量電子郵件。這些電郵是外交部長國會秘書德克特(Bob Dechert)和中共新華社多倫多分社首席記者施蓉之間的私人郵件。

  其中包括許多德克特向施蓉表示愛慕的曖昧電郵,而且這些曖昧電郵全部是從德克特的國會電郵賬戶發出的。

  一封2010年4月17日從德克特的國會辦公室賬戶發給施蓉的電子郵件說:「你真漂亮。我真的很喜歡你在水邊鼓起腮幫子的那張照片,看起來是那麼可愛,我喜歡你這樣。現在,我更想念你。」信件署名為:鮑勃‧德克特,國會議員。

  另外一封於2010年4月20日發出的電子郵件中,德克特讓施蓉觀看一個在國會內投票的電視直播,並說:「我將對你微笑。」德克特最後寫道:「開車時想你的感覺真好。」落款是:「我想念你,愛你。鮑勃。」

  施蓉在2010年4月17日發了一張七年前的照片給德克特,信件的標題是:「七年前的我」。

  曝光這些曖昧電郵的人自稱是施蓉的丈夫,而且這些郵件全部是通過施蓉的gmail郵箱發出,收信人則是她的gmail郵箱中的兩百多位聯繫人。

  曝光曖昧電郵的人在信件中寫道:「施蓉為了和這個國會議員相愛,不惜在駐外期間要求解除其現有婚姻關係,這才是你們應該了解的施蓉。」

  施蓉被召回國

  私人電郵被曝光后,德克特和施蓉都發聲明否認兩人之間有曖昧關係。

  德克特在其國會議員網站發表書面聲明,承認電子郵件確實是他發出的,並且對可能受到傷害的人表示道歉。

  德克特說,他在和華文媒體聯絡時結識了施蓉,但只是普通朋友關係而已。

  他在聲明中說:「施蓉的電子郵件被黑客攻入是她持續的家庭糾紛的一部分。」

  施蓉本人最初向英文報紙《渥太華公民報》表示,自己的電子郵箱被黑客入侵,那些所謂的電子郵件全部是偽造的。但隨後接受加拿大英文報紙《環球郵報》的採訪時她又改口,承認是她的丈夫黑了她的電子郵箱,散布曖昧電郵的人確實是她的丈夫。

  德克特當時是加拿大外交部長約翰‧貝爾德(John Baird)的國會秘書,職位相當於副外長。2011年9月曖昧郵件被曝光的時候,他53歲,已婚,政治前途不錯。他還是中加議會協會(Canada-China Legislative Association)副主席。

  施蓉畢業於北京大學,曾在英國當訪問學者,並在路透社短期實習。當時她被派到加拿大工作只有一年多。她的具體年齡不詳,但是從照片判斷,大約三十多歲,與德克特相差十幾歲。

  曖昧電郵被曝光並且越炒越熱,隨後,媒體披露,施蓉被突然召回中國,理由是回國進行「預定中的休假」。此後,施蓉沒有回到加拿大。

  新華社的特殊任務

  施蓉和德克特的曖昧電郵被加拿大媒體廣泛報道,引發了政界和民間的關注。加拿大媒體開始重新大幅報道幾個月前加拿大安全情報局(CSIS)局長法登(Richard Fadden)的警告,中共間諜已滲透到加拿大政治中,並稱新華社是中共情報機構,接觸時一定要多加小心。

  中共駐渥太華使館對於曖昧電郵的回應是,這是國會議員和施蓉的私人問題,中方不想就此發表評論。聲明還說:「用這件事情來詆毀中國政府是不負責任的。」

  加拿大媒體稱,一些被派往海外的記者是中共國家安全部門任命的,「曖昧電郵門」非常符合中共情報機構的「作案手段」。

  曾經在中國做過五年記者的時任加拿大國會議員吉姆‧芒森(Jim Munson)對美國之音說,之所以認為德克特的行為不合適,是因為「我們的調查與情報人員認為,新華社中可能有人與中國(中共)情報機構有聯繫。」

  加拿大情報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戰略計劃主管戴維‧哈里斯(David Harris)曾表示,新華社「有多重間諜任務」,「事實上,新華社某方面就是起到中國(中共)前線間諜員的作用。」

  寫作是幌子

  施蓉真的是記者嗎?這一點也讓人懷疑。

  加拿大前外交官、布魯克大學(Brock University)政治系教授、中國問題專家查理斯‧伯頓(Charles Burton)在接受加拿大廣播電台的採訪時表示:「新華社的職責不是提供報道,為中國報紙的讀者提供信息,而是收集信息,某些信息是被(中共)內部使用的。」

  他說,新華社以報道新聞為幌子,為中共情報組織工作,新華社「大約有四分之一的新聞工作人員不是受過專業訓練的記者,而是為情報機構工作的人」,「與新華社接觸和與外國政府的情報機構接觸是類似的,因此一定要非常謹慎」。

  他還提到,施蓉雖然是新華社多倫多分社的首席記者,但是她在新華社發表的文章數量極為有限,而類似的加拿大新聞社的記者通常都會經常有文章發表,這說明,施蓉「一定有很多的空餘時間干其它事情」。

  伯頓分析說,曝光的一封曖昧郵件顯示,2010年4月20日,德克特問施蓉:「王家銀行的採訪還順利?有足夠的信息寫文章了嗎?」施蓉的回復是:「我正開始寫文章,我採訪的兩個人都非常不錯。」

  伯頓表示,2010年5月9日,也就是三周之後,新華社才發表了施蓉寫的相關文章,字數為1,160個字。

  伯頓想說的是,哪個新聞社的記者需要三周的時間才能完成一篇這樣不算長的採訪報道?

  經費哪裡來?

  專欄作家、政論人士曹長青也質疑施蓉的記者身份。

  施蓉的名片顯示,她是新華社多倫多分社的負責人。這個分社在多倫多招聘了三名僱員,包括一名文字記者、一名攝影記者和一名攝影師,他們並不屬於新華社的編製內,職務是報道員。

  曹長青表示:「三人薪水一年也得十多萬美元,這個錢哪裡出的?從報道看,這三個助手都不在新華社的編製內;施蓉自己的薪水有限,絕出不起這個錢。這很令人質疑,這些經費是不是來自中共國家安全部。」

  曹長青批評中共新華社打著「新聞機構」的名義,實際上做的是跟新聞完全不同的事情,在國內進行政府宣傳、是中共主要喉舌,在國外,負有收集情報任務,這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他還提到,香港前新華社分社社長許家屯實際職務是中共港澳工作委員會書記,接替他的周南是中共外交部副部長,「他們不僅負責領導收集情報,甚至就是當地的中共負責人」。

  國安輸送的「記者」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記者對《多倫多星報》駐中國資深記者席勒(Bill Schiller)表示,中共經常將特工安插到新華社駐世界各地的辦事處,這些「記者」可能會不時地寫一些新聞,不過他們的工作是收集情報。

  這位資深中國記者表示,在他所在的新聞機構,「這些被送到我們部門的人其實不是我們部門的,而是從國家安全部來的」,他們不僅僅是被中共安全部「批准的」,而且還是被「國家安全部任命的」。

  這位記者表示,通常這些國安部安排的所謂「記者」會去北京的國際關係大學或南京的類似大學上學,不過「他們學習的是掌握一門外語和如何做情報收集工作」。

  他說,他們通常會在國外工作幾年,「然後消失,你不會再看到他們」。

  他表示,中共之所以讓特工扮作記者,是因為作為一個記者,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因此不需要使用不合法的手段去做事。

  前記者曝光真相

  渥太華作家兼自由撰稿人布里‧博瑞(Mark Bourrie)曾是新華社渥太華分社的全職記者,但後來辭職。

  他對加拿大媒體披露,辭職的原因是新華社要求他暗中監視在加拿大的中國異見人士。

  在2010年,時任中共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到多倫多出席二十國峰會時,新華社派給他的任務就是確認那些抗議者的身份及他們的住址。

  他被要求關注異議人士參與的集會等活動。不過,這些報道不會被刊登出來。博瑞說,他感到這些都被直接發送到中共情報機構。

  他說,新華社記者是加拿大政府和國會山新聞記者團成員,這個身份可以了解到很多一般記者不能採訪的事件。

  結語

  不只是加拿大,中共的間諜利用記者的身份在許多國家從事活動。

  2020年,英國當局以間諜罪驅逐了三名中共記者。據報道,這三名間諜就職於中共國家安全部,分別被安插在不同的新聞機構。

  2024年4月,瑞典對一名57歲的中共女記者實施終身入境禁令,因為她涉嫌從事「危害安全的活動」。

  2024年11月,德國安全部門披露,這樣的假記者也在德國從事秘密活動。

 

        更多國際觀察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9-12 20:1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