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狂降 瑪莎拉蒂為何淪落到被7次賤賣?

京港台:2025-7-14 01:45| 來源:電動車公社 | 評論( 2 )  | 我來說幾句

銷量狂降 瑪莎拉蒂為何淪落到被7次賤賣?

來源:倍可親(backchina.com)

  提到義大利跑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一定是法拉利和蘭博基尼。

  而下面這個名字,很可能會被大家選擇性遺忘:瑪莎拉蒂。

  

  確實,瑪莎拉蒂目前的地位可以說是岌岌可危——

  早在去年,瑪莎拉蒂所在的Stellantis集團就傳出有意出售旗下品牌,以實現降本增效。

  其中傳得最邪乎的留言,當屬瑪莎拉蒂會和阿爾法·羅密歐一樣,被其他品牌收購;有些外媒甚至添油加醋分析,認為出手的大概率是一家中國企業

  

  

  今天,咱們就趁著這個機會,來仔細分析一下曾經的義大利跑車皇后,究竟是如何落得這步田地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01. 顛沛流離,命中注定?

  遙想當年,瑪莎拉蒂也曾和法拉利、蘭博基尼一起,作為義大利汽車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在全世界享有盛譽,也擁有大把的忠實用戶。

  

  而他們看中的,就是瑪莎拉蒂天生的浪漫基因:無論是車身造型還是內飾設計,都好似一台會呼吸的金屬工藝品,單單是停在那裡,都散發著無與倫比的時尚氣息。

  只不過,瑪莎拉蒂的經歷比起法拉利和蘭博基尼,要坎坷得多。用四個字來總結,就是顛沛流離。

  在瑪莎拉蒂創辦初期,它的名字來源於創始團隊瑪莎拉蒂一家的姓氏。這家人共有7兄弟,全都在汽車行業打拚,可以說是汽車世家了。

  

  其中,老大最先投身到汽車行業里,隨後老四、老五、老六於1914年自立門戶,這一年也被認為是瑪莎拉蒂品牌的創立時間,三叉戟的品牌LOGO也由老五設計確定。

  在這一階段,瑪莎拉蒂以改裝汽車作為主業務,同時用自家改裝的汽車參加賽車比賽。

  1926年,第一款由改裝而來、帶有三叉戟標誌、被命名為「Tipo 26」的瑪莎拉蒂跑車,參加義大利Targa Florio耐力賽並獲勝,就此正式打響了瑪莎拉蒂的名氣,瑪莎拉蒂開始在賽場上屢創佳績,甚至能包攬前三名——

  「那年我雙手插兜,不知道什麼叫做對手」。

  

  但好景不長,瑪莎拉蒂在1937年遭遇財務危機,被Orsi家族收購,從此進入了品牌歷史的第二個階段。

  此時的收購,還沒有為瑪莎拉蒂帶來太大的影響,因為……二戰爆發了。

  作為一家義大利汽車品牌,瑪莎拉蒂和各位歐洲同行一樣,首先要直面戰爭帶來的衝擊。

  直到二戰結束后,瑪莎拉蒂才重新回歸,也依然在50年代的各項賽事上呼風喚雨,一度跟法拉利打得有來有回,在4站F1大獎賽上力壓法拉利奪得總冠軍。

  

  然而財務方面的壓力,又一次降臨到了瑪莎拉蒂的頭上。

  因為賽車太過燒錢,瑪莎拉蒂的第二任金主Orsi家族也頂不住了,把賽事項目乾脆外包出去,轉而於60年代讓瑪莎拉蒂進軍民用車市場。

  瑪莎拉蒂品牌歷史上兩大經典車型——總裁(Quattroporte)和吉博力(Ghibli),就在此時誕生。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瑪莎拉蒂居然又雙叒叕被賣了!

  並且這一次收購瑪莎拉蒂的還不是義大利本土企業,而是遠在法國的雪鐵龍。

  事實證明,自己家孩子還是得自己疼,法國車企買下一個義大利汽車品牌,用起來多少有點「崽賣爺田心不疼」的感覺。

  本來專註於生產國民家用車的雪鐵龍,收購瑪莎拉蒂就是為嘗試衝擊高端。結果雪鐵龍借鑒完瑪莎拉蒂的經驗、技術之後,高端沒衝擊成功,馬上就對瑪莎拉蒂棄若敝履。

  

  1974年雪鐵龍和標緻合併,兩家法國汽車品牌聯手共克時艱。新成立的標誌雪鐵龍集團不想要瑪莎拉蒂也就算了,居然還想讓瑪莎拉蒂申請破產,直接走向品牌自殺!

  這下義大利政府急了,硬是橫插一腳把瑪莎拉蒂暫時保下來了,後續又聯繫了一家名為De Tomaso的公司接手運營,推出了四門轎車續命。

  

  至此,瑪莎拉蒂才總算熬過了混亂的第三個階段。

  但盤到這裡,想必大家也看出來瑪莎拉蒂的主線了,就是不斷地遭遇財務危機、然後被賣。

  咱們快進一下,1993年瑪莎拉蒂歸入菲亞特集團,說實話過得並不好。好在菲亞特集團也是家義大利公司,對瑪莎拉蒂多少有著最基本的尊重。

  於是在集團的決策下,瑪莎拉蒂的主導權被轉移給了同在菲亞特集團下的法拉利。

  

  沒錯,就是「兩皇一后」的其中一皇、瑪莎拉蒂的賽事「宿敵」法拉利

  

  不過,多年過去,曾經的賽場恩怨基本都成過眼雲煙,法拉利並沒有因「祖上」的那點不愉快就惡意磋磨瑪莎拉蒂,而是拿出了壓箱底的技術去復興瑪莎拉蒂。

  在法拉利的努力下,瑪莎拉蒂再次煥發生機。

  1998年,瑪莎拉蒂3200 GT推出,標誌著瑪莎拉蒂終於回歸世界頂尖跑車的陣營。

  

  甚至,法拉利還以自家傳奇跑車恩佐的同款底盤和動力系統為基礎,打造出了一款瑪莎拉蒂品牌的傳奇跑車MC12,幫助瑪莎拉蒂重回賽道王者。

  

  民用車市場上,第五代總裁也在法拉利的賦能下,成為瑪莎拉蒂史上最經典的一代總裁。

  但瑪莎拉蒂最後的輝煌,也就到此為止了。

  即便是法拉利這位金主爸爸,也扛不住維持兩個頂尖跑車品牌的支出。眼瞅著日子快要過不下去,為了保住自己,最後又把瑪莎拉蒂品牌打包送回了菲亞特集團。

  這就是瑪莎拉蒂第四階段的歷史。再之後的故事,大家可能就比較熟悉了。

  菲亞特集團在不斷的資本運作下不斷膨脹,先是跟克萊斯勒一起合併為了菲亞特-克萊斯勒(FCA),後面FCA又繼續與PSA(標緻雪鐵龍集團)合併,成了今天的Stellantis。

  

  而瑪莎拉蒂,也在兜兜轉轉之後,和曾經的金主雪鐵龍活在了「同一屋檐下」,成為Stellantis旗下14個品牌之一。

  到今天,再次面臨被出售的危機。

  02. 瑪莎拉蒂在中國:微商的狂歡

  有一說一,上文提到的瑪莎拉蒂,無論輝煌還是低谷,基本都和中國用戶無關。

  因為瑪莎拉蒂品牌2004年才正式進入中國,第二年就從法拉利回歸菲亞特集團了。

  連母公司菲亞特集團在中國的進展都算不上快,更別說區區一個子品牌。

  要知道,千禧年時代的中國人,經濟實力相對有限,早期外國車企在中國成立合資車企,都是奔著平價走量、先打開中國市場這一條路去的。

  

  整個中國汽車市場,還遠沒有到超跑遍地走、不同品牌各切生態位滿足小眾需求的時候。

  瑪莎拉蒂進入中國市場后,帶來的第一款車型是總裁,這款車從2004年賣到2005年底,總共賣出65台。

  

  而同期,法拉利、賓利在華交付量分別為65台、64台。

  所以這麼橫向一對比,瑪莎拉蒂在華初期的銷量表現其實可以稱得上是非常不錯

  

  不過反過來也說明,彼時超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能服務的用戶還非常少。

  在極少數能消費得起超豪華汽車的中國用戶中,恐怕車的產品力也不是他們最優先的考慮因素,而是設計乃至品牌所帶來的附加值:彰顯自己的個性。

  

  從這個角度看,經典意式設計和手工定製的瑪莎拉蒂,哪怕不拼內飾、質量、駕駛質感,在一眾桑塔納、富康裡面,也可以說是鶴立雞群。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瑪莎拉蒂在中國市場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濾鏡,可以說完全是靠進口車、義大利製造、奢華、跑車、超豪華這幾個關鍵詞塑造的。

  至於在海外市場的角度來看,瑪莎拉蒂車型老舊、性能不夠出眾(在同定位里)、故障率高這些硬傷,都是可以暫時被忽略的小問題。

  

  後來隨著微商大爆發,原本在定位上有些尷尬的瑪莎拉蒂,又憑藉潑天的流量搖身一變衝上了在華銷量巔峰,2017年在中國銷量14498輛,佔全球總銷量的約30%。

  和賓利、保時捷相比,「不上不下」的瑪莎拉蒂既不那麼大眾化,又有著高高在上的品牌定位,同時入門版車型70-80萬元的售價又很有性價比。

  只不過2016年,微商倪海杉「一次性買了11輛瑪莎拉蒂獎勵給代理商和員工」的消息傳遍全網之後,「喜提瑪莎拉蒂」的玩法就徹底跑偏了

  

  

  如果說車賣誰不是賣、瑪莎拉蒂也沒有理由拒絕微商訂單的話,後來一些瑪莎拉蒂4S店的做法,就屬於為了利潤,徹底喪失一個超豪華品牌應有的矜持了——

  「歡迎網紅和微商拍照,一次收費200元」的告示,2000元的全套提車儀式,都預示著瑪莎拉蒂的品牌力被徹底透支。

  

  總之,在那段時間裡,瑪莎拉蒂的品牌形象被徹底玩壞了。再疊加傳統豪華、超豪華品牌在中國市場不斷被祛魅的大趨勢,瑪莎拉蒂的售價和銷量也是一路下滑。

  去年,瑪莎拉蒂入門版車型Grecale格雷嘉的價格就已經降到了50萬元以下,如今甚至傳出了48.88萬元起的經銷商活動價,銷量壓力可見一斑。

  

  2024年,瑪莎拉蒂在華總銷量1228輛,同比狂降71%。這個成績不說對比2017年巔峰期的1.4萬多台,哪怕比起前兩年的4000多台,也實屬是崩盤的慘狀。

  難怪到了今天,瑪莎拉蒂在中國幾乎成了一個無人在意,也分不清究竟是豪華、超豪華、還是專註於跑車的汽車品牌。

  03. 尷尬的定位

  不得不說,瑪莎拉蒂今天所面臨的問題,解決難度不僅不小,而且很大

  

  往大了說,這個品牌被戰略性拋棄幾乎會是必然。

  一方面,瑪莎拉蒂自創立以來就一直在易手,連創始團隊瑪莎拉蒂家族都沒能保住自己的金字招牌,又怎麼能指望後面的一個個金主對瑪莎拉蒂真心相待。

  

  就算有人願意付出真心,像法拉利曾經真心實意地復興瑪莎拉蒂那樣,但打造跑車品牌就是一個字燒錢,終究會達到能力的上限,被迫再次轉賣。

  而一直被買賣,品牌特有的風格調性和基因,就很難得到一以貫之的保持和傳承。

  

  法拉利特點是賽道至上,路特斯是輕量化,瑪莎拉蒂的品牌DNA是什麼?是設計?是奢華?是定製化?是性能?似乎都不大說得上來。

  當然,比起很多早已消失在歷史長河裡的品牌,瑪莎拉蒂已經足夠幸運。

  但悠久的歷史、義大利超豪華汽車品牌、賽道基因、手工定製這些buff一個個疊下來,依然掩蓋不住瑪莎拉蒂漸漸活成「裝上法拉利引擎的克萊斯勒」的事實。

  因此在如今的Stellantis里,瑪莎拉蒂和隔壁的阿爾法·羅密歐,也就成了一對難兄難弟。這才有了今年4月,麥肯錫為Stellantis評估,給出了出售瑪莎拉蒂這一建議。

  

  04. 寫在最後

  正如去年還任職Stellantis CEO的唐唯實所說,瑪莎拉蒂如今確實處於虧損狀態,Stellantis也自身難保,在去年2月份撤銷了原本要划給瑪莎拉蒂的15億歐元。

  這就更加難以改善瑪莎拉蒂更新緩慢、又數量稀少的產品序列。

  產品競爭力不夠,自然無法應對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日益嚴峻的電動化轉型。

  

  在集團內部困難重重的情況下,對外出售或許對瑪莎拉蒂來說,或許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那麼,瑪莎拉蒂的未來真的會在中國嗎?

  微商時代結束后,瑪莎拉蒂在中國的銷量僅佔全球總銷量約11%。如今的用戶越來越年輕,早已豪華品牌祛魅。瑪莎拉蒂想要重返巔峰,可能需要來一次徹底的大換血。

  

  如果是中國車企收購的話,要麼圖品牌,要麼圖技術。

  品牌這邊,比亞迪有仰望,吉利有路特斯,奇瑞有捷豹路虎,都不太可能用現金流換來一個走向衰敗的超豪華品牌;

  至於技術,小米SU7 Ultra的賽道圈速已經證明了,不只是電動車行,中國人也行。

  或許留給瑪莎拉蒂的,只有暫時被雪藏,靜待數年後復古風潮席捲而來,才有復興的希望。

        更多金融財經 文章    >>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16:27

返回頂部